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给人生加点包容
26670000000003

第3章 包容即善良:是善待别人更是善待自己(2)

生气是跟自己过不去

医学研究结果显示,当人在生气时,心中产生的矛盾、冲突或者不好的情绪一旦难以释放,身体内就会分泌出可伤害身体的毒素,机体的内分泌功能也会失调,伴随而来的就是血压升高、心跳加速、消化液分泌减少,经常还伴有头晕、多梦、失眠、心情烦乱等症状,这些心理与生理的异常因素若彼此相互影响,就会带来恶性循环,诱发机体发生病变。因此,总爱生气的人不利于健康,身体生病的风险比其他人高许多。

所以,当我们受到了不公正的对待,或是自己身边的人做错事的时候,请千万不要生气,不要愤怒,而要学会宽容。

莎士比亚说:“不要为了敌人过度燃烧心中之火,那样会烧焦自己的身体。生气是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

在生活中,当我们觉得别人侵犯了或损伤了自己的利益和自尊时,便心头火起,咬牙切齿,勃然变色。其实,气愤、悲伤、恼怒在人生气时就是一味味毒药,它们在慢慢伤害着人的身体。凡此种种负面心理最终是因为他人的错误,而惩罚了自己,这显然是非常不值得。

以前,人们为了杀死一头熊,会将一根沉重的木头吊在蜂蜜的上方。熊要想吃蜂蜜,就定会先推开木头,而木头也会荡回来撞击到熊,于是熊生气之下就更用力地将木头推开,而木头也随之更猛烈地撞击它,如此不断重复,最终熊就会被木头撞死。

面对别人的伤害,有的人选择以怨报怨。其实他们的行为就跟这头熊一样,对方也许只伤害过你一次,然而你却在心中总是想着,仿佛已经被伤害过千万次似的。满腔充斥着恨意,动辄因小事而气恼异常,那只会让自己愈加痛苦,愈加烦闷。

有个妇人总是会因为一些琐碎的小事而生气。她也深知这样对自己没有好处,于是就去向一位高僧请教怎样才能开阔自己的心胸。

高僧听完她的讲述后,没有说话,径直把她领到一座禅房之中,然后落锁而去。妇人一见禅师不仅不加指点,还把自己关在了禅房里,顿时气急败坏,跺脚大骂,然而高僧根本不予理会。妇人只好苦苦哀求,高僧依旧置若罔闻。妇人终于沉默了。

这时,高僧来到门外,问妇人:“现在还生气吗?”

妇人说:“我只生我自己的气,怎么会到这里来遭这份罪。”

“一个连自己都不能原谅的人如何会心如止水?”高僧说完拂袖而去。

过了一段时间,高僧走过来向妇人再次问道:“还生气吗?”

“已经不生气了。”妇人回答。

“为什么?”

“生气又能怎样呢!”

“看来你的气只是暂时压在了心底,并未消逝,一旦爆发还会更加剧烈。”高僧说完又离开了。

当高僧第三次走到门前时,妇人开口道:“我现在已经不生气了,我发现所有的事都不值得生气。”

“还知道值与不值,可见你心中还有衡量,还存在着气根。”高僧笑道。

当高僧再次站立于门外时,妇人问高僧:“大师,什么是气呢?”只见高僧把手中的茶水倾洒于地。妇人看此情景,思量良久,顿然开悟,随即叩谢高僧而去。

什么是气呢?其实,气本不存在。只因为心中的挂碍、欲念让我们在俗世中为名利、得失、荣辱所累。我们应该将所有的痛苦都放下,忘记别人的过错,以包容之心来善待周围的人和事,这样,就会使身心得到解脱。

生气、愤怒都是在跟自己过不去,这完全是一种徒劳的、于己于人都没有益处的心理。心怀包容,拒绝嫉妒与仇恨,否则世俗的成败得失都将成为自己生气的根源。

心中只要充满宽容和原谅,埋怨、责怪和嫉恨就难以在心中萌芽。假如你在工作中因事与人争吵激辩后,不能很好地把人和事区别对待,必定会一直带着满腹怨气传播给周围的人,使得他们也生活在糟糕的心绪之中。可见,自己的不良情绪是可以传染的,不仅打乱了生活节奏,还影响了他人。显然,一味地生气于人于己都是没有好处的。

【包容术】

生气的时候要善于调整心态,学会宽容,不要让自己困在怨愤之中。宽容他人就等于宽容自己,因为对他人宽容,意味着你不会再因他人的过错而惩罚自己。多一些宽容,少一些气恼,我们自己才能拥有一幅健康的心电图。

