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竞争如同博弈,有时候扑朔迷离,每一步都可能会面临很多岔路口,留下?跳槽?转行?转型?不同的选择会铸就不同的职场人生。有些人认为自己平庸一生是命中注定;也有些人相信力量在心中,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改变现状。其实职场之路,就在自己的脚下,就看你怎么选择、如何规划。
1.小处见责任心
遇到紧急的情况人们一般会头脑混乱、六神无主,更有甚者逃之大吉。但是这样不但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让事态进一步恶化。也不乏临危不惧、泰然自若的职场人,能迅速地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将损失降到最低。
职场情况错综复杂,每个人都难免遇到打击和挫折,一味地推脱和逃避只会让自己变成胆小鬼,甚至连迈出第一步的勇气都没有,又何谈自我发展?因为你的怯懦,已经将一切机会拒之门外了。所以,职场不允许你逃避,不管是老板交待你的工作、同事拜托你的事情,还是你答应客户的承诺,都应该尽最大努力去完成,获得别人信任的同时,也增强了自己的责任心。
做法一:用责任心铸就未来
26岁的余彭年于1958年离开湖南老家来到香港打拼。语言的不通和对当地的不了解导致他处处碰壁。经过多次努力,最终在一家公司找到了一份勤杂工的工作。这份工作薪水极低,每天所要做的工作内容只是周而复始地扫地、清洗厕所。这对于满怀人生梦想来到香港打拼的余彭年无疑是个沉重的打击,但身无分文的他为了生存只能暂时委屈于此。
公司每星期正常的工作日只有5天,双休日一到,其他勤杂工都跑出去逛街游玩。余彭年也渴望欣赏一下香港的美景,但考虑到公司周六、周日常会有人加班,而如果没有人打扫卫生的话将会一团糟,于是,他便独自留下来打扫卫生。虽然这是一份“额外”的工作,但他依然做得一丝不苟。半年后的一个星期日,老板无意中到公司时看到了这让他惊讶的一幕,在了解余彭年每个周末都如此之后,第二天老板便找他谈话,将他提升为一名办公室职员。
此后,余彭年不断被提升。几年后,他向老板提出要自己创业,老板欣然同意,并参股他的公司,他由此开始了对梦想的追求,并在多年后跻身亿万富翁的行列。
做法二:对别人负责,才能对自己的未来负责
王永庆作为台湾的石化大王被大家所熟知,但是他的第一桶金却是卖米赚来的。王永庆早年因家贫读不起书,只好去做买卖。1932年,16岁的王永庆从老家来到嘉义开了一家米店。
当时,小小的嘉义已有米店近30家,竞争非常激烈。当时仅有200元资金的王永庆,只能在一条偏僻的巷子里承租一个很小的铺面。因为他的米店开办最晚,规模最小,所以也就谈不上知名度了,更没有任何的优势。在开张的那段日子里,生意冷冷清清,门可罗雀。
当时,一些老字号的米店占据了周围较大的市场,而王永庆的米店因规模小、资金少,没法做大宗买卖;而那些地点好的老字号米店在经营批发的同时,也兼做零售,导致没有人肯到这一地段偏僻的米店买米。为了生存,王永庆曾背着米挨家挨户去推销,但情况依旧没有好转。
怎样才能打开销路呢?王永庆觉得要想在市场上立足,自己必须具备一些别人没有的优势才行。仔细思考之后,王永庆很快从提高米的质量和服务上找到了突破口。他带领两个弟弟一齐动手,不辞辛苦,不怕麻烦,一点一点地将夹杂在米里的秕糠、砂石之类的杂物拣出来后再出售。这样,王永庆米店卖的米质量就要高一个档次,因而深受顾客好评,米店的生意也日渐红火起来。
现代职场竞争激烈,谁能够用责任心做事,谁就拥有了竞争优势。做每件事情都要有责任心,这样的人才能得到别人的信任和重用,对别人负责的同时也是对自己的事业负责。
看似不经意的成功智慧却对自我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一个有责任心的人不管走到哪里都会很容易获得领导或者合作伙伴的信任和欣赏。因为有责任心的人不管做什么事情都会有始有终,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把事情做好,更不会为了眼前利益而背信弃义。
2.让出色的工作开口说话
