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民间风情 三百六十行(文化之美)
26884600000005

第5章 商业行当

简单来说,商业是指贩卖货物以谋利。当社会的生产力发展到了一定水平,便会出现分工和生产物过盛,于是逐渐形成商业。

近代以前的我国基本上是一个以自然经济为基础、以农耕为基本生产方式的传统社会,商业作为末业存在,但是作为一个曾经居于世界文明之巅的大国,自唐宋以来商品经济的几经起落,其发展也是首屈一指的,同时也造就了灿烂的商业文化。

即使是在西方文明兴起的同时,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我国的商人也没有停止过奋斗,我国商业的发展也没有停滞。

(一)历史演变

我国的商业文化历史悠久,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中国商人具有自己的一些文化特色。

1.早期商业 中国人很早就学会了经商,商朝人善于经商。周武王灭商后,商朝的遗民许多从事商业。周人就称他们为商人,后世将经商的人称为商业。

商朝人使用的货币是贝类,有海贝、骨贝、石贝、玉贝和铜贝。铜贝的出现,说明商代已经有了金属铸造的货币。商周时商业由国家垄断,被称为工商食官。总体而言,夏商周时期是我国商业的萌芽阶段,仅限于生产者之间直接的物物交换。

2.春秋战国 春秋战国时期,商业出现了第一次飞跃,金属货币的使用愈来愈多。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各地出现许多商品市场和大商人。

春秋时期著名的大商人有郑国的弦高、孔子的弟子子贡和范蠡;战国时期著名的商人有魏国的白圭、吕不韦。战国时期各国铸造流通的铜币种类增多,形状各异。各国出现了铁钱,秦国使用圆形方孔钱,称半两钱,齐国使用刀形币,赵国使用铲形币,楚国使用蚁鼻形币。

3.秦汉南北朝 秦汉时期,每个城市都设专供贸易的市场与住宅区严格分开,西汉长安城东西有市场。设官员管理,按时开市闭市。西汉时期长安、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是著名商业中心。秦汉规定圆形方孔钱作为通行全国的货币。汉代以黄金和铜钱为主币。汉代的铜钱重量几经变化,至武帝铸五铢钱才稳定下来。

三国时期货币减少,布帛、谷物成为主要的流通手段。曹魏曾以法令形式废止铜钱,使用实物交易,以后行废不定。

南北朝时不少城市遭到战争破坏,商品经济发展缓慢。北魏以后北方商品经济有所恢复,与之相比,南方商品经济相对比较活跃。北魏时,洛阳城内市场很多有周长近4000米的大市,一些富商大贾周流天下或远走异域。南京城内建有4个市场,市场内店铺林立,秦淮河两岸商旅云集,交易兴盛。

4.隋唐时期 隋唐时期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尤其是茶叶的市场广泛,唐朝中期朝廷开始征收茶税。

隋唐商业有4个特点:

一是交通发达,交通要道上有接待客商的私家店肆,备有供客商骑用的驿驴,以运河、长江为主的水运也很方便,从长安、登州、扬州、广州等地出发的对外交通也很发达。

二是货币统一,由五铢钱到开远通宝。隋唐仍铸五铢钱,禁止使用前代大小不一的旧币,有利于贸易的发展。唐初改革币制,唐高祖下令废五铢钱,行开元通宝。新铸的开元通宝,成为唐朝通用的货币,后来发行量很大。以后历代的货币都以它为范式。设柜坊专营货币的存放和借贷,是我国最早的银行雏形,比欧洲地中海的金融机构要早六七百年。

三是市场发达,隋唐黄河流域长安、洛阳;长江流域扬州、益州,成为繁华的商业城市;广州重要的外贸港口,政府设市舶使。有固定场所市,有官员管理物价和税收等,有邸店兼营旅店、货栈和交易场,柜坊专营货币的存放和借贷,还对店铺营业面积进行了限定,市场的买卖时间都有明确规定。繁华大城市里有夜市,偏远的农村有定期举行的草市。

