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产后美丽宝典
26886200000033

第33章 预防达到强健(1)

乳腺炎的饮食调理法

乳腺炎俗称“奶疖”,在初产妇中最为常见,病后全身发热,乳房红、肿、疼痛,常引起化脓。致病菌为急性化脓性细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多见)。对于初产妇来说,****易被吸破,病菌就易由此侵入乳房。

病人感到畏寒、发热,患侧乳房红、肿、热、痛,同侧腋窝淋巴结肿大、疼痛。如果不及时治疗,则易形成乳房脓肿。

中医称之为“乳痈”,一般多由乳儿吮乳吹风,或乳儿含乳而睡感风寒,或因乳汁过多,乳儿少饮,或****破裂疼痛,而不能给乳儿吸尽,或初产妇乳络不畅,致乳汁壅塞在内,再加上情志刺激,暴怒忧郁等诱因,于是肝气郁结,胃热壅盛,宿乳积滞,互结为痈。在饮食上要注意什么呢?

1.宜食清淡而富于营养之食物,如西红柿、青菜、丝瓜、黄瓜、菊花脑、茼蒿、鲜藕、荸荠、赤小豆汤、绿豆汤等。水果中宜食桔子、金桔饼等。

2.忌辛辣、刺激、荤腥油腻之品。

采取食疗验方可以防止乳腺炎:

1.马兰头适量,盐、醋各少许,共捣烂敷患处,日换2次。同时饮服马兰头鲜汁,或以马兰头汁,加水及甜酒煮沸温服,日2次。

2.鲜金针菜、醋各适量,共捣烂外敷患处,日换2次。

3.鲜葱,洗净捣烂,加入冷开水少量取汁,用纱布吸取葱汁,包敷乳房。外加热毛巾敷,经常更换。

4.鹿角片30克,粳米150克。制法:将鹿角片用纱布包好,入粳米加水适量,文火煎煮成粥。用法:取出鹿角片包,放糖调味,食粥。以上为1日量,2~3次食完,连服1周。

5.猪蹄1只,黄花菜50克。制法:将猪蹄去杂毛洗净,和黄花菜一同加水文火炖煮,至猪蹄熟后,放盐少许调味。用法:饮汤食蹄及黄花菜,分顿随意食用,不拘次数。1周为1疗程。

6.白木耳与黑木耳各20克,青皮10克,鲜马齿苋30克,通草3克。先把中药煎取药汁。白木耳与黑木耳先用水泡发,然后与药汁一起入锅,武火烧沸;移至文火炖熬2~3小时(若药液少,可适量加水),至双耳熟烂、汁稠为度,加红糖少量调匀食用。

7.甲鱼1只(约500克左右),炒山甲15克,炒皂刺10克,蒲公英15克,连翘10克。将甲鱼去除内脏、爪尾、头颈,切块放入大汤碗内。把以上4味药碾碎入纱布袋,码在甲鱼周围,再加入葱、姜、黄酒、盐、生板油等调味品,兑入清汤没过碗内诸物为度,上笼蒸2小时。待甲鱼烂熟,拣去药袋,分顿食用。适于乳腺炎脓肿期。

8.猪蹄1只,银花30克,白芷、桔梗、漏芦、赤芍各10克,茅根15克。将药物入纱布袋与猪蹄同煮汤,食时加盐调味。亦适于脓肿期。

9.鲫鱼1条,生黄芪15克,党参10克,白芍10克,陈皮5克。将鱼去除鳞及内脏,药物塞在腹中,用线缝好以水炖煮。

产后宫缩痛的处理

有的产妇在分娩后最初3~4天,由于子宫收缩而引起下腹部剧烈的疼痛,称为产后痛或后阵痛。这种疼痛多发生在经产妇,特别是双胎或分娩过快的人,初产妇的阵痛较轻,后阵痛多在产后1~2天出现。其发生的原因是在子宫复位病症,不必担心。

轻微后阵痛可以不必治疗,较重的可给予镇静止痛药,或做下腹部按摩。民间常用的方法是当疼痛剧烈时,立刻吃250克热烤白薯,疼痛可立即减轻,有人吃山楂罐头亦可见效。

如果产后子宫内有胎盘或胎膜残留,也会发生剧烈的子宫收缩痛,甚至疼痛难忍。因此疼痛剧烈时,应详细检查子宫内是否有残留物,如确无残留物,可按后阵痛治疗。

产后脱肛或痔疮加重的防治

如果在怀孕过程中患有痔疮,经过分娩,往往会加重。这是因为在分娩时,产妇向下用力,盆腔充血,胎头下降及娩出时****部的血管扩张和充血,因而使痔加重。

对于已有痔的妇女,分娩时,当儿头拔露和着冠时,接生者应当用手保护会阴的同时压迫****,防止肛管脱出,如果已经发生脱肛,在胎儿娩出后,要将脱出的部分立刻整复回去,然后将药棉团搓成鸡蛋大小的硬球,压于****处,并用会阴垫紧压,以防再度脱出。如果大便后再度脱出,在清洗外阴及****后,将脱出部分送回,再用同法压迫,就会逐渐好转。

