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趣味经济学:把握经济脉动的绝佳教材
26671200000019

第19章 政府与经济学:人们一直在关注的宏观调控(1)

事实证明,完全依靠市场这只无形的手进行调节是行不通的,没有政府的监管,市场秩序就会乱作一团。但是政府也不能过度干预市场,只能在遵循市场规律的前提下,通过宏观调控引导市场朝着有序、健康的方向发展。

你想知道物价为什么会上涨吗?你想知道公共物品为什么只能由政府建设吗……本章将从政府与经济学的关系这一角度,为你解答这些问题。

政府干预理论:“挖坑”为什么会带动经济发展

经济学中假设每个人都是理性的经济人,但是当所有的人都是理性的经济人的时候,就会出现“理性合成谬误”的情况。同理,当市场经济中的全部参与者都是理性的经济人的时候,也会出现“理性合成谬误”的情况,此时,市场会失灵。在“市场失灵”的情况下,政府干预理论就出现了。

那么,什么是政府干预理论呢?政府干预理论最早由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提出,他在其著作《就业信息与货币通论》一书中写了一则寓言——“挖坑”。

乌托邦国陷入了经济危机之中,整个国家的经济完全崩溃了,企业破产,工人失业,人心惶惶。乌托邦政府为了缓解状况,决定以政府的名义建一个公共工程——一个大坑。挖大坑需要雇佣200个人,而且要为这200个人配备200把铁锹。因为政府有200把铁锹的需求,所以生产铁锹的企业恢复生产了,进而生产钢铁(铁锹原料)的企业也恢复生产了。此外,挖大坑的工厂开始给工人们发工资了,这样一来,工人们有钱购买食物了,食品的消费也兴盛起来了。大坑挖好之后,政府又雇佣了200个人把它填上,这样又需要给每个人配备一把铁锹……如此一来,崩溃的市场开始慢慢复苏了。国家经济恢复以后,国家通过增加税收还清为了挖坑所发行的国债,乌托邦国又变得像以往一样繁荣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当一个国家的经济衰退的时候,政府应该出来干预市场,通过政府投资等宏观调控的方式拉动国民经济,使国家摆脱经济危机。比如,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的时候,联邦政府通过退税、减息等手段“救市”,就是国家干预经济的体现。

然而,政府干预所带来的作用都是积极的吗?我们应该如何来看待这一理论呢?

著名经济学家马丁·费尔德斯坦认为应该辩证地看待政府干预理论。

1967年,费尔德斯坦教授在对罗斯福新政与约翰逊的“伟大社会计划”等政府政策进行全面彻底的研究之后,得出了如下结论:他发现政府干预“虽然通常都是怀着美好的意愿开始的,但是其结果往往是坏的”。费尔德斯坦是一位“市场的信徒”,他强调要想从根本上减轻社会弊病,只有依靠资本积累与市场刺激这只“看不见的手”,政府干预往往事与愿违。按照费尔德斯坦教授的看法,政府干预理论在短期内可能是有效的,但是从长远发展来看,这一理论就会失效。事实上也确实如此。

而凯恩斯主义则强调政府干预的作用,认为只要是政府干预能够提供比市场调节更优质服务的地方,只要是个人不能进行平等竞争的地方,都应该依靠政府干预来调控。凯恩斯主义认为政府完全可以制订国家经济发展规划和战略、解决社会总供应和总需求之间的矛盾、协调各产业之间的比例。

不过,正如费尔德斯坦所言,这种完全信任政府干预理论的论点是有局限性的。比如,在20世纪70年代,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的经济陷入了“滞胀”,政府采用了很多手段来干预经济,但都毫无成效,物价依然飞涨。

总的来说,完全依靠市场调节或完全依靠政府干预经济都是错误的,因为市场和政府都会有失灵的时候。因此,在目前市场经济体制下,经济学家以及民众普遍认同将市场这只无形的手和政府这只有形的手配合起来使用,更加有利于国家、社会和经济的长远发展。

经济启示录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费尔德斯坦反对凯恩斯的政府干预理论,他认为政府干预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可能短期有效,但是从长期来说,这一手段存在着很多风险。

就我国目前的现状来说,完全依靠政府宏观调控是不可行的,完全依靠市场调节也不适合我国的现状,因此在遵循市场规律的前提下,利用政府手段适度干预国民经济,是当下最明智的选择。

