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奥巴马给年轻人的11个忠告
2694900000022

第22章 把双脚从自卑的沼泽里拔出来

现代心理学研究证明,至少有95%的人,其生活多多少少受到自卑感之害而妄自菲薄,数百万感受不到成功和幸福的人,也受到自卑感的严重阻碍。自卑感之所以会影响我们的生活,并不是由于我们在技术上或知识上不如人,而是由于我们有不如人的感觉。这种感觉产生的原因只有一种:我们不用自己的“尺度”来判断自己,而用某些人的“标准”来衡量自己。

奥巴马生为黑人,人生中父亲一直缺席,他由外祖父母和母亲抚养长大。草根出身的奥巴马在种族歧视严重的美国政坛崭露头角的机会微乎其微。在高中时期,奥巴马因为肤色的困惑对自己的人生感到绝望,不知道生命的意义在哪里,他尝试抽大麻、吸烟、酗酒,试图解脱。

1971年,奥巴马10岁时,母亲把他送回夏威夷的外祖母身边,入读精英预备学校。此后很长一段时间,他都跟外祖父母住在一起。读高中三年级的时候,母亲回到夏威夷。在这期间,奥巴马的朋友巴布罗因为私藏毒品被逮捕。母亲他的生活过得是太随意了,他们为此争执起来。桀骜不驯是年轻人面对母亲的批评,态度并不友好。母亲并没有给他留余地,“你完全知道我在说什么。你的朋友被逮捕了,你的年级排名在下滑。你到现在还没开始申请大学,每当我要跟你谈到这件事,你都觉得我像是个大麻烦。”奥巴马对母亲的这番话十分反感,他心想,又不是自己成绩不好被勒令退学了。他对母亲说,他可以不去上大学,在夏威夷做些兼职。

还没等奥巴马说完,母亲就打断了他:“你还记得应该怎样努力吗?该死的,巴,你不能只是闲坐着,就像个及时行乐的人,等着好运关照你。”

奥巴马听了十分生气,他笑了起来:“一个及时行乐的人?好吧,为什么不可以呢,那也许就是我想要的生活。比方说外祖父,他甚至都没有上过大学。”

有分析家认为这个时候是奥巴马最难熬的时候,因为他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黑皮肤,自己的混血身份被人排斥,因而自卑,并以放荡不羁掩饰自己的心虚。但是母亲和外祖母的关怀带领他走出了自卑苦闷的泥沼。站在演讲台上的时候他能够铿锵有力的讲出:“马丁·路德·金对数千名观众说‘道德世界的圆弧固然很长,但是他终究偏向正义的一方。’他是对的。但是你知道吗?圆弧自己不能偏转,是因为我们用力使他偏向那个方向。”

有自卑感的人,为了要取得优越地位所作的努力,只会使错误更加牢固,他的感觉是发自“我不如人”的错误前提下。他整个“逻辑思想”的内涵与感情也源自这个错误的前提。他觉得不舒服,因为他比不上别人,所以他的“药方”是使自己跟别人一般好,若要觉得舒服,就要使自己比别人优越。努力地想取得优越地位,会招来更多的困扰,受到更多的挫折,有时甚至会导致以前没有的神经机能病。他变得比以前忧郁,而且“愈努力”忧郁愈加深。卑下与优越是一枚铜币的两面,只要了解这枚铜币本身是假造的,问题就解决了。你应该认识到:你不“卑下”,你不“优越”,你只是“你”。你身为一个人,不必与别人比较高下,因为地球上没有人和你一样,也没有和你同一等级的人。你是一个人,你是独一无二的,你不“像”任何一个人,也无法变得“像”某一个人,没有人“要”你去像某一个人,也没有人“要”某一个人来像你。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有自己的短处和别人的长出相比,毫无疑问,只会带来低人一等的感觉。因为我们假设应该以某些人的“标准”来向他们看齐,我们就会觉得忧虑、低人一等,因而下个结论说我们本身有毛病,然后这个愚昧推理过程的逻辑结论是:我们没有“价值”,我们不配得到成功与快乐。

上帝造人,有高矮、大小、肥瘦、黑白、红黄之别,他使人类有个别独特之分,犹如他使每一片雪花有个别独特之处一般。人本身就没有所谓“高级”或“普通”之分。不要拿“他人”的标准来衡量自己,因为你不是“他人”,也永远无法用他人的标准来衡量自己;同样的,他人也不该以你的标准来衡量他们自己。

拿出你的自信心来,对着镜中的自己露出最美的微笑,世界上的任何事情都不可能完美,也不必完美。不苛求完美绝不等同于接受平庸、崇尚平庸、故步自封、安于现状,你当然应该努力做到最好,而绝不是在同完美的较量PK中偃旗息鼓,自叹自怜。

奥巴马箴言:

“我们的祖父母曾告诉我们,生为黑人,必须花双倍的努力才能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