四是商人众多,可以分为大商人、中等商人、小商小贩、胡商、外商等许多种类。

5.宋元时期 北宋时期的商业有了一个新的转折。解除了商业活动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朝廷允许工商业者以资买官,商人地位有所提高,形成地主、官僚、商人逐步结合的趋势。

商税收入在朝廷财政收入结构中比重剧增。市镇的集市发展,城市商业区域扩大至城外。城市的消闲文化发展,如瓦肆的出现和宋词的发展。王安石变法的理财措施中有市易法,由朝廷设立市易务,有利于稳定物价和商品交流,也增加了朝廷的收入。

北宋时在四川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由金属货币发展到纸币,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纸币的推广,减轻了商人携带金属货币的负担,有利于商品交换,反映了商业的高度发展。

6.明清时期 这个时期,特别是清初,许多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还形成了一些专业生产区域,促进了农业生产商品化。国内商业繁荣,国内市场扩大,农产品和手工业品品种达到200余种,区域间长途贩运发展较快。

北京和南京是全国性商贸城市,全国出现了数十座较大的城市,商品经济向农村延伸,江浙地区以工商业著称的市镇蓬勃兴起,不过与之相对比的是对外贸易艰难,这与国家实行闭关政策,限制对外交往有很大关系。明初主币是纸钞,辅币是铜钱,禁止民间使用金银交易。到明中后期,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主要货币。

明清还出现了商帮。如从经营盐业起家的徽商、晋商,他们商业活动都涉及金融领域,徽商经营典当业,晋商兴办票号,商业活动范围涉及国外,都积累起巨额财富。总体而言,这个时期的商业开始步入成熟的阶段。

(二)内涵特点

我国古代商业的发展,具有自己一些独特的内涵,特别受政治影响比较多。

1.商业思想 古代商业现象纷繁复杂,包括朝廷的商业政策、商业行为,民间的商业活动、商业组织,以及商品的生产过程,市场的孕育发展,贸易的往来等。我国的商业城镇有几个类型,古代的对外贸易均带有浓厚政治和外交色彩。

我国历代王朝都奉行的重农抑商思想,长期以来推行以抑商为主的商业政策,对商业严加控制和干预。

首倡重农抑商政策的是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重农抑商得以长久实行的根本原因是适应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需要。其目的是维护自然经济,确保赋役征派和地租征收,维护政治稳定,巩固封建统治。

重农抑商政策的积极作用是保护了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封建社会初期巩固新兴地主政权。

明清时期,重农抑商政策开始显现出自己的弊端,农本商末的思想,专卖制度,关卡重税,歧视商人,庞大的官营手工业,这一方面强化了自然经济,另一方面阻碍工商业发展,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2.经商之道 我国古代的商人对经营管理之道非常重视,他们总结的经商规律即使在今天看来,仍然有可取之处。东西虽好,也要注重包装和宣传,我国古代的商业广告形式可谓丰富多彩。

大多数的商家都会以幌子招徕顾客,走街串巷的小贩则以他们独特的吆喝声传递商业信息。

为了将远行营商的经验传授给更多的人,专门的商业书籍出现了。其中既有方便商贾外出的《天下水陆路程》,也有内容详细、适合士商使用的《士商类要》,还有如何培养学徒的训练教材《生意世事初阶》。

在经商过程中难免会有周转不灵的时候,商业借贷应运而生。我国最早的专门借贷机构是官方开办的质库,此后又有了民间经营的钱庄。它们融汇天下的货币,方便了往来的商旅。

老字号是商家成功经营的典范,它们经得起时间的考验,为顾客所信任。瑞蚨祥和同仁堂都是京城享誉百年的绸缎庄和药铺,朵云轩则是上海闻名的出售文化用品的老店。

3.商人百态 我国古代将从事贸易活动的个人和群体都称作商贾。《诗经·氓》中的男主角就是抱布贸丝的商人,可见这一行业的古老。《白虎通义》将商人分为行商和坐贾。实际上两者的区分并不十分明显,商贾的来源也十分复杂。

