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国学经典导读(中册)(中华诵·经典诵读行动)
26783400000028

第28章 唐诗三百首(5)

【故事链接】

推敲的来历

有一次,贾岛骑着毛驴在长安朱雀大街上行走。那时正是深秋时分,秋风一吹,落叶飘飘,景色十分迷人。贾岛一高兴,吟出一句“落叶满长安”来。但一琢磨,这是下一句,还得有个上句才行。他就苦思冥想起来了,一边骑驴往前走,一边念念叨叨。对面有个官员过来,不住地鸣锣开道。那锣敲得山响,贾岛愣是没听见。那官员不是别人,正是京兆尹,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市长。他叫刘栖楚,见贾岛闯了过来,非常生气。贾岛忽然来了灵感,大叫一声:“秋风生渭水。”刘栖楚吓了一跳,以为他是个疯子,叫人把他抓了起来,关了一夜。贾岛虽然吃了不少苦头,却吟成了一首诗《忆江上吴处士》:

闽国扬帆去,蟾蜍亏复圆。

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

此处聚会夕,当时雷雨寒。

兰猱桡未返,消息海云端。

贾岛吃了一回亏,还是不长记性。没过多久,他又一次骑驴闯了官道。他正琢磨着一句诗,全诗如下: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他正琢磨着的就是“僧推月下门”。可他又觉着推不太合适,不如敲好。嘴里就推敲推敲地念叨着。不知不觉地,就骑着驴闯进了大官韩愈的仪仗队里。

韩愈比刘栖楚有涵养,他问贾岛为什么乱闯。贾岛就把自己作了一首诗,但是其中一句拿不定主意是用“推”好,还是用“敲”好的事说了一遍。韩愈听了,哈哈大笑,对贾岛说:“我看还是用‘敲’好,万一门是关着的,推怎么能推开呢?再者去别人家,又是晚上,还是敲门有礼貌呀!而且一个‘敲’字,使夜静更深之时,多了几分声响。静中有动,岂不活泼?”贾岛听了连连点头。他这回不但没受处罚,还和韩愈交上了朋友。

推敲从此也就成为脍炙人口的常用词,用来比喻做文章或做事时,反复琢磨,反复斟酌。

渡汉江·李频

【原诗】

岭外[1]音书绝,经冬复立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注:

[1]岭外:大庾岭之外,就是广东。

【译文】

久在岭南居住,没有家乡音讯;经历一个寒冬,又到立春时节。距离家乡越近,内心越发不安;遇人不敢相问,唯恐消息不祥。

【师说】

这是久离家乡而返归途中所写的抒情诗。诗意本在写思乡情切,但却正意反说。诗人写离家乡愈近,愈不敢问及家乡消息,因为怕听到不好的消息,伤了自己内心美好的愿望。诗句语言质朴,通俗易懂,心理描写细腻逼真,把游子归来时临到家门的心理变化和紧张情绪展现得淋漓尽致。

【知识卡片】

李频(818—876),字德新,唐寿昌长汀源(今建德李家镇)人。幼读诗书,博览强记,领悟颇多。李频一生诗作甚多,大多散佚。宋嘉熙三年(1239),金华人王野任建州太守,在京城书肆中得李诗一百九十五篇,辑为《梨岳诗集》,并为之序。《全唐诗》载李诗二百零八首。历代评李诗“清新警拔”“清逸精深”。

【故事链接】

争座位

明孝宗时官拜文渊阁大学士的丘浚,小时候家道贫穷。由于他秉性聪明,又刻苦用功,一直是老师喜爱的学生。

有一天,教室外面下起了大雨,教室里开始漏雨,雨水滴滴答答地溅到了座位上,有些座位已经不能坐了,同学们都争着到没有漏雨的座位上去坐。丘浚和一个富家子弟在争一个座位,谁也不肯让谁,就请先生来评理。先生虽然喜欢丘浚,但又怕得罪有钱的大户人家,便想出了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他对两人说:“你们不要争了,我出一句五字的上联,谁能对上下联,谁就坐好座位。”先生出的上联是:

细雨肩头滴

那富家子弟平时就不爱学习,只见他抓耳挠腮地想了半天,还是无词可对。而丘浚早就想好了,当老师问他时,他随口答道:

青云足下生

这句下联对的贴切自然,老师和同学们当然拍手叫好,好座位当然让给了丘浚。

春怨·金昌绪

【原诗】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1]。

注:

[1]辽西:古郡名,在今辽宁省辽河以西,是当时少妇的丈夫所去的征戍之地。

【译文】

赶走树枝上的黄莺儿,不让它在枝头上啼叫。它的啼声惊醒了我的梦,让我不能到辽西和丈夫相见。

【师说】

这首诗写女子思念远征辽西的丈夫,反映战争拆散了年轻的夫妇,离散给人民带来的痛苦。诗中没有正面写她是如何思念,而是写她梦中去辽西和征夫相会。这就从另一个侧面把她的真挚深情有力地表达了出来。但天明莺啼,将好梦惊醒,于是要赶走树上黄莺,“莫教枝上啼”,希望把梦一直做下去。这首诗采用层层倒叙的手法。本是为怕惊梦而不让莺啼,为不让莺啼而要把莺赶走,而诗人却倒过来写,最后才揭开了谜底,说出了答案。

【知识卡片】

金昌绪生卒年不详。唐朝余杭(钱塘)(今浙江杭州市)人,诗传于世仅《春怨》一首。

【故事链接】

湖光月色图

一个秋日,郑板桥租了一叶扁舟,到兴化北乡去。船行到中堡湖时,已经是晚霞纷飞、夕阳西下的时候了。船家在船后摇橹,小船悠悠地荡行着;板桥端坐船头,观赏着湖光山色。举目湖心,艘艘渔船上升起了袅袅轻烟;侧耳湖滩,只只菱舟上传来了阵阵渔歌,天渐渐地黑了。板桥正待回舱时,忽觉眼前一亮,但见半轮上弦月从湖面跃了出来,皎洁的月光映着那微波细浪,像满湖的碎银在闪光,好一幅“湖光月色图”啊!板桥脱口吟出一句:“半湾活水千江月。”上联吟罢,板桥正在沉思下联时,天色陡然变了。不知从何处刮来了一阵狂风,平静的湖面顿时翻腾起来,板桥坐的小船被打翻,船上的人被抛在水中。正在危急之时,附近几只回家的小船赶忙靠拢过来。渔民们从水中救起了板桥和船家,并热情地请他们到庄上换衣服、用晚饭。席间,渔民们告诉板桥:这里湖中出鱼虾菱藕,岸上产稻麦果蔬,湖中产一种大蚌,里面还经常有绿豆大的珍珠呢!

听着听着,板桥沉浸在渔家的欢乐之中。是啊,这里一滴水、一粒砂,那样不是宝呢?真是“一粒沉砂万斛[1]珠”呵!临别时,渔民朋友请他写几个字,板桥欣然提笔,一挥而就:

半湾活水千江月,

一粒沉砂万斛珠。

板桥走后,当地渔民请石匠把板桥手迹镌刻在一块石碑上,以作纪念。

注:

[1]斛(hú):旧量器,方形,口小,底大。

回乡偶书·贺知章

【原诗】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1]。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注:

[1]鬓毛衰:两鬓头发已经斑白稀疏。

【译文】

少年时离乡,到老了才回家来;口音没改变,双鬓却已经斑白。儿童们看见了,没有认识我的;他们笑问:这位客人是从哪里来?

【师说】

《回乡偶书》是一首久客异乡、返回故里的感怀诗。贺知章离家多年,返回乡里时已八十多岁。《回乡偶书二首》都是他回到故乡越州永兴后所作,这是其中的第一首。本诗以白描的手法,将极平常的内容,绘声绘色地表现出来,引起读者的共鸣。全诗抒发了山河依旧,人事不同,人生易老,世事沧桑的感慨。一、二句,诗人置于熟悉而又陌生的故乡环境中,心情难于平静。首句写数十年久客他乡的事实,次句写自己的“老大”之态,暗寓乡情无限。三、四句虽写自己,却从儿童方面的感觉着笔,极富生活情趣。诗的感情自然、逼真,内容虽平淡,人情味却浓足。语言朴实无华,毫不雕琢,细品诗境,别有一番天地。全诗在有问无答中作结,哀婉备至,动人心弦,千百年来为人传诵,老少皆知。

【知识卡片】

贺知章(约659—约744),字季真,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人。为“吴中四士”之一,晚年纵诞,自号“四明狂客”。诗以绝句为佳,不尚藻饰,无意求工,而时有巧思与新意。

【故事链接】

贺知章“金龟换酒”交李白

贺知章,少年时就以诗文闻名。贺知章除诗文佳妙外,书法造诣也很高,尤其擅长草隶。他爱喝酒,常与张旭、李白饮酒赋诗,切磋诗艺,时称“饮中八仙”;又与包融、张旭、张若虚等结为“吴中四士”。贺知章好酒、好书法、好作文,更好交友。当年大诗人李白带着梦想来到京城长安,在紫极宫的紫气烟霞里与贺知章相见。贺知章一眼瞥见仙风道骨的李白,直呼他为“天上谪仙人”。相见恨晚之时,他一把拉上李白往酒楼里跑,要与之一醉方休。“酒逢知己千杯少”,直喝到日落西山,不得不分手了,去结账时,贺知章才发现身上没带银子,付不了账。于是,他解下腰间佩戴的金龟交给店主作了酒钱。这件事,让李白记住了一辈子。后人以“金龟换酒”表示倾心结交之意。

凉州词·王翰

【原诗】

葡萄美酒夜光杯[1],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注:

[1]夜光杯:雕琢精致的玉杯。

【译文】

新酿成的葡萄美酒,盛满夜光杯;正想开怀畅饮,马上琵琶声频催。即使醉倒沙场,请诸君不要见笑;自古男儿出征,有几人活着归回?