经济与法:法律为什么不能成为摆设

在俄国著名作家克雷洛夫的《克雷洛夫寓言》中讲述了两个很值得人思考的故事,一个故事名曰“狗熊看蜂房”。

森林里的百兽选举狗熊看守蜂房,因为狗熊非常爱吃蜂蜜,它监守自盗,从蜂房里偷了很多蜂蜜搬到家里。事情被发现后,百兽处罚狗熊整个冬季都在家里面壁思过。原本狗熊就是要冬眠的,偷来的蜂蜜也不用还回去,狗熊在家里吃着甜美的蜂蜜过得非常舒服。

另一个故事名曰“审判狗鱼”。

有一只狗鱼犯了滔天大罪,百兽们商量要对它进行审判。法官是狐狸,陪审团是两只驴、两只老马和两只山羊。狗鱼的罪行证据确凿,没法抵赖,于是它被判处在树上吊死。后来法官狐狸提出了异议,它认为绞刑不足以惩罚狗鱼的恶行,应该判处溺死,让它活活溺死。陪审团也觉得这个建议不错,最后把狗鱼改判溺死。殊不知狗鱼最擅长的就是游泳,它根本不可能溺水而死,就这样狗鱼逃之夭夭了。

在这两个故事中,法律的惩罚对于罪犯来说形同虚设,狗熊本来就要冬眠,判处它在家思过简直正合它心意!而狗鱼会游泳,根本不会被溺死,对它的惩罚刚好助它逃走。由此可见,对违法犯罪的惩处力度不够或是不切实际,法律就成了无用的摆设。

每年的“3·15”消费者权益日都会曝光很多假冒伪劣商品和虚假劣质服务,但是假冒伪劣却屡禁不止。为什么会这样呢?究其原因,可以总结为一句话——惩罚的力度不够。违法犯罪所获的收益要比其付出的成本高得多,这就是不法商贩们铤而走险的根本原因。

我们都知道,市场经济是通过竞争实现优胜劣汰,最终实现合理配置社会资源的。而市场交易的基本原则是公开、公平和公正,而这一原则得以实现的前提就是法律。有了法律的约束,市场才能有序;反之,市场就会毫无秩序可言,很可能会市场失灵或市场扭曲。

在实际市场竞争中,有些被利益冲昏了头脑的竞争者,为了达到目的不择手段,采用不正当的竞争手段,严重影响了市场竞争的公平性,妨碍了正常的市场竞争。这个时候,就需要通过法律手段来规范或制裁那些不正当竞争和垄断行为,维护市场的公平。这就好像篮球比赛一样,所有的篮球队员都必须遵守比赛规则,不能走步、不能故意伤人,一旦违规就要接受处罚,如果没有规则,比赛就根本没办法正常进行。所谓“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就是这个道理。

一个国家的市场经济越发达,这个国家的法制也越完善。虽然我国目前还是发展中国家,但是不断发展和完善我国的法制建设是非常必要的。因为越是严明、完善的法律,越是能够促进市场经济快速、有效地发展,这也是我国一直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原则的根源所在。

但是光有法律是不够的,如果法律的惩罚力度不够,或是有法不依,法律就成了毫无用处的摆设,市场经济的秩序必定会十分混乱,会对整个社会造成难以预测的伤害。经济学上认为,社会是由理性的经济人组成的,只有完善的法律和严格的执法才能维护社会的正常秩序,甜言蜜语的说教和毫无强制力的道德并不能有效规范社会秩序。

一位著名哲学家曾经说过:“每个人都是一半是天使,一半是恶魔。”社会的经济秩序主要依靠严明的法律来约束规范,依靠严厉的惩罚来威吓巩固。如果法律不够严厉,人身上的魔鬼就会打败天使,最后魔鬼当道。英国在发展市场经济的初期,制假售假以及借钱不还的现象很普遍,但是后来英国确定了严格的法律并严厉地执行,制假售假的不法商贩不仅要接受巨额的罚款,而且还要面临牢狱之灾;借钱不还的人不仅会被法院强制抄家还债,而且还要成为囚徒。如此一来,就再也没人敢知法犯法了,英国的经济秩序得到了有效的维护,逐渐地,英国的文明诚信也远近闻名。

倘若政府管理部门对市场的监管只是心血来潮的突击检查,就不可能真正制止制假售假的违法行为。只有成立专门的部门经常对市场产品进行日常的质量检验,大力打击市场经济中的违法行为,让违法犯罪者支付的成本远远大于违法获利,那些妄图违法的人才会有所收敛。执法严明有利于减少破坏市场经济秩序和法则的行为,有利于维护市场环境。