言多必失,说多了话就容易说错话。在职场中说错话容易得罪的无外乎有三种人,即你的上司、你的同事、你的合作伙伴。但是往往这三种人,都是你得罪不起的,得罪他们,可能带给你致命的麻烦。
不仅如此,话太多还会让别人觉得过于肤浅,缺少内涵,甚至会让上司觉得你只会纸上谈兵。与其这样,不如把时间都放在工作上。当你工作上有所突破,做出成绩,你什么都不用说别人自然就会知道了。
做法一:事情多做一点,话少说一点
苏晓刚刚进入职场的时候只不过是一个打字员,而如今她已经是一家大公司的总经理。
苏晓大学毕业后进入一家广告代理公司担任打字员。虽然外表并不出众,也不善言谈,但她头脑灵活、聪慧。“既然要当打字员,就要当最出色的打字员”,这是她一贯的工作态度。
苏晓总是比别人多承担工作量:早上,别人还没到时她就开始打扫办公室;中午,帮同事们买饭或者倒水;晚上,当其他人着急回家时,她却自觉地留下来打扫办公室;周末,当其他人都在津津乐道最近上映的几部大片以及最近哪里又新开了餐厅时,苏晓却在搜索上周会上提到的关键数据,她知道这对公司相当重要。她虽然话不多,但是却不会漏掉老板交代下来的任何一个任务。
第二天的技术会上,苏晓递上了清晰的数据文档,这份文件让老板对这个平时沉默寡言的小姑娘刮目相看。
别人利用午休的时间或者开会讨论的时间都在拉家常或者谈时尚,而苏晓却抓住一切时间学习。由于她谦虚、勤奋、乐于学习,在很短的时间内,便得到了提升的机会。在她的职业生涯中,陆续担任了广播公司编辑主任、广告代理公司总经理等众多职务。当被问到成功的奥秘时,苏晓淡淡地说:“多做事,少说话。”
做法二:少说与工作无关的话题
穿黑衣的胖姑娘已经成功转正,在这个竞争白热化的公司里,她转为正式员工靠的正是“完美的工作”。她学的是社会学,来到A公司打杂,谁有事都叫她,连客服人员午休的时候也要叫她代替接电话。
公司员工都聚集在公司大厅里办公,而A公司的老板办公室在大厅的内侧,所以老板进出都可以洞察到大厅的情况,有时听到传来刺耳的笑声,有时听到有人高谈论阔最近的股市行情,有时听到大家畅聊最近的明星八卦,而永远在忙碌的就是那个穿黑衣服的胖姑娘,这一点让老板印象十分深刻。
胖姑娘有时也爱讲话,偶尔可以听到她和同事的讨论,不过基本都是跟工作相关的话题。每次谈到工作,她都有自己的独到见解。虽然来公司没多久,但这个新人身上却表现出了少有的智慧,让很多老人都另眼相看。
胖姑娘最终得到了老板的直接任命,不但被转了正,而且很快被提拔为项目负责人。少说一些与工作无关的话,把自己更多的精力都投入到工作中,自然,你出色的成绩会帮你开口说话,而且说出的话更有公信力。
少说话、多做事不代表不说话、光做事。少说话是要说一些有用、精辟、切中要害的工作语言,而不是家长里短,柴米油盐,无关工作的话尽量少说或者不说。懂得这一职场规则,可以让你更好地远离不必要的麻烦,更利于自我发展。
3.个人发展远高于那点工资
有些人工作为了糊口,每天早出晚归,按时上下班,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工作却没有任何的起色。工作对于他们而言,意味着生存。而有的人却把薪酬放在第二位,在他们看来,这份工作可以让自己的才能得到发挥,这份工作可以让自己学到知识,这份工作可以带来锻炼和提升等。
其实,工作有时不仅仅可以带来物质,还可以帮助自己实现人生目标,尤其是对于职场新人或者在职场中想发展的人而言,更应该把握利于自己发展的工作,而不要一味地只往“钱”看。
做法一:职业规划,需要明确到下一步
作为同龄中的佼佼者,汤姆本科毕业后很顺利地进入了一家大公司,兢兢业业干了四年后被升为部门主管。但自此之后汤姆似乎被“定格”在了这个位置上,最近几年职位一直没有变化,薪水也变化不大。期间也有猎头找到他,不过已经适应了现在公司的汤姆总是持观望态度。又到了一年的年会,升职的机会再次与汤姆擦肩而过,但是薪水却涨了20%,还得到了一个意外的“大红包”,本来打定主意要离开的汤姆反而被这突然降临的涨薪弄得不知所措了。
汤姆趁着休年假的机会,给自己做了一份职业生涯规划,在这份规划书的指引下,他似乎一下子明确了方向,也明确了自己下一步该怎么走。汤姆的规划大体如下:
第一步:在未来的3个月内,通过调整自己的期望和心态来验证目前想法的合理性和可行性。虽然目前他的现状改变需要通过跳槽来解决,但是跳槽需要方向和时机。
第二步:在未来的半年或一年内,在行业内关注适合自己个性特点、能发挥自己综合优势的职业平台,包括寻找能为以后积累更多资历、项目经验和职业背景的知名外企工作的跳槽机会,为整体提升个人能力打好基础。
