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22岁以后不可不懂人情世故
26674700000009

第9章 人际交往中需要注意的社交策略(2)

人情世故小贴士

现代社会提倡个性,尤其是年轻人,做人做事无所顾忌,处处凸显自己的个性,总想与众不同,当然,做人有个性并不是坏事,可是,个性往往会把你的弱点暴露出来。保持低调而不张扬的人才不会给自己带来“树大招风”的麻烦。因此,学会隐藏自己的棱角,是保护自己的最佳方式,也是社交中帮助自己建立良好人际关系、成就自我的一大良策。

与人交往要学会因人而异

俗话说:“一母生九子,子子各不同。”世界上的人千差万别,因此跟人打交道,需要你八面玲珑,面对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方式去对待,因人而异。这就如同医生给病人开药方要对症下药,假如不诊断病情就胡乱开药,后果就会不堪设想。

社交中,与人相处也是一样的,如果对每个人都采取一样的态度,都用一样的方法与之相处的话,那你的人际关系就会出大问题,甚至可能会让自己的社交完全失败。22岁以后,若想搞好人际关系,进而为自己融入社会做好准备,那在社交中就要掌握一定的社交策略,其中之一就是遇到不同的人要学会区别对待。

要知道,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性格,倘若不能区别对待,在社交中就难以与人搞好关系。俗话说,萝卜白菜,各有所爱。有的人喜欢这样的相处方式,而有的人则喜欢那样的相处方式。既然如此,遇到这样的人时就要学会用这样的相处方式与之相处;而遇到那样的人时则要学会用那样的相处方式与之相处。如此一来,在社交中就能成为一个八面玲珑的人,继而和别人搞好关系。

那么,对于年轻人来说,该怎样和不同性格的人和睦相处,进而为自己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呢?以下几点可供大家参考。

1.与情绪型的人相处的策略

情绪型的人一般是比较热情的人,假如你跟这种人交朋友的话,他们会十分高兴,但是你又不能和他们走得太近。因为这种类型的人虽然比较热情,但是他们的情绪让人很难驾驭,说不定什么时候,不知道什么原因脸色就晴转阴了。他们的情绪就像六月的天气一样说变就变。然而,你又不能过度地疏远他们,因为这样他们会认为你看不起他。你最好和他们保持不远不近的距离,不要过度亲热也不要过度冷落。

2.与敏感型的人相处的策略

敏感型性格的人对你谈话的内容,谈话的方式,甚至谈话时的举止都是十分敏感的。他们是那种容易产生多疑心理的人。与敏感型的人谈话不宜涉及家庭、婚姻、情感经历等,也不要谈论伤及对方自尊的话题。比如,你跟一个敏感型的胖妇人谈话,你只要涉及胖瘦的问题,她就会以为你是故意嘲笑她而伤害了她的自尊。因此,与此类型的人相处最好是谈一些比较正规的事情。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你千万不要对他们表现出淡漠的态度,一定要对其尊重才能和他们更好地相处。

3.与任性型的人相处的策略

任性的人是那种要星星给太阳就不行的人,只要自己想得到的就算赴汤蹈火也要实现自己的心愿。与任性性格的人相处和与敏感型的人相处有一个共同之处就是要尊重对方。他们最喜欢听别人说恭维的话语,但需要你表达的情感是发自肺腑的。还有一点值得注意,就是与这种类型的人谈话要选择他们心情愉悦的时机,否则你就有如捅了“马蜂窝”。

4.与忧虑型的人相处的策略

忧虑型的人一般心理都比较封闭,有什么苦恼不愿说出来,因此整天沉浸在抑郁之中,这种人也是最需要得到别人关心的人。因此跟这种人相处一定要多关心他们的疾苦,多听他们诉说心里的苦闷,如果可以的话,还要适当地给他们讲一些笑话,让他们感受到一些乐趣。对于对方产生的羞怯心理不要讽刺讥笑,因为忧郁的人的自尊心是极为强的。

5.与自信型的人相处的策略

自信型的人一般是一些成功人士,跟他们相处,你会学到许多你原本不知道的东西,和自信型的人谈话就像在阅读一本关于成功的书籍。所以跟这种人相处,你最好做一个友好的聆听者,你可以切实地从他们身上吸取一些经验教训。

以上谈到的几种类型的人,只要采取适当的方法策略,跟他们相处起来并不困难。但是还有一种类型的人,和这上述类型人比起来就有些难相处了。这种人就是我们所谓的“硌”人。

那么,什么是“硌”呢?所谓的“硌”就是说起话来很强硬,让人听了不舒服,每个人都不希望与这样的人打交道,但是有时为了某些需要,比如工作,又不得不与之交往。

可想而知,对于说话比较冲的人,碰上脾气好的还可能给他留足面子,但是一旦碰上脾气不好的人,可谓是“针尖对麦芒”了,双方都不示弱,在这种情况下就很容易引起双方的矛盾,甚至大动干戈,结果导致两败俱伤。

在跟这种人相处的时候,产生矛盾的原因就是情绪上的不稳定,为了避免矛盾的发生,一定要保持头脑冷静,硬碰硬只能使局面更加恶化。这就需要你平时多做一些智力及技巧上的训练,以便帮助你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

