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奥巴马传
2694800000041

第41章 冲锋陷阵 (1)

2007年11月10日举办的这场杰斐逊·杰克逊筹款晚宴,对奥巴马来说,意义重大。他得以在这次筹款晚宴上重塑选战格局。那一晚的胜利,也标志着奥巴马在艾奥瓦冲锋陷阵的开始。

尽管希拉里遥遥领先,但是奥巴马至少还有两个月的时间来缩小差距。其他候选人已经开始在艾奥瓦实施行动,并且都动作迅猛。奥巴马虽然心有压力,还是心态还是颇为乐观的。

12月初,艾奥瓦州布莱克和布朗总统论坛举办了一场辩论活动。这是一场非参加不可的辩论赛,因为当晚辩论会中的民调会在第二天的《得梅因纪事报》里公布出来。

说到《得梅因纪事报》,不得不提一提它的强大影响力。这恐怕是初选过程中影响力最大的一家报纸了。它的影响力不仅仅局限在艾奥瓦,在全国其它地区,也影响巨大。其它媒体只有制造舆论压力的功能,而《得梅因纪事报》却对初选战场有着切实的影响。当地官员会根据它来决定担保谁,民众们会根据它来决定支持谁。《得梅因纪事报》民调在选战期间大约每隔两三个月更新一次,上一次民调结果公布于10月,奥巴马的支持率是22%,希拉里是29%,爱德华兹是23%,但是现在的情况完全不同的,因为希拉里的过失,奥巴马在筹款晚宴上震惊全场的表现,所以12月的民调前景是极为乐观的。

12月初的这次辩论赛结束以后,《得梅因纪事报》刊登了最新的民调数据:爱德华兹的支持率是23%,希拉里的支持率是25%,奥巴马是28%。这是一份大快人心的数据,奥巴马终于让媒体的舆论成了谬论。

这之前,媒体们一直单方面朝希拉里一方倒,现在奥巴马也要在媒体这一领域里回击一下了。于是,他出动了他的秘密武器,伟大的奥普拉。

奥普拉·温弗瑞早在2007年年初就公开表示了对奥巴马的支持,并且为奥巴马举办过一场所得超过400万美元的筹款活动。奥普拉对奥巴马可谓交口称赞,她不遗余力的在节目中对奥巴马大加褒扬。

奥普拉在美国可谓家喻户晓,通过她的宣传力度,一定能大大提高奥巴马的知名度。但是知名度未必就能换来支持者,如果对奥普拉的影响力运用不得当,甚至能让奥巴马的支持率下滑也说不定。因为奥普拉本身就是非常有争议的一个人,因此,媒体对她到底是福星还是灾星也莫衷一是。很多专业评论人士对于她的影响存在诸多疑问,“别指望奥普拉的活动会带来任何效果,能够让奥巴马借以跨越横亘在他和白宫之间的最大障碍。美国选民不是在找一位明星或者脱口秀嘉宾来领导他们。奥巴马是一位聪明、有想法的人,有希望成为总统,但是奥普拉的认同不可能让很多犹豫不定的选民认识到他的这些品质。”

奥巴马也有挣扎,但是他依然决定大胆推行一个“奥普拉计划”,原因有两个。

第一,奥普拉在早期初选州非核心基层会议参与者和初选投票人之中的拥趸数目,甚至比在普罗大众之中还要高。奥巴马团队在打出奥普拉这张牌之前对此进行了全面测试。奥巴马认为利用奥普拉进行一些高调宣传活动,相比传统的信使和方法,能够更有力的影响这些选民。第二,奥巴马认为这是聚拢大量民众的好办法,不这样,很多人压根不会参加政治活动。这样一来,奥巴马能够收集他们的联络信息,并且还得以直接拉拢大量重要选民,这向来是最有效的一种沟通方式。为了影响非传统选民,奥巴马需要尝试非传统手段。

