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此之外,还有思想感情上的自我封闭。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行动上的自我封闭受思想感情上自我封闭的指导。换句话说,一个人之所以会在行动上自我封闭,是因为其思想感情上的自我封闭。由此可见,思想感情上的自我封闭,更为不可取。
假如一个人在思想感情上局限于自己的想法,完全不听取别人的意见,更不采纳别人的建议,认为自己想的就是完全正确的,别人想的是完全错误的,这样一来,就难以有突破,难以创新。
拿学者来说,就算其学识再高,学问再好,在思想上也不能自我封闭。不然,其研究便只能局限于某个范围,或者是某个角度,研究不出什么新东西。当然,也就谈不上创新。又如,对一个作家说,要是在思想感情上实行自我封闭,就难以写出有创意有深度的作品来。其作品就可能千篇一律,产生“换汤不换药”的现象。这对一个追求突破的作家来说,是极其不利的。
所以说,人生中,不论是在行动上,还是在思想感情上,我们都不能自我封闭。要打开自己的心门,积极地与外界,与他人进行交流与沟通。这样才能擦出智慧的火花。最主要的是,在“自我开放”的过程中,我们能从与他人对比的时候发现自己的不足,看到别人的光芒,进而寻找自我突破点,弥补自己的不足。事实上,“自我开放”,是一个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的过程。
人生在世,我们要敢于承认自己的缺点,积极向人借鉴,与人交流,才能不断进步。否则,不仅不能进步,反而可能会退步,成为一个顽固不化、刻板的人。
季先生即便是在晚年,也仍旧积极与人交流,身体还健朗的时候,常常去图书馆看书,去了解外国比较前沿的学术思想。而即便是住在医院,也仍旧托秘书帮他寻找国外学术界的前沿研究资料。正因为如此,季先生在学术上取得的成果,不是单一的,而是多方面的。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是“杂”。
另一方面,谈到代沟,季先生说,这是必须承认的事实,也有一定的好处。但是,尽管与青年学生的年龄相距甚远,但是,季先生从来不自我封闭,也不认为自己的思想就完全是对的,而是常常向“新人类”,甚至是“新新人类”学习。他说,与他们在一起,人也会变得有活力。
漫漫人生路上,我们要向季先生学习,做一个敢于“开放自我”的人,这样一来,才不至于让自己躺在已有的成就上睡大觉,才不会骄傲自大。人们所说的“倚老卖老”的现象,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而敢于“开放自我”,不正是从容而淡定地面对人生的表现吗?无数实践证明,人生禁忌自我封闭,要活得从容、淡定,就必须敢于“开放自我”。要知道,有对比,才会发现差距;有竞争,才有进步。
人不能失掉笑
季先生语录:
一个人如果失掉了笑,那就意味着,他同时也已经失掉了希望,失掉了生趣,失掉了一切。他活在世界上,在别人眼中,在他自己眼中,实际上成了一个多余的人,他只不过是行尸走肉,苟延残喘而已。什么清风,什么明月,什么春华,什么秋实,在别人眼中,当然都是非常可爱的;然而在他眼中,却什么快感也引不起来。他在这世界上如浮云,如幻影;世界对他也如浮云,如幻影。他自己就像一个幽灵,踽踽独行于遮天盖地的辽阔的寂寞中。他成了一个路人,一个“过客”,在默默地等候大限的来临。
据科学家研究发现,人都是会笑的。换句话说,笑是人的一种天性和本能。而又据说,世上只有人会笑。
在我们的人生中,曾经笑过无数次,也将继续笑下去。笑,看似是再平凡不过的事。但是,人,一辈子,可能会遇上比较特别的事情,抑或是很极端的情况,在这样的情形下,我们可能就难以笑出来,甚至再也笑不出来。也就是说,我们因为生活中的某种变故,可能会失掉笑容。
“喜怒哀乐”乃人生之常态。既如此,人有忧,有悲,有泪,必然也当有笑。人若是不会笑,那是多么可悲的事啊!或许恰恰是因为如此,季先生才会反问道:“人又怎能失掉笑呢?”
