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变态不穷:花鸟画(文化之美)
26882800000008

第8章 古代花鸟画名家

我国古代的花鸟画源远流长,历代名家不断。五代花鸟画出现了以徐熙、黄筌为代表的两大流派,黄筌之子黄居寀、黄居宝,徐熙之孙徐崇嗣、徐崇矩都是当时花鸟画的名家。宋元是花鸟画的成熟时期,名家更多,如文同、苏轼、柯九思、仉瓒、吴镇、王冕等。

明代的青藤白阳将中国花鸟画推到了新的高峰。清代石涛、恽寿平、朱耷和扬州八怪等都在花鸟画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一)元末名家王冕

王冕是元代著名画家、诗人、书法家。他的花鸟画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准,是著名的文人画家。

1.人物生平 字元章,号煮石山农、放牛翁、会稽外史、梅花屋主、九里先生、江南古客、江南野人、山阴野人、浮萍轩子、竹冠草人、梅叟、煮石道者、闲散大夫、老龙、老村、梅翁等。浙江诸暨人。

王冕出身农家。幼年丧父,在秦家放牛,每天利用放牛的时间画荷花,晚到寺院长明灯下读书,学识深邃。

后隐居九里山,以卖画为生。画梅以胭脂作梅花骨体,或花密枝繁,别具风格,亦善写竹石。兼能刻印,用花乳石作印材,相传是他始创。著有《竹斋集》《墨梅图题诗》等。

2.作品特点 王冕以画梅著称,尤攻墨梅。他画的梅简练洒脱,别具一格。

其《墨梅图卷》画横向折枝墨梅,笔意简逸,枝干挺秀,穿插得势,构图清新悦目。用墨浓淡相宜,花朵的盛开、渐开、含苞都显得清润洒脱,生气盎然。其笔力挺劲,勾花创独特的顿挫方法,虽不设色,却能把梅花含笑盈枝,生动地刻画出来。不仅表现了梅花的天然神韵,而且寄寓了画家的思想感情。加上作者那首脍炙人口的七言题画诗,诗情画意交相辉映,使这幅画成为不朽的传世名作。

他一生爱好梅花,种梅、咏梅,又攻画梅,亦善画竹,求者踵至。画梅学杨无咎,花密枝繁,行草健劲,生意盎然,尤善于用胭脂作没骨体,别具风格。

对明代画梅高手如刘世儒、陈宪章、王牧之、盛行之等影响甚大。存世画迹有《三君子图》《墨梅图》。能治印,创用花乳石刻印章,篆法绝妙。《明史》有传。

3.王冕画荷 传说明朝时候有个大画家,名叫王冕,最擅长画荷花,许多人为了要获要他的荷花画,都不辞辛苦,从老远的地方赶来。

王冕虽然很有名,但时小时候却很贫困,白天只好替人放牛,晚上自己自修。有一天,王冕在湖边放牛时,忽然下起一阵雨,一会儿雨停了,但是湖里的荷花和荷叶却被雨水冲洗得非常干净。

王冕看了非常喜爱,便想把它画下来,于是赶紧用身上的一点零用钱买了纸和笔来开始作画。起初画得不怎么好,仍然不停地画,最后终于越画越像,就跟真的一样。

王冕便把荷花画拿去卖,卖得钱拿回家孝敬母亲。王冕因为荷花画得很好,许多人争着要买,他的环境便因此渐渐好转,不再替人放牛了。同时他的名声也渐渐远播,终于成为一个全国有名的大画家。

4.王冕画梅 画家王冕是画梅的名家,号梅花屋主。王冕画梅有一个与众不同的特点,即王冕画梅只画野梅。

何谓野梅?凡生长在山野清绝的地方,梅干劲直,尽自然之本性,都叫野梅,也有人唤之村梅。

何谓官梅?凡由人工造作,失却天真,干多盘曲,叫作官梅,也称宫梅。

王冕为什么只画野梅,不画官梅?只画直梅,不画曲梅?这是一个历代文人雅士与评论家永远也说不完的话题。

王冕出生在贫苦农民家庭。据《明史》记载:王冕白天放牛,晚上到附近佛寺长明灯下读书。青年时期,王冕曾一度热衷于功名,但后来拒绝仕途,浪迹江湖。最后回到家乡九里山蛰居,白天种粟锄豆、灌园养鱼,晚上读书作画,过着自食其力的清贫生活。

