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思维成就效率:41种快速解决问题的思考法
26671900000011

第11章 转变思维,高效执行(1)

制订了计划而不去执行,那永远也不会成功。我们把有这样习惯的人称为“行动的矮子”。其实每个人都会制订计划,制订计划本身是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只有能够坚持不懈地执行所制订的计划,才是真正的了不起。

执行的结果只有两种:成功与失败。

执行的效率只有两种:高效与低效。

有时低效的执行本身就意味着失败。低效的事情越普遍,就越说明你面对的情况越坏。因此你的整个人生也会是失败的。但如果你的执行都是高效的,那么获得的成功就会越多,人生也便趋于圆满。同样的道理,如果你做事常常保持高效率,那你肯定会收获更多的财富和成功。

请谨记:执行的效率才是衡量成功的标准,做得多与少并不具有真正的意义。

本章将重点阐述如何提升执行力,而其中的关键则是运用好你自己的思维。你能够提升执行力吗?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收获效率执行的秘籍吧!

让责任与积极态度和你的思维同行

要考察事务执行得是否迅速,是否有成效,固然有许多技巧、诀窍可供借鉴,但技巧、诀窍却不是执行力的根本,它们只是对执行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而执行力的基石却是一些人尽皆知,只潜藏在思维里的,却常常被忽略的可贵品质。这些可贵品质就是来源于思维中的责任、态度、自信、勇敢、决心等。拥有了这些可贵的品质,执行力的基石就会非常牢固。执行也会变得更加有效率,更加卓有成效。

责任是执行的关键。责任感的强弱往往决定了一个人对待工作是尽心尽力还是敷衍了事,也就是说,责任感能够决定一个人做事的优劣。事实上,只有富有强烈责任感的人,才能承担更多、更大的使命和责任。

有这样一个故事:在一个漆黑的大雪天,约翰·格林中士正急匆匆地走在回家的路上,却碰到了一个很焦急的陌生人。陌生人向他求助,因为陌生人从约翰的衣着看出来他是个军人。

约翰连忙问明了情况,原来旁边的公园里有一个孩子一直在哭,却不肯回家,因为孩子和伙伴们在玩一种游戏,而孩子扮演一个站岗的士兵。后来,其他的孩子都回家了,而这个孩子却因为没有得到“长官”的指示而一直在站岗。陌生人说,孩子坚持站岗是自己的责任,除非被允许,否则怎样也不能离开。陌生人劝了孩子很久,孩子也不肯听,所以只好请约翰帮忙。

后来,孩子在得到约翰·格林中士的命令后终于高兴地回家了。许多年后,约翰想起那个孩子,仍忍不住心生敬意。

这个孩子让约翰尊敬的正是他对责任的坚守。这是一种勇于承担责任的体现。当你的思维定格在责任意识中的时候,那将是一种顽强的坚守。

当责任感成为一种对待工作的习惯,成为一种面对生活的态度和思维模式时,你就会很自然地担负起责任,而不是陷入被动的状态之中,烦恼和痛苦也就少得多了。当意识到责任在召唤你时,你会义不容辞地承担起责任,而这种承担也不再艰难。

态度重于事实。我们眼前的任何事实,都不如我们对它所持的态度那样重要,因为态度会决定我们的成功或失败。你对某件事情的消极态度,可能在你有所行动以前,就已将你击垮。李开复曾说:“态度也是一个人所具有的核心价值观在现实社会和他人心目中的映射结果——如果一个人没有正确的核心价值观,他就不可能体现出这些正确的态度或品质来。”

美国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教师在教室里给每个小孩桌上放一块软糖,并告诉他们,老师要出去一下,等回来后如果发现谁的软糖没吃,那么老师会再给他一块。老师回来后,发现有的孩子把糖吃了,有的没吃。17年后,当原来的孩子长大成人,心理专家对那些人进行跟踪调查,结果发现,那些没吃软糖的,即能够推迟享受的,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那些马上吃软糖的,几乎都没有取得多大成就。

美国的西点军校有这样一句名言:态度决定一切。没有什么事情是做不好的,关键在于你的态度,你对事物的思考方式。事情还没开始做,就认为它不可能成功,那它当然不会成功,或者你在做事情时不认真,那么事情也不会做得很好。毋庸置疑,一切都可归结为态度,你对事情付出了多少,你对事情采取了怎样的态度,都决定了事物最终的结果。

三个工人正在砌一面墙。有一个人过来问:“你们在做什么?”

