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创业:我们创什么
26973600000032

第32章 把私人医生请到你的手机里

“春雨医生”开启了移动互联时代的典型医疗模式:将全国各大医院的好医生请出院外,常驻云端与患者实时交流。

《财经天下》/严冬雪

自觉身体不适的你,会去医院吗?抑或拖到不得不去的时候,再面临挂号、排队、在漫长等待中耗费大半天时间的现实?更多时候,如果选择一家大型三甲医院,你很可能连号都挂不上。

移动互联时代,有人瞅准此间商机,将医生们请出诊室,坐诊线上。在“春雨医生”这款App中,你需要做的只是动动手指选择科室,描述病情,或拍下患处照片上传。大约三小时内,就会有一位来自全国某一医院的该科室医生回答你的提问,而且你还可以与医生实时问答。

这一过程全程免费。如果你乐意成为付费会员,等待时间将缩短为半小时,并可以指定三甲医院里某个你中意的医生来回答。事实上,在春雨的用户中,最终有10%的人选择了升级为会员。6月19日,通过“春雨医生”平台发出的提问数达到31343条,而中国最繁忙的医院(广东省中医院)平均日门诊量约为19835人次。这意味着,这一移动医疗平台的日问诊量超越了任何一家线下医院。

在春雨创始人兼CEO张锐看来,这意味着移动医疗领域的公民教育基本完成,互联网医疗终于走进了民间。资本市场也看到了这一点,继头两轮共计1100万美元融资后,春雨的C轮融资也即将完成。张锐向《财经天下》周刊透露,其具体数额将创国内移动医疗领域新高。

目前,春雨有2300多万用户,每天提问量稳定在3万多条,合作医生3万多人,遍布各个科室。以提问量来看,春雨已成为全球最大的远程医患咨询平台(包含PC端与移动端)。由于免费提问受到等待时间、提问频率的限制,提问量被压制,在C轮融资完成后,春雨计划实施全面免费。届时,非会员用户也能不限次提问,并在半小时内得到答复。根据估算,免费的实施将使日提问量迅速爬升至5万余条。而到今年年底,这一数字会是近10万。

在不向用户收费的同时,每回答一条图文问诊,春雨会给医生相应的金钱补贴。儿科与妇科的补贴会更多,因为这两个科室的问题最多,医生格外忙碌,高补贴可以激励他们忙里偷闲。这样真金白银的补贴方式,随着提问量攀升愈发成为烧钱大熔炉。从网易出走、带着兄弟们创业的张锐对于这样的烧钱方式不无担忧,他准备尽快将春雨上市,并打算将下一年的流水账面做到一亿元。

一亿流水主要靠前端、后端两个收费渠道,前端主要是会员费用,而后端则是主力收入来源:导医和导药。由于定位“轻问诊”,不做疑难杂症,大部分用户的病情可以通过医生指导自愈或用药解决。患者点击医生给出的药品名称,就可以链接到多家药店,挑选一家购买,药品快递到家,春雨则收取平台佣金。目前,春雨平台上40%的问题答案涉及药品,与一家大型线下连锁药店的合作正在谈判中。

导医则是另一大块收入。用户在春雨平台咨询,被推荐一家医院,就能在平台里看到这家医院的全方位评价,然后就可能跟这家医院进行交互谈话。一旦开始交互,医院就得付给春雨佣金。交互结束,用户如果继续在春雨平台上点击“预约挂号”,需在线支付20元挂号费。到此,他成为一个“到店用户”,被推荐的医院支付给春雨第二份佣金,春雨与其合作也到此为止。目前,在百度上做推广,医院平均要800元到1000元才能得到一个到店用户,而春雨的平均费用则低于这个数字。

“我们的金主是线下的药店、医院、保险公司。”张锐说,春雨无意从用户身上挣钱。用户在线支付的20元挂号费会被返还。如果他实地去医院看病并反馈评价,春雨便会返还用户10元;另10元则给其购买医疗保险,用于担负他在该家医院看病可能发生的风险。

这样的导医导药模式,关键在于掐断医生与药店的联系。医生只能开药不能导药,对药店的选择权完全在用户手中,迥异于在线下医院看病同时买药的方式。而医生收到的春雨补贴,完全取决于当次问诊后病人打出的分数。五星好评能得到百分百补贴,三星评价则会让补贴大打折扣。而如果同一用户在一个月内对同一医生打出两次一星差评,这个医生就被“下架”了。