经济启示录

“狗熊看蜂房”和“审判狗鱼”的故事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对于违反犯罪的惩处力度不够或是与实际脱节,法律就会形同虚设。

就我国目前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而言,政府是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的监管者,政府应该利用好法律这个武器,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为市场营造良好的交易秩序。就个人而言,遵循法律法规,杜绝违法乱纪的行为,才是长久经营之道。

通货膨胀:为什么你的钱越来越不值钱了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许多商品的价格节节攀升。粮价涨了,油价涨了,肉价涨了,房价更是在“涨”……这让日日与柴米油盐打交道的老百姓感到紧张,办公室、菜市场、公交车、网络论坛……关于物价上涨、经济泡沫的讨论随处可闻。那么,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现象呢?为什么你的钱越来越不值钱了?

关于这个问题的答案,可以用经济学上的一个术语来解释——通货膨胀。

经济学上认为,通货膨胀是指在纸币流通的市场中,由于货币供给比货币实际需求要大,也就是说现实购买力超过了产品的供给,从而导致的货币发生贬值,使得一段时期出现物价上涨的现象。通俗地说,就是指在短期内,同样多的钱能买到的东西变少了,即钱变得不值钱了。比如半年前,5元钱能买1斤大蒜,现在5元钱却只能买0.5斤大蒜了。

当然,这种现象如果是针对某一种商品,并不能够称作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指一种普遍现象,也就是说,不单是大蒜涨价了,白菜、萝卜、芹菜等其他绝大部分商品也涨价了,这才可以断定为通货膨胀。当通货膨胀发生的时候,人们辛辛苦苦赚来的钱买到的东西变少了,因此通货膨胀是不受老百姓欢迎的。

自从金融危机一来,我国的通货膨胀日益加剧。蔬菜、水果、禽类、肉类的价格一路水涨船高,猪肉的价格更是节节攀升,据了解,2011年7月,初猪肉的价格已经攀升到17~18元/斤,猪排骨甚至超过了牛羊肉,攀升到22~23元/斤。许多网民苦中作乐,调侃说:“通货膨胀谁说了算?猪说了算!”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应对通胀压力呢?为了应对通货膨胀的压力,很多投资者和投资机构把眼光聚焦到了黄金投资上。知名经济学家马丁·费尔德斯坦对此并不认同,他认为投资黄金并不能有效地对冲通货膨胀以及汇率的变化,比如,1980年每盎司黄金的价格是400美元,到了1990年,美国的CPI增长了60%以上,但是每盎司黄金的价格依然是400美元,后来升到700美元,但是很快又跌回到400美元。2000年,美国的CPI比1980年高了一倍,金价却下跌到300美元。就算是2008年金价上升到了800美元,但是它仍然没有赶上CPI的增长速度。投资黄金并不是最好的选择,这里的风险很大,投资者需要谨慎。

通货膨胀真的那么可怕吗?事实上,并非所有的通货膨胀都是不好的,不同种类的通货膨胀会对人们的生活以及社会经济产生不同的影响。一般来说,通货膨胀主要有以下几类:

第一类,温和的通货膨胀。这是一种比较稳定的通货膨胀,其通货膨胀率基本保持在2%~3%,最多不超过5%。如果每年的物价上涨率在2.5%以下,一般不能说发生了通货膨胀;当物价上涨率达到2.5%时,被称作不知不觉的通货膨胀。一些经济学家认为,温和的通货膨胀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刺激经济的增长。

第二类,快速的通货膨胀。当通货膨胀率达到两位数以上的时候,就属于快速的通货膨胀了。一般来说,这种通货膨胀是不稳定的、恶性的、加速的,会动摇人们对货币的信心,导致社会经济产生动荡,是一种较危险的通货膨胀。

第三类,恶性的通货膨胀。恶性的通货膨胀的物价上涨率往往可以达到三位数字以上,是极度的、超速的通货膨胀。当这种通货膨胀发生的时候,物价完全失去控制、持续飞速上涨,货币大幅度贬值。在这种情况下,整个社会金融体系也陷入一片混乱中,社会经济关系无法维持正常秩序,严重时可能导致社会崩溃,政府垮台。

第四类,隐蔽的通货膨胀,又称为受抑制的(抑制型的)通货膨胀。当社会经济中存在通货膨胀的压力或潜在的价格上升危机时,由于政府实施了严格的价格管制政策,使得通货膨胀并没有真正发生,始终处于一种潜伏状态,然而,一旦政府解除或放松价格管制措施,通货膨胀就会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