走进江湖后,使他的视野和胸襟大大开阔,他对社会现实和统治阶级的认识更加深刻、清楚。因此,他的作画内容更为丰富,画技大增,所画梅花下笔沉着有力,虽然野梅少有盘曲,画的是直梅,但直梅之中,没有浮华轻飘之意,全是自然之形,毫无斧斫之痕。野梅之直,有的稚气洋溢、天真一派,有的气势磅礴、浑然大气。王冕把野梅的清韵、艳丽、傲然、孤高之神气,荡漾得淋漓尽致、芳香四溢,使野梅的内涵意韵更为深浓。

由于王冕的梅画风格特异、不同凡响,名声鹊起,很多人向他求画。对上门求画之人,凡友好,他会持笔挥毫,双手奉送。对不入伍者,王冕时常拒之。

传说,有一位达官贵人向他索要梅画,第一次以银财赠买,王冕没答应。第二次,他派人前来说,他所要之画是送给他上司的寿礼。之所以把王冕的画作为寿礼,是想向上司推荐王冕,如果上司看了王冕的梅画,王冕一定会前途无限。

达官贵人以为,这样就可获得王冕的梅画。当达官贵人再次上门索画时,正碰上王冕画梅,他以为王冕是给他作画,便高兴地等待。可当王冕画完梅花后,在画上题:“冰花个个圆如玉,羌笛吹它不下来”时,达官贵人明白王冕意志坚定,心如白玉,决不向当权者画梅。王冕把这幅梅画挂在墙上,以此向世人表明他的意志。

明代画家孙长真很佩服王冕的梅画,说:

梅花取直不取曲,此理世人多未推。

诗人独得梅清性,不画官梅画野梅。

清代朱方霭说:“画梅须高人,非人梅则俗”。他们的话,道出了王冕画直不画曲、画野不画官的真正原因。

王冕的别具一格画梅,得到画界的认可:

画梅须具梅骨气,人与梅花一样清。

王冕笔下的梅花就是他个人精神世界的体现。

(二)青藤白阳

明代水墨大写意花鸟画的代表画家徐渭、陈淳,被后人誉为青藤白阳。

1.简要介绍 徐渭的水墨大写意,用笔狂放,墨法变化多端,出神入化,自成一家。徐渭还擅长行草,运笔如泼墨花卉,不拘绳墨,腾挪多姿,为明代书法注入了鲜活的气息。

陈淳山水师法宋元,萧疏苍秀。与山水画相比,陈淳花鸟画的成就更高,他的没骨写意花鸟画,深具特色。在吴门画派兴复文人画的风潮影响下,随着思想家强调发挥主观能动的心学兴起,明代中期的绘画变得更有生气,在技法上也有许多突破,表现于花鸟画创作上,水墨写意的大家应运而生,他们就是号白阳山人的陈淳,及号青藤的徐渭,世称青藤白阳。

2.青藤生平 青藤,即徐渭。他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另有署田水月、青藤老人、青藤道人、青藤居士、天池渔隐、金垒、金回山人、山阴布衣、白鹇山人、鹅鼻山侬等别号。

青藤出身于浙江绍兴府山阴城大云坊的官僚世家,他父亲是徐璁,母亲是侍女小妾,少年时才华超逸,6岁读《大学》,日诵千言,过目不忘。10岁仿照扬雄的《解嘲》,作了一篇《释毁》。他性格豪放,指掌之间,万言可就。

青藤20岁时成为生员,嘉靖二十年娶同县潘克敬女为妻,接下来的八次应试均不中。嘉靖二十六年在山阴城东赁房设馆授徒,40岁才中举人。

青藤曾入胡宗宪幕府,出奇计大破倭寇。嘉靖四十三年,胡宗宪被捕,狱中自杀,青藤一度因此发狂,作《自为墓志铭》,以至三次自杀,精神几近失常,近乎癫狂。嘉靖四十五年,在发病时杀死继妻张氏,下狱七年。狱中完成《周易参同契》注释,揣摩书画艺术。