此外,在与“硌”人打交道时,情绪突然膨胀是很正常的反应,因为谁都不会无缘无故地受别人的气,但是如果不加以控制的话,那么最终受到伤害的只是自己,所以你要尽量奉劝自己“不与他一般见识”,“冲动是魔鬼”,此时你应该想方设法保护好自己。

以上这些与不同性格的人相处的社交策略可以给涉世未深的你提供一些建议,22岁以后,会参与到越来越多的社交场合中,此时,不妨将上述交际策略适当加以运用,从而帮助自己建立良好的社交关系,为自己融入社会做充分的准备。

人情世故小贴士

人是社会中的人,与人交际是每个人生来必须学会的一课。要想搞好人际关系,帮助自己融入社会,就得掌握对待不同性格的人这一社交策略。

不同性格的人有不同的为人处世的方式,我们无法被每个人喜欢,但是如果我们能在人际交往中学会因人而异,那就能与不同性格的人都相处得很好。

把陌生人和对手变成朋友

俗话说:朋友多了路好走,对手多了路难行。不错,朋友多了,路就多,自己就能更快地融入社会,同时自己通向成功的机会也会随之而增多。反之,树敌越多,就像前进的路上多了几道高大的墙一样,它自然就会为自己融入社会设阻,有时候甚至会让自己陷入“四面楚歌”的境地。

想象一下,如果一个人四面八方都有对手,那怎么能说自己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又怎能走向成功?所以说,“永远别堵死自己的路”,年轻人就要多交朋友,帮助自己融入社会奠定良好的人际关系基础。22岁以后,一定要知道朋友对良好人际关系的影响,更要知道良好人际关系对踏入社会的重要性。

美国前总统克林顿能够成功地赢得竞选,与他拥有众多朋友以及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分不开的。克林顿的那些拥有很高知名度的朋友在他的竞选过程中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这些朋友当中有他儿时的伙伴,还有他年轻时在乔治敦大学与耶鲁法学院的同学,也有他当学者时的相识,其中,他年轻时的朋友是最多的。

这些朋友为了使克林顿在竞选中能够获得成功,四处奔走,全力以赴地支持他,这无疑给克林顿增添了极大的自信心。所以当克林顿成功就任总统之后,他说:“朋友是我生活中最大的安慰。”

由此可见,朋友的支持和帮助是至关重要的。二十几岁的年轻人,一定要有这样的意识:如果我想尽快地融入社会,想让良好的人际关系为自己的人生加分、添彩的话,那我就必须多交可靠的朋友。

那么,对于一个二十几岁的年轻人来说,在哪里发展朋友呢?我们周围,除了家人、朋友外,就是陌生人,如能把陌生人变成朋友,那你的朋友就足够多了。

要把陌生人变成朋友并不如大家想象的那么简单,比如说,在大街上遇到一个人,打声招呼,就会变成好朋友吗?当然不会,这既需要一定的缘分,也需要个人付出一定的努力才能实现。比如,要扩大交友圈子必须学会主动出击,千万不要等着“送货上门”,这样你永远也不可能把陌生人变成朋友。

相对而言,年轻人更有激情与活力,因此,在“该如何走出去”这一问题上有诸多选择,譬如,积极参加社会团体活动。因为社会团体中有各色各样的人物,而且彼此见面的次数也很多,层级关系也相当接近,尽管行业不同,但却很容易使你们成为朋友。此外,参加义工团体或某种学习团体也可认识新的朋友。

尽可能多地把陌生人变成自己的朋友是年轻人要掌握的一大社交策略,但是,必须要注意的一点是不要有太多的要求和过于刻板的规矩。年轻人充满了个性,充满了棱角,很多人持有这样一种态度,自己看着不顺眼的不交、穿衣服不讲究的不交、牙齿不整齐的不交、有过不愉快的交往也不交……却忘了,天下没有十全十美的人。其实,年轻人应该时刻告诉自己:没有不能交的朋友。看不顺眼的人并不一定都是坏人,绝对不可以凭相貌论英雄,有句话说得好“英雄何必论出身”?你不喜欢他们只能说明你是傲慢的,对他们存有偏见。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何不敞开心胸,把你认为不能交的朋友都纳入你的麾下呢?

22岁以后的年轻人,除了从陌生人中培养朋友外,还要注意“冤家宜解不宜结”,不能随便得罪别人,多一个朋友总比多一个对手好得多。即使不小心与人变成了“冤家”,那也要打破僵局,化解仇恨,变“冤家”为友人。也许你会觉得这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事实上,化敌为友本身并不困难,困难的是你不采取行动。

有些人坚守着一个原则,那就是:不是朋友就是对手。如此只会不断增加你对手的数量,最后孤立了自己。如果认为不是对手就是朋友,那么,朋友的数量就会越来越多,对手就会越来越少,这也是一种社交策略。

此外,结交朋友不要摆架子,不管你多么有钱,不管你拥有多高的地位,千万不要以为自己高人一等,而瞧不起那些身份和地位卑微的人,要做到与朋友平起平坐。只有这样才能轻松走路,顺利处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