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破解职场密码:成就辉煌事业的自助读本
26668900000014

第14章 职场起跑:准备运动要做好(4)

培训师接着往玻璃瓶里倒水,直到水面与瓶口齐平。他转向台下,问:“这个例子说明了什么?”

一个精神的小伙子站起来说:“它告诉我们,时间就如这个瓶子,只要你合理安排总是能安排出来的。”

“也许你说得很对,可是那还不是这个例子的真正寓意。它告诉我们,如果你不先把大石块放进瓶子里,那么你就再也无法把其它的放进去了。”

把这个事例放到职场上,说明了一个很简单的道理:要给工作安排优先等级。在平常工作中,许多人都会被各种琐事、杂事纠缠,更有人由于不懂得合理安排工作,没有给工作的重要程度分级,没有掌握高效能的工作方法,常常被弄得筋疲力尽,心烦意乱,导致很多很重要的事情反倒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做,或者重要的事情总是被那些看似万分紧迫的琐事拖累和延误。没有合理安排就导致我们只会做最靠近手头上的或是看似最急迫其实无关紧要的琐事,却忽略了那些最应该做的事,结果白白浪费了大好时光和精力。

在上面的事例中,如果先把最“细小”的东西——水放进去,那一下就把所有的空间都占满了,大点的任何东西都没法再放进去。工作中也是如此,如果开始只是一味去做一些过于细小和无关紧要的工作,那么把所有的精力和时间都耗尽之后,根本无法去做真正重要的工作。所以,要更懂得去给工作分优先等级,哪些是非常重要的,哪些是可做可不做的,哪些是根本就不该去做的。分清事情的轻重缓急,然后科学分配精力和时间。

一般的职场人都习惯按照事情的“缓急程度”去决定办事的优先次序,而不是首先衡量事情的“重要程度”。按照这种思维,他们经常把每日等待处理的事情分为如下三个层次:

(1)今天“必须”做的事——时间上最为紧迫的事。

(2)今天“应该”做的事——时间上有点紧迫的事。

(3)今天“可以”做的事——时间上最不紧迫的事。

不过最重要的事情往往都不会是最紧迫的,而是看起来最不紧迫,可以一拖再拖的。比如向上级提出改进营运方式的建议,长远目标的规划,甚至个人的身体检查等,往往因其不紧迫而被那些“必须”做的事(诸如响不停的电话、需要马上完成的报表)无限期地延迟了。所以,每一个职场人,在心里都得制定一个准则,那就是:做要事,而不是做急事。这也是卓越工作方法的精髓之一。

把事情按照“重要程度”编排行事,即指按照实现目标的贡献大小来安排时间。对实现目标越有贡献的事越是重要,它们越应获得优先处理;对实现目标越无意义的事情,越不重要,越应延后处理。简单用一句话来说就是:“我现在做的,就是最接近我的目标的,或者最能创造价值的。”如果秉承这一原则,那么就不用发愁时间和精力永远都用不到真正重要的工作上去。在日常的工作中努力去养成“依据事情的重要程度来行事”的思维习惯和工作方法。在开始工作之前,努力去弄清楚哪些是重要的,哪些是次要的,哪些是无足轻重的,而不要过于在意他们的紧急程度。用这种态度对待每一项工作,每一天的工作,甚至是一年或是更长远的工作计划。如此下去,工作才可以做得更如鱼得水,也更能最快地接近和达到自己的目标。

做老板喜欢的职场人

怎样做一个深受老板喜欢的职场人?这是很多人的期望,也是很多职场人的苦恼。当然,要做到受老板喜欢和重视,需要变得更优秀,更聪明,更勤奋,并学会激发自己工作的热情。另外也要试着站在老板的角度想问题。这一切的主动和热情最终会让你从普通走向优秀,从优秀走向卓越。能做到如此,老板自然就喜欢和重用你。不过,具体做起来或许挺难的。困于职场的你,可以尝试以下的方法:

