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黄河之水天上来
26781700000046

第46章 黄河之水天上来(10)

[车声远去。李示意,小邢朝林去的方向下。

[程永、牛子等围拢。

李婉:(指着大桥形象模型)桥现在是因为重力偏移造成了移

位,我和顾老的意见是,既然重力能够使它移位,也就能够使它复位。根据电算,只要从这边施加150吨的拉力,就能够保证大桥完好复位。

[众兴奋。

顾远山:(指模型)现在首先要在塔下加两根吊索,使桥面与临时支座脱离,悬浮起来,然后才能拉。还有,我们只有两台五吨的卷扬机,要达到150吨的拉力,必须串起30根滑轮组。

一工人:30根滑轮组?我的娘哟,咱听说也没听说过!

牛子:程永……

[程摇头。众注视顾、李。

顾远山:不用看,我和李婉同志也没这个能耐,非老起重工不可。

程永:(对牛子)哎,你爸爸不是老起重工吗?

顾远山:怕是也只有他了。

牛子:自从让他干保卫,他整天气大着了,现在让他干这,恐怕……

李婉:好好说说情况嘛,你爸爸能那么不通情理?(对顾)这事我看就交给牛子了吧?

[顾点头,众向桥面方向下。

[牛子颇感为难地来到工棚前。

牛子:(向工棚)爸!爸……

[宋师傅从工棚中出,故意将一盆水泼到牛子面前,坐到柳树下的小凳上,掏出烟,牛子讨好地上前点火,被他吹灭。

牛子:爸……

[宋转过身去,不理。

牛子:(忍住气)爸……

[宋又转过身,还是不理。

牛子:(急)爸!

宋师傅:有屁就放,没屁就滚!

牛子:(火)滚?好,我滚!(又站住了)大桥上出了事,全工地的人,除了那几个混蛋,谁不牵着心?你是个老工人,整天在家里养鸟,养鸟……现在大桥要复位,需要串30根滑轮组,别人干不了才来请你的。

[宋心有所动,依然不理。苏明淦上。

牛子:你别以为这是求你!你知道人家背后怎么说你吗?说你跟孟林、丁志那伙人穿的是连裆裤子。

宋师傅:你小子混蛋!放他娘的叮当屁!(拿起小凳要向牛子身上砸,牛连忙躲开要跑。)

[苏拦住牛子,示意让他退到一边。

[宋又坐下,苏上前。

苏明淦:老宋哇,还生我的气吗?(见宋不睬)牛子的话不对,你老宋是个什么人,别人不理解,我苏明淦——跟你“改造”过三年的人还不了解?这些天哪,别人只看见你养鸟、赌气,可没看见你每天晚上,在黄河边上、工地周围巡逻呀;只知道你对事故不闻不问,可不知道你家里收秋种秋,嫂子捎了几次信要你回去,你连吭都没吭一声。

[宋惊讶,牛疑惑。

苏明淦:牛子他们年轻,是嫩了点,可有知识,有干劲,比我们强啊。老宋,你建了一辈子桥为的什么呢?孩子们把什么都献上了,难道你老宋连他们也……

[宋突然站起进了宿舍,苏、牛愣住。

[片刻,宋提鸟笼出。他打开来,将那只画眉鸟捧到手中,望着天空。

宋师傅:(动情地)孩子,让她随你去吧……

[宋松开手,画眉鸟清脆地叫着飞上天空。苏、牛激动地注视着。

宋师傅:(将鸟笼一丢,突然地)牛子!老淦!愣着什么?走!(大步而下。苏、牛惊喜随后)

[舞台天幕一角出现了大桥工作面的情景:混凝土块撤去,宋在指挥串滑轮组,苏、牛等紧张地动作着。

[卷扬机声大作。顾远山指挥,李婉观测;桥面缓缓移动……终于回复到原来的位置。

[众欢呼上场,互致祝贺。

[程父上,拿烟向牛子面前送。

牛子:程大爷,这烟又该长一分钱了吧?

程永:爹!

程父:傻小子,这一回不是长一分钱,是一分钱不要!

