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少林圣地:嵩山(文化之美)
26883800000005

第5章 建筑奇葩

嵩山的建筑虽不及其它名山数量多,但其规模却十分宏大,气势异常雄伟,为我国现存规模最大最古的建筑群之一。

嵩山历史建筑群历经东汉、北魏、唐、五代、宋金、元、明、清、民国,至今近两千多年,是我国历史建筑群保存种类最多、修建时间跨度最长、历史文化内涵最丰富的建筑群。

(一)历史建筑群

嵩山历史建筑群在我国建筑史和世界建筑史上均具有独特的、不可替代的地位。

不同类型的古代建筑是其最高代表,在建筑史以及宗教史、文化史、美术史上占据了多项唯一,充分展现了中华民族优秀的创造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1.中岳庙 中岳庙位于嵩山南麓黄盖峰下,是嵩山现存古建筑群的杰出代表。中岳庙创建于秦代下半期,称“太室祠”,内设祠官专事祀典。

西汉时,武帝游嵩岳,中岳庙得到了较大规模的发展。清代乾隆帝重修中岳时,以北京皇宫为蓝本,按宫中的布局和建筑来设计,其规模的宏大由此可知一斑。

中岳庙从庙前的中华门到庙后的御书楼,殿楼阁宫亭台廊碑,排列井然有序,青石板铺成的甬道是中岳庙古建筑群的中轴线。

沿中轴线由南向北,由低而高,依次为中华门、遥参亭、天中阁、配天作镇坊、嵩圣门、化三门、峻极门嵩高峻极坊、中岳大殿、寝殿、御书楼。

天中阁后面的六角亭,配天作镇坊与崇圣门之间的六角亭,峻极门和化三门之间的四岳殿台基,大殿院的两座御碑亭和廊庑,寝殿院的廊房以及御书楼两端的东西顺山房,分别位于中轴线的两侧。

庙的东西两路,还分别建有太尉宫、火神宫、祖师宫、小楼宫和龙王殿等独立的小院落。庙内有330株古柏、100多通石碑,及神鼎、铁人等众多文物,被誉为“文物之乡”。

2.中华门 中华门是嵩山的第一坊,原为木建牌坊,1942年改建为砖瓦结构的殿式牌坊。

坊下开三道拱券门,“中华门”三个大字题在门额之上。内外分别题写“嵩峻”“天中”“依嵩”“带颍”八字,意即其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

