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快乐心理学
26897200000022

第22章 不要自作聪明

“让一个脾气坏的孩子变善良,这要比让一个愚蠢的孩子变聪慧更加容易。”这是一位在英国很出名的生物学家兼生理学家说的话。“心地善良但头脑蠢笨”,这个很常见的形容词,很容易让人们联想到它的反面:“头脑聪慧但性情顽劣”。

显而易见的是,人们日常的行为就是在实践这两个形容词。你办事情最重要的一点是要追求最后的结果,怎么做才能做得既正确又明智,这一点可以从你的行为举止上看出来。有一些行为既善良又美好,却非常愚昧;而另一些行为虽然很明智,可是却让人惨不忍睹、卑鄙下流。

天真无邪是指头脑简单,还是指心灵纯洁?世事洞察会不会妨碍你的善良,影响你的利益?难道你的弄虚作假就意味着你已经熟知道德和智慧的游戏了吗?毫无瑕疵的观念就能稳操胜券吗?对于同一个问题,我们能用不一样的方式来提问,而这种问题往往都像说不清道不明的谜语一般,永远没有正确的答案。

所以,教育就是为了让人走上两条道路,即让你变得更善良、更聪明;让你变得心胸开阔,让你的道德和智慧更加完善。近来我们咨询过一位很出名的美国作家(他在书里明明白白地写出了很多伟人的生活和思想观念),我问他,现代人所犯的最大错误是什么?他给我的答案是:“人类在聪明才智上付出了太多精力,却忽视了正常的情感需要,人类注重头脑远甚于情感。”

我对他的答案很满意,他的思想概括起来就是,重视一个人的正常情感需求、完善的兴趣爱好、良好的道德修养,这要比重视一个人的学历、常识、灵活、明智等显得更重要。但我自己不管对任何笨蛋,都会很敏感地感到难受。按理说,我们应该去容忍那些笨蛋,尤其是那些在政治上野心勃勃的人,可我永远都无法忍受。

如果让善良和聪明来一较高低的话,那么胜利者一定是善良。和聪明人的生活比起来,不管愚蠢的人的生活看起来有多么平淡无味,我们仍然不得不接受:假如用善良来和聪明作比较,那么善良就像美本身一样,会变成一种稀罕之物。假如世上不存在美和艺术,那么这个世界一定是乏味至极,因此,善良比聪明要高一等,尽管善良也是那么平凡而又朴素。

在探究道德和智慧的时候,心理学家获得了很多安慰。首先,我们改变一个人的道德比改变一个人的智慧更简单。其次,正常情况下,道德和智慧是可以共存的,而不是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就像在茶水里也可以加柠檬和牛奶,我们也可以同时具备道德和智慧,既可以自高自大,也可以谨小慎微。

智慧在每一种心智或心理上都是存在的,这一点是最无法改变的。你的智慧不会因为你的思想而增加一分一毫,就算你能得到很多学位或者职称。当一个人在学校历经很多年的智力测试之后,智慧就基本上不会再有大的变化了。你在6岁时所做的智力测试,和你在16岁时所做的智力测试自然会有天壤之别,但这只是意味着你的智力也在增长,这种测试忽视了很多问题,特别是忽视了学生的兴趣爱好发生了改变。这个时候,他对情感的控制力以及办事能力的增长速度最快。而这些东西基本就成了道德的根本,它们大部分都可以通过教育得到,所以,让一个孩子变得更善良要比变得更聪明简单多了。愚笨是一种比邪恶更难以治疗的疾病,不过我们也不应该灰心丧气,仍然应该尽心尽意地教导孩子成为一个善良的人。

幸运的是,可以决定这种行为的两个原因——良知和道德,是更趋于合作意向的。沃兹博士在探究皇家的遗传学的时候,曾经选了很多皇家人员进行研究,并且得到了很多可靠的结论,这些结论中包括,一般聪明的人也更善良,相反,愚蠢的人就更加邪恶。但有时候,聪明和善良是完全分裂的——在犯罪、欺诈和阴谋的生活中,同在崇高的生活中一样,都能发现很聪明的人。

我们只有把道德标准提到与智慧标准同样的高度,才能防止大学沦为一个专门培养道德低下者的地方,以便大学成为一个培养博学多识、心智健全的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