第一个工人不耐烦地说:“你没看见?我在砌墙。”

第二个工人抬头看了一眼那个人,说:“我们在盖一座教堂。”

第三个工人真诚而自信地说:“我们在建造一座城市。”

十年以后,第一个工人还是在工地上砌墙;第二个工人坐在办公室中画图纸,他成了工程师;第三个工人呢,成了一家房地产公司的总裁,是前两个人的老板。

态度决定高度,仅仅十年的时间,三个人的命运就发生了截然不同的变化,是什么原因导致这样的结果?是态度!第一个工人将思维只定格在砌墙这一简单劳作中,而且难以突破它,因此就会形成我只是在砌墙的态度。第二个工人的思维比第一个工人稍有了些进步,将思维专注在砌墙的整体结构上,因此形成了在建造教堂的态度。而最后一个工人之所以更有成就,是因为他的思维方式是整体性的,他把砌墙或建造教堂只当做是建造城市的一部分,因此就产生出在建造一座城市的态度。因此可以说,态度来源于你的思维定格点在哪里。

问题出现时,你都将面临两种选择:你可以选择沉迷于灰心、痛苦中不能自拔,也可以选择正视现实,微笑面对。主动权在你,为什么不选择后者呢?

执行任务时的认真、谨慎、愿意去做的态度等会助你保持巨大的工作积极性,保持行动的动力,使你克服重重困难,迈向成功。

工作执行中,以下的做事态度和思维方式一定要谨记:

不要只会“用功读书”,重要的是“要读对书”;

不要只是“努力工作”,重要的是“做对工作”;

不要只是结交“志趣相投”的朋友,否则你永远只看到“一半”的世界;

不要只是“安分守己”等待升迁,要像下跳棋那样想办法一步步地接近目标;

不要只是“准备好了等机会”,主动“制造机会”才会捷足先登;

不要以为“钱不会从天上掉下来”,只是你必须“站对地方”去接;

不要只会“正面思考”,要学会“逆向思考”,很多时候“不正常”的人也许会取得成功。

自信、勇敢和决心的思维模式成就强大执行力

自信是跨越自卑、战胜自卑的有力武器。当你将自信带入自己的思维意识中的时候,它就会成为一种坚定的执行力,跨越困境,跨越失败。自信不是对生命的失望、无助、无奈,以及对生命的伤感、悲愤和苍凉,而是充满着对生命的信心,体现着生命中主动积极明亮的旋律,是生命的闪光点。

人类社会能从茹毛饮血发展到电子时代,从燧人氏的钻木取火发展到今天的核能发电,就是凭借思维中自信的力量,没有自信是不行的。没有自信,人类将一事无成,没有自信,一个人将毫无价值。

汤姆的公司因亏损上亿元而破产。他也因此而失魂落魄,开始了在人们鄙夷的目光下沿街乞讨、四处流浪地生活。如此残酷的现实,使汤姆异常沮丧,他甚至不止一次想以死来解脱自己所有的痛苦和烦恼。

一天,他无精打采地走在大街上,一位牧师看见了,便上前来关切地询问他。汤姆向牧师讲述自己的悲惨遭遇,并诚恳地说:“牧师,请您帮帮我吧。”

牧师看了看落魄的汤姆,沉默了一会儿说道:“我实在是帮不了你,不过我知道谁能帮助你。”

“是谁?他在哪里?”汤姆眼里闪出一丝光芒。

“跟我来!”牧师把他带到一面大镜子前,然后用手指着镜子说,“就是他,你现在就好好认识一下这个人吧!”

汤姆盯着镜子里的自己,失魂落魄,跟乞丐没有什么两样;表情颓废,让人看不到希望;眼神无助而黯淡……他再也看不下去了,先是用双手捂住了自己的脸,然后他好像明白什么似的静静地走开了。

几年后的一天,牧师看到一个意气风发的人朝着自己走来,步伐轻快有力,眼神自信坚定,他对牧师说:“牧师,我是前来向您表示谢意的。当初是您让我认识到自己,让我知道只有相信自己才能找到出路。从您这里离开后,我先找到了一份工作,然后用自己的积蓄开了一家公司,如今我的事业比最初发展得还要好。”牧师这才想起几年前在大街上遇到的那个流浪汉。

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当我们的思维中拥有自信意识时,一切困难我们都可以战胜,即使自己身无分文,但只要拥有了自信,一切都会被打败,迎接你的只会是光明和美好。

当没有人喝彩的时候,自己为自己鼓掌吧!在你的灵魂深处,顽强地为自己加油,自己肯定自己,永无止境地激发自己的信心和热情。我们要为自己鼓掌,在布满荆棘的生活道路上充满自信地向自己的目的地迈出坚定的步伐。