万历元年,大赦天下,青藤被张元汴等救出,出狱后已53岁。从此穷困潦倒,痛恨达官贵人,浪游金陵、宣辽、北京,又过居庸关赴塞外宣化府等地,教授李如松兵法,结识蒙古首领俺答夫人三娘子。

万历五年,青藤回到绍兴,注释郭璞《葬书》。晚年以卖画为生,但从不为当政官僚作画。经常忍饥月下独自徘徊,闭门谢客,除只在张元汴去世时,去张家吊唁以外,几乎闭门不出,最后在“几间东倒西歪屋,一个南腔北调人”的境遇中结束了一生。

3.青藤艺术 青藤一生,书画绝代。明代的中国,美术正处在学习古人与创新两种意识碰撞的特殊阶段。水墨写意画迅速发展,以徐渭为代表的泼墨大写意画非常流行,名家辈出,徐渭凭借自己特有的才华,成为当时最有成就的写意画大师。

青藤的写意花卉,用笔狂放,笔墨淋漓,不拘形似,自成一家,不是简单的追求物象外表,独创水墨写意画新风,与陈道复并称青藤白阳,对后来的影响很大。

后来,袁宏道写的中国古代文学史上著名的人物小传《徐文长传》。可以说他是徐渭的第一个知音,后来喜欢徐渭画的人很多,其中有八大山人朱耷、郑燮等。近代艺术大师齐白石在提到徐渭时曾说:恨不生三百年前,为青藤磨墨理纸。

青藤的《黄甲图》,峭拔劲挺,生动地表现了螃蟹爬行、秋荷凋零的深秋气氛。他反对绘画上承袭前人的做法,他的画具有走笔如飞,泼墨淋漓而直指胸臆的特点,后世许多大家对此都心悦诚服。

《杂花图卷》是他传世的佳作,体现了他用笔峭拔劲挺与用墨洒脱自如的艺术风格。传世著名作品还有《墨葡萄图》《山水人物花鸟》《牡丹蕉石图》,以及晚年所作《墨花》九段卷等。

4.白阳艺术 白阳,即陈淳,字道复,号白阳,又号白阳山人。

白阳少年作画师绘元人,深受水墨写意的影响。他的有些作品,所画质朴,可以看出受沈周画法的影响,从他现存作品中即可见其风格和用笔,既能放得开,又能收得住。

白阳能诗文,擅书法,尤精绘画。他少年时作画工细,中年后笔法放纵,自立门户。陈淳从师文徵明,在其门下声誉最高。擅长写意花卉,其作品虽表现一花半叶,却淋漓舒爽,深受当时文人士大夫的赞赏。他是继沈周、唐寅之后又一位对水墨写意花鸟画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的画家。

陈淳中年以后间作山水,技法学米友仁、高克恭,多以江南风景为题材,手法简练,极具文人生活情趣,存世作品有《红梨诗画图》《山茶水仙图》《葵石图》《罨画图》等。他的儿子陈括继承父风,擅长画花卉。

近代画家如蒲华、吴昌硕,齐白石等,在诗文题书画中,都对陈淳给予了极高的评价。明万历年间就有人曾说过陈淳在花卉方面的造诣和声誉都超过了文征明,成为继沈周之后的吴门大家。明清以来的画家,尤其在花鸟画方面,受他的影响很深。

现存的陈淳作品大部分均藏于博物馆,民间得见甚少。陈淳作品传世较多,国内几大博物馆多有收藏,流传海外的也不少,美国纽约是拍卖陈淳作品的地方,价格较高,而且高低相差不大,市场稳定,收藏家也看重陈淳的作品。

(三)八大山人

八大山人名朱耷,清初著名的画家。代表作品有《眠鸭图》《鹭石图》《莲花鱼乐图》。

1.生平介绍 八大山人朱耷是江西南昌人,是明代宁献王朱权九世孙,清初画坛四僧之一。

明代灭亡后,国毁家亡,心情悲愤,落发为僧,法名传綮,字刃庵。又用过雪个、个山、个山驴、驴屋、人屋、道朗等号。

通常称他为朱耷,但这个名字用的时间很短。晚年取八大山人号并一直用至去世。

画作上署名时,常把八大和山人竖着连写。前两字又似哭字,又似笑字,而后两字则类似之字,哭之笑之即哭笑不得之意。

朱耷擅画花鸟、山水,其花鸟承袭陈淳、徐渭写意花鸟画的传统。并将其发展为阔笔大写意画法,其特点是通过象征寓意的手法,并对所画的花鸟、鱼虫进行夸张,以其奇特的形象和简练的造型,使画中形象突出,主题鲜明,甚至将鸟、鱼的眼睛画成白眼,以此来表现自己孤傲不群、愤世嫉俗的性格,创造了一种前所未有的花鸟造型。

