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快乐心理学
26897200000081

第81章 神奇的颜装

也许你不知道颜装是什么东西。百科全书对于“颜装”的解释是:“一小块黑绸或者膏粉,在17世纪和18世纪初,女人用来涂在脸上,男人也偶尔会用到,人们之所以用它涂在脸上来作装饰品,一方面是因为它可以掩盖皮肤的粗大毛孔,另一方面还可以表现出一种独特的美感,类似于酒窝那样的东西。”然而,这样的装扮激起了文学界的批判、教会的斥责和国会毫无必要的动作。

创造这种颜装的人(也许是一个女人,不然就是意外发现的),可以说,创造了一种明智的心理学。用颜装涂在脸上不仅掩盖了脸部的缺陷,更加突显了其他地方的美感,真是可爱极了。假如脸上有一些斑点或者伤疤,用粉膏就可以加以修饰,它的作用因此也就显而易见了。这样一来,还可以同时吸引别人看到她的下颌和脸部的美丽。较暗的部位可以突显出抹过粉的白色的面部,这样的修饰在佩戴白假发的时候最适合不过了。

就美容技巧而言,这种原则直到今天也是适用的。例如,口红可以让嘴唇更加性感,另外还可以用来补偿一般被人忽视的地方,但是嘴唇原本就是用来引人注目的。最起码我们可以这样说,这种技巧特别狡猾。假如这种方式可以用到其他的事情上,也许就能创造一种全新的外交技能。

从本质上来看,这种方式的确太过夸大,而且还很消极,因为你把之前丑陋的地方伪装得很美丽。这样的夸大,也许是因为很有钱,也许是因为很有地位,也许只是出于一种自以为是的豪气。这种夸张要是不能配合其他的东西,在被人看穿以后,就会特别尴尬。《第十二夜》这本书中的管家马尔佛利就是这种人,他幻想自己升官了。世界上像马尔佛利那样的人真是数不胜数。就智慧而言,那些戴上帽子、摇着响铃、穿上彩衣的小丑满嘴都是有关智慧的言论,也可以说,他们也快成了颜装主义者了。

如果我们再稍微变通一下技巧,在寻常的事情上,我们也能看穿这样的欺诈方式。近来我去一家公司,有一个人自称刚从很远的地方旅行回来,很多人向他问起关于路上的事情,当时我也在那里,可是这个人几乎说不出什么见闻,他对别人的很多问题,总是这样回答:“真的,我也不知道。”他并非是伪装的谦虚——他是真的不知道,但是,这也像是颜装一样会带来好处,体现他对那些极少有人去过的国家的所有事情,的确是知之甚少。有一个写过很多好书的小说家(虽然不确定是否很畅销),经常特别开心地对人说,他的第一本小说是一个彻底的败笔。他往往把第一部小说拿出来作为一种颜装。

如果我们把这个理论引申开来,就像弗洛伊德那个派系的教徒。他们觉得,人类很多行为,包括成就和别的欺诈行为等,目的都是为了引人注目和受人歌颂,让自己的自尊心和虚荣心获得更大的满足。甚至于小孩子受到这种精神的影响之后,就会采用婴儿的口气和依赖性,想要再次争取在婴儿时代获得的所有爱护。其他人通过诉苦来获取他人的同情,或者炫耀自己的坚韧,以博得他人的赞美,而老人就处于这两者之间。

从这个理论出发,最终可以推断普遍的虚伪和做作,一者是那些虚伪的人、夸耀的人、自大的人和很有主见的人可以用自己的个性去吸引他人;二者是那些过分虚伪的自谦的人,他们一方面去宣扬自身的缺陷,另一方面又特别自卑。

在过分自大和过分自卑这两者之间,我们应该正确地看待自身,这一点可以毫不费力地做到。我们完全可以无视他人的批判,只需要用理性的态度去接受就可以了,而且可以允许他们稍微对自我的行为产生一点影响,这种态度就很好了。我们没有必要穿高跟鞋,或者戴高帽,或者用别的办法来体现我们的精神境界。我们也不必去白白浪费颜装和粉膏。我们应该正确地看待自己的真面目,而别人如何看待我们,这不需要我们去操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