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给人生加点包容
26670000000030

第30章 包容即幸福:得到是福,失去也是福(2)

以阳光心态享受生活

充满阳光的心态是一种知足、感恩、乐观开朗的心态,也是一种健康的心态。经常用大度的心态、宽容的眼光去看待生活,一切都会变得简单和从容,从此快乐与你如影随形。

我们想要享受生活,就需要建立积极的心态。具备阳光心态能使你沉着而不浮躁,谦和而不张扬,自信而不萎靡。人生在世,不如意之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积极的心态可以使心胸开朗豁达,而非狭隘卑居。没有积极的心态,就不会有身心上的从容。

一个人同人合伙做生意,他们运货的船突遇风浪翻了,于是他们的全部财产和梦想也随之坠入了海底。这个人因为经不起打击,此后开始变得萎靡不振,神思恍惚。有一天,他遇到跟他一起遭遇变故的合伙人,合伙人此时活得有滋有味,于是这个人就去问他的合伙人,合伙人对他说:“你咒骂,你伤心,日子一天天地过去;你快活,你欢乐,日子也一天天地过去,那么你会选择哪一种呢?”

那个合伙人的生活态度是一种乐观的生活态度,是以阳光的心态去享受生活。其实,人就是这样,当你用一种豁达和乐观的心态去构筑未来时,你的眼前会呈现一片光明。反之,当你将思想囿于忧伤的樊笼时,未来就会变得黯淡无光。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会遇到各种麻烦和困扰。比如,工作环境不称心,事情处理不公平,经济条件不宽裕,期望中的事情落空,先进评比没有份,受冤枉挨批评等等。对于这些事情,就需要你保持阳光心态,凡事才能想得开,心情也才能舒畅。况且,事情已然这样,生气也没用,何必要用生气乱了自己的心情,坏了自己的情绪呢?心态平和的人,他的身心都在一个“静”字之中,“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冷静处人,理智处事,身放闲处,心在静中。

看穿迷茫清醒地认识自我,不断寻找内心的宁静和安详。困惑与挫折,失落与忧虑,烦躁与不安,这些仅仅都是人生中的小插曲。人生的真谛在于拥有一颗平静的心,感悟心灵的祥和与平静,享受其中的安宁和乐趣。倘若你为小事一直想不开,越想越气,情绪失去控制,最终言行也会出现反常现象。大闹一场,不仅损坏你在别人心目中的形象,还会使你的人际关系受损。有时事后冷静下来想一想,为一点小事而大发脾气,最终受伤害的还是自己,根本不值得。对此,我们不禁要问:究竟哪里出了问题?

其实,这是心态出了问题,调整好你的心态,只有拥有好的心态,才能做到处事不乱。塑造健康和阳光的心态,就是要让自己建立起积极的价值观,获得健康的人生,以及释放强劲的影响力。

倘若你内心是一团火,就能释放出光和热;倘若你内心是一块冰,即使融化了也还是零度。要想温暖别人,首先你自己的内心要有热;要想照亮自己,首先要照亮自己的内心。那么,如何才能照亮内心?那就是点亮一盏心灯,塑造阳光心态。因为良好的心态能很好地影响个人、家庭、团队,甚至影响我们这个社会。

曾经看到过这样一则报道:大卫的家境很好,于是他毕业后没费什么周折,就进入了一家大型企业。然而,随后出现的事情让他始料不及。比如,单位的人际关系很复杂,而他说话办事都率性而为,不懂得收敛。渐渐地,他听到了关于他年轻气盛、做事毛糙等一些议论。大卫由于从小养尊处优惯了,所以觉得非常沮丧。

回到家后,他将在单位遇到的种种不愉快告诉了父亲。父亲听完后,给他讲了一个故事:一个人在一次车祸中不幸失去了双腿,而失去双腿却说:“这件事的确非常糟糕。可是,我却保住了性命,而且这件事使我认识到,原来活着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情——我虽然失去了双腿,却懂得比以前更加珍惜生命。”

父亲说:“遭遇车祸的这个人实际上是个智者,他深知失去了双腿是一件已经发生的事实,即使再痛苦也改变不了。所以,他换了一个角度去想这件事情,找到积极的那一面。而你……”

父亲的一番话令大卫豁然开朗。此后,大卫在单位再遇到任何不顺心的事情,他就告诉自己:这其实是一件好事情,它至少说明我有不足甚至不对的地方,我需要改正自己。即使不是他自己的问题,他也不再像以前那样气恼,而是提醒自己:这说明别人对我的要求比较高,我必须加把劲儿。同样的一件事情,过去带给他的是烦恼和苦闷,而现在带给他的则是积极向上的动力。