痔在分娩后的2~3周内,表现为红、肿、疼痛,产妇因为怕痛,常常不敢大便,由于便秘、排便困难等,使痔更为加重,形成恶性循环。因此产后要注意饮食,多吃水果、青菜,除细粮外应吃些粗粮,以防便秘。有痔的产妇,产后应用坐药或软膏治疗。痔翻出过大,发生水肿时,应将之还纳回去,方法是在痔的表面涂些油膏,用手指将充血水肿部分慢慢推送****内,待水肿消退后,病情就会减轻,大约1个月左右,红肿和疼痛都会消失。

产后尿潴留的防治

产妇于分娩后4~8小时应当解1次小便,大多数产妇都能顺利地排出尿来,但有些分娩不大顺利的初产妇,往往出现排尿困难,如排不出尿或排不净尿。

产后尿潴留的原因

1.在分娩过程中,胎儿先露部较长时间压迫膀胱,使膀胱粘膜水肿,膀胱张力下降,收缩力差。

2.腹壁松驰,张力下降,使排尿乏力。

3.由于膀胱麻痹而排尿困难。

4.有的人不习惯躺着排尿。

5.有的人会阴伤口痛,对排尿有恐惧心理,尿道反射性痉挛,因而排尿困难。由于发生尿潴留,加之产后抵抗力差,细菌容易乘虚而入,发生尿路感染。

产后尿潴留的对策

1.产后多饮水。

2.鼓励起床自解小便,小便时采取半蹲半立的姿势。

3.用温水冲洗尿道周围,或让产妇听流水,以诱导其排尿。

4.在下腹部放置热水袋以刺激膀胱收缩。

5.针刺疗法也有一定效果。穴位可采用关元、气海、三阴交,使针感向尿道处传导。

6.肌肉注射新斯的明0.5毫克。

7.上述疗法均无效时,应在严密消毒下导尿,并留置导尿管,以后每隔3~4天放1次,1~2天后拔除导尿管,通常多能自行恢复排尿功能。

产妇在刚刚恢复排尿时,要注意膀胱内有无残余尿。检查的方法是:产妇排尿后立即在耻骨上方稍稍用力压小腹部,体会一下是否还有尿意。如果仍有尿意,说明有残余尿,可用上面列举的针刺或用药等方法治疗一个阶段,直到恢复正常排尿为止。

产后容易出汗的原因

大多数产妇容易出汗,一觉醒来,总是满身大汗,遇到夏天,出汗就更多了。这是因为产后妇女的皮肤排泄功能比较旺盛,所以出汗多,尤其在睡后和初醒时,更为明显。产后将妊娠期间体内聚积的大量水分通过皮肤出汗予以排除,是属于正常生理现象,这种汗称为褥汗,常在几天之后,就会自然好转,不必治疗。但要随时用干毛巾擦汗,最好每晚用温水擦澡1次,还应勤换内衣裤,以防感冒。

产妇在分娩后,体重立刻就可减少约8~9千克,此后1周之内,由于大量出汗、利尿和子宫复旧等,体重可再减少几千克,因此这种体重的减少属于正常生理现象,并非病态。

产后多汗要注意风寒

怀孕以后,体内血容量增加,大量的水分容易在孕妇体内积聚。但分娩以后,产妇的新陈代谢活动和内分泌活动显著降低,机体也再不需要如此多的循环血量了,积聚的水分就显得多余,必须排出体外,才能减轻心脏负担,有利于产后机体的全面康复。

人体排泄水分的途径有3条:一条是经泌尿系统从尿液中排出;一条是通过呼吸,从呼出的气体中以水蒸气的形式带走水分;第三条途径是通过皮肤以出汗的方式排出体外。所以,产妇在产期不仅尿量增多,而且,支配汗腺活动的交感神经兴奋性也占优势,汗腺的分泌活动增强,这就使得产妇无论是在冬天还是在春秋季节,皆是全身汗涔涔的。这是机体在产后进行自我调节的结果,并非是身体虚弱,也不是什么病态,属于生理现象,不是病,常在数日内自行好转,不必担心。但需注意的是,在出汗时,由于毛孔张开,易受风寒,所以要防止受风、着凉,且在出汗时,要随时把汗擦干,汗液浸湿的衣服要及时更换,注意保持皮肤清洁。倘若出汗过多,长久不消失,多是产妇体虚的表现,那就要积极治疗。可用黄芪20克,白术15克,防风10克,水煎服,每日1剂。在服药的同时,也要加强营养并且避免过度劳累。