包容他人,会收获人心

在生活中,总会有一些人在无意或有意间对你造成了伤害,这时,明智的选择就是积极采取寻求和解的行动,这样彼此之间的信任和爱戴才能逐渐牢固,人际关系也才能充满和谐。

江苏伯乐达集团董事长陆留伯曾经说过:“我从不与人为敌,即便是曾经与我为敌、坑害过我的人。他们生活上有困难,找到我,我还是会帮他们一把。有人说‘你怎么还对他们好?’我是这样想的:他们虽然不能成为我的朋友,但也没必要让他们做我的敌人。他们中有人毕竟在伯乐达干过,为伯乐达的发展也做过一些事,没有功劳有苦劳,没有苦劳也有疲劳,多记着人好的一面吧。多交一个朋友多一条路,多树一个敌人多一分祸。”

任何人都不能脱离群体而单独存在,人与人之间共处需要融洽、和谐的关系。莎士比亚也说:“不要因为你的敌人而燃起一把怒火,灼伤的只能是你自己。”

假如你想化敌为友,就要主动迈出包容他人的第一步。否则,事情不会有任何进展。如果在工作中你与同事水火不容;生活中你与朋友争吵不断。这时,你要积极去寻求和解,用真诚包容之心获得他人的信任,从而享受幸福的人生。美国第三任总统杰斐逊与第二任总统亚当斯从交恶到相善就是一个生动的事例。

杰斐逊在就任美国总统前夕,曾到白宫想告诉亚当斯,他希望他们之间的友谊并未因这次激烈的竞选活动而受到损害。然而杰斐逊还未来得及开口,亚当斯便大声怒斥道:“是你赶走了我!是你赶走了我!”

自此,二人在数年时间里都未有过交谈,直到后来杰斐逊的几个朋友去探望亚当斯,这个坚强的老人依旧在讲述着那件难堪的往事,然而接着他又说道:“其实我一直都很喜欢杰斐逊,现在也一样。”

朋友们把亚当斯的话传给了杰斐逊,杰斐逊于是请了一个彼此都熟识的朋友传话,让亚当斯也知道他的思念之情。随后,亚当斯回了一封信给杰斐逊,从此两个原本交恶的人和好了,并开始了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书信往来。

亚当斯与杰斐逊的事例告诉我们,包容不仅是一种可贵的精神,更体现了一种高尚的人格。包容可以减少摩擦,甚至可以将冲突转为祥和。包容蕴含了一种豁达与挚爱,别人在不经意间冲撞冒犯了你,他的内心也会不安,你以包容之心对待别人,彼此之间就会有更多的信任与爱戴。

正如纪伯伦所说:“人有两颗心,一颗心用来流血,一颗心用来包容。”假如因为别人的伤害,就总想着去报复对方,那么整天就会心事重重,极度压抑的内心怎么还会有快乐可言。相反,如若我们心怀包容,丢弃仇恨的包袱,我们在人生路途中就会遇到自己的知心好友。

加拿大前总理让·克雷蒂安出生于平民家庭。他长得其貌不扬,一耳失聪,甚至连英语也说得很蹩脚,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人物却能在加拿大政坛上平步青云,曾三次登上总理的宝座,成为加拿大政坛上屹立不倒的“常青树”。克雷蒂安成功的秘诀就在于不树敌、肯助人,有着“宰相肚里能撑船”的肚量。

1993年,保守党在大选中遭遇惨败,失去********的保守党主席坎贝尔被迫引咎辞职。获得胜利的克雷蒂安总理没有落井下石,他给失去栖身之地的坎贝尔拨了一间办公室和一个秘书。一年以后,克雷蒂安又给失业的坎贝尔安排了可任选其一的两个职位——驻俄国大使或者驻洛杉矶总领事,坎贝尔最终选择了后者——一份年薪12万加元、享受部长级待遇的工作。克雷蒂安以其过人的气度,就这样把昔日的政敌转化为了自己的朋友。

试想,假如克雷蒂安对自己的政敌穷追猛打,毫不留情,那只会让自己在任内多一个敌人。而通过巧妙地化敌为友,不仅使自己多了一份友谊,更多了一个政治上的帮手。

我们在生活中难免要与各种人物打交道,也免不了会出现冲突以及不愉快的事。一旦遇到这类情况,假如让矛盾激化,那事情就有可能越变越糟,你也可能因此失去一份友谊,而徒添一份敌意。最好的解决之道就是要学会包容,化干戈为玉帛。

【包容术】

人要与人为善,要常怀大度包容之心。人生在世,遇到的人和事数不胜数,聪明人都只讲朋友,不把冤家当对头。因为他们知道友谊是无价的,树敌太多会让自己前面的路布满荆棘。包容了他人,就为自己赢得了人心,贮存了助力。

容人之过会让人干得更好

在人的一生中,会犯一些错误,办一些错事。一个人在不经意间做错事的时候,总是希望能得到别人的宽容与谅解。将心比心,当别人有对不起自己的言行时,我们也应该设身处地给予别人一些理解与宽容。俗话说:“将军额头能跑马,宰相肚里好撑船。”纵观古今中外的成功人士,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优点,那就是包容。