朱耷的父祖都善书画,因此他从小就受到艺术熏陶。8岁能作诗,11岁能画青绿山水,少时能悬腕写米家小楷。

朱耷36岁时回南昌,在青云谱道院,花了六七年的时间,使道院初具规模。他想把这里建成一块世外桃源,但在清王朝统治之下,常有清朝权贵来此骚扰,他只好经常浪迹他方。

康熙十七年,朱耷53岁,临川县令延请他到临川官舍做客。这使他十分苦恼,就假装疯癫,撕裂僧服,独自走回南昌。

后来,朱耷隐避在南昌附近的北兰寺、开元观等处。并常靠卖画度日,在孤寂贫寒中地度过了晚年。

2.艺术造诣 朱耷以绘画为中心,在书法、诗跋、篆刻方面也都有很高的造诣。在绘画上他以大笔水墨写意画著称,并善于泼墨,尤以花鸟画著称于世。

在创作上他取法自然,笔墨简练,大气磅礴,独具新意,创造了高犷纵横的风格。三百多年来,凡大笔写意画派都或多或少受了他的影响。

朱耷在形成自己风格的过程中,继承了前代的优良传统,又另辟蹊径。他的花鸟画,远宗五代徐熙的野逸画风和宋代文人画家的兰竹墨梅,也受明代林良、吕纪、陆治的技法影响,尤以青藤白阳的粗放画风影响最大。他的山水画,远宗南朝宗炳,又师法董、巨、米芾、倪、黄以及董其昌等人的江南山水风格。

朱耷绘画艺术的特点大致来说是以形写情,变形取神;着墨简淡,运笔奔放;布局疏朗,意境空旷;活力充沛,气势雄壮。

朱耷的绘画形式和技法是他的真情实感的一种最好表现。笔情恣纵,不构成法,苍劲圆秀,逸气横生,章法不求完整而得完整。他的一花一鸟不是盘算多少、大小,而是着眼于布置上的位置与气势。

朱耷花鸟画最突出特点是少,用他的话说是“廉”。一是指描绘的对象少,二是塑造对象时用笔少。如康熙三十一年所作《花果鸟虫册》中的《涉事》一幅,只画一朵花瓣,总共不过七八笔便成一幅画。

这一点也许有人能做到,但是少而不薄,少而不贫,少而不单调,少而有味,少而有趣,透过少而给读者一个无限的思想空间,这是很难有人能做到的。

其次是形象的塑造。朱耷的花鸟造型,不是简单的变形,而是形与趣、与巧、与意的紧密结合,所以我们在欣赏时,就不会感到寂寞。再次是他的布局,特别讲究少许物象在二维空间中摆放的位置。其诀窍是充分利用空白,即前人所谓的“计白当黑”。

与此同时,他充分运用题跋、署款、印章在布局中的作用。他不像一般的画家那样,先画好画,然后在恰当的位置题款和押印,而是有总体的规划设想,使每一点都在布局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不多,不少,不奢侈,不节约。

如康熙三十三年所作《花鸟山水册》,第一幅仅画一只雏鸡。小鸡置于画面中右偏下,这一位置,将画面分割成四大块空间,每块空间的大小都不一样。由于小鸡头部方向朝左,故题诗在右第二大块空间中,使空荡的背景顿时活跃起来,视觉上起到突破平衡和丰富内容的作用。

小鸡的刻画生动传神,动态像小孩刚学走路,蹒跚,十分可爱。瞪着大眼警惕着前方,特别是眼后加三撇,像电波一样,好似前方有什么声响传来,使小鸡心惊胆怯。这只小雏鸡可以理解为它刚出蛋壳,表示出对这个世界的惊异与警惕。也可以理解为走失了群体,找不到妈妈,感到孤独而害怕,如何理解,任人们驰骋想象的翅膀,所以有时候少画,反而思想的容量更大。