【师说】

《凉州词》是一首歌咏边塞情景的名曲。全诗描写了艰苦荒凉的边塞的一次盛宴,展现了征人们开怀痛饮、尽情酣醉的场面。首句语言绚丽优美,音调清越悦耳,显出盛宴的豪华气派;第二句用“欲饮”两字,进一层描写热烈场面,酒宴伴随着音乐,着意渲染气氛。三、四句着重写征人互相敬酒劝饮,尽情痛饮,乐而忘忧,豪放旷达。这两句抒发了悲凉感伤,厌恶征战的思想感情。

【知识卡片】

王翰,唐代边塞诗人。字子羽,唐并州晋阳(今山西太原)人,著名诗人。其诗题材大多吟咏沙场以及欢歌饮宴等,表达对人生短暂的感叹和及时行乐的旷达情怀。词语似云铺绮丽,霞叠瑰秀;诗音如仙笙瑶瑟,妙不可言。

逢入京使·岑参

【原诗】

故园[1]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2]。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3]君传语报平安。

注:

[1]故园:指长安,作者在长安有别墅。

[2]龙钟:这里是沾湿的意思。

[3]凭:托。

【译文】

东望故园千里,路途遥远迷漫;满面龙钟两袖淋漓,涕泪依然不干。途中与君马上邂逅,修书却无纸笔;唯有托你捎个口信,回家报个平安。

【师说】

《逢入京使》是唐代著名边塞诗人岑参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全诗描写了诗人远涉边塞,逢遇回京使者,托带平安口信,来安慰家人的典型场面,表达了思乡之情。诗文语言朴实,却包含着两大情怀,思乡之情与渴望功名之情。一份亲情,一份豪情,交织相深,感人至深。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是生活中常见之事,一经艺术提炼概括,多么典雅感人,富有生气!特别是这后两句写马上相逢的情景,充满了浓郁的边塞生活气息,镜头集中清晰,如影视特写一般,既有生活情趣,又有人情味道,清新明快,余味深长,不加雕琢,信口而成,而又感情真挚。

【知识卡片】

岑参(cén shēn)(约715—770),唐代诗人,原籍南阳(今属河南新野),迁居江陵(湖北江陵)人,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其诗歌富有浪漫主义的特色,气势雄伟,想象丰富,色彩瑰丽,热情奔放,尤其擅长七言歌行。

江南逢李龟年·杜甫

【原诗】

岐王[1]宅里寻常见,崔九[2]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注:

[1]岐王:唐玄宗的弟弟李范,他被封为岐王。

[2]崔九:就是崔涤,当时担任殿中监。

【译文】

当年在岐王府里,常常见到你的演出;在崔九堂前,也曾多次听到你的歌声。没有想到,在这风景一派大好的江南;正是落花时节,能巧遇上你这位老相识。

【师说】

《江南逢李龟年》是一首感伤世态炎凉的诗。李龟年是开元初年的著名歌手,常在贵族豪门歌唱。杜甫少年时才华卓著,常出入于岐王李范和秘书监崔涤的门庭,得以欣赏李龟年的歌唱艺术。诗的开首二句是追忆昔日与李龟年的接触,寄寓诗人对开元初年鼎盛的眷怀;后两句是对国事凋零、艺人颠沛流离的感慨。仅仅四句却概括了整个开元时期的时代沧桑,人生巨变。语言虽然平淡,但思想无限丰满。

【故事链接】

古墓中的账单

阿斯塔那-哈拉和卓古墓群(位于新疆吐鲁番市以东四十二千米处),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古墓地之一,有“地下博物馆”之称。而考古工作者在506号墓穴中意外地发现了盛唐时期著名诗人岑参留下的一纸账单。

岑参的这张账单,糊在一个独特的罩在尸体的纸棺上。纸棺大小如木棺,只是没有底。在阿斯塔那古墓,很多死者上面都罩着一个纸糊的棺材,并伴有纸糊的衣带、鞋等随葬物品。古代纸张珍贵稀少,用过的纸不会随便扔掉,而是再做他用。这些随葬品所用的冥纸就是当时使用过的文件、档案、书信、账本等,上面的文字均是用汉文墨笔书写,拆开来,就是闻名天下的“吐鲁番文书”。岑参的这张账单,就出自其中,这是诗人无意间给我们留下的珍贵文物。在天宝十二年至十四年(753—755),西州等驿站的马料出入账上有一笔清楚地记载着:岑判官马柒匹共食青麦三豆(斗)伍胜(升)付健儿陈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