这就像一位名人所说:“当你陷入困境或被疾病折磨时,应悟出一个道理:与其在忧愤中身心俱伤,不如在宽容里享受海阔天空。”在工作中,有很多人都会遇到像大卫一样的情况,这时拥有阳光般的心态,便是扫除阴霾、享受人生的良方。

毋庸置疑,包容确实是一种崇高的生活态度。如果你能心存包容,就说明你是具有良好修养和素质的人。或许因为你的包容,会使你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和误解。你若因此放弃了包容,你的生活就会变得狭窄和自私。

【包容术】

要知道,生活在这个纷扰世界上,走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每个人都不会尽善尽美,很多时候遇到的问题会让自己对包容产生怀疑。然而无论如何,经常用良好的心态和包容的眼光看社会、事业、友情、家庭和生活,那么一切都将会变得简单与从容。

心境平和,内心才会充满喜悦

只有将心中的怨恨排除掉,才能怀着一颗平和与喜悦的心去看待人和事,也才能愉快地生活。

悠悠岁月,世事纷扰。生活在大千世界里,任何人都会有痛苦、困惑、烦忧或委屈的时候。只有宽容地面对生活和人生,才会让自己平静从容地生活,才会让自己活得更轻松、更洒脱。其实,世上没有过不了的河,也没有解不开的疙瘩。当你烦恼的时候,当你与他人产生矛盾的时候,当你不顺心、不如意的时候,试着想开点,宽容点,不妨告诉自己,冬天过去了就是春天,黑暗过去了就是黎明。

唐代著名禅师慧宗就是一位非常想得开的人。他酷爱兰花,所以在平日弘法讲经之余,花费大量时间栽种了数十盆兰花。一天,他要去远行弘法讲经,便吩咐弟子看护好兰花。在他讲经的这段期间里,弟子们都非常细心地照顾着兰花。然而,一天深夜,狂风大作,暴雨如注,弟子们由于一时疏忽,将兰花遗忘在户外。第二天,弟子们看着倾倒的花架、破碎的花盆、憔悴的兰花,后悔至极。

几天后,慧宗禅师返回寺庙,弟子们忐忑不安地上前迎候,准备接受责骂和惩罚。不料,慧宗禅师得知原委后,竟泰然自若,神情依然平静安详。他安慰弟子们说:“我种兰花,一是希望用来供佛,二是为了美化寺庙环境,不是为了生气而种兰花的。”

禅师虽然喜欢兰花,但心中的喜怒不因兰花的得失而受影响。并且,对于已成的事实,生气也没用,何必还要用生气乱了心情,坏了情绪。“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去感悟心灵的宽和与平静,心平如镜,心静如水,这不正是人生想要达到的境界吗?

胡适说:“世界上最可恶的事莫如一张生气的脸,世界上最下流的事莫如把生气的脸摆给别人看,这比打骂更难受。”的确,当你对给你脸色的人还以脸色时,虽然解了气,挽回了面子,但这时你实际上也成了脸色的施予者,充当了一回“干了世界上最下流的事”的角儿。反之,如果你能多一点忍让和宽容,让摆脸色者为自己的狭隘、龌龊、暴戾自讨没趣,自损形象,相信最坏的人也会暗自敬重好人,最后,你会获得心灵上的安定,也会赢得他人的尊重。

当年,胡适的母亲张顺弟在其夫胡传去世后,23岁便开始守寡。虽然她是名义上的家主,但是,她丈夫前妻留下的儿子和媳妇,对她的态度很不友善。

她的两个儿媳妇都不太明白事理,妯娌之间经常为一些小事闹得全家鸡犬不宁。有时,她们还用打骂孩子的方式,说出一些刻薄的语言,指桑骂槐地给婆婆听。面对这些,胡母只是忍气吞声,尽量避免正面冲突。她实在难以忍受时,便悄悄到邻家回避,或者在夜深人静时,一个人轻声哭泣。最终,她以宽厚大度感动了她的媳妇,她们在心境平和的时候会以不同的方式,向这位年轻的婆婆道歉,冰释前嫌。

此外,胡传与前妻所生的长子,从小便不成器,后来又染上吸食鸦片、赌博的恶习,挥霍无度,并欠下了许多债务。每年除夕,总有一帮债主前来讨债。对此,胡母已是见怪不怪,依旧心平气和地料理着过年的事情。直到半夜,她才从后门出去,给每个债主打发些钱,说些好话,将他们支出家门。当长子回家后,胡母从不骂他,更不在脸上挂一点愠色,一家人还是和和美美、欢欢喜喜地过年。