有勇气面对他人的讥讽和嘲笑,是自信的一种重要表现方式。比如,在你遇到重要的事情,需要鼓起勇气来面对时,你可以思考并大声地告诉自己说:“造物主生我,就赋予我无穷的智慧和力量,什么事情都难不倒我。”这样可以增强自己的信心,激发自己内在的力量,从而成功地达到你的目的。当然,要想长期在自己的内心建立自信,那就需要不断地激励自己,直到形成习惯。德国人力资源开发专家斯普林格在其所著的《激励的神话》一书中这样写道:“人生中重要的事情不是感到惬意,而是感到有充沛的活力。强烈的自我激励是成功的先决条件。”

所以,学会自我激励,会使自己充满信心,并使自己产生习惯性的思想意念。如果你在思维里经常存有失败的念头,你便已经输掉了一大截。相反地,倘若你对自己充满信心,并具有主宰自我的意志与习惯,那么即使面对逆境,也能泰然自若。当一个人先从自己的内心开始奋斗,他就是个有价值的人。所以,不妨时刻告诉自己:“我是一个有价值的人!”

对于自信的人,李开复曾这样说过:“自信的人敢于尝试新的领域,能更快地发现和发展自己的兴趣和才华,也更容易获得真正意义上的成功;自信的人更快乐,因为他不会时刻担心或提防失败。自信才能有主见,才能做出他人从未做过的事情。自信的人每取得一点胜利,就会有一种非凡的成就感,即便遇到挫折,自信的人也能从经验中获取继续前行的勇气。此外根据同理的反射理论,自信的人会因为自信而信任他人,他们重诺守约,善于在团队合作中发挥自我的价值。”

自信是成功的一半,永远不要丧失信心,必要的时候,别忘了帮助他人树立信心。

另一方面,勇敢,可以让你在艰难困苦的折磨下不动声色,也可以让你在飓风袭来之时保持镇定。勇敢,就是在思维的指导下敢想敢做,不为外部环境干扰和阻碍,并且在任何情况下,思维意识都能够不受外在因素入侵,你都能够始终保持自己的主见,以自己的目光审视世界,思考世界,以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

1987年,一架苏联的苏27战斗机在国境线上两次拦截一架来自挪威的P38侦察机。P38侦察机两次被拦截之后,见势不妙,示意逃离。苏27返航之后,P38第三次折返了回来。孰料苏27也很快出现在P38的视野中。挪威飞行员就当时的国际形势认定对方是不会开火的,的确,苏27始终没有开火,但却径直飞到P38的后下方位置,调整好方向之后,突然加速掠过P38,并同时以机身锋利的垂直尾翼切开了P38的发动机外壳。在金属的尖利声中,P38的风扇桨叶瞬间断折,残片像飞刀一样插入P38的机身。受重伤的挪威飞机挣扎着飞回了基地,侥幸逃过了一劫。

从此,苏27被震惊的西方称为“空中手术刀”。在这个世界上,优秀的飞行员比比皆是,但能有几个人敢于在万米高空做这样的“亲密接触”?生活中,时速80公里的两辆汽车,相距不足5米时,两个司机就会极其紧张,更何况飞机在2万米的高空中做超音速掠过。

苏联飞行员的勇敢举动,就足以体现出敢想敢做和奋发的精神。当飞行员将勇敢注入到自己的思维意识中时,就会以此为指导作出惊人的勇敢的举动。工作上也是如此,没有不畏艰险的魄力和不屈不挠的精神,怎能在工作执行中乘风破浪,果断从容?

在一家效益极佳的公司,总经理再三叮嘱他的员工:“任何人都不允许到顶层最右边的那间房屋去。”总经理没有多说一个字,员工们也都牢牢记住了总经理的话,没有一个员工对总经理的话提出过疑问,因为他们感觉总经理提出的就要无条件遵守。既然不让进去那就是禁区,进去之后也许自己的下场会惨不忍睹。

就这样过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公司又新招聘了一批员工,按照以往的惯例,总经理对这些员工交待了同样的话。

这时候,新来的一名员工疑惑不解地小声嘀咕:“为什么不让进去?”

“不为什么,不让进就是不让进,我的命令你也要违抗吗?”总经理似乎有些生气地回答道。

这个员工回到岗位上后还在迷惑不解地思考着总经理的叮嘱。其他的员工都奉劝他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就可以了,不要瞎操心。但受好奇心的驱使,他还是想要看个究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