这样的评分激励机制下,春雨医生不约而同地呈现出这一特点:推荐给病人的都是相对便宜而成熟的药。几块甚至几毛的药方屡见不鲜,患者用完便宜好用的药,自然给出好评,医患双方双赢。在线下医院里,医生帮病人省钱得不到直接益处;而在线上平台,医生开出高价药,拿不到任何回扣,还会被患者打差评,影响补贴收入。

在张锐的计划中,后端收费除了导医导药,也可能会做自己的电商平台。而在整个平台上形成的健康数据,将来也可以与保险公司合作共享,又是一个营收来源——这正是移动医疗发源地美国的现状。“作为一个移动健康平台,不缺盈利方式,但我们还在扩大影响,不急于做这些。”张锐解释道。

与三年前春雨医生诞生时相比,移动互联时代的到来,使用户对移动医疗的接受度大幅提升,对平台上医生是否真实的质疑声正在减少。张锐在静待年底日问诊量达10万的那一天。在他看来,问诊量反映用户接受度,在移动医疗行业,如果日问诊量能上10万,爆点就真的来了;医生们也在发生改变,三年前的他们听闻这个软件,觉得是在“闹着玩儿”,而现在,医生们意识到他们的职责不仅是治病,更是提前预防用户生病。张锐再也不用拿着名片在医院门口搭讪医生,或是在急诊室一边当帮手一边抓住医生聊天。医生间的口口相传使得春雨平台每天都迎来上千名新医生的加入;投资环境更是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2011年,当张锐说起M-health(Mobile health)时,没有投资人知道他在说什么,而如今,它被定义为移动医疗。

但张锐更愿意称其“移动健康”。比如孕妇和新生儿,都会面临大量的咨询问题,这些问题往往不是疾病,但又需要专业指导。这时候,远程向医生求助得到更准确的判断就尤为必要。对于一些需要长期监测健康的慢性病患者也是如此。

为此,春雨平台将“空中医院”作为主打功能。在这里,用户可以选择付费电话、付费指定医生多个方式在线交流;或是付费预约某个医生线下看病;或自行定价悬赏解决推荐本地医生、推荐医院等问题。

除了这些自由市场交易行为,“私人医生”的设立是“空中医院”的重中之重,这里是医生的“淘宝店”。医生为自己定价,从18元每周到1000元每周不等,患者可以聘请一位私人医生。签约成功后,医生会在初次交流就为患者建立私人健康档案,告诉他每天需要记录的数据,医生每天监测并给出意见,长期监控用户的健康状况。目前,在春雨平台上,这样的私人医生订单每天增加上千单,签约周期也会从周逐步延长到月、季、年。

“我们称之为把See Doctor变成Doctor See Me。”张锐对《财经天下》周刊解释,病人的问题在于不知道状况出在哪里,如何提出问题,医生则可以根据健康档案来告诉他。在线下公立医院,由于机制原因,医生没有帮患者长期监测健康状况的动力。即使患者天天记录数据,也没有可能天天去医院挂号看病。因此,这样的Doctor See Me只能在互联网医疗实现。

和所有互联网产品一样,春雨医生的核心关键是注重用户体验,张锐实现这一点的关键是注重医生的挑选与激励。补贴按单次评分来计算,这次拿到较低的补贴,医生就会警醒,在下次提供更好的服务来拿到高分高补贴。累计高分多了,医生的个人评分就高,用户也自然乐意聘请高评分医生为私人医生。在传统医疗行业,高学历、浅资历的年轻医生收入低、压力大,不被认可,移动医疗则给了他们增收与释放服务热情的出口,在互联网平台上,他们可以是一个高评分的名医。

还有大量的用户对偶发的小毛病选择了“自诊”功能:比如肚子疼,就点击“自诊”界面中的人体图案肚子部位,随即就能看见各种诊断与相应疗法。“其中的每一句话一定是我们的专业医生逐字撰写的个性化意见,这是我们的底线。”张锐说,曾有医生在答疑时用网上复制来的答案,事后当即就被“下架”了。

不过,尽管从商业模式上来说春雨医生前景看好,但张锐依然时时感到忧虑和担心。“移动医疗行业是没有证照的,是所谓的灰色地带。”对于如此现状,张锐表示心情十分复杂,调侃这是个行贿都不知道要送给谁的行业。在全球,移动医疗概念的出现也不过六年,政策的滞后使得他担心有一天春雨会突然遭遇政策否决。因此,他急切地想要得到相关证照,不是为了阻止后来者——商业社会无法靠证照阻止竞争,而是想要让行业各方面参与者的责任边界变得清晰,更有利于行业发展。他说,当前更实际的做法是,尽快做大规模,加强商业契约的合理性,倒逼政策法规的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