胡母用她那博大、慈祥和宽容的胸怀,给了儿子为人处世的实际教诲。此后,胡适处处与人为善,待人温厚、宽容、大度,一生朋友遍天下。

胡适母亲的心是宽和的,也是伟大的。她那高尚的情怀不仅让自己的心境平和,同时也感染了周围的人。这份宽容与大度永远值得人们称颂。

坦白说,宽容那些曾经伤害过我们的人,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是假如我们这样做了,我们会从中体验到我们的富有和强大。因此,肯在生活的磨难中学会包容的人,心里的苦和恨比较少;或者说,心胸比较宽阔的人,就容易包容他人。

人只要能尽自己的力量来完善自己,清清淡淡的对待别人和世界,心境宽和,我们的内心就会充满喜悦。

【包容术】

“宽厚留有余地步,和平养无限天机。”这句话颇值得人们细细咀味。“宽厚”与“和平”都是指人的主观世界,即有宽广的心胸,平和的心境。平和与宽容同样重要。平和展现的是一种心性的修养,以及一种道德的修养,同时,平和也是对人生和社会呈现的一种境界,是一种不可或缺的处世哲学。

完美可追求,但不可实现

一个人过于追求完美,或者凡事都想万无一失,反而会和预期的结果越来越远。

要知道,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事情,更不可能出现没有任何缺陷的人,当你无法改变的时候,就应该学着用心去包容。

生活中,人们一直在追求完美,欲望无止境的人们追求完美的心态也无止境。然而,人生总有缺憾,世事大多并不完美。

当初我们都以为地球是圆的,事实上它是一个上大下小、貌似一个不规则的“大梨”;我们也以为太阳原本是一个发光的、纯净如水晶的星体,但它也有沟壑,有火山,有黑子;我们还以为河流都像地图上标设的那样,两岸翠绿,河水清清,可是当我们走近,才发现河水混浊,泥沙沉积,甚至被污染的发黑、发臭……现实就是这样,我们想像的完美与现实是不相符的。

倘若你太苛求完美,或许到最后连应该得到的都有可能失去。世界万物皆不完美,人生总有缺憾,当你凡事苛求时,结果会因沉重的心理负担而不快乐。

法国伟大的思想家、人生大师蒙田曾说:这个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东西。否则,你将会无法实现人生的梦想。

一个人很幸运地得到了一颗硕大而美丽的珍珠,可是他并不感到满足,因为在那颗珍珠上面有一个小小的斑点。他想,如果我能除去这个小小的斑点,那么它肯定会成为世上最珍贵的宝物。于是,他狠心削去了珍珠的表层,可是斑点还在,随后,他又削去第二层,没想到斑点仍旧存在。他不甘心,一层又一层不断地削去,直到最后,那个斑点没有了,而珍珠也不复存在了。

那个人心痛不已,并由此一病不起。他在临终前,仍无比懊悔地对家人说:“如果当时我不去计较那一个斑点,现在我的手里还会攥着一颗美丽的珍珠啊!”

所以,真正的幸福,不是让我们冒着背负终身之憾的危险,刻意将对方身上那一点点微不足道的瑕疵剔除掉。而是要我们将自己手里的那一颗实实在在的珍珠把握好,学会包容和珍惜。

生活中没有十全十美,这不只是一种现状,也似乎是一种规律,就像我们的心情不可能总是晴天、人们的相貌也不可能总是俊男靓女一样,其实,生活中总是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残缺”。

即使人们的初衷是美好的,如果不切实际地一味走下去,最终只会吃尽苦头。

也许直到有一天你才会明白:在你追求完美的过程中,你已经失去了许多机会,这是得不偿失的。下面是英国大作家萧伯纳关于爱情的一封信,相信你读过之后,会受到一些启发。

我已收到你的来信,你在信中说,你希望将来的爱人更优秀更出色,这的确为情理之中之事。然而一个非常优秀的人往往也会有非常明显的缺点,这是与人的学历、经历及阅历分不开的。世界上不存在只有优点没有缺点的人。

倘若你留心一下,我们周围多数大龄未婚女子都很优秀。她们中间只有极少数真正想独身,而大多数人只是尚未找到自己心仪的男子,不肯随便嫁一个人罢了。她们始终按照自己心中的理想苦苦地寻觅着自已的真命天子,可是多年后仍然一无所荻。

其实,并非这个世上没有好男子,只是这个世上没有完美的男子而已。她们的悲剧不是自己有追求完美的想法,而是她们追求的完美是世上并不存在的,现实生活中不能寻找得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