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智商决定智慧(上)
26887400000009

第9章 智商与人生:有“智”者,事竟成(4)

英国著名诗人济慈本来是学医的,后来发现了自己有写诗的才能,就当机立断,放弃了医学,把自己的整个生命投入到写诗当中。他虽然只活了二十几岁,但他为人类留下了许多不朽的诗篇。马克思年轻时曾想做个诗人,也曾经努力写过一些诗(就是后来他自称是胡闹的东西),但他很快就发现自己的长处和兴趣并不在这里,便毅然放弃做个诗人的梦想,转到社会科研上面去了。如果他们两个人都不认识自己,没有找准自己的位置,那么英国至多不过增加了一位庸医,而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也肯定要失去一颗耀眼的巨星。

伽利略是被送去学医的。但当他被迫学习解剖学和生理学的时候,他学习着欧几里得几何学和阿基米德数学,偷偷地研究复杂的数学问题,当他从比萨教堂的钟摆上发现钟摆原理的时候,他才18岁。

罗大佑的《童年》、《恋曲1990》等经典歌曲影响和感动了一代人。罗大佑起初是学医的,后来他发觉自己对音乐情有独钟,所以他弃医从乐,他的选择是对的。

俄罗斯著名男低音歌唱家奥多尔夏里亚宾19岁的时候,来到喀山市的剧院经理处,请求听他唱几支歌,让他加入合唱队。但他正处在变嗓子阶段,结果没被录取。过了些年,他已成了著名歌唱家。一次他认识了高尔基,给作家谈了自己青年时代的遭遇。高尔基听了,出乎意料地笑了。原来就在那个时候,他也想成为该剧团的一名合唱演员,而且……被选中了!不过,很快他就明白,他根本没有唱歌的天赋,于是退出了合唱队。

离斯特拉福德镇不远有一座贵族宅邸,主人是托马斯·路希爵士。有一天,刚二十出头的莎士比亚伙同镇上几名好事之徒,扛着大绳枪溜进爵士的花园,开枪打死了一头鹿。结果莎士比亚被当场抓住。在管家的房间里被囚禁了一夜。莎士比亚在这一昼夜间受尽侮辱,释放后便写了一首尖刻的讽刺诗,贴在花园的大门上。这下子惹得爵士火冒三丈,扬言要诉诸法律,严惩那写歪诗的偷鹿贼。于是诗人在家乡呆不下去了,只好走上去伦敦的途程。正如作家华盛顿·欧文所说:“从此斯特拉福德镇失去了一个手艺不高的梳羊毛的人,而全世界却获得了一位不朽的诗人。”

找准自己的位置,有利于充分发挥自己的内在能量,使自己的人生得到更好的发展。

人对自己能力的认识也需要智慧。随着时间的流逝,当你发现自己所定的目标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时,也应当及时修正它,以确保获取更大的成功。如果由于你的智力缺陷而不了解这一点,没有能使自己的所长发挥和利用起来,你所从事的职业需要的才能,正是你所缺乏的,那么,你将会一事无成;而只有你认识到了自己的才能,才有可能获得成功。

泰戈尔年轻时曾有过进行发明创造的幻想,但结果使他失望,后来他致力于文学,一展宏图。别林斯基大学时写过诗,一度又想当演员,可是连一点演戏的天才也没有,后来他发现自己有一种识别天才的非凡才能,便写文章评论果戈理、普希金,终成伟大的文艺理论家。珍妮·古多尔认识到自己没有过人的才智,但却有超人的毅力,所以,她没有去攻数学、物理学,而是进到非洲深林里考察黑猩猩,终于成了一位有成就的科学家。

古人云:“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只有善于把活动的目标建立在与自己的才能相适应的基础之上,才有取得成功的希望与可能。作家刘绍棠说得好,“三百六十行,不能说谁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行行都要有才气。让我唱京戏就唱不好,我就适合写作。所谓才气就是:才能、素质。”

有时,善根据自己的喜好调整自己的目标也很重要。因为兴趣会激发你奋斗的热情。发现自己的喜好和调整自己的目标同样需要智慧。

让我们看看关于美国“福勒制刷公司”创办人的故事。

“福勒制刷公司”首要创办人阿尔弗拉德·福勒出身于贫苦的农民家庭,住在加拿大东南的新斯科夏半岛。福勒似乎不能保住他的工作。事实上,在头两年中,他虽努力维持生计,却失去了三份工作。

但是,接着在福勒的生活中,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因为他经过认真思考,开始尝试销售刷子。就在那时,福勒受到了激励。他终于认识到他的最初的三份工作对他都是不适合的。

他不喜欢那些工作。

那些工作并非自然而然地来到他的身边,自然而然地来到他身边的工作是销售。他立刻明白了:他的智力会在销售上得到最好的发挥。他会把销售工作做得很出色,他喜爱这种工作。所以福勒把他的思想集中于从事销售工作。

他成了一个成功的销售员。他在攀登成功的阶梯时,又立下一个目标:那就是创办自己的公司。如果他能经营买卖,这个目标就会十分适合他的个性。

阿尔弗拉德·福勒停止了为别人销售刷子。这时他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为兴高采烈。他在晚上制造自己的刷子,第二天就出售。销售额开始上升时,他就在一所旧棚屋里租下一块空间,雇佣一名助手,为他制造刷子。他本人则集中精力于销售。那个最初失了三份工作的孩子取得了什么样的最终结果呢?