在日常生活中,商人也与普通人无异,他们也要穿衣吃饭,也要结婚生子,也有娱乐和消遣,只不过由于商人经济地位的优越,他们的饮食用度比常人精致许多。但是他们低下的社会地位也对他们的婚姻造成了负面影响。

我国古代的商贾一向在国家权力的夹缝中生存,为此,他们不得不与官府打交道,保证商途的顺畅。为了改变世人眼中粗鄙的形象,他们努力与地方文人建立良好的关系。商人也并不如人们所想,总是向钱看,他们对桑梓之邦和寄居之所的公共慈善活动同样热心。

(三)商业神崇拜

由于商人对财富的追求,以及他们自身的文化素质,商人对财神、妈祖以及各种商业神的崇拜都具有鲜明的行业特色。商人在会馆和公所中都会定期进行对商业神祇的祭祀。

1.财神崇拜 发财是所有商人的梦想,因此他们对财神的崇拜就显得格外虔诚。明清时期盐商云集的扬州,财神崇拜尤其兴盛。扬州关东街、彩衣街、南门大街的财神庙,都流行借银之风。庙中的供桌上放满金银纸锭,求财者斋戒沐浴后,备足牲口作为祭祀之礼,便可随意拿取纸锭。发财后,再数倍奉还。明清典当商人供奉的财神共有赵公明、关公、增福财神,又称“三财”。

2.妈祖信仰 妈祖信仰起源于福建莆田。福建地处沿海,地少人多,许多无地农民被迫出海经商。大海波涛汹涌,出海后祸福难料,一切都要仰仗海上神明妈祖的保护。

明朝永乐时期,郑和率领庞大的船队下西洋,特意在南京、长乐等地兴建天后宫,祈求海神庇佑。商人虽不常出海,但期盼拜得神多自有神庇佑,因此妈祖庙平日总是香火不断。有时,商旅行船往海外经商,还要将妈祖神像带在身边,以保平安。

3.其它行神 除妈祖、财神之外,每个行当的商人都有自己的专门神祇。粮店和粮栈的行业神有神农、后稷、雷祖、蒋相公等。北京的酸梅汤业供奉朱元璋,豆腐行奉淮南王刘安为祖师。南京的酱菜业供颜真卿。北京旧时的书画古玩中心琉璃厂,祭祀文昌帝君,书籍纸张最怕失火,因此又供奉火神。两淮盐商来自不同地域,祭祀的神祇也各有不同,有的供奉管仲,有的则信奉夙沙氏。

(四)主要财神

财神就是主管财源的神明,在商业崇拜中特别流行,可以说是商人文化中不可少的一部分。

1.财神分类 财神分为两大类:一是道教赐封;二是民间信仰。道教赐封为天官上神,民间信仰为天官天仙。道教赐封的财神很多,国神比干赐封号为天官文财尊神,三官大帝即天官、地官、水官,又称“三元”,为道教较早供祀的神灵。

赐封为: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寿年神王清赐封为天官赐福。道教赐封并不称为财神,而是在所官职上加封神明。

民间信仰中,财神是我国民间普遍供奉的一种主管财富的神明。财神是道教俗神,民间流传着多种不同版本的说法,月财神赵公明被奉为正财神,刘海被奉为文财神,钟馗被奉为赐福镇宅的武财神。

2.正财神 财神爷赵公明乃家喻户晓之神,逢年农历正月初五及七月二十二日全世界约有四分之一之人要祭祀财神爷。初五接财神,许多商店、住宅都供奉他的木版印刷神像,赵公明面似锅底,手执钢鞭,身骑黑虎,极其威武。

赵公明是专门保佑人们发财安福的神灵,道教主要把他作为财神来供奉,但他同时也是道教的护法四帅之一,大概是因为他曾为张天师守护丹室,后来民间还将其神像贴于门上,作为门神,镇邪祈福。

民间普遍祭祀赵公明,大概是明代中叶或稍前开始的,其主要原因就是买卖求财是他专司的主要职责之一。所供赵公明财神像皆顶盔披甲,着战袍,执鞭,黑而浓须,形象威猛。周围常画有聚宝盆、大元宝、宝珠、珊瑚之类。