首先,不要总躲着老板,而要主动与他交流。说到交流,就是一门沟通的艺术。这种艺术是互相了解对方的一种直接和有效的方式。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都少不了同家人、朋友、亲戚等进行沟通,大家也都觉得很自然,并且沟通往往是随时的。而对一名公司的员工来说,能和老板或者上司适时地进行良好沟通的人并不多。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是有的人比较胆怯,见到老板就不知道该怎样去沟通交流了;有的人认为没有必要,只要把交代的工作做完就行了。

老板,身为一家企业的决策者,当然有他威严的一面,但是深入了解后也会发现他有亲切的一面,并且老板也希望员工能主动与他进行交流和沟通,这样才能充分了解员工的心理状态,充分了解员工的特长,从而更好地进行资源优化配置,这对于公司和员工个人来说都是一件好事。更好地资源优化配置,有利于公司发展,而能根据自己的特长来工作,也使得员工的个人能力可以得到充分地发挥,在职场上走得更远。

其次,多站在老板的角度来考虑问题,主动为他分忧解难。作为一名优秀的员工,一定要全面思考问题,并且懂得换位思考,不要总是站在自己的立场去看待问题,而要多从公司方面去思考和解决问题。在一个集体中,有时一些矛盾是很难避免的,但是在遇到矛盾时,不要只考虑矛盾本身,而要积极主动地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比如,在公司和个人利益起冲突时,不要固执地坚持自己的看法,而要想一下,如果你是老板,会怎样看待和处理这个问题?

下面是两种员工心态和行为的对照,大家不妨看看自己是哪类人,而如果自己是老板的话,又会喜欢哪种人?

从表面上来看,员工甲和乙的区别并不大。只是甲比规定的多做了那么一点点,而乙比规定的少做了那么一点点。同样的一件事情,甲是积极主动地将事情做完,而乙总是需要上级反反复复地催促甚至是呵斥才能做完。

在熟悉了公司之后,甲发现自己有很多不足之处,于是督促自己努力主动学习。而乙以“敏锐”的目光发现公司的制度有漏洞,能够偷懒的地方很多。

在上司面前时,他们都会很尽力。当上司不在的时候,甲依然很努力;而乙会尽力偷懒和追求舒适。乙总是在分清哪些是分内的,哪些是分外的工作,对于分外的总是想办法拒绝;甲没觉得自己做过什么分外的事,在他看来只要是公司的事自己都应当主动去做。甲看到有同事在偷懒时,会为公司的业绩着急,主动提醒上司,但不是指名道姓的告密;乙看到同事偷懒时,如果有机会也提醒上司,让自己调到那个能偷懒的岗位去工作。乙的工作总是需要别人提醒;而甲在工作时总能去提醒别人。乙在接手一项工作时,会有很多疑问:“为什么要让我干这个”、“为什么不让别人去干”、“干这个能给我带来什么好处”、“我怎样能够不花费多少精力地赶快完成了它”;甲接手一项工作会立刻愉快地去做,并且反复默默地问自己:“我怎样才能干得更好更快?”

对比完这两位员工,你应该知道哪位员工更能受到老板的喜欢,也该知道怎样才能使自己变得更优秀了。其实,每个人都能变得更优秀,只要克服思想里的固有思维。要讨老板欢心,其实也很简单,只需去做一名员工甲,而不是乙。如此,你在职场就不用总是担心会怀才不遇,也不用愁找不到“伯乐”了。

当职场人遭遇压力

压力,也许是职场人说得最多的一个词。是的,现在工作步调不断加快,得失也变得鲜明无比,情绪的变化常常会让自己头昏脑晕,心态调整稍有不当,就很有可能会落入情绪忧郁的恶性循环当中,这些都是压力的外在表现。碰到这样的情况,你可以去尝试多种方法来排除它。比如,到走廊里转两圈,去卫生间用冷水洗下脸,或者到室外去跑跑步,在“受气包”上打上几拳……都会让你的心情得到一些好转。还可以去和朋友或是要好的同事诉说一下自己的苦闷,伸伸懒腰,适当发发牢骚,都可以帮助你赶走低落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