3.遥参亭 遥参亭是过往行旅拜岳神的地方,是重四角亭,亭基高出地面1.58米,亭高5米。

亭子四周有砖砌花墙,亭下有明柱撑顶,顶为绿色琉璃瓦覆盖。整个建筑巧夺天工,异常精彩。

4.天中阁 天中阁原名“黄中楼”,是中岳的正门。明嘉靖四十年重修后,以“正当天中”之意易名“天中阁”。

清代重修后的天中阁,形似北京天安门。楼阁总高十余米。墩台高大,正开三道砖券门,门扇厚重,装15公斤重的虎头铁钉l24个,其庞大、坚固可以想象。

台上楼阁为重歇山顶,面阔五间,绿瓦回廊,雪花棂门间的“中岳庙”三个大字赫然醒目。

门前月台两侧蹲卧虎视耽耽的石狮各一对,雕工十分精细。门后有三条磨光的青石神道,笔直地通向中岳大殿。

5.崇圣门 崇圣门因“中天崇圣帝”而得名,原为过往门庭,1942年改建成歇山式房,面阔三间形制稍大。

门后两侧有相对应的两座小亭,东亭为古神库,宋太祖修中岳庙时,将原神像泥土土葬于此,上建坛亭以示敬意。

崇圣门四周立四铁人,为宋代治平元年铸造,梳发挽髻,阔领长袍,握拳振臂,怒目挺胸,形象十分威武被称之为“守库铁人”或“镇庙铁人”。

这些铁人不仅是研究宋代铸造艺术的珍贵文物,而且寄托着人们祈福祛灾的美好愿望。

6.化三门 化三门取“四气化三才”之意,形制类似祟圣门。

门后东有东华门,西有西华门,门内有宋代状元王曾撰文的《重修中岳庙碑》、金代状元黄久约撰文的《重修中岳庙碑》、宋代状元卢多逊撰文的《新修嵩岳中天三庙碑》、陈知微撰文的《增修中岳中天崇圣帝庙碑》,号称四状元碑。碑制高大,字体雄健,挺立庙院,蔚然可观。

再后面两侧各有形制相同的砖石殿台两座,按顺时针方向为东岳殿台、南岳殿台、西岳殿台、北岳殿台各台上原有殿堂五间,内有风、雷、雨、云神像。

殿堂在抗日战争中被焚毁,现在仅存平台、柱基和台边石栏。

南岳殿台西北有《中岳高灵庙碑》,碑文记载北魏文成帝太安三年,寇谦之修建中岳庙的活动情况。

7.峻极门 峻极门因中门两侧塑有四米多高的两尊将军像,所以又称“将军门”,为中岳大殿中心院落的“广庭”三门。

峻极门建于金世宗大定年间,现存建筑为歇山屋殿琉璃绿瓦,进深六间,柱斗拱,彩绘栋梁。

“峻极门”三字悬在阁额,在竣极门北的走廊内有《五岳真形图碑》,高三米,是明代万历二年刻成的。

8.御书楼 御书楼是中岳庙最后的殿宇,原名黄篆殿,为贮放道教经典的地方。始建于明万历年间,清代重修,并为皇帝祭祀岳神的时候在此批阅文书奏章之地,所以名叫御书楼。如今,楼内敬奉着玉皇大帝神像。

御书楼两侧顺山房为储藏祭器的地方,并存有历代帝王拜谒中岳时留下的碑石。

9.嵩高峻极坊 嵩高峻极坊又名“迎神门”,和北京故宫的承光门相似,是清代建筑的精品。

坊起三架,正楼和次楼分别施九踩、七踩斗拱、黄色琉璃瓦盖顶,画栋雕梁,额题“嵩高峻极”四字。

坊后有拜台,为砖石砌造而成,寓中岳方位在五岳之中之意。拜台两边分别建有八角重檐黄琉璃瓦亭,东称御香亭,西称御帛亭。

亭内分别有清乾隆十五年和四十八年高宗弘历自制的诗碑。

10.中岳大殿 中岳大殿又叫峻极殿,是中岳庙中规模最大的建筑。面阔九间,进深五间,重歇山式殿顶,黄琉璃瓦顶,七踩和九踩斗拱,透花棂子门窗金碧辉煌,素有“台阁连云,甍瓦映日”之称。

大殿内吊游龙天花板,下铺磨光青石地面。殿内正座为五米高的中岳大帝塑像,即殷朝“闻骋”,经历代帝王加封为“祟圣大帝天中王”。

塑像两边有使臣侍者和镇殿将军方弼、方相塑像高七米,执斧荷钺,威风凛凛。明崇祯十四年大殿被火毁坏。清顺治十年重建。

1941年,大殿曾遭日本侵略者飞机轰炸,后来曾多次进行修建,使大殿气势更加磅礴。

嵩山具有悠久的历史,其建筑群更是遍山皆是,如少林寺、中岳庙、观星台、太室阙、少室阙、启母阙嵩岳寺塔、嵩阳书院等,这些既是闻名天下的名胜古迹更是嵩山千年来具有极高文化意蕴的精华建筑。

(二)各类建筑的精华

佛教在嵩山落迹,道教在嵩山发端,儒教在嵩山光大。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嵩山留下了许多文化瑰宝形成了以嵩阳书院、嵩岳寺塔、会善寺、观星台、中岳庙、汉三阙、少林寺为代表的嵩山历史建筑群。

