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三天成就好口才:让你八面玲珑的说话艺术
26673100000021

第21章 言之有蜜:话要顺耳说(1)

在说话的时候,要适时说好听的话,必要时刻,甚至要使用甜言蜜语,这样一来,就能让说的话很“顺耳”。所以说,即使是“忠言”,未必就一定要“逆耳”。其实,往自己嘴上“抹点儿蜜”,和别人多说些好听的话,不仅会让别人觉得开心,也会让你自己觉得开心,因为它能帮你赢得良好的人际关系,从而让生活更快乐、更精彩。

软话更能打动人

俗话说:软刀子扎人,但是软话却更打动人。因此说话时,要把话说得好听、顺耳,还要懂得服软,要温和委婉,必要时还要做出妥协和让步。

在交流的时候,难免会出现双方对峙的局面,假如硬碰硬,结果只会让双方都受伤,既然这样,何不做出一点妥协和让步呢?自己后退一步,既可以避免双方都受伤的结果,也能让对方觉得开心,何乐而不为?说话时,实在不必逞一时的口舌之快,而不考虑后果。

要知道,软话的力量是巨大的。例如在谈判的时候,双方争吵激烈,甚至达到了白热化的状态。而谈判就这样僵持着,这时候,假如你说一句:“对不起,刚刚是我太激动了。”这样就打破了僵局,如果对方也是明事理的人,此时也会说:“刚刚我口气很强硬,我也很抱歉。”这样一来,谈判就可以继续下去,而假如双方都不让步,而是纠结在争论的问题上,就会浪费大家的时间,使得谈判破裂。可见适当地说一句软话,一句顺耳的话,有时候就能扭转僵局。

不会说软话的人,很难赢得别人的好感。那些态度过于强硬的人,总是很难和别人成为朋友。就像钢太硬了,就容易折断一样,话说得太硬了,就会让别人反感。

一位武术大师带了两名徒弟,这两名徒弟的性格刚好相反,一个张扬一个内敛。

一次,师傅让他们去外地办一件事情。于是两人结伴同行,来到一家客栈,正当要坐下,突然进来一群人,对方说:“非常不好意思,这家客栈,我家主人已经包下来了,请大家到别处落脚。”这时,张扬的那名徒弟听完后非常生气,直接说:“我今天就坐这里了,看你们能把我怎么样,想要赶我走,得问问我的拳头答应不答应!”说完仍然理直气壮地坐在位置上。这句话把对方惹怒了,立刻有十几个人站起来准备动手了。

性格内敛的徒弟见状,赶紧说:“我这弟弟从小被父母宠坏了,说话有些冲,我在这里给你赔礼道歉。刚刚多有得罪,请各位见谅,现在我立刻带着他离开。”对方听到这样的软话,也觉得顺耳多了,也就不好再动手了。兄弟二人才得以安全离开。

性格张扬的那位徒弟就是把话说得太“硬”了,所以激怒了对方,好在有性格内敛的那位在场,适时地用软话化解了矛盾冲突。

细想起来,现实生活中,很多大的冲突也都是起于鸡毛蒜皮的小事,因为一方态度过于强硬,没有及时说软话造成的。倘若有一方或双方都懂得适时地说一些软话,说一些顺耳的话,其实很多矛盾都是可以化解的。

很多人也许有这样一种观念,认为说软话,服软是懦弱,是无能。其实这并不是退缩,也不是软弱,而是巧避锋芒的交际智慧,是真正的智者的行为。

我们在遇到类似的情况的时候,也应该做一个智者,适当地说点软话,说些中听的,顺耳的话,这样就能化解矛盾,为自己创造良好的人际关系,成就自己的精彩人生。

赞美他人的话也有讲究

诚如前面所说:人人都渴望被赞美。所以在人际交往中,一定不要吝啬赞美的语言。同时还要注意赞美要适当,让听者感觉真实,如此方能取悦人心。所以,赞美他人时说什么,怎么说,都一定要把握好,一定要让赞美之词使听者听上去觉得顺耳。下面的一些建议供大家参考。

1.注意交际的对象

交往中,要注意交际对象的年龄、文化、职业、性格、爱好、特征等,赞美他人时要因人而异、把握分寸,如果是新交,则更要小心谨慎。例如,你对一个为自己身材过于肥胖而愁眉不展的女士说:“你的身材真的很好!”对方一定会认为你是在取笑她而大为不快。但如果是一个身材较好的女士,你说出这句话,就可以使对方对你的好感和信任增加。现实生活中,还有不少有识之士喜爱结交“道义相砥、过失相规”的“畏友”,这些人喜欢“直言不讳”,你越是能够一针见血地指出他的不足,他就越喜欢你;相反,你若赞美他、奉承他,他就会讨厌你。同这类人交往,使用赞美、奉承的语言时就一定要慎之又慎了。总之,要看对象说赞美的话,才能把话说得动听,让听者觉得顺耳。

