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做事有尺度 做人有气度
26674500000024

第24章 海纳百川,做人要懂得包容他人(3)

欣赏他人长处,包容他人短处

对于他人的短处,我们是“包容”还是“计较”,其结果是完全不一样的。如果学会了欣赏他人的长处,包容他人的短处,那么你离成功也就不远了。

在四川乐山凌云寺内的弥勒佛旁有一副对联:“笑古笑今,笑东笑西,笑南笑北,笑来笑去,笑自己原无知无识;观日观月,观来观去,观他人总有高有低。”这副对联强调的是看待自己时要随时随地看到自己的无知无识,而看待他人时要尽量找出对方的长处。只有懂得欣赏他人的长处,包容他人的短处,才能够拥有令人钦羡的气度。而人一旦有了这种包容的气度,就能够闲庭信步,笑看四季的花落花开,享受人生。

所谓包容,简单地说,就是要容人、容事、容言,在这其中最重要的是容人,容人是容言、容事的根本。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再优秀的人也会有不足的一面,正所谓“有高山,始有低谷”,每个人都既有长处又有短处。成大事者必须学会包容他人的短处,容不得他人短处的人势必难成大事。

三国时期,蜀国丞相诸葛亮去世以后,蒋琬开始主持朝政。蒋琬有个属下,叫杨戏,此人性情孤僻,讷于言语。蒋琬同他说话,他也是只应不答。

有人不喜欢杨戏的为人,在蒋琬面前说他的坏话:“杨戏对您如此怠慢,太不像话了。”蒋琬听了却不以为意,他坦然一笑,说:“人嘛,都有各自的脾气秉性。让杨戏当面赞扬我,那不是他的本性;让他当着众人的面批评我,他也会觉得我下不来台。因此,他只好不说话了。事实上,这正是他为人的可贵之处。”

此后,人们开始赞蒋琬“宰相肚里能撑船”。

蒋琬用宰相的度量包容了怠慢自己的杨戏。这份宽和待人的胸怀不仅使蒋琬能够识人、得人,蜀国社会安定,国力增强,更使自己名扬天下。

同样的故事,在唐太宗时期也发生过:

在李建成同李世民争夺皇位时,魏征曾替李建成出谋划策。玄武门之变后,魏征成了李世民的阶下囚。此时,李世民完全可以治魏征的罪,杀他的头。可是李世民并没有那么做,他非常欣赏魏征的才干和人品,不仅释放了魏征,还重用了他,让他做了宰相。

后来,魏征成为李世民的得力助手,史上有名的“谏官”,而李世民在魏征等贤臣的辅佐下,也成就了历史上有名的“贞观之治”。

李世民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代名君,不仅因为他尊贤爱才,更重要的是,他有着宽宏大度、善于谅解他人的优秀品格。这种包容他人的品格和气度正是成大事者所必不可少的。

包容是一切事物中最伟大的精神。包容他人就是要在心理上接纳别人,理解别人的处世方法,并且尊重别人的处世原则。我们在接受别人长处的时候,也要接受别人的短处。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地做到与人和睦相处。

林肯两度当选为美国总统。他虽然出身贫寒,但是在面对态度傲慢、自恃上流社会的所谓“优越的人”的嘲讽时,他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包容,捍卫了自己的尊严,也赢得了大家的信任与爱戴。在南北战争期间,林肯的包容显现了非凡的作用。

当时,有人向总统举荐了非常有军事才能的格兰特,但是遭到了整个国会的反对。他们指责说:“格兰特不仅嗜酒如命,还脾气暴躁,不适合率领军队。”林肯却力排众议:“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我们看一个人时,更多的是要看到他的长处,而不应当只盯着他的短处。格兰特将军英勇善战,这正是当前我们所需要的呀!”

由于林肯的坚持,格兰特临危受命,指挥士兵迎战南方军队。果然,他以自己出众的军事才能,指挥军队很快扭转了局面,大败南方军队,从而取得了南北战争的胜利。

事实上,包容的前提是赏识。只有会赏识他人的人才有容人的气度,也只有具有赏识之心的人才称得上是能包容的人。试想,倘若林肯在赏识格兰特的才能时,不能包容他的缺点,那么他也不会重用格兰特。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过分苛求别人的完美是不切实际的。有时,包容别人的缺点,反而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总而言之,在现实生活中,只有能够欣赏他人的长处,包容他人的短处,才能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才能够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有所作为。

容人之过,可以让对方成长得更快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一生中,人难免会犯一些错误,做一些错事。每个人在犯了错误之后,总是希望能得到别人的宽容与谅解,我们自己也不例外。因此,当别人有对不起我们的言行时,我们应该将心比心,设身处地给予对方一些理解与宽容。俗话说:“将军额头能跑马,宰相肚里好撑船。”纵观古今中外的成功人士,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优点,那就是懂得包容。