福勒制刷公司拥有几千名销售员和数百万美元的年收入!

3.高智商能够使人统揽全局

人生谋略欲达到预期的目的,就必须胸怀大局,对可能影响事态发展的种种因素能作通盘考虑,而这则需要高超的智慧。这一点,历史上最著名的例子是“隆中对”。

当时,天下英雄纷争,在曹操眼中,真正的英雄惟他自己与刘备,其他人不过是等待他去消灭的过客。刘备出身贫寒,没有现成的地盘与人际关系网作资本,虽有大志,却难有成就,尤其对自己的前途没有明确的认识,但遇到智慧的化身——诸葛亮就不同了。

在茅屋里,诸葛亮向刘备分析天下大势,考察各方豪强实力,指出刘备的取舍去就。——“如今曹操已拥有百万大军,挟天子而令诸侯,这实在不能与他争锋。”

“孙权占有江东,已经历了三代,那地方地势险要,老百姓心都向着他,贤能的人都愿为他出力。这也只能是团结的对象,互相援助,不可打他的主意。”

“荆州这一块地,北依汉水、沔水,南边一直到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这是用武之地,但它的主人却没有能力守住它。这大概是老天注定要帮助将军的资本。”

“还有益州,地势险要,肥沃的土地连绵千里,人称天府之国。但张鲁不知爱惜百姓,那里的贤能之士都希望有一个圣明的君主来领导。”

“将军既然是汉王室后代,又有良好的名声与道德,如果占有荆州、益州,占据险要地势,安抚西南少数民族,与他们和睦相处,对内整顿政治,对外观察时局变化,那么您的事业就可成功,汉朝就可以复兴了。”

此刻,刘备才真正明白自己为什么总是失败,也才真正了解天下大势,明白了自己所处的位置和应该努力的方向。后来战事的演变,果如诸葛亮所言,赤壁一战,曹、刘、孙三个军事集团第一次搅在一起,曹操大败北还,三分天下已经明朗,诸葛亮为刘备的决策初见成效。刘备在赤壁大战胜利的形势下,进一步向益州发展,果然节节胜利。以后几十年,诸葛亮三分天下,联吴击魏不仅指导着刘备立国,同时成为蜀国内政、外交、国事的基本原则,可谓影响巨大而深远。所有这些,均与诸葛亮富远见卓识、善于统观全局、看尽天下形势密不可分。

许多人常常感慨命运对己不公,因为机遇从来没有降临。而事实上呢?生活中到处充满着机会!没有谁在他的一生中,机遇一次也不降临。但前提是:你必须富有智慧。只有智慧才能让你善于抓住机遇。

事实上,善于抓住一些偶然的事件,善于抓住由这些偶然事件造成的机遇,从中探索出内在的原理,引申出科学的知识,这是许多科学家、发明家的成功之道。约翰逊博士认为“天才就是人们把自己的注意力偶然地专注于某一特殊的方向。”当然,这里的常人必须是那些聪明或比较聪明的人。一个人只要聪明,他总会找到属于他的“偶然性”或机遇。当然,“偶然性”和机遇也只会光顾这样的人。

一些最平常的偶然事件,只要你善于捕捉它,都可能变成一个极难得的改进机会。斯顿教授以前是一位木工,有一次他在一个犹太教堂里修理凳子时,偶然发现一本圣经是用希伯来语写的。从此,他开始对希伯来语进行研究。他很想学一些原版的希伯来语,于是他买了一本很便宜的手抄希伯来语法书,开始学习和研究希伯来文。阿吉尔勋爵有一次问叶德马德·斯顿先生,他作为一个贫苦的花园看守人,怎么能读懂用拉丁文写成的牛顿原理的。斯顿回答说:“一个人只要他认识24个拉丁字母,他就能读懂任何拉丁文字——只要他肯下功夫的话。”持之以恒、锲而不舍,则百事可为;用心浮躁,浅尝辄止,则一事无成。

******·斯科特先生是一个善于抓住机遇、留心各种小事情的人,他善于对这些小事情作细致入微的分析,阐发其中的微言大义。当他作为一个作家刚刚崭露头角时,他第一次访问了英格兰高地,他那善于交际,善于捕捉机遇的才能一下子显示了出来。他与那些在1745年轮船失事中幸存下来的人结成了深厚的情谊。这为他以后从事大规模写作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