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包容比批评更重要
2697800000033

第33章 包容是无声的教育 (3)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大家都料定不可能完成的事,现在的结果却又分明完成了,这位主管心里颇有些怀疑,便私下里做了调查,最终发现大家串通起来造哄骗他。他当时很生气,但过了一阵子,他冷静下来想了一下,就不再生气了。因为摆在他面前的有两种处理方法。一种是按原则办事,毫不留情地揭穿谎言,对大家进行一定的处罚和教育。这样一来,固然可以让大家知道一下他的厉害,他的明察秋毫,不好糊弄不好欺负。但同时,他的人缘可也就成了问题。让大家下不了台,他一个人成了众矢之的,大家会记住这一次羞辱,而在以后寻机报复。最可怕的是一群人抱成一团同自己作对,这样的局面无论对一个公司还是对一个领导来说,都是应该竭力避免的。

经过再三掂量,他决定用一种宽厚的方式处理这个问题。在月末的总结大会上,他对大家说:“我看了大家报上来的工作总结,那些数字让我感到很吃惊。由于这个月出现意外的市场波动,按照我的预料,大家根本是无法完成任务的。不料,大家还是按时完成了任务,我为大家感到高兴,也感谢大家的精诚合作。我已与其中的一些合作单位联系过了,对他们给予我们大家的支持表示了感谢,他们也表示愿意继续同我们合作。”会后,他按当时协议规定的标准付了报酬。

这位主管因此而深得大家的拥戴和尊崇,在以后的几年间,他同手下的一批人合作得非常好。

这位主管教给了我们一种非常明智而巧妙地以诚对谎之法:

第一,他以一种宽厚与大度的方式对待大家的谎言,使人保留了面子、自尊心和自信心,以此换来了大家对他的尊重。

第二,他用巧妙的方法暗示了自己已经知道了真相,只是没有说出来而已。当他告诉大家他“已同有关合作单位联系过”时,大家肯定心里一沉,以为弄虚作假必定露馅,但不料他却虚晃一枪,马上拉回话题,不就细节再作纠缠。事实上,此时大家已清楚作为主管的他,早已对真相了如指掌,只不过不说罢了。

第三,他不但保留了大家的情面,而且还给予鼓励,并且完全按照当初的协议,付给大家报酬,以此唤起大家的良心与义务。面对这样的上司,谁还好意思不努力工作,再次糊弄他呢?

在生活中,我们随时都可能会面对别人出于各种目的的谎言。

如果一个人的社会地位、权力手段、经济能力尚未强大到一定程度,或者你面对的对象并非心地厚道、性格善良之辈,你照法行来,会被人认为恳昧、软弱、好欺负。一个强者对弱者说“我将原谅你”,那是宽厚;而如果一个弱者对强者说“我将原谅你”,则显会得可笑了。

同样的道理,两个互相对峙的对手如果彼此的身后,都有足够的空间供他们后退,那么,当对方向你进逼的时候,你进退得宜,退一步,退两步都不会有什么危险。相反,如果你是站在悬崖边上同人对峙,你就没有后退的余地,退一步就意味着毁灭,意味着摔死在悬崖下。当他人以谎言对待你的时候,如果他的谎言将危及你的根本利益,你自然应该毫不留情地予以回击。

但事实上,我们在现实生活中面临的大部分谎言,并没有达到生死攸关的地步,以牙还牙、以毒攻毒的方式于事情的解决并没有明显的好处,还可能会出现“两虎相斗,必有一伤”或“两败俱伤”的结局。

所以,面对谎言,我们可以用另一种高明的办法来处理它。“难得糊涂”是清代书画家、文学家郑板桥题过的一幅著名的匾额。它代表的是一种处世哲学。这种方式不仅可以使自我的品行和灵性不会受到损伤,而且还可唤醒另一方的良知与觉悟,这种方式就是对人宽厚、对己严格、以诚对谎的方式。用这种方式对待别人,在很多时候将使别人对你产生崇敬的心情,进而以各种方式努力弥补自己的过失,采取更有利于你的行动。

