书城亲子父母,请这样和孩子沟通
26667900000036

第36章 树立孩子的自强意识,培养孩子的自立能力(4)

父母将什么都代劳了,帮助孩子解决掉了所有的问题,其实质就是溺爱。溺爱型的父母有一种共识,只要孩子身体好,别的东西在长大后都可以慢慢学会,父母能够替代的都不会让孩子自己做。他们总认为,孩子还小,长大了自然会做。这种个性特征熄灭了孩子的创造欲望,让孩子的开拓精神、智力发展受到了限制。

有的父母不希望也不奢望他们的孩子在幼儿园里成为“好孩子”,只要孩子玩得开心、不生病、不打架就可以了。这样做的结果,便是孩子失去了正常的、积极的、自由发展的个性,孩子只能变得懦弱、依赖、无能。

3.不做放任自流型的父母

放任自流型的父母认为,船到桥头自然直,往往对孩子采取放纵的态度。他们主张孩子独立地、不受约束地“自由”成长,对孩子缺乏教育,任其自由发展。特别是一些个体经营者,由于忙着做生意,没有时间和精力去顾及孩子的情况,对孩子出现的一些不良行为发现不了,即使发现了,也只是匆匆说两句。

生活在这样家庭的孩子,往往自信心差、成就感低、对他人的喜怒哀乐不闻不问、对集体漠不关心、麻木不仁。由于孩子善于模仿,经常看到电视剧中的“大哥”“大姐”很威风,要什么就有什么,所以就会刻意地去模仿他们的打扮、说话的语气和一些行为。孩子由于年纪小,对一些事情的真伪、好坏分不清,如果父母没有及时发现、不加以管教,而是听之任之,其后果我们都可以想象得出。

这种教育方式一方面既可以造成孩子的性格压抑、心理自卑、遇事唯唯诺诺、缺乏独立的能力、影响孩子健康人格的发展,同时,也可能使孩子像父母一样,粗鲁、冷酷。

4.不做矛盾型的父母

矛盾型的父母在孩子的培养上意见不一致,各抒己见,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致使孩子不知所措。

一个孩子在学校捡到100元钱,回家告诉父母。父亲批评教育他:“拾到别人的东西应该还给人家。如果不知道是谁丢的,就交给老师。”

母亲却表扬孩子:“你的运气真好!交给老师他们还不是进自己的口袋?不如交给妈妈,等下我买你喜欢吃的烤鸭。”

这样环境下生长的孩子分不清是非、性格忧郁、不诚实、没有主见,这对孩子的成长是很不利的。有些离异家庭的孩子,父亲在孩子面前说母亲的不是,母亲却在孩子跟前数落父亲的不是,时间长了,便会影响孩子的是非判断能力。

5.争做民主型的父母

民主型父母通常会在公平、合作、民主的气氛中,采取引导的方式向孩子提出明确的行为标准。在教育过程中,他们会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观点,允许他们参与家庭生活,逐渐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生活在这样家庭的孩子,一般心理健康、独立性较强、也较懂事,其个性的形成和健康发展都较好。孩子有了进步的时候,父母会及时加以肯定,教育其不能沾沾自喜;一时有了失误,也不会斥责孩子,而是努力做好疏导工作,帮孩子找出原因。

他们对孩子的能力和心理都比较清楚,能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提出恰当的要求,能尊重孩子的意见,注重培养孩子的能力。他们鼓励孩子勇敢地到外面去,希望孩子有较强的社会交往能力,还注意培养孩子的自我保护能力和生存能力。

孩子会制造麻烦,同时也会解决问题

曾经看到过这样的一则报道:

晚上,艾女士下班回来,楼道里的灯不知什么时候坏了,这几天一直都没人修,楼道里黑漆漆的,什么也看不清楚。

艾女士扶着楼梯扶手一步一步走着,上到四楼,隐约听见了一阵哭声。她上去一看,原来是有一个孩子正坐在门口哭。

艾女士靠近孩子,问:“怎么回事?”孩子回答说:“爸妈不在家,我开不了门。”

艾女士起身一看,门上原来贴着一张条子,上面写着:“儿子,回来之后去奶奶家里吃饭!”可能是孩子没看见字条。艾女士连忙和孩子说:“你有爸爸妈妈的电话吗?”

孩子不哭了,将一个手机号码告诉了艾女士。艾女士和孩子的妈妈讲明情况,并向其问到孩子爷爷家的电话,请爷爷来自己家里接走了孩子。

事情过去之后,艾女士说:“幸亏我那天晚上回来时,看见孩子坐在家门口。要不,在那里坐一晚上还不冻坏了……”

这个孩子在回家的时候,发现父母不在家,居然只会在门口等,而不知道去邻居家,或者给亲戚打电话,如果不是艾女士及时发现了她,说不定她真会在门外冻上一个晚上。为什么现在的孩子这么缺乏解决问题和应变的能力呢?为什么孩子只会给家长制造麻烦呢?