牛子:这是真的?

程父:嘿嘿,你们修桥,俺们老百姓沾光,这烟,犒劳犒劳大家。(不由分说向众人手里塞烟)

苏明淦:老大伯,我们这杂牌子军……

程父:嘿……你们才是嫡系,正儿八摆的嫡系!那些王八孙子才是杂牌子军哪!

[众人笑。

苏明淦:(对顾、李)我们的大将,什么时候合拢,准备达到什么标准哪?

[李目视顾,顾示意让她回答。

李婉:我们考虑了各种困难,详细研究了技术措施,力争缩小合拢高差,在世界建桥史上写上新的一笔。

苏明淦:有把握吗?

李婉:(思忖片刻)难!

苏明淦:好!(大笑)有你这个“难”字就有希望!

[突然,顾一阵腰痛,摔倒在了地上。苏、李连忙呼叫、察看。

苏明淦:(感动而内疚地)伤口都化脓了……叫救护车,赶快送医院!

[众人忙碌,救护车声响……

[幕急落。

第九场

[春花盛开的季节。

[桥头公园。花坛、草地,由近而远望去,大桥长龙般横跨河上,A形塔、扇形索,如同一对硕大无门的竖琴。

[幕启。李婉领乔乔上,桥头哨兵庄重地向她行礼。她凝望大桥,思绪如飞……

李婉:乔乔,记得方方姐姐教你的那支歌吗?

[乔乔点头,拿出口琴,吹起“金河上飞起一条龙”的曲调。

[随着琴声,响起了方方甜润脆亮的歌声。

[舞台天幕的一块轻纱背后,出现了方方的幻影。

乔乔:方方姐姐……

[幻影隐去了,又出现了:方方在笑,在唱……

乔乔:方方姐姐——

李婉:方方……

[幻想中,轻纱背后的方方飘然地来到二人面前,与他们紧紧拥抱。

李婉:方方,还记得防洪那天晚上你说的话吗?

方方:记得,我最同情的是我爸爸,无论如何,我也要让他有一个幸福的晚年。

李婉:方方,在这个世界上,我最尊敬、最热爱的是你爸爸。假如我能够代替你,去使他得到幸福,你会怎么想?

方方:李阿姨,你是世界上最好的人,就像我的妈妈……谢谢你!谢……谢……你……

[方方飘然地回到轻纱背后,隐去。

李婉:(泪下)方方……

[苏明淦上。

乔乔:苏伯伯,妈妈想方方姐姐了,我也想……

[李抹泪,示意乔乔到另一边玩,乔懂事地下。

苏明淦:通车典礼马上就要开始,为什么还要去想那些过去了的事情?

李婉:正是过去了的事情,帮助我做出了一项重大决定。

苏明淦:什么重大决定,值得使你这样激动?

李婉:有这个一个人,他把自己的一切都献给了人民的事业,包括他最亲爱的女儿和儿子。他的品格是那样高尚,他的精神是那样伟大,可他如今却孤身单单,没有亲人和……幸福……

苏明淦:假如有那样一个人,他是不会感到孤单和不幸福的,因为他把自己和人民的事业已经融汇到了一起。

李婉:不,他曾经说过:“没有爱情的生活是不完美和不幸福的,就像这世界上没有鲜花一样。”假如有这样一个人,不是出于怜悯,而是出于真诚的爱慕,愿意用自己的身心陪伴着他今后的生活,(注视苏)你认为他会同意吗?

苏明淦:不,我想他不会同意的,他只会感激。

李婉:他是嫌这个人不配与他共同生活吗?

苏明淦:不,这个人比他还要高尚和令人爱慕……(目视李)我记得,这个人曾经说过,大桥建设期间她是不会解决这件事的。

李婉:现在大桥已经建成了。

苏明淦:这座大桥建成了,一个更难、标准更高的高速公路立体交叉桥,还在等着那个人。

李婉:这个人会随着他走遍天涯海角,她永远是他帐下的一名勇敢的士兵。

苏明淦:假如那个人对她有着更高的希望呢?