3.文财神比干 比干是商殷纣王的叔父,为人忠耿正直。比干见纣王失政,暴虐无道,十分着急,常常直言劝谦。纣王不但听不进去,而且愈来愈讨厌这位叔父,再加上妲己使坏,被纣王开膛挖心。

比干成为财神,并非本人是个头号财主。民间流传着这种说法,比干当时怒视纣王,自己将心摘下,扔于地上,走出王宫,来到民间,广散财宝。他虽然没了心,但因吃了姜子牙送给他的灵丹妙药,并不曾死去。

因为没了心,也就无偏无向,办事公道,所以深受人们爱戴、称赞。当时,在比干手下做买卖者,都没有心眼儿,大家公平交易,谁也不会坑骗谁。自古把比干这位老幼无欺的君子立为财神,人人敬服。

坊间的文财神像大多以福星、禄星、寿星作为吉星组合,成三星拱照之势,寓意福禄寿齐全。禄星即是文财神比干,其造型仪容慈祥,眉扬目秀,唇红齿白,两耳垂珠,五柳长须,头戴顶级文官帽,身穿紫缎锦罗官袍,腰环金银玉带,手捧元宝财帛,脚穿官靴,位于福寿两星中间。材料有纸画、瓷、金、铜、银、木、水晶玻璃等制。

4.文财神范蠡 文财神范蠡,是春秋战国之际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和谋略家,同时也是一位生财有道的大商家。

范蠡父子在齐国海边耕种土地,勤奋治产不久,就积累家产数十万金。齐人闻其贤,请为其相。范蠡认为自己名声太大,可能会给自己带来灾难。于是,它归还相印,并将钱财尽分给了朋友和乡邻,只带上最贵重的物品,暗自离开齐都,悄悄来到陶地。

范蠡认为,陶地处天下之中,为交易的必通要道,由此可以致富,以为后半生的保证,自此居住下来自称陶朱公。范蠡父子靠种地、养牲畜,做生意又积累了数万家财,成为陶地的大富翁,后又两家分财于百姓,天下人都赞美陶朱公,拜其为财神。

陶朱公的经营智慧历来为民间所敬仰,于是有许多经营致富术托与陶朱公名下,如《经商十八忌》。18忌多是为商家经验之谈,托名陶朱公,由此可见,他作为财神在民间商人心目中的智慧形象。范蠡一生艰苦创业,积金数万,善于经营,善于理财,又能广散钱财,故称其为文财神,就理所当然了。

5.武财神关公 关公,即关羽,在我国是一个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人物。近代以来,越来越多的人把关公作为全能保护神、行业神和财神。

关羽一生忠义勇武,坚贞不二,为佛道儒三门崇信。明清时代,关羽极显,有武王、武圣人之尊,由此关羽被世人附会成具有司命禄,估科举,治病除灾,驱邪辟恶等全能法力,民间各行各业对万能之神关帝顶礼膜拜。人们之所以奉关公为财神,是大概是因为关羽不为金银财宝所动,与一些世间贪利忘义之徒形成鲜明的对比。

世人尤其是商贾们都敬佩关公的忠诚和信义,希望关公作为他们发财致富的守护神,另外,人们希望商贾坚守诚信进行交易,把关公奉为公正人,来维护传统的道德秩序。

(五)著名商人

我国商人文化历史悠久,出现了许多有名的商人,成为商人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1.弦高救国 弦高是郑国的一位行商,经常来往于各国之间做生意。

据记载,鲁售公三十三年,秦穆公派孟明发动军队袭击郑国,经过周地就往东走。郑国的商人弦高去周王室辖地经商,途中遇到秦国军队。当他得知秦军要去袭击他的祖国郑国时,便派人急速回国报告敌情,说:“秦国的军队行军千里,又几次经过各诸侯国的土地,他们的势头一定是要袭击郑国。大凡偷袭别国的,都认为别人没有防备。如果让他们看出我们知道了他们的真情,他们一定不敢前进了。”于是用12头牛犒劳部队。

秦国的3个将领一起商量说:“大凡袭击别人的,都认为别人不知道情况,现在郑国已经知道了,防备一定很坚固,进兵一定不会取胜。”于是调转军队返回秦国了。郑国避免了一次灭亡的命运。

当郑国君主要奖赏弦高时,他却婉言谢绝。他说:“作为商人,忠于国家是理所当然的,如果受奖,岂不是把我当作外人了吗?”

