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妈妈这样教,孩子口才好
26750600000031

第31章 喜欢插话不代表口才好

一些孩子非常喜欢说话,在同龄人中可以说就是一个“小电台”,总有那么多的故事要讲。父母自然非常喜欢,这说明孩子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对口才的提高有很好的帮助。

但是,在某些时候,父母却发现,这样的孩子很喜欢插话,特别是当父母专注于讨论某件事情时,孩子便喜欢打断父母的话。

郑惠龙今年上四年级了,是个聪明活泼的男孩子。从小时候起,爸爸为了增加他的知识量,就鼓励他多看书。几年后,龙龙的知识面非常广,甚至不亚于成年人,说起话来头头是道,非常受小朋友们的拥护。

可是,郑惠龙身上有个突出的毛病,那就是喜欢乱插嘴。一天,爸爸和邓叔叔在家里聊起了股票的事情,正说到关键时,龙龙突然跑了过来,说:“你们不懂,现在是熊市,股市非常不好!”

听着郑惠龙的话,两个大人不禁笑了起来。邓叔叔和龙龙聊了几句,接着又和他的爸爸说起其他事情。可是无论说什么,龙龙总会在不经意时发表自己的意见。一个下午,邓叔叔要说的事情都没有说完,只好有些不满地走了。

在学校里,郑惠龙的小嘴也是闲不住。上课时,龙龙很喜欢插嘴,并且超出了正常的范围,比如,老师正准备说下一个环节,这时候,龙龙便会自作主张地在下面讲话,按着自己的思维胡说一气;老师点名请另一个同学站起来回答问题,谁知道那个学生还没起立,龙龙就把答案喊了出来。

面对这种情况,老师做过多次劝说,却没有收到良好的效果。

从郑惠龙的案例可以看到,孩子喜欢插话,是因为他懂得的知识很多,希望能得到别人的认可。孩子插话往往会得到父母或老师的注意,久而久之,孩子觉得这种方式很管用,就越来越喜欢用这种方式。

父母不明白,孩子为什么这么喜欢插嘴。但实际上,恰恰是父母的推波助澜,帮助孩子形成了这个不良的说话习惯。一般来说,孩子常常用以下几种方式打断别人的对话。

1.不停地在大人之间来回跑动

有的孩子故意打断大人的对话,是因为本身有些“人来疯”,看见家里来了客人,孩子会显得非常兴奋,总想做出点什么来引起大人的注意,所以常常在大人之间来回跑动。如果大人之间正在进行比较重要的谈话,难免常常被打断。

2.故意“找碴儿”

有些问题需要讨论,所以,大人讨论的时间会比较长,这时孩子在一旁会有被忽略的感觉,他们就会因为内心的小小不满故意发些小脾气,甚至哭闹起来,让大人的谈话不得不停止。

3.插嘴

现在的孩子,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所以,他们在家中缺少有共同语言的同龄人。正因为如此,他们便常常在大人的谈话之中插嘴,使大人的谈话不得不中断。

当然,也有的孩子,就像郑惠龙那样,在听大人谈话时,发现大人所谈论的内容曾经听说过或有点儿似懂非懂,就会产生“共鸣”。他们急于想表现自己,想讲一讲自己的看法,或者对讲话中的部分内容感到好奇,迫不及待地想解决心中的疑问,于是可能会不顾场合地打断别人的谈话。

可以说,没有人喜欢自己的话被人无端打断。可是,孩子经常会扮演这样讨厌的角色。对孩子这种爱插话的不良说话习惯,父母既不能放任不管,又要注意处理方式。父母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教会孩子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意见

有时候,孩子非常想说话,想表达自己的意见,非打断别人的话不可,父母就应教会孩子如何表达自己的意见又不失彬彬有礼。比如:要打断别人讲话之前先要对大家说声“对不起”,在征得别人同意后才可以说自己想说的内容;当有客人在场的情况下,如果孩子只跟父母说话,可以让孩子趴在父母的耳边悄悄地说,而不要影响到别人的谈话。

2.针对孩子不同的情况加以引导

当孩子对大人的谈话内容提出疑问时,千万不要因为孩子打断大人的谈话而一时恼火,并当着别人的面训斥孩子,这样只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父母应该在事后教育孩子,告诫孩子不要随便插嘴,这样做是不礼貌的。

当然,更重要的是,父母要抓住平时有利于对孩子进行教育的机会,特别要注意运用发生在孩子身边的事情来教育孩子,使孩子受到启迪。例如,爸爸妈妈带孩子上街玩,看到别的孩子在其父母和别人讲话时随意插嘴、吵闹不休,惹得父母心烦时,就可以问自己的孩子:“刚才那个孩子做得对不对?为什么?如果是你,你会这样做吗?”用具体的事件,让孩子从中得到很好的教育。

如果是谈话结束后孩子来提问,父母回答完以后,还可以再夸奖他一句:“你真爱动脑筋!”这样一来,孩子的好习惯会得到强化。

3.不要对孩子的正当要求置之不理

父母平时尽量做到及时回答孩子提出的问题,及时地对孩子的要求做出反应,不要让孩子等太久,特别是当孩子用适当的方式提出正当的要求时,父母不可置之不理,而应适当地满足孩子。

不要随便打断别人说话,这是人与人之间相处的一门艺术,父母必须要让孩子学会这点。同时,不要随便打断别人说话,这也是一个好的说话习惯,有利于孩子口才的培养与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