产后盗汗阴虚型的治疗

产后盗汗阴虚型的临床表现为产后睡眠中不觉而汗出,醒来自止,面色潮红,头晕耳鸣,口燥咽干,渴不思饮,或有五心烦热,午后热甚,腰膝酸软,舌质嫩红,无苔,脉细数无力。

治疗以养阴益气,生津敛汗。方用生脉散加减。药物如:党参、麦冬、五味子、煅牡蛎、浮小麦、生地黄、白芍、乌梅。

产后中暑的预防

预防产后中暑一定要做到:

破除旧的风俗习惯,相信科学

炎热的夏季,产妇住房门窗应敞开通风,但应避免吹“穿堂风”,必要时可到室外较荫凉的地方。

产妇衣着宽松

产妇穿着应以吸汗及容易透气的棉织品为宜,不要穿不易透气的化纤织品。

要勤换衣,勤擦洗

洗时以温水淋浴为宜,应避免盆浴,以防产褥感染。

要及时补充含盐水分

产妇产后皮肤排泄功能较旺盛,出汗更多,应及时补充盐水分,谨防脱水及电解质代谢紊乱。

多食新鲜蔬菜瓜果及清热解暑的食物

如西瓜、绿豆汤等。

注意休息,保证足够的睡眠

以增强机体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产后要当心手关节痛

孕妇在分娩后,体内激素会发生变化,其结果会导致关节囊及其附近的韧带出现张力下降引起关节松弛,此时若过多从事家务劳动,或过多抱孩子,接触冷水,就会使关节、肌腱、韧带负担过重,引起手关节痛,且经久不愈。在产褥期,产妇要注意休息,不要过多做家务,要减少手指和手腕的负担,少抱孩子,避免过早接触冷水。

产后要避免生殖器官感染

产妇在产褥期抗病能力差,加上****、子宫因分娩而造成的创伤还没有愈合,细菌极易由此侵入血液,再有分娩后****外口有不同程度的充血、水肿,易引起撕裂伤。因此,产褥期的妇女要注意外阴卫生,常用温水擦洗,但如同房会发生外阴炎、****炎、子宫内膜炎、盆腔炎、子宫出血及阴部撕裂伤等,严重者还会引起败血症、失血性休克而危及生命。因此在产褥期切忌同房,在分娩前3个月至分娩后2个月要避免****。平素要保持全身尤其是下身的清洁卫生,产前即要加强营养,休息好,增加抵抗力。

产后肌风湿的预防

主要症状是腰肩部发凉,肌肉发紧,僵硬,酸胀不适,遇阴雨天,便更加严重。由于此病严重影响妇女的身心健康,故要积极防治。

首先是预防风邪。妇女分娩后,由于出血和体质的消耗,身体的抗病能力下降,若不注意预防风寒,虚邪贼风易乘虚而入,引起肌风湿。因此,妇女分娩后,应注意四时气候的变化,对虚邪贼风,应注意避之。

其次是注意增加营养。分娩时,出血较多,身体耗损较大,抵抗力下降,极需增加脂肪、蛋白质食品及富含维生素的新鲜蔬菜和水果等。

再有是做红外线照射或超短波治疗。也可根据疼痛部位的大小,将食盐放入锅中炒热,用布包好敷于疼痛处,每天1次,每次20~30分钟。此外,用电针治疗效果也较好。

产后腰腿痛的预防

此病是因骶髂韧带劳损或骶髂关节损伤所致。

1.产后休息不当,过早地持久站立和端坐,致使产妇妊娠时松弛了的骶髂韧带不能恢复,造成劳损。

2.产妇分娩过程中引起骨盆各种韧带损伤,再加上产后过早劳动和负重,增加了骶髂关节的损伤机会,引起关节囊周围组织粘连,妨碍了骶骼关节的正常运动。

3.产后起居不慎,闪挫腰肾,以及腰骶部先天性疾病,如隐性椎弓裂、骶椎裂、腰椎骶化等诱发腰腿痛,经产后更剧。

产后腰腿痛,多以腰、臀和腰骶部酸痛日夜缠绵为主,部分患者伴有一侧腿痛,疼痛部位多在下肢内侧或外侧。有的可伴有双下肢沉重、酸软等症。

妇女在产期要注意休息和增加营养,勿过早久站、端坐、负重或劳动;避风寒,慎起居,每天坚持做产后操,可有效地预防产后腰腿痛。

产后骨盆疼痛的防治

产妇分娩时产程过长,胎儿过大,产时用力不当,姿势不正以及腰骶部受寒等,或者骨盆某个关节有异常病变,均可造成耻骨联合分离或骶髂关节错位而发生疼痛。此外,在韧带未恢复时,由于外力作用如怀孕下蹲或睡醒起坐过猛,过早做剧烈运动,负重远行等,均易发生耻骨联合分离,表现在****处或下腰部疼痛,并可放射到腹股沟内侧或大腿内侧,也可向臀部或腿后放射。

一般来说,此病过一段时间(几个月甚至1年左右),疼痛会自然缓解,如果长期不愈可用推拿方法治疗,并可服消炎止痛药,既可减轻疼痛,又可促进局部炎症吸收。预防时应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