佛经中一位常不轻菩萨,是我们生活中,学习的榜样。我们应该学习常不轻菩萨:凡一切众生都是佛,都是菩萨。大家试想:果真这样,这个社会将是多么美好、多么和谐。这个人类的世界将是多么的幸福、美好。

生活中,被别人欺骗、欺负,吃亏上当以后,你会怎样对待呢?是加以攻击:嘲笑、讽刺和谩骂不已,还是从内心深处宽容、原谅了对方呢?天下只有一种方法,能得到辩论的最大利益,那就是退一步辩论。懦弱愚蠢的人,容易激动和大吵大嚷;聪明能干的人,什么事、什么时候,都能够保持自己的尊严和风度,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一个人对自己要求严格,自然是好事,是应该的,但不要因此把自己看的太高,不要以为别人都是笨蛋,只有自己才是圣人,切不要这样呀。

对待别人的错误和过失,首先要分析其原因,是否受恶劣的环境所影响,是否因他自己认识不清,或是一时疏忽。有可能也是主观上求好,客观上犯错误,除了一些真正与人为敌的社会败类,我们群而攻之,大多数犯的错误,还是可以原谅的,可以改正的。

生活中,范围很广,人不能离开社会这个群体。与人为善,宽容大度处事待人,尽可能的,在不伤害别人自尊心的前提下,诚恳而婉转善巧的劝导、真诚的安慰并化解其苦恼,鼓励其改之,自己吃了亏,受了骗,只要以后,加以小心提防,不再故伎重演,也没必要跟对方结下深仇大恨,给别人一个悔改的机会,就是给自己一个机会。假如别人得罪了你,你不但计较,不报复,反而原谅、宽恕他,在其有难时帮助他,对方将会受你的感化,世间上的事没有成不成,而是看你做不做。生活中,不妨做个常不轻菩萨,也许会生活的会更自在些。

有些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认为学生犯错误是一件可怕的事情。但是,如能正确地解读学生犯错误的心理,并走进他们的内心深处,那么错误又何尝不是一个教育机会呢?

有一年,沿海一个学校遭台风来袭,校园里打落了许多小树枝。大爷就把它们扫在了一起,堆在了沙坑旁边。

中午吃过饭,一位老师在操场上巡视。突然有个小姑娘来报告,说有人在玩棍棒。他顺着小姑娘指的方向望去,果然看到几个小家伙手里各抓一根树枝,正在热火朝天地打闹呢。于是就径直走过去,其中一个学生发现了他,连忙扔掉树枝,迅速地逃跑了。剩下的几个正要逃跑,就被他叫住了。几个孩子苦着脸,磨磨蹭蹭地挪过来,嘴里支支吾吾地说:“不是我……”老师摆摆手,打断了他们,亲切地说:“你们看,地上好多树枝啊,我们一起把这些树枝清理干净,放回沙坑旁边,好吗?”几个孩子虽然一脸诧异,但还是赶紧卖力地去捡树枝了。那位老师惊喜地发现,刚才那个溜之大吉的学生也悄悄地回来了,加入了清扫的队伍。人多力量大,不一会儿,地面就被打扫干净了。

洗过手后,他重新把小家伙们召集到自己身边。他们乖乖地站成了一排,等着老师训话。他注视着他们,严厉地说:“你们刚才犯了错误,知道吗?”“知道。”他们点点头。“犯了错误就应该勇敢地承认,而不应该抵赖,更不能逃跑,对吗?”“对!”这次,他们重重地点点头。当这位老师感到他们的认错态度很诚恳的时候,就语气一转,说:“你们刚才又做了一件好事。这件好事正好弥补了你们刚才犯的错误。我很欣赏你们,还要表扬你们!”话音刚落,孩子们眼睛一亮,愣了片刻,然后害羞地笑了。在这笑容的背后,包含着的是他们对自己错误举动的检讨以及改正错误后得到表扬的欣喜,也一定包含着不再犯同样的错误、做个好孩子的决心。