2.注意把握时机

说话的时机往往很重要,恰到好处的赞美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会让对方说得顺耳动听。赞美的话,应当切合当时的气氛、条件。你一旦发现了对方有值得赞美的地方,就一定要及时大胆地赞美,别错过了时机。不合时宜的赞美,无异于南辕北辙,结果往往事与愿违,甚至还会产生一定的副作用。另外,还应该注意一点:当朋友发现自己的某种不足而正准备改正时,你却对着朋友的这种不足大加赞赏,这绝不会令你的朋友满意。

3.不要在众人面前只称赞其中一人

两个外形同样出众的女性朋友同时出现在你面前,如果你只对其中一个说“你今天真漂亮”之类的话,那么极有可能得罪另外一个,受到赞美的一方自然高兴,可是没被赞美的一方就会有被冷落、被忽略的感觉,自然也会觉得你说的话不顺耳。

4.注意赞美的尺度

诚如前面所说,赞美的尺度往往直接影响赞美的效果。恰如其分、不留痕迹、适可而止的赞美,才能真正做到不落俗套,才能够让一个人在交际场上有更精彩的表现。倘若使用过多华丽的辞藻、过度、空洞的赞美,只会让对方感到不舒服、不自在,有时候甚至感到难堪、肉麻、厌恶。如果你对一位字写得比较好的人说:“你写的字是全世界最漂亮的!”结果极有可能使双方难堪。但如果你这样说:“你的字写得真漂亮!”对方一定会很高兴,说不定他还要向你描述一番他练字的经过和经验。

5.赞美的话还需要真诚,要做到不留痕迹

真诚的态度是交际者成功的要素。交际中赞美他人一定要表现得真诚,要让人感到你的赞美是发自肺腑的,是情意真切的。

当然,赞美他人时还有很多细节之处需要注意,不过只要大家能够做到真诚、适当,便能让听者觉得顺耳、觉得舒服。

赞美对方鲜为人知的优点

赞美能满足人内心的自尊,让人感到精神愉悦,情绪亢奋。无论男女,每个人都有虚荣心,而且这种虚荣心是性格方面的情感组成部分,具有和其他情绪相同的发生条件,这种条件就是人的需求,也就是说人们希望自己的虚荣心得到满足。

如果你能够满足对方的这种心理需求,就相当于弥补了他(她)内心的匮乏和失落,对方当然会对你感激不尽。而这种感激会转变成好感,让你成为对方眼中受欢迎的人。

但是赞美的俗话、套话听多了,别人也会觉得厌烦,所以与人交往的时候,要找到对方鲜为人知的优点,然后对其进行赞美,这样赞美的语言才会更甜,也才会让对方觉得更顺耳动听,效果才会更佳。

对于人所共知的优点,或是大家都去称赞的地方,你再说出来,对对方已经没有任何吸引力了,反而会让对方感觉你是在刻意地夸奖,从而心生不悦。

你可以在对方的特长以外,找到一些不太容易被发觉的优点,稍微做一些夸大的处理。这样,对方听起来就会觉得既真诚又妥贴,也不会觉得心里不舒服。

赞美的话要有新意,不能人云亦云,赞美别人也是要有个性的。别人说什么你也说什么自然没有什么识辨度,不易给对方留下深刻的印象,不如从对方身上发觉新的闪光点或者调整自己的赞美语言,试着去赞美别人鲜为人知的优点。

一位年轻的画家,在自己所在的城市,举办了一次画展,并且相当成功。于是在他举办的庆功宴上,很多人夸赞他:“你真是年轻有为啊!你的画画得真好!”对这些赞美,画家只是微笑致谢。

这时,走过来一位女士,对他说:“你的眼睛真漂亮,有了这双欣赏美的眼睛,才能有这么出色的作品。”画家一听很高兴,后来和这位女士成为了朋友。

这位女士就善于发现画家鲜为人知的优点,然后再用上赞美之词。这种别出心裁的赞美让画家觉得特别顺耳,也正因为如此才引起了画家的注意。女士的精彩话语也给了我们很重要的启发。

巴尔扎克说:“第一个形容女人为花的人,是聪明人;第二个这么形容的人,就一般了;第三个再将女人比喻为花的人,纯粹就是笨蛋。”对于自身的某个优点,第一次听到别人的赞美,会觉得很开心,第二次听到同样的赞美,就会微笑点头,第三次再听到这样的赞美就习以为常了,而多次以后就会觉得毫无新意,不会有任何感觉了。