有一个女孩想开音乐会,便在宣传海报上谎称自己是大音乐家李斯特的学生。然而,就在演出前一个小时李斯特站在了这个女孩的面前。女孩见状惊恐万分,羞愧难当,赶忙说自己冒称是他的学生,实在是迫于生计,并请求李斯特的宽恕。

李斯特没有发怒,他听完女孩的话,面带微笑地要女孩弹曲子给自己听一听。女孩弹完之后,李斯特对其加以指点,然后愉快地说:“现在勇敢地上台演奏吧,你已经成为我的学生了。同时,你可以告诉剧场经理,音乐会再增加一个节目,由老师为学生演奏。”

李斯特宽容了女孩的过失,并大度地帮助女孩,其包容情怀着实让人敬仰。在这个物流横流的现实社会,人们的自我意识越是强烈,对他人的包容之心就越少,这就使得人们更多地陷入自我孤独之中。而要想远离孤独,得到朋友,就需要有像李斯特那样能包容他人过错的宽大胸怀。包容是彼此之间理解与沟通的桥梁。一个人如果不懂得包容,总是以一种高傲的态度拒人于千里之外,他就会经常处在孤立和被动之中。

当然,包容并不意味着毫无原则地妥协,一味做“老好人”、“烂好人”,包容的同时也要把握好尺度。包容他人,就是要能够包容他人的过失,甚至是罪过。然而包容别人的过错,不是鼓励、纵容别人去犯错,而是谅解别人的过错,让别人在被宽恕的氛围中更好地改过。

国际旅馆业大王希尔顿经常对犯有过失的属下说:“不要难过,这点小错误不值一提。我在年轻的时候曾犯过比这更严重的错误。我认为,有错误就代表了一种进步,表示你正在辛勤地工作,只有什么都不做的人才可以完全避免错误。”

容他人之过,要拥有“彼之理是,我之理非,我让之;彼之理非,我之理是,我容之”的胸怀,允许别人有过失,宽恕别人的过错,容许别人改过自新。事实证明,毫无休止地埋怨指责别人的过错,只会让事情变得更糟;相反,如果我们多加包容,往往改变当下糟糕的状态,使他人更加努力地改正自己的错误,防止错误再次发生。

鲍勃·胡佛是一位著名的飞机试飞员。在一次飞行表演活动即将结束时,他所驾驶的飞机的两个引擎突然熄火。转瞬间,飞机开始从高空向下急速坠落。就在一场机毁人亡的悲剧将要发生的危急关头,胡佛经过冷静思考果断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借助于他那高超的技术,最终飞机安全着陆,他幸免于难。

后来,经过胡佛的认真检查,发现险些造成这次惨剧的原因是地勤人员加错了燃料。为他做飞机保养的机械师戴维在得知自己犯了弥天大罪之后,全身颤抖不已。大家都认为胡佛会愤怒地指责戴维,然而,出人意料的是胡佛并未对他大声斥责,而是用双臂将这个年轻人紧紧抱住,安慰道:“为了我,相信你不会再犯此类的错误,我要你明天还为我保养飞机……”

著名思想家波普曾经说过:“错误在所难免,宽恕就是神圣。”鲍勃·胡佛充满仁慈与包容的胸怀,是很值得人们去学习与赞颂的。胡佛的这种高尚举动不仅挽救了一名机械师,也激励戴维认真、勤勉地工作。在后来的岁月中,戴维一直与鲍勃·胡佛并肩战斗,二人配合十分默契,再也没有出现过任何过失,直至二人退役。

俗话说:“大地承受不住的东西,胸怀可以接纳。”无论对人,还是对事,胸怀包容之心,都是人生的一种收获。包容别人的过错,其实就是把一份信任、一份责任交给对方,而别人一旦得到了信任,也会尽全力去改正自己的过失以当得起被信任。

法国大文学家雨果曾经说过:“世界上最宽阔的东西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这是对包容的最好诠释。包容是一种宽广博大的胸怀。一颗心只有能装得下别人对自己造成的伤害,才能装下整个人生的荣辱得失,才能拥有平和、幸福。

包容他人,可以提升自己

要想得到别人的包容与理解,自己首先要有能包容别人的胸怀。屠格涅夫说过,不会包容别人的人,不配得到别人的宽容。包容是相互的,只有包容别人,才能够得到别人的包容和理解。学会包容,是一个不断自省、不断超越自我、提升自我的过程。当我们包容他人的时候,我们的心胸变得豁达,我们的心灵也得以净化。也就是说,包容别人,可以提升我们自己。