人生在世几十年,我们不能失掉笑。失掉笑的人,就如季先生所描述的,他同时也已经失掉了希望,失掉了生趣,失掉了一切。试想,一个对生活失去希望和信心的人,哪里还会觉得生活很美好?面对挫折与困境的时候怎么又会想方设法去克服?而又怎么会自信地笑着活下去?一句话,失掉笑的人,是无法从容而又淡定地生活下去的。
在那一场“暴风骤雨”中,经受了各种折磨和批判之后,季先生的脸上失掉了笑容。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我同他原来是一模一样,我脸上也是一点笑容都没有,我也成了一个不会笑的人,我也把笑失掉了”。
据季先生回忆,在当时,被扣上各种莫须有的帽子的他,几乎没有人肯同他说话。他说:“我当时就像白天的猫头鹰,只要能避开人,我一定避开;只要有小路,我决不走大路;只要有房后的野径,我连小路也不走。只要有熟人迎面走来,我远远地就垂下了头。我只恨地上没有洞;如果有的话,我一定会钻了进去,最好一辈子也不出来。在这样的情况下,一个人能笑得起来吗?让他把笑保留住不失掉能办得到吗?”
那几年的经历让季先生失掉了笑,失掉了爽朗的笑。而这期间,他的生活更是乌云密布,每天都活在胆战心惊里,看不到任何希望。这样的生活,是非常惨淡的,是一场惊世骇俗的噩梦!
现实生活中,我们可能无法体味季先生那样的苦,但是,芸芸众生,“人人有本难念的经”。人生在世,我们难免会遇上某些风浪和波折,也可能因之而失掉笑,失掉爽朗的笑,失去对生活、人生乃至生命的希望和期盼。
重如,痛失最亲最爱的人。又如,因谗害而被冤枉入狱,成了替罪羔羊,过着终身监禁的生活……
轻如,深爱的人移情别恋了,考试没有考过,工资一直涨不上去……
季先生说:“把笑失掉,是不容易的;把笑重新找回来,就更困难。”的确如此,一般的小挫折是难以击垮一个人的,更难以打击一个人到不会笑的地步。而当我们遭受的打击,超过我们心理的承受力时,我们可能就会因为这样的打击所带来的创伤而失掉笑。
但是,风雨过后,总是会见彩虹。纵然很难,但我们还是应当把笑重新找回来,把自己重新找回来。因为生活要继续。就算你站着不动,时间也在走,地球也还在转动。所以,不要沉溺在悲伤和绝望中一蹶不振。而应当“点亮”自己的笑声,让自己的心晒晒阳光,从容淡定地继续生活下去。
否则,将如季先生所说的:“一个在沧海中失掉了笑的人,决不能做任何的事情。”
所以,季先生坚定地说:“一个曾经沧海又把笑找回来的人,能胜任任何的艰巨。”
总而言之,人生在世,要从容淡定地生活下去,不能失掉笑。笑不仅是一种本能,更是一种良好的心态。
从容对待人生中的苦痛
季先生语录:
我的潜台词是:“下定决心,不怕苦痛,排除万难,去争取不要倒下!”