基于上述原因,奥巴马决定抽出一整个周末的时间,请奥普拉为他宣传,分别是艾奥瓦两场,新罕布什尔一场,南卡罗来纳一场。有大约30000人参加了艾奥瓦的两场活动,一场在得梅因,一场在锡达拉皮兹。另外一场在南卡罗来纳州一个橄榄球场举办的活动,效果也非常不错,总人数超过30000。

这个出众的业绩为接下来的一场重要辩论会埋下了伏笔。那是艾奥瓦基层会议之前的最后一场,也是最重要的一场辩论赛。这场辩论赛由《得梅因纪事报》举办,历史上向来是基层会议的一道分水岭。它的举办日期是12月13日,离基层会议仅21天,而且艾奥瓦的基层会议参与者都会参加这场辩论赛,其重要程度可想而知。

所有人都没有预料到,在这场辩论会上会一上一幕幕好戏。

辩论前两天,《华盛顿邮报》刊发了一段言论,这段言论出自希拉里在新罕布什尔的选战团队负责人比尔·沙欣,沙欣质疑奥巴马年少时吸毒这件事是否会给奥巴马招致更多的问题,例如“你上次吸毒是什么时候?你是否曾经给过别人毒品?你是否卖给过别人毒品?”

沙欣这种明显具有引导性质的言论一出,整个舆论界顿时哗然了。沙欣是在引导人们关注奥巴马吸毒一事,这行为不仅算不上正大光明,简直时卑鄙。而且重要的是,身为沙欣的领导人,希拉里并没有站出来给出明确的澄清或者道歉,她只是让沙欣辞职了事,但沙欣的言论对奥巴马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希拉里却是一副“概不负责”的态度。

这件事发生的当天,希拉里和奥巴马都在华盛顿参加一项投票。两人的私人飞机都停在华盛顿国家机场,等着送他们参加完投票以后,去辩论赛现场。投票结束后,奥巴马率先抵达了自己的飞机旁,不一会儿,希拉里也到了。好戏就在这时上演了。

希拉里派助手过来,告知奥巴马她想和他见一面。一分钟后,奥巴马快步走下旋梯,两位对手在飞机之间的柏油跑到上见面了。

随行的工作人员远远的看着,并不知道这两位重量级候选人在交谈什么。但是只见“希拉里双手狂挥,貌似气氛很热烈。”

这场会面的点睛之处在于,希拉里一上来先对沙欣的言论表示歉意,说他并没有得到她和她团队的授权。“我明白,希拉里。”奥巴马回答道,“而且我相信你不会鼓励那种行为。但是我们必须为选战团队的调门以及我们所发出的信号负责。”一听到这个,希拉里的反应马上变得很激烈,她开始狂打手势,语气激动的说她的团队可没有搞出什么“旁遮普门”这种把戏,或者大谈什么新人和人品的问题。

奥巴马轻轻扶着她的手臂,试图让她平静下来,最后才开口说道:“我是说我们都有责任,不只是你。让我们告诉各自的团队做事更小心些吧。”

就这样,这次短暂的、充满了浓郁火药味儿的会面结束了。两位候选人分道扬镳,走向各自的飞机。这是奥巴马第一次在希拉里眼里看见一种深深的忧虑。她终于意识到,奥巴马已经成了她的巨大威胁。这之前,她一直自信满满,以为艾奥瓦是她的囊中之物。这个黑人候选人是什么时候蹿上来的?希拉里不得不回去好好整理下思路。

而对于奥巴马而言,没有什么比看到强大的失态更让他有触动的了。连希拉里这种聪明坚韧的对手都有一点乱了阵脚,奥巴马为此窃喜也是不为过的。

因此,几小时后后辩论赛上,奥巴马因为自信心高涨,在辩论场上发挥得也相当不错。

辩论的关键时刻,主持人问了奥巴马一个很犀利的问题:你的外交政策顾问有好几位都曾经在克林顿政府中扮演过重要角色,这样怎么让人相信你能够实现变革?这个片段后来在新闻里反复播放。主持人问完这个问题后,现场就传来希拉里的大笑声:“我倒是很想听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