一对美国夫妇带着自己的儿子去意大利旅游。途中,他们碰到一伙歹徒。歹徒不仅抢走了他们身上的钱,还残忍地杀害了他们唯一的儿子。起初,这对夫妇恨透了这伙歹徒,也恨透了意大利这个国家。

然而冷静下来,他们又想:“人死不能复生,我们不能因为意大利有一个坏人,就憎恨所有的意大利人,这种‘一竿子打翻一船人’的想法是不对。”最后他们作出了一个令人吃惊的决定,那就是将自己儿子的遗体无偿地捐献给意大利。他儿子身体的器官被移植后,治好了五个意大利病人。

这对美国夫妇的高尚举动,令全体意大利人深受感动,意大利政府还专门为这对夫妇颁发了奖章,感谢他们对意大利的包容……

失子之痛,痛彻心扉;杀子之恨,不共戴天。然而,虽然这对美国夫妇心中有痛苦和愤恨,但他们并没有一味地感情用事,而是在理智的驱使下,作出了明智的决定,捐献儿子的遗体以救助需要帮助的人,他们的做法感动了整个意大利。以包容之心代替愤恨之心,在包容他人的同时,他们自身也得到了提升,这对美国夫妇的做法无疑是明智的、高尚的。

法国文豪巴尔扎克曾经写道:“世上所有德行高尚的圣人,都能忍受凡人的刻薄和侮辱。”实际上,相对于表面迎合你的人,那些刻薄的人更有益于你的进步。虽然他们的言行有些尖酸刻薄,但却能够让你学会包容。当你心怀包容的时候,你便会明白人生因残缺而豁达,因坎坷而大度。包容会令你摒弃人性的弱点,走出生命的困境,由此你将成为生活的智者。

南非首任黑人总统曼德拉曾经被关押在罗本岛总集中营的一个“铁皮房”里。每天白天他要将采石场采的大石块打碎成石料。有时,他还要从冰冷的海水里捞取海带。在采石灰的过程中,每天他要早起排队到采石场,脚镣被解开后,进入一个很大的石灰石田地,用尖镐与铁锹挖掘石灰石。

后来曼德拉被释放,并于1991年当选为南非总统,在就职典礼上,早已年迈的曼德拉作出了一个惊人之举,即向三个曾关押他的看守致敬,在场的人对此无不为之感动。在场的那些人中,就包括美国特使团成员之一——当时身为美国第一夫人的希拉里。

那时,希拉里受到白水案的牵连,受到了美国司法部门的调查,新闻媒体也不时地对她进行攻击。希拉里问曼德拉:“怎么才能在激流险壑、风云莫测的政治斗争中保持一颗博大、包容的心呢?”

曼德拉告诉希拉里,自己年轻时性子很急,脾气非常暴躁,但监狱的生活却让他学会了掌控情绪,因而得以活了下来。牢狱生涯给了他时间,让他学会了如何处理自己所遭遇的苦难。他还说,感恩和包容常常来自于痛苦与磨难,因为必须以极大的毅力训练自己,才能够好好地活下去。

曼德拉获释当天,轻松地说道:“当我走出囚室,迈向通往自由的大门时,我已经清楚,自己若不能把悲痛与怨恨留在身后,那么我其实仍在狱中。”

曼德拉博大宽宏、乐观向上的精神使得希拉里感动万分,她从此也尝试着像曼德拉那样,以包容的心去面对一切苦痛。

有句话说得好,唯一能终止痛苦记忆的力量是包容。假如曼德拉常常沉湎于过去的恩怨之中,心灵就难以解脱,精神就无法愉悦,这种狭隘思想给他造成的将不仅仅是身心上的莫大伤害,他那“反对种族主义,建立一个平等、自由的新南非”的坚强信念恐怕也会发生动摇,南非也将会是另一番历史进程。假如希拉里不尝试用宽容之心面对生活,或许世界政坛上就少了一个巾帼红颜。

中国有句古语说的也是这个道理,“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只有心存包容,才能在风雨中成长,才能成就一番事业。

所以,学会包容别人,其实就是在提升自己,给别人一个改过的机会,自己也能获得一个更为广阔的空间。包容是一种涵养,更是一种善待生活和自己的境界。它不但陶冶了人的情操,带给人心灵上的安宁与恬静,而且使得心灵在人与人的相互包容中得到了慰藉与升华。正如雨果所说:“宽容就像清凉的甘露,浇灌了干涸的心灵;宽容就像不熄的火把,点燃了冰山下将要熄灭的火种;宽容就像一支魔笛,把沉睡在黑暗中的人叫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