有人认为,人活着就是为了受苦。这样的观点未免过于悲观,但是它又有一定的现实道理——人生在世,大大小小的苦痛是在所难免的。人生几十年,我们难免会遇到令自己痛苦的事,会遭遇许多不如意,甚至是不幸。例如,穷困之苦,病痛之苦,感情之苦,或是天灾人祸带来的痛苦。苦痛面前我们该用怎样的心态面对呢?可以说,这是值得每个人去思考的问题。
季先生一生“难念之经”有许多。小时候,家里穷困,经常揭不开锅,他没少挨过饥饿之苦。留德学习期间,赶上战祸,又饱受饥饿之苦。而在“十年浩劫”中,季先生又饱受“批斗之苦”,比如被人抽打,被抄家,被扣上各种莫须有的罪名。这期间,不仅有身体上的痛苦,心理上也遭受了极大的摧残……
一生坎坷的季先生,终究没有因为这些苦痛而选择放弃自己的生命,也没有因之而放弃自己的理想与追求。不论是在哪一种苦痛面前,季先生都选择了坚持。比如说,“****”期间,季先生没有因为那非人的折磨而倒下,他选择了隐忍与坚持,最后他等到了雨过天晴、风平浪静的一天。而即便是被分配到女生宿舍当看门人,或是被分配去掏大粪,季先生也没有放弃自己的学术研究,期间他着手偷译印度古代两大史诗之一的《罗摩衍那》,等到“****”结束后,1977年,这部鸿篇巨制已经基本译完。
从中,季先生面对苦痛的心态也可见一斑了。人生在世,特别是在当今这个时代,我们所经历的苦痛之于季先生,简直就是“小巫见大巫”,不过是冰山一角。季先生面对苦痛的心态为世人所佩服,更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要知道,一切苦痛都不过是一个过程。换句话说,终归会有结束的那一刻。这世上没有任何东西是永恒不变的,苦痛也一样。既然如此,何不从容地面对这样一个过程呢?如果有谁还无法想通这个问题,我们就一起再看一则小故事,看完,或许你依然不能做到如季先生般从容对待苦痛,但是你应付苦痛的心智一定会有所提升。
一天,佛印与东坡二人正坐在船上把酒话诗说禅,这时候,不远处的水面忽然想起了“噗通”一声。接着,就听到有人喊道:“快来人呐,有人落水了!”
佛印赶紧跳入水中,将人救了起来。一看,原来被救起来的是一位女子。待女子醒来,佛印问道:“施主年纪轻轻,却为何要寻短见?”
女子痛苦地说:“我前年刚嫁人,现如今,丈夫抛弃了我,我的孩子也死了,我活着还有什么意思?”
佛印立即问道:“请问,你三年前是怎么过的?”
女子眼睛为之一亮,激动地说道:“那时候我还未出阁,每天都过着无忧无虑、快乐自在的日子。”
“那时你有丈夫和孩子吗?”
“没有。”
“你不过是被送回到了三年前。为何你现在就不能无忧无虑、快乐自在了呢?”
这位女子恍然大悟,自此再没有想不开过。
故事中的女子,因为不能以从容的心态对待被丈夫抛弃之苦和丧子之痛,所以才会想不开,终至去寻短见。殊不知,苦痛不过是一个过程。一切都将过去,一切也可能已经过去,既然如此,不要回头看,要往前看,还自己一个真身与自由,淡定而歌,开启新生活。
况且,人生中,当一切都过去,我们再回首相望,可能之前的苦痛根本就不算苦痛。它可能只是一个小坎儿,若能从容地抬起你的脚,便能静静地迈过。即便已经摔倒,从容点,自己站起来,也就不会一直在原地趴着,自然而然,它也不可能会成为你人生的终点——葬身之地。
试想,当年季先生若是不能以这样的心态面对那所有的苦痛,那他是否还会有今天的成就呢?凡事,都是有因果关系的。若想从容生活,淡定处世,对待苦痛也得有一颗从容镇定的心,才能熄灭人生所赋予我们的灾难之火。否则,被困住的还是我们自己。所以人们常说,人最大的敌人是自己。的确,在苦痛面前,若是我们能战胜自我,不战战兢兢,更不“执迷不悟”,那就不会拜倒在苦痛的磨折下。
因此,我们应当如季先生一样从容对待人生中的苦痛。要相信,阳光总在风雨后。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人生在世,要从容面对苦痛,淡定而歌,要拥有“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心怀,做一个坚不可摧的人!
季先生说:“名利之心,人皆有之。”季先生也经常说:“我少无大志,中无大志,老也无大志……能够有点儿小名小利,自己也就满足了。”
人生在世,君子成名不逐利。要知道,非淡泊无以明志。现世安稳,人生依然充满搏击。但是,追名逐利,不如顺其自然,做一个宠辱不惊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