仔细想一想,原因其实只有一个,那就是父母对孩子太溺爱了。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对孩子的事情包办代替太多了。不管是大事,还是小事,只要是关于孩子的,事无巨细,父母都会亲力亲为。在这种环境下,孩子自然会变成只会读书的书虫,对于基本的生存能力却一点都不知道。

生活中,任何时候和地点都可能会遇到意想不到的事情,怎样去解决这些突然发生的事情,不依靠别人或者不给别人增添麻烦,这对孩子来说,是一项必备的生活技能。试想一下,如果孩子凡事都需要父母来解决,一旦父母有事无法照看孩子,孩子的生活将会变成什么样子?

父母要明白:孩子不仅仅是“制造麻烦”的工具,很多时候也能解决问题。

星期天,兵兵的父母带着兵兵去游乐场玩,兵兵高兴极了,一个劲地说:“去滑滑梯,去滑滑梯!”

一到游乐场门口,兵兵就脱掉鞋子向滑梯的方向跑去。很快就从滑梯的底部爬上了顶端,一下就滑了下来,跳进了波波池里。突然,他好像发现了什么新大陆,便从波波池里爬了出来。

“哦,原来是看到车啦!”妈妈看到儿子飞快地跑到一辆黄色的车上。儿子用脚一蹬,车子便开动了。开了一会儿,他可能觉得没意思了,就去别处玩了。

就在他转身离开的时候,一个小朋友跑了过来,坐上车正准备开走。兵兵发现了,马上跑回来跟那个小朋友争抢起来。那个小朋友比兵兵大,见有人来抢,也不甘示弱地跟兵兵争执起来。

为了将对方拉下来,兵兵一个劲地拉那个小朋友的衣服,可那小朋友一点也不让兵兵,还用手使劲地推兵兵。兵兵哭了起来。

那个小朋友见兵兵哭了,就走开了。兵兵马上坐到车里,他终于“胜利”了。

自始自终,兵兵的父母对待孩子之间争抢的态度都是让孩子自己解决问题,静观其变,只要打得不严重,他们都不去管。其实,孩子们之间的“争夺冲突”最好由孩子们自己解决,这样做,不仅可以让孩子们在冲突中得到锻炼和成长,还可以锻炼他们的社交能力和技巧。

孩子的事总归需要孩子自己去解决,父母的包办和代替只能一时,不可能一世,因此,不如让孩子从小就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解决,不给别人添麻烦。不要将孩子看成是“制造麻烦的工具”,因为很多事情孩子可以自己解决。

1.让孩子自己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生活中,如果你想当个聪明的家长,就应当放手让孩子自己去解决遇到的问题,让孩子做事情的“主角”。这时候,你只要给孩子适当的引导、适度的鼓励、适宜的评价就可以了。家长要学会做“配角”,这才是聪明家长的做法。

让孩子自己解决问题,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呢?

爸爸下班回到家的时候,儿子正站在大门口使劲地开门。原来,由于时间久了,门锁已经很难打开了。

看到来了救兵,急得满头大汗的儿子赶紧把钥匙递给了爸爸,说:“这锁可真难开!还是您来开吧!”

爸爸没有去接儿子的钥匙,而是对儿子说:“这么简单的问题都要我帮忙吗?我如果不回来,你是不是就要在这里傻等了?”

儿子觉得有点委屈,刚想发作,爸爸接着说:“你想想看,遇到这种情况,别人是怎么处理的?”

儿子想了想说:“要不,在上面滴两滴油吧!”爸爸回答说:“哪里有油啊?”

几分钟之后,儿子高兴地一拍脑袋:“有了!”于是,他便将自己的书包放到地上,从里面拿出了自己的文具盒。他用小刀削了一点铅笔芯的末儿,把这些末儿倒进了钥匙孔里。

果不其然,门被顺利地打开了。这时,爸爸对儿子说:“我就知道,你一定能够依靠自己的力量来处理问题的,这才是我儿子!”

门锁生锈了,一时间打不开,儿子向爸爸求救。可是,这位爸爸并没有像其他爸爸妈妈那样,大包大揽,而是让儿子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在他的鼓励下,儿子终于找到了解决的办法,将门锁打开了。

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培养孩子对突如其来事件的应对能力。比如,遇到突然停电的情况,怎样去点蜡烛、怎样去开手电筒;遇到陌生人问路,应该怎样避免被骗;遇到煤气泄漏应该怎样去控制;如果着火了,要知道用灭火器扑灭等。这样,如果发生了什么意外的情况,孩子就能顺利应对了。

2.让孩子自己解决人际关系问题

在与人打交道的过程中,孩子也会学习一些与人相处的知识,这对他们独立解决问题是有好处的。为人父母者要相信孩子会通过在实践中的锻炼,最终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一天,妈妈让儿子去附近书店为自己买一本书。半小时之后,儿子买回了书,并将找回的一张10元的钱币交给了妈妈。

妈妈拿到钱,发现这张纸币的一角缺失了,便对儿子说:“儿子,把这钱拿回去,让书店的老板给换张完整的!”