朱耷的许多条幅、册页中的花鸟鱼鸭,山水树石等画作,在东方尤其在日本备受推崇,并在世界画坛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如《孔雀竹石图》《孤禽图》《眠鸭图》《猫石杂卉图》《荷塘戏禽图卷》《河上花并题图卷》《鱼鸭图卷》《莲花鱼乐图卷》《杂花图卷》《杨柳浴禽图轴》《芙蓉芦雁图轴》《大石游鱼图轴》《双鹰图轴》《古梅图轴》《墨松图轴》《秋荷图轴》《芭蕉竹石图轴》《椿鹿图轴》《快雪时晴图轴》《幽溪泛舟图轴》《四帧绢本浅绛山水大屏》等。

(四)郑燮

郑燮,即郑板桥,是中国古代花鸟画名家,扬州八怪的主要代表。

1.生平介绍 郑燮,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

他的先祖于明洪武年间由苏州阊门迁居兴化城内至汪头,至郑燮已是第十四代。父亲郑之本,字立庵,号梦阳,廪生,品学兼优,家居授徒,受业者先后达数百人。

1693年11月22日子时郑燮出生,其时家道已经中落,生活十分拮据。3岁时,生母汪夫人去世,14岁又失去继母郑夫人。

乳母费氏是一位善良、勤劳、朴真的劳动妇女,给了郑燮悉心周到的照顾和无微不至的关怀,成了郑燮生活和感情上的支柱。

郑燮资质聪慧,3岁识字,至八九岁已在父亲的指导下作文联对。少时随父立庵至真州毛家桥读书。16岁从乡先辈陆种园先生学填词。大约在20岁左右考取秀才。23岁娶妻徐夫人。是年秋郑燮首次赴北京,30岁,父亲去世,此时郑燮已有二女一子,生活更加困苦。

由于生活困苦,郑燮在30岁以后即弃馆至扬州卖画为生,托名风雅,实救困贫。

在扬州卖画十年期间,也穿插着一些旅游活动。不幸的是儿子去世,郑燮曾作诗致哀。

32岁出游江西,在庐山结识无方上人和满洲士人保禄。出游北京,与禅宗尊宿及其门羽林诸子弟交游,放言高论,臧否人物,因而得狂名。在名期间,结织了康熙皇子、慎郡王允禧,即紫琼崖主人。

39岁,徐夫人去世。郑燮十载扬州,结识了许多画友,金农、黄慎等都与他过往甚密,对他的创作思想乃至性格都有极大的影响。

1732年,郑燮40岁,赴南京参加乡试,中举人,。为求深造,赴镇江焦山读书。1736年,乾隆元年,44岁,在北京,参加礼部会试,中贡士,五月,在太和殿参加殿试,中二甲第八十八名进士。

郑燮50岁开始做官,做官期间,他重视农桑,体察民情、兴民休息,百姓安居乐业。郑燮居官十年,洞察了官场的种种黑暗,知道自己抱负难以实现,于是辞官。百姓遮道挽留,家家画像以祀,并自发在潍城海岛寺为郑燮建立生祠。

去官以后,郑燮以卖画为生,往来于扬州、兴化之间,与同道书画往来,诗酒唱和。1754年,郑燮游杭州。复过钱塘,至会稽,探禹穴,游兰亭,往来山阴道上。

1757年,郑燮65岁,参加了两淮监运使虞见曾主持的虹桥修禊,并结识了袁枚,互以诗句赠答。这段时期,郑燮所作书画作品极多,流传极广。

1766年1月22日,郑燮去世,葬于兴化城东管阮庄,享年73岁。

2.绘画艺术 封建士大夫自以为清高,往往在画图中、题画诗中表露其意,但由于历史的、社会因素,这些士大夫对人生的挫折、社会的不公往往多采取远离生活,逃避现实,隐遁山林,寄情于自然丘壑的态度,作品大都是以闲情寄兴、自娱娱人的为多,即使有感而发的诗题也是泛泛而谈,有它的局限性。