所以,当一个人的成就或者说优点是众所周知的时候,就不要继续在这一点上去赞美他,否则即使绞尽脑汁,用尽所有的词汇,也无法达到赞美的目的,对方听着也不会觉得顺耳。

例如对于一位事业有成的商人,他有着非凡的商业头脑,也有着常人无法拥有的魄力,否则他无法拥有这样的成就。假如你还在这一方面去在赞美他的话,他也可能只是礼貌地点点头。因为他每天都要听到这样的赞美,你再怎么卖力地夸奖,也不会让对方觉得开心。

但是假如你发现他喜欢收藏名画,你可以说:“你收藏了那么多的名画,一定花了不少心思吧。”这样他就会非常开心地跟你讲述他的收藏经历,会说出每一幅画的来历,这样就自然而然打开了话匣子,这样的赞美才是行之有效的。

大文豪马克·吐温说过:“一句美妙的赞语可以使我多活两个月。”心理学家杰尔士也说:“人性最深切的需求就是渴望被别人赞美。”既然人人都需要赞美,我们就多去赞美别人吧。只是注意别落了俗套。多去发掘别人身上那些鲜为人知的优点吧,这样的赞美才会让对方觉得顺耳动听,并且你的发现和赞美会让对方发现自我,重新评估自己的价值,而你善于发现的眼睛,也给别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送人“高帽子”,得人无限好感

人的本性中有一种需求,就是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和赞美,而送人“高帽子”,便是投其所好,这样才能做到言之有“蜜”,赢得他人的好感,在人际交往中获得自己的精彩。

话说从前有个秀才,特别喜欢说恭维话,奉承别人,常常送人“高帽子”。

秀才死后到了阎王那里,阎王审判的时候说:“我一直都欣赏正直不阿的人,最讨厌拍别人马屁的人,你这么喜欢恭维别人,把风气都带坏了。来人,把他的舌头割去,打入十八层地狱,永世不得翻身。”

秀才一听连忙叩头说:“大王息怒,小人恭维别人,也实在是出于无奈,因为世上之人,都喜欢听奉承的话,小人才如此恭维别人。如果都像大王您这样公正廉明、明察秋毫,还有谁敢说半句恭维话呢?”

阎王听完很得意,对秀才说:“算你是个聪明人,对我说恭维话,给你十个胆子,谅你也不敢!既然这样,那就免去你的刑罚,留在殿中等候调用吧!”

秀才的这个“高帽子”真是送得十分巧妙,他不动声色的恭维让阎王改变了主意,给自己免去了刑罚,实在是高明。不过,如果大家觉得这种茶余饭后的小故事不足以让你信服,那么我们不妨一起来看看清朝的著名才子袁枚的类似经历。

袁牧二十多岁就当上了知县。在赴任前,他去跟自己的老师告别。

老师问他:“如今官场复杂,你年纪轻轻就当上了知县,在官场上混,你为自己做了什么准备吗?”

袁牧说:“我什么准备也没有,只是准备了一些‘高帽子’,打算逢人就送一顶。”

老师听了很生气地说:“枉费我教了你这么多年,我一直告诉你为官要正直,你怎么也学这一套?”

袁牧回答说:“老师啊,现在社会人人都喜欢‘高帽子’,像您这样不喜欢戴‘高帽子’的人实在是很少啊!”

老师一听,立即觉得很开心。于是师生二人就欢欢喜喜地告别了。

出门后,袁牧就在想:“我准备这么多‘高帽子’,这都还没到任呢,就已经送出去一顶了。”

可见,人人喜欢别人赋予自己一个“美名”,给自己戴一顶“高帽子”。既如此,我们又何乐而不为呢?不过这也需要一定的技巧。掌握了下面这几点,你就是一个送人“高帽子”的高手了。

1.从对方的优点入手

送人“高帽子”是一种夸张的赞美,善于送“高帽子”的人,能够找到对方哪怕是很小的优点,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夸大,给对方送上夸张的赞美,让对方坦然地接受你的赞美。

2.不动声色,让对方不知不觉地接受

聪明的人,在送给别人“高帽子”的时候,不会轻易地正面表态,而是会保持一份矜持下的端庄和从容。在悄无声息的情况下,将“高帽子”巧妙地扣在对方头上,对方心领神会,送者也不容易被别人看破,双方皆大欢喜。

3.要内容真实

“高帽子”不要无中生有,对方确实有这方面的优点或长处,值得别人去赞美,你去赞美才会让对方觉得是他应该得到的,这样对方才会感到高兴。

4.要适可而止

送人“高帽子”的目的是为了让对方高兴,从而自己求对方办事的目的。所以,送人“高帽子”时一定要把握好“度”,不能过于拔高,因为这样很可能适得其反。听者不会觉得顺耳,反而会很快感觉出你恭维的意思来,进而对你心存警惕。

在与别人交往的过程中,每个人都想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成为受欢迎的人,其实这也的确不是难事,只要你懂得在恰当的时候不露痕迹送给别人一顶“高帽子”,就会拉近你们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