[程永、牛子等拥着坐在小座车上的顾远山上。苏、李迎上。

苏明淦:谢谢你呀,顾老。大桥建成了,可你联系好的工作也吹了……过几天我亲自到上海去跑。我就不相信这样的金豆子会没有人要!

李婉:谢谢你呀,顾老。你牺牲了多少年的夙愿,为了大桥……没有你,就没有这座大桥哇!

顾远山:谢谢你,谢谢你……不,你们说得不对,不是没有我就没有这座大桥,是没有你们,没有这座大桥,就没有我——今天的顾远山。是你们,是大桥,使我跟上了时代,实现了几十年的夙愿,也可以说获得了第三次新生。(从衣袋掏出一张纸,交李,众人疑惑)

李婉:(惊喜)怎么?大嫂退休了,要到咱们这儿落户来啦!

[顾点头,众感动传着。

苏明淦:为了我们的事业,多少人作出了巨大的牺牲。(拉着程)他,献出了爱情和就业的机会,立了那么大功,却还是一个临时工……程永啊,我没有姓孟的那么大神通,我只能说,假如你愿意,下一个大桥我还要请你去。

[程默然,牛子示意让他快讲。

程永:只要需要,只要对四化和老百姓有好处,我愿意干一辈子。

岳杰:(上)同志们,宣布几条好消息,第一,中央有关部门对我们的大桥非常重视,要召开全国性的现场会议总结推广,还要推荐我们到世界桥梁年会上去作报告哩!(众欢呼)第二,省委决定,撤消原先给苏明淦同志的处分,恢复其正厅局级待遇,并授予“四化建设优秀指挥员”称号,通报全省表彰学习!(苏惊,众祝贺,岳拿出一份文件)第三条,经报请上级有关部门批准,李婉同志破格晋升为高级工程师,顾远山同志立大功一次、晋升一级工资;其他同志也按贡献大小分别予以奖励!(将文件交牛子,众人传阅,互致祝贺)第四个好消息是,龙山港事故已经彻底查清,丁志被公安机关正式逮捕啦!(众兴高采烈,岳稍顿)另外还有一条不大好的消息呀,由于省里个别人的极力袒护,孟林没有得到应有的惩处,而且以建桥有功为由,当上了重点项目建设办公室代理主任。

[众人忿忿:“都是姓秦的那些家伙捣的鬼!”“让那小子沾了便宜!”“这种人当官四化建设还有个好哇……”

牛子:黄河是裹着泥沙奔腾的,可泥沙永远阻滞不了黄河的奔腾!

[苏、岳赞许点头,孟林上。

宋师傅:这可真是中国人邪,说着王八来了鳖。

孟林:(并不在意)大家好哇?我是陪省委领导来参加典礼的,祝贺同志们取得的伟大胜利呀!(见众冷淡,走到李面前)李局长,以后咱们还要并肩战斗哩。

[李愕然,众愕然。

岳杰:是这样,省委根据苏明淦同志的建议和请求,决定任命李婉同志为新的大桥工程局局长,他只担任党委书记的职务。

[李惊讶、激动;众惊讶,激动。

苏明淦:李婉同志!(与李握手,示意)给大家讲几句话吧。

[李无限感动和敬佩地注视苏,转向众人。

李婉:讲什么呢?是党,是大家,是火热的斗争培育了我,我只希望自己能够无负于这一切……(昂扬地)“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我们每一个人都是要衰老和消亡的,可黄河是不会停止的,祖国的四化大业是不会停止的,任何力量都无法阻挡她的前进!

[苏鼓掌,岳、顾等鼓掌,祝贺。

孟林:(鼓掌,向李伸出手)我们这才叫作殊途同归嘛!

李婉:(坦然有力地握住孟的手)不,我们这叫作同途殊归!

苏明淦:讲得好!历史已经记下了我们的昨天,还将记下我们的今天和明天!

[众人围拢靠前,苏、李、孟神情各异。

[大幕缓缓闭。

[全剧终。

1984年2月21日—3月1日初稿于博山

1984年3月10日—3月14日二稿于济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