儿子听了妈妈的话,便走了出去。没过一刻工夫,儿子便回来了,手里依然拿着那张缺了角的钱。妈妈问儿子:“你没去吗?怎么回事?”

儿子摇晃了一下手中的钱,生气地说:“老板不给我换。”

妈妈说:“你要再去一次,好好想想,该怎样说服老板?”

听了妈妈的话,儿子又出去了。可是,几分钟之后,儿子又回来了,依然没有把钱换回来。妈妈问:“你是怎么和老板说的?”

儿子气愤地说:“我让老板给我换钱。我说,如果不给我换,以后我就不买他的书了。”

妈妈说:“嗯,这个办法听起来不够好。再想想,一定会有办法的。”

儿子又去了。这次回来的时候,手里拿着一张完整的钱。妈妈忙问:“怎么这么快就解决了?”

儿子兴奋地说:“我跟老板说:‘叔叔,老师经常给我们讲做人要以诚信为本。我想做生意也如同做人,讲诚信才会有更多的顾客。相信叔叔您也希望自己的生意兴隆,我以及我的同学们也很乐意经常光顾您的书店……’老板没等我说完,就给我换钱了。”

每个人都是生活在社会中的,总避免不了和别人打交道,孩子也是如此。

在生活中,发生在孩子身上的事情,在大人看起来是一件小事,让家长代劳,也许问题很快就能解决,但是,孩子以后遇到同样的问题还是不会独立处理。

所以说,让孩子自己解决问题,不仅能让他们学会独立思考,还能锻炼他们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让孩子学习如何处理复杂的社会关系

李嘉诚是华人首富,他认为:教育孩子的时候,不能溺爱,更不能娇生惯养,而应该让孩子学习如何处理复杂的社会关系。

李泽钜和李泽楷长到八九岁的时候,李嘉诚每次召开董事会,都会让两个儿子坐在专门设置的小椅子上列席会议。

开始的时候,兄弟俩觉得很新奇、很好玩。每次,他们都会瞪大眼睛,认真地听着父亲和各位董事进行讨论。有时候,看到大家会为了一项决议争得面红耳赤,兄弟俩就会吓得哇哇直哭。这时候,李嘉诚就会对他俩说:“别怕,为了工作,争吵是很正常的。”

在这样一点一滴的熏陶中,李嘉诚的两个儿子不但对做生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且懂得了怎样去处理商场中的问题以及人际之间的关系。

社会是复杂的,我们不可能将孩子总是留在自己的身边,总有一天他们会长大,他们必然要走向社会。因此,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要让他们学习如何处理复杂的社会关系,这对于孩子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你是一位有心的家长,就一定明白这个道理,从现在开始,就要对孩子加以训练。

教给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曾经看到过这样的一则报道:

一名品学兼优的大学生,由于生活不能自理,因而放弃了公派出国留学的机会。

看到这里,你是否觉得这是一个天大的笑话呢?可是,这是一个千真万确的事实!

在我国普遍是独生子女的基本国情下,从小培养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独立意识和能力,是对孩子进行生存教育的基本前提。因为只有孩子树立了独立自主的精神,一切发展才有实现的可能。

可是,在现实生活中,一些父母由于过分宠爱孩子,舍不得让孩子自己动手做事,处处包办代替;一些父母由于工作忙、时间紧,嫌孩子做事笨手笨脚给大人添麻烦,宁可自己在匆忙中代劳,也不愿意孩子插手;还有一些父母对孩子的要求太高,常把一些孩子不能完成的任务交给孩子,这样不仅不能提高孩子处理问题的能力,而且会使孩子产生畏缩、厌烦甚至是逆反的心理。

那么,究竟该怎么做呢?为了回答这个问题,让我们先来看看日本的父母是如何做的:

在日本,不管是旅游的时候,还是平时在马路上、公园里,都会看到孩子们自己拎个小包。日本的父母之所以会这么做,就是要让孩子从小就习惯自己的东西自己拿。哪怕背包只是象征性的,但对孩子来说,背起它,就是背起一份对自己的责任,使孩子从小就懂得“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的道理。

在日本的学校门口,见不到“家长止步”的警示牌,上学放学时也见不到一个学生家长,只有学生们三五成群地背着大书包在人行道上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