第三步:适时进行职业或职位转型,从现在的技术型转入研发、管理、市场等方向。同时,结合个人已有的潜在职业兴趣和善于沟通的个性特征,可适时向专门从事IT高级人才搜寻(猎头)的人力资源行业转型。
就汤姆的现实情况而言,当务之急并不在于通过行业的转换、专业转型改变自己的现状,而是需要对自己所处的行业环境、公司现状和个人状况有个客观的认识。所以,对于面临寻求自我发展的个人而言,工资自然不是最重要的了。
做法二:打破报酬限制,更看重个人发展
麦克伦曾经聘用了一位年轻的小姐当助手,替他拆阅、分类及回复大部分信件。当时她的工作是听麦克伦口述记录信的内容。她的薪水和其他从事类似工作的员工大致相同。有一天,麦克伦口述了下面这句格言,并要求她用打字机把它记下来:“唯一的限制就是你自己脑海中所设立的那个限制。”
当她把格言交给麦克伦时,她说:“您的格言使我萌生了一个想法,对您对我都很有价值。”从那天起,麦克伦发现这件事在她脑中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她用完晚餐回到办公室,开始去做那些不属于她分内而且没有报酬的工作。
她研究麦克伦的风格,尽量让自己代替回复的信件跟麦克伦亲自写的一样好。她一直保持着这个习惯,直到麦克伦的私人秘书辞职为止。当麦克伦开始找人来填补秘书的空缺时,他很自然地想到了这位助手。
工作上,不要只盯着眼前的利益、工资的多少、福利的多少等,不要把钱看成工作和事业发展的第一要素。更重要的是这份工作是否能让自己学到知识,是否利于自己的长远发展。工作不仅是生存的工具,工作也是实现自我、提升自我的途径。努力地去工作,努力地去提升自我才是工作的真谛。
4.人脉资源可以换金子
随着时代的变迁,如今人们建立人脉关系的方式已有很多种,打电话、发短信、社交、交换名片、聊QQ或MSN等,都可以成为职场人建立自己人脉关系的工具。如果说打电话、交换名片作为结识他人的前导,那么QQ、MSN、E-mail等就是进一步沟通感情的延续。建立起自己的人脉资源,不管是跳槽、寻找客户资源,还是寻找第三方合作商,只需要翻阅一下你的通讯录或者名片夹,就可以找寻到机会。
在时下人际关系的丛林中,积累人脉资源成为每个职场人的生存法则。身在职场这个以人际关系为链接的环境中,很难独善其身。丰富的人脉资源可以使自己的职场路更顺畅,从某种意义上讲,人脉就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做法一:让你的名片夹厚起来
在外贸公司老板曹杰的钱包里,永远放着几张自己的名片,由于长时间不用,已经被揉烂了或者磨旧了。每当这时,曹杰就会扔掉重新塞进去几张新的名片,总之,钱包不离身,名片不离钱包。
曹杰刚进入职场时是从一名业务员开始做起的,经常会突然接到同事的电话说哪里有展会或者哪个酒店有行业的论坛峰会,他就会匆忙地赶过去,希望借助这种行业的平台可以结识到更多客户,这样达成合作的概率就会更高些。
但是经常遇到的尴尬事情是好不容易赶到现场,很高兴地看到众多目标对象时,掏遍了所有口袋,却发现竟然一张名片都没带,只能眼看着机会白白溜走。经历过几次后,曹杰发现名片夹虽然经常忘记带,但是自己的钱包却从不会忘记带,于是就在钱包里塞上一小叠名片,就是这个小小的改变却让他受益匪浅。
通过多次的名片交换,即使是不太熟悉的客户领导和高层,都不会拒绝这样的请求,都会乐于交换名片。每次参加完会议,曹杰都收获一大叠的名片,逐日增厚的名片夹让他看到了沉甸甸的希望。
做法二:结交每一个值得成为朋友的人
吕春穆是一个很重视人脉的人,也因为懂得人脉的重要,因此结交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和合作伙伴。
一天,吕春穆在杂志上看到有人利用收集到的火柴商标引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创作灵感的相关报道,他决定收集火花。于是,他展开了广泛的交际活动。首先油印了200多封言词中肯、情真意切的信发到各地火柴厂家,不久就收到了六七十个火柴厂的回信,并收集到了几百枚各式各样的精美的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