而郑燮的题画诗却有所不同,他已摆脱传统单纯的以诗就画或以画就诗的窠臼,他每画必题以诗,有题必佳,达到“画状画之像”“诗发难画之意”,诗画映照的境界。

郑燮的一生,经历了坎坷,饱尝了酸甜苦辣,看透了世态炎凉,他敢于把这一切都糅进他的作品中。当他任山东潍县知县,曾作过一幅画《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画中题诗: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这画中的竹子不再是自然竹子的“再现”,这诗题,不再是无感而发的诗题,透过画和诗,使人们联想到了板桥的人品,他身为知县,从衙斋萧萧的竹声,联想到百姓困苦疾声,说明他心中装着百姓,情感链系在百姓身上。寥寥几笔竹叶,简练几句诗题,让人倍感作品中蕴藏着的深刻的思想、浓浓的情意。

郑燮画竹独特,画石亦如此。自然界再无情的石头在他笔下也活了,如《柱石图》中的石头,这也是前人画中常用题材,但很少把它作为主体形象来表现的。

而郑燮在画幅中央别具一格地画了一块孤立的峰石,却有直冲云霄的气概,四周皆空没有背景。题上四句七言诗:

谁与荒斋伴寂寥,一枝柱石上云霄,

挺然直是陶元亮,五斗何能折我腰。

题诗句点破了画题,一下子将石头与人品结合到一块儿。

郑燮还有很多以兰花为主题的画,也表现了一些新的内容,借题画诗发挥,寓意对各种各样事物的看法。如他的题画诗:

兰花与竹本相关,总在青山绿水间,

霜雪不凋春不艳,笑人红紫作客顽。

郑燮借兰花特征,透溢出做人胜不骄、败不馁,持平常心态的胸臆。

郑燮的作品突破了传统花鸟画藩篱,他的作品不是自然景物的再现,不是前人艺术的翻版,也不是远离生活的笔墨游戏,是有着独特个性,有创新精神的。因而,自它的作品问世以来一直深受国内外人们的欢迎。

3.生平轶事 郑燮才学极高,其画更是出名,许多人求其画而不可得。据说郑燮的画非常传神,能够使画中之物成真。话说郑燮有一个朋友,家里新砌了一道墙,他一直请求郑燮给在墙壁上画个画,无奈郑燮总是忙着没时间。

有一次,这朋友请郑燮还有一些朋友到家里喝酒。酒席喝到一半,主人当着大家的面,非请郑燮在墙壁上画一画不可。郑燮见推不掉,就说:“行,你磨墨吧!”

主人连忙让儿子拿来一砚墨来,郑燮一看,说道:“不行,太少了,至上要磨半小盆的墨。”

大家一听,那么多的墨,难不成要将整壁墙都涂黑?主人心疑之际,仍赶紧让儿子端来半小盆的墨。这时郑燮已经是醉得摇摇晃晃了,他走到墙壁前面,用手往盆子里一沾,就往墙上抹起来,抹了几把,又把整个盆子端起来,将里头的墨汁整个都泼到墙壁上,弄得黑鸦鸦一片。

这时主人心里可不痛快了,他原来只想让郑燮画在墙上,一是风光,二是好看。谁知黑鸦鸦一片不知在画何物?又不好涂掉,只好留下,自己生闷气。

有一天刚下一场大雨,天上不停地打雷,加上闪电,好不惊人,谁知雨过天晴,这道墙壁前面竟然死了上百只的麻雀。

过了一些时日,来了一个老头,来到这主人家门口,就对着这道墙壁仔细地看。这主人看见了,一时好奇,就问:“您在看啥?”

“这画,一定是名人画的吧?”主人心中还有气,说道:“那是什么名人,只是一个朋友用手抹的。”

老头儿问:“这画成了之后,你家可出过什么奇怪之事?”

主人答:“奇事倒是有一件,有一天下大雨,又打雷又闪电,之后就在墙前面发现死了上百只的麻雀。”

老头点头说道:“这画,真是太好了!一般人看不出他画的是竹林,只有打雷下雨的时候,闪电一照,才看出是竹林,麻雀将它当成真的竹林,飞来避雨,所以就撞在墙上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