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
26672600000004

第4章 群体的一般特征(3)

而从群体的行动来看,任何一种感情或行为上的刺激都可能会对群体中的所有个体产生控制的效果,因此群体中所有个体的行动会表现出惊人地一致,甚至达到完美的境界。但是这样的一致并不受大脑的控制,而是取决于其所受到的刺激。几乎所有的刺激因素都会产生极大的控制作用,而随着这种刺激因素的变化及其强弱程度的变化,群体的反应也会不停地发生变化。

由此我们可以说,群体不过是外界刺激因素的奴隶而已。

事实上,能够刺激群体的因素,同样也能刺激独立的个体,但是,与群体中的个体不同的是,这时候独立的个体的大脑会告诉他:受冲动的摆布是不明智的,也是不可取的。因此他们就会约束自己以摆脱无意识动机的影响和支配。

现代心理学在解释这两种不同的现象时说:独立的个体具有控制自己本能进而主宰自己的反应与行为的能力,而群体却没有这种能力。

(2)群体的极端表现

当群体受到的刺激因素发生变化时,群体兴奋和冲动的程度也会随之不断发生变化,表现得或豪爽,或残暴,或勇猛,或懦弱。

但是有一点是不会改变的,那就是所有这些兴奋和冲动总是会趋于强烈这个极端,而其强烈程度,足以让个人的切身利益乃至生命利益甘拜下风。

由于刺激群体的因素种类繁多,而群体却又总是甘愿接受这些刺激的控制和支配,因此群体是十分善变的。

知道了这一点,我们就能解释为什么在转眼之间群体就能轻而易举地从一个极端转变到另一个极端了,比如由最凶残转变为最仁慈。事实上,群体既很容易充当滥杀无辜的刽子手,也很容易慷慨就义。毫不夸张地说,世上除了群体以外,没有谁再会心甘情愿地为了一种信仰而赴汤蹈火,即便血流成河也在所不惜。

要想见证群体这种独一无二的壮举,了解它们在这方面会做出些什么事情,我们无须往英雄主义时代寻找相关的事例,因为就在不久以前的法国雾月政变中,那种构成群体的个体在起义中不惜放弃自己的生命的事情,就又上演了一次:一位一夜成名的将军(拿破仑),他在法国可以轻而易举地找到成千上万愿意为了这位将军的个人事业而不顾自己的安危的人,只要他下达了命令,他们就会心甘情愿地为之牺牲自己的生命。

(3)群体没有预先的策划和长远的打算

所以说,在行事前,群体根本没有任何预先的策划,更没有什么长远的打算。

群体是极端情绪化和矛盾化的,即便是前后完全矛盾的思想或感情,也能对它们产生极大的刺激与启发,但是,不论如何,它们总是受当时当刻的刺激因素的影响。

群体犹如狂风卷落的树叶,随风而起,也随风而落。

此后的章节中我将致力于对革命群体的研究,并力争通过一些事例来说明群体态度的善变性特征。

由于群体是善变的,因此,它们难以被驾驭和掌控。特别是当群体掌握了一定的公共权力之后,更是如此。

大家都知道,当个体聚集在一起构成群体的时候,因为人数上的优势,所以约束就会解除。

这时候,一旦日常生活中各种规律对群体没有了隐性约束力时,民主也便无法持续下去了。

除此之外,由于群体没有长远的打算和计划,所以,尽管群体有各种理想或愿望,但也总是短暂的,并不可能长久。

(4)群体不承认障碍

群体不仅冲动、善变,而且和野蛮人一样,不肯承认自己的理想和愿望与现实之间存在着很多的障碍。也就是说,野蛮人和群体都不肯承认,现实中总是有很多事情或人会出来阻止他们实现自己的愿望和理想。

因为人数上的绝对优势让他们产生了无所不能的幻觉,因而他们不承认障碍。

在群体的成员看来,自己所属的群体如此强大,因此,在他们脑中根本就不存在“不可能”这一概念,他们会认为自己和自己所在的群体能够做成任何事。

对于独立的个体而言,要他独自一人去宫殿纵火或洗劫一家商店,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他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能力不够。因此,即使偶尔会萌发这样的想法,他也会立即放弃践行这样的想法的行为。可是,一旦他成为群体中一员的时候,情况就会完全改变。