嵩山历史建筑群深受嵩山的地理环境、历史文化礼制文化、宗教文化、教育文化、科技文化、建筑文化社会状况的历史进程影响,最早完成了从原始的山岳崇拜到圣山崇拜的转换,确立了民族文化心理上的圣山地位,也会聚了各类建筑的精华。

以“天地之中”为基本理念而会聚于中岳嵩山的历史建筑群,现存历史建筑367座。

按使用功能,其可分为礼制建筑、宗教建筑、教育建筑和科技建筑四种类型。它们是我国历代礼制、宗教科技和教育等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最高水准的代表作其初创制度、形制典地位充分体现了人类杰出的创造力。

嵩山历史建筑群连同其中的古代碑刻、壁画等类型的文物遗存,真实、完整地反映了现存历史建筑的多样性和在地域上的集中性特点,代表着一种包罗万象的文化传统和突出的科技、艺术成就,反映了在世界视野下作为一种东方文明发祥地的中岳嵩山地区在文明起源和文化融合中所扮演的核心角色。嵩山历史建筑群不仅是建筑造型设计和建筑技术的杰出范例和现存标本,也是文化延续和发展的巨大财富。

嵩山历史建筑群真实完整地保留了历史的原始风貌建筑原始位置、构造形式、布局设计、建筑材料、历史修缮、传统营造技术、碑刻文献、装饰壁画、山水古木用途和功能、口耳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仍然保持着最原始的建造形态和历史格局。

(三)极高的成就和价值

自汉朝开始,嵩山历史建筑群经过两千余年来的不断完善和修建,凝聚着具有深远、广泛影响的文化传统的核心理念、信仰、科技和建筑艺术。

1.礼制建筑的成就和价值 嵩山历史建筑群的礼制建筑以汉三阙和中岳庙为代表。

我国古代帝王政权为证明皇权的正统,在儒家思想的基础上将单纯的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转化为礼制规范于是产生了与一般宗教文化和宗教建筑不同的礼制文化和礼制建筑,并影响了东亚地区乃至全世界的文化。

2.宗教建筑的成就和价值 嵩山历史建筑群的宗教建筑以嵩岳寺塔、少林寺建筑群、会善寺为代表。

这些建筑本身即是各个历史阶段佛教在我国发展的标志性建筑,如佛教寺院的总体布局的变化,从早期以塔为中心发展到塔处于大殿前后,又发展为以殿堂为核心,塔位于寺院之外。

这些寺院在不同时期,建筑技术、艺术风格都发生了相应的演变。

3.科技建筑的成就和价值嵩 山历史建筑群的科技建筑以观星台和嵩阳书院为代表。

观星台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天文台,也是世界现存最早的观测天象建筑之一,体现着天文史上早期最杰出的成就,在我国科技史、建筑史上具有独特的历史地位。

观星台建筑群中还有唐代竖立的“周公测景台”的石表,与周公庙、帝尧祠结合在一起,更加深刻地反映出古人心目中把嵩山作为文化发祥地的认识,以及将其作为“天地之中”的观念和信仰。

嵩阳书院初名嵩阳寺,建筑形式有歇山式灰筒瓦覆顶和硬山式滚脊灰筒瓦覆顶两种,古朴雅致,大方不俗与中原地区众多的红墙绿瓦寺庙建筑截然不同,具有浓厚的地方建筑特色,风格独具。

4.思想文化的成就和价值 嵩山历史建筑群是我国砖石建筑发展的实物见证。

嵩山历史建筑群中的佛塔、墓塔、天文台、庙阙等砖石建筑不但数量多,而且历史悠久,文化内涵丰富建筑材料精良,建筑技艺高超,代表了我国古代砖石建筑发展的水平。

同时,嵩山历史建筑群也是古代塔、阙、台等砖石结构建筑的杰作范例和弥足珍贵的实物例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