2.鼻祖子贡 子贡姓端木,名赐,字子贡,春秋末卫国人。小孔子31岁,出生在一个商人家族。他17岁从学于孔子,一边学习,一边出仕,一边经商。子贡和他的老师孔子一样彪炳丹青帛,绵泽后世。

子贡作为商业鼻祖,成为商人顶礼膜拜的圣人,其最突出的儒商特质是什么呢?据有关史料记载有以下几点:

一是善于沟通。子贡擅长语言表达与沟通,其外交才能比之晚期百余年以纵横家传世张仪、苏秦等人毫不逊色。

二是善于学习。端木赐拜孔子为师,为以后如何经商打下了深厚的理论基础。

三是重情重义。子贡在终身侍奉孔子的学友子路过世后,便承担起侍奉老师的责任,并成为陪伴老人走完生命旅程的人。在老师过世3年之后,守灵的弟子们收拾行囊准备离开,而子贡则又独居守灵达3年,才依依不舍的离开。

四是经营有道。子贡在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间找到了一条成功的道路。这条路具体说来便是从事货物贩卖以谋利。他能够捕捉商机,且坚持人弃我取,贱入贵出的经营策略,从而达到了亦官亦商,以儒亦商最高的儒商境界。也可以说子贡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儒、官一体的儒商。

3.商圣白圭 白圭名丹,战国时人,出生在东周的都城洛阳,梁惠王时在魏国为相,后因魏政治腐败,弃政从商。

白圭从商选择农产品、农村手工业原料和产品的大宗贸易为主要经营方向,展现了其高远的眼光和把握时机的能力,并总结了一套经营理念。《汉书》中说他是经营贸易发展生产的理论鼻祖。先秦时商业经营思想家,同时他也是一位著名的经济谋略家和理财家。

白圭通过观察市场行情和年成丰歉的变化,奉行“人弃我取,人取我与”的经营方法,为掌握市场的行情及变化规律,经常深入市场了解情况,对城乡谷价了如指掌。白圭虽为富商,但生活俭朴,摒弃嗜欲,与他的奴仆们同甘共苦。白圭经商速战速决,不误时机,形成了自己特有的一套理论。

白圭的这些经商理论,为后世商人效法和借鉴。中国古代商人把他奉为祖师爷,宋景德四年,真宗封其为商圣。白圭人弃我取和知进知守的理财思想对现代人理财也有指导意义。以至于在现代,白圭仍然是财富的代名词。

4.营国巨商吕不韦 姜姓,吕氏,名不韦。战国末年著名商人、政治家、思想家,后为秦国丞相,卫国濮阳,即今河南濮阳滑县人。吕不韦是阳翟,即今河南禹州的大商人,故里在城南大吕街,他往来各地,以低价买进,高价卖出,所以积累起千金的家产。

吕不韦以奇货可居闻名于世,曾辅佐秦庄襄王登上王位,任秦国相邦,并组织门客编写了著名的《吕氏春秋》,其门客有3000多人。

5.红顶商人胡雪岩 胡光墉字雪岩,徽州绩溪县人,红顶商人,幼名顺官,字雪岩,著名徽商。开办胡庆馀堂中药店。后入浙江巡抚幕,为清军筹运饷械。

1866年协助左宗棠创办福州船政局,在左宗棠调任陕甘总督后,主持上海采运局局务,为左大借外债,筹供军饷和订购军火,又依仗湘军权势,在各省设立阜康银号20余处,并经营中药、丝茶业务,操纵江浙商业,资金最高达2000万两以上,人称“为官须看《曾国藩》,为商必读《胡雪岩》”。中法战争爆发后,由于资金周转困难,加上官僚压榨,胡雪岩最终破产,客死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