因为进入群体中,一来,个体会因为约束力的减轻或消失而失去负罪意识;二来,个体会因为数量上的优势而彻底改变。事实上,群体所给予他的力量足以让他萌发杀人抢劫的念头,并会让他有立即付诸行动的冲动。

这时候,即便是无比强大的障碍也会为群体所激发的狂暴所摧毁。

人类机体本身确实可以产生这样足以摧毁一切的狂热情绪和念头,而真正让人惊异的是,这正是理想或愿望受阻时群体所处的正常状态,即充满狂热的情绪。

(5)不同群体具有不同程度的冲动和急躁

种族的基本特点永远是致使我们产生一切情感的引火线。

它总是会影响群体的一般性特征,如冲动、急躁和善变等,就像它会影响我们一直在研究的大众意志一样。毫无疑问,所有的群体都是急躁而又冲动的,但是不同的群体又有不同程度的急躁和冲动。

在这一点上,和英国人所构成的群体相比,法国人构成的群体的冲动和急躁程度就有着明显的不同。

近年发生在法国的某些历史事件也生动地说明了这一点。据说,25年前,有这么一份电报,它让某位大师受到了侮辱,当它被公诸于众后,立即在法国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激起了整个民族的愤然情绪,最后直接引发了一场可怕的战争。

更为荒唐的是,几年后,一份关于谅山的一次无足轻重的失败战役的电报又再次在法国兴风作浪,激起了人们无尽的怒火,法国政府也因此而受到重创。

而与此同时,英国人在远征喀土穆时也遭到了毁灭性的重创,但这件事并没有在英国引起轩然大波,相反,它只激起民众轻微的愤然情绪,不但政府没有因此受到打击,几乎所有的政府官员也没有因此而受到任何责备,更别谈惩罚。

不同群体之间在情绪的急躁和冲动程度上的差异,由此或可窥见一斑。

几乎任何地方的群体都不可避免地带有些女性的气质,这样的现象在拉丁族群体之中最为明显和突出。但凡能够赢得他们的信任或好感的人,其命运都会有翻天覆地的变化。

(6)群体易受暗示与轻信

之前我在定义群体时说过,群体最普遍的一个特征就是容易受到暗示。

同时,我还指出了暗示在所有人类群体中所具有的传染力和其可能达到的程度。这个事实有助于澄清群体思想和感情向某个共同的方向迅速转变的事实。

通常情况下,群体总在期待中时刻关注着某件事或某个人,因此它们很容易被影响,被暗示,但在很多人看来,这一点根本就不值一提。

从最初的提示开始,再经过群体之间相互传染的过程,很快,某种暗示就会完全进入到群体所有个体的头脑之中,这时候,群体所有成员的感情和行为就会趋于一致。

当群体的所有个体都受到暗示作用的影响时,当初进入个体的大脑的暗示性信息,确切地说,是念头和想法,便会立即转变为个体的实际行动。这时候,不论是去宫殿纵火,还是牺牲自我,哪怕是更为极端的事情,个体也不会有半点迟疑和犹豫。

(7)群体在等待,永远在等待

这一切,都取决于刺激群体的因素的性质,显然,这与独立个体的行为取决于受到暗示的内容与动机之间的关系是完全不一样的。

群体永远都行走在无意识的边缘,它时刻准备接受任何暗示的指挥,而对理性的影响,却表现得极为冷漠,甚至无动于衷。客观来说,这和低级生物所特有的激情并无差别。

结果,群体失去了它们应有的判断能力。最后,除了极端盲目与更为极端的轻信,群体别无选择。

事实上,在群体中,与无意识无关的理性、思维和逻辑等,全都是不存在的。

要想理解群体中之所以会存在编造和传播那种子虚乌有的神话与传说的现象,就必须牢牢记住这一点。

事实上,群体中之所以容易流传美丽的神话或传说,不仅因为群体自己的轻信,这也是事件本身被群体成员的想象力所歪曲的结果。若是群体长期沉溺于这样的想象中,它们就容易失去对无意识思想和感情的质疑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