有一个女孩想要开音乐会,于是便在海报上谎称说自己是大音乐家李斯特的学生。而就在演出前一天,李斯特突然出现在了姑娘的面前。姑娘见状惊恐万分,赶忙说自己冒称是他的学生,实在是迫于生计,并请求李斯特的宽恕。

李斯特听完,便要她弹曲子给自己听一听,并加以指点,最后愉快地说:“现在勇敢地上台演奏去吧,你已经成为我的学生了。同时,你可以告诉剧场经理,音乐会再增加一个节目,由老师为学生演奏。”

李斯特的大度不仅成就了一个女孩的梦想,而且其包容的情怀得到了后来人的赞颂与敬仰。在现今这个人与人之间隔膜越来越深的社会中,我们就更需要有像李斯特那样能包容他人过错的宽大胸怀。

包容是彼此之间理解与沟通的桥梁。一个人如果不懂得宽容,总是以一种高傲的态度拒人于千里之外,他就会经常处在孤立和被动之中。

当然,包容也并非是一味毫无原则地去做老好人,而是应当把握尺度。包容他人,就是要能够包容他人的过失,甚至是罪过。包容别人的过错,不是鼓励、纵容别人去犯错,而是谅解别人的过错,让别人在宽恕中更好地改过。

国际旅馆业大王希尔顿经常对犯有过失的属下说:“不要难过,这点小错误不值一提。我在年轻的时候曾犯过比这更严重的错误。我认为,有错误就代表了一种进步,表示你正在辛勤地工作,只有一点都不干的人才会完全避免错误。”

容他人之过,要拥有“彼之理是,我之理非,我让之;彼之理非,我之理是,我容之”的胸怀,允许别人有过失,宽恕别人的过错,容许别人改过自新。如果只是毫无休止地埋怨指责别人的过错,其效果往往适得其反。而如果我们多加包容,往往就会使别人更加努力地改正自己的错误,防止它再次发生。

鲍勃·胡佛是一位著名飞机试飞员。在一次飞行表演活动即将结束时,他驾驶的飞机两个引擎忽然全部熄火。转瞬间,飞机开始从高空向下急速坠落。就在一场机毁人亡的悲剧将要发生的危急关头,胡佛经过冷静思考果断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借助于他那高超的技术,最终使得飞机安全着陆。

后来,胡佛经过检查发现,险些造成这次惨剧的原因是由于地勤人员加错了燃料。此时,为他做飞机保养的机械师戴维正目瞪口呆地站在那里,全身早已因为惊吓而颤抖不已。然而,出人意料的是胡佛并未向他大声斥责,而是用双臂将这个年轻人紧紧抱住,安慰道:“为了显示我,相信你不会再犯此类的错误,我要你明天还为我保养飞机……”

著名思想家波普曾说:“错误在所难免,宽恕就是神圣。”鲍勃·胡佛充满仁慈与包容的胸怀,是很值得人们去学习与赞颂的。他的这种高尚举动不仅挽救了一名机械师,更使得戴维很快从痛苦的阴影中走出来。在以后的岁月中,他一直与胡佛并肩战斗,配合默契,再也没有出现过任何过失,直至两人退役。

俗话说:“大地承受不住的东西,胸怀可以接纳。”无论对人,还是对事,胸怀包容之心,都是人生的一种收获。包容别人的过错,其实就是把一份信任、一份责任交给对方,而别人一旦得到了信任,也会尽全力去改正自己的过失。

【包容术】

法国大文学家雨果曾经说过:“世界上最宽阔的东西是海洋,比海洋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宽阔的是人的胸怀。”这是对包容的最好诠释。

包容是一种宽广博大的胸怀。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一颗心只有能装得下别人对自己造成的伤害,才能装下整个人生的荣辱得失。

包容他人,会提升自己

想要得到别人的包容与理解,自己首先就要有能宽容别人的胸怀。屠格涅夫说:不会宽容别人的人,不配得到别人的宽容。由此可见,包容是相互的。

因此,学会包容,就是一个不断学习,不断超越的过程。当我们包容他人之时,其实我们自己的心灵也在净化,也在升华。

一对美国夫妇带着自己的儿子去意大利旅游。途中,他们遭遇了一伙歹徒。歹徒不仅抢走了他们身上的钱,还残忍地杀害了他们唯一的儿子。起初,这对夫妇恨透了这伙歹徒,也恨透了意大利这个国家。

然而,他们最后却做出了一个令人吃惊的决定:将自己儿子的遗体无偿地捐献给意大利。他儿子身体的器官被移植后,治好了五个意大利病人。这对美国夫妇的高尚举动,令全体意大利人深受感动,意大利政府还专门为这对夫妇颁发了奖章,感谢他们拥有的博大胸怀,感谢他们对意大利人所犯罪恶的宽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