犯错误是难免的,学生犯错误就更正常了。可是实践中,我们常认为学生不该犯错、不能犯错,根本就没有把错误视为教育的资源。从学生的立场出发,犯错误其实是一种经历,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只有在犯错、认错、改错的真实情境中,学生才能学会正视错误——勇于承担而不是狡辩,更不能逃之夭夭;才能学会改正错误——真心思过而不是表面敷衍;才能学会挽回过失——积极补救而不是消极退缩。如果能把错误当作一种资源,我们对待学生就可能会温柔许多,教育的方式也会温和许多了。与人共事,不可能一帆风顺,总会有别人出错时需要你提出批评指示。你若批评指正不当,不仅达不到目的,弄不好还会产生负作用。

有一位爱好摄影的人,拿了一叠他自己的摄影作品去拜访一位摄影家,请他批评指教。摄影家把他的作品看了一遍,很热心地告诉他哪张曝光时间长了一些,哪张光圈小了一些,哪张取景需要变换角度……当这位摄影家正在指正的时候,来请教的人总找一番理由来为自己辩护。不是说当时天气不佳,就是说取景时找不到合适的立足之地,如此啰嗦了半天。当那个摄影爱好者走了以后,摄影家觉得又好气又好笑。他说:我真傻,何必说那么多的话呢。”

其实这种结果是完全能想像得到的。

几年前,刘总经理的外甥女小李从上海某大学毕业,到北京给刘总经理做秘书,那时由于她刚走出校园,对商业常识和生意上的事一点儿也不了解。然而,她待人做事却颇为老练。有一段时间,她经常犯一些错误。一次,刘总经理真想批评她几句,但再一想,她年纪轻,阅历浅,不可太苛求,于是改用和颜悦色的方法对她说:“现在你做错了事,自然是难免的,我在你这个年纪的时候,做的错事比你多得多,我相信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你一定会增长才干的,现在你照着这样做不是好多了吗?”

先承认自己有错,然后再指出别人的错误,更令人容易接受。

人们做错了事,或做了件吃亏的事,除非他自己主动告诉你时,会坦白地承认错误,但如果是你主动指出他的错误,他一定找出种种理由加以辩解。你可以在周围的朋友或家人中试试看,无论是小疏忽或大错误,没有几个人能在别人指出后立即坦率地、不为自己解释地承认错误。所以,批评他人时,一定要讲究方法,态度要诚恳。

泰戈尔说:“当我们是大为谦卑的时候,便是我们最近于伟大的时候。”对人态度诚恳、谦卑、恭敬,是成就伟大事业的基础。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人不会犯错误。在错误面前,你可能要忍不住大发雷霆。狂风暴雨过后,你还可能会沮丧的发现,你的“善意”并没有被对方所接受,甚至,换来的结果可能让你追悔莫及。批评对谁来说,都不是一件让人愉快的事。但是,如果你能适当的掌握批评的技巧和方法,相信你们的交流能更容易些。

你的批评是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决定于你采用的态度。没有人喜欢被批评,不要相信“闻过则喜”。如果你一味的指责别人,或者简单的说明你的看法,你将会发现,除了别人的厌恶和不满外,你将一无所获。然而,如果你能够让对方感觉到你是来解决问题、纠正错误的,而不是来发泄对你的不满的,你将会获得成功。

有时候,由于是我们自己对别人的要求过于苛刻,自己也可以隐约的意识到,从而很难提出批评。此时,要学习的不是如何对别人批评,而是如何建立自我与别人的界限,搞清楚为何自己会对别人有不合理的要求,有可能涉及到个人,也有可能涉及到公司内一些事务的处理,而且同样的不公正可能会不止一次发生过,这会让你觉得,你需要对这一特定事件提出质疑。

如果我们提出一个很自然、很合理的批评都有困难,很可能在我们的潜意识中,就已经将批评和否定、拒绝、压制等联系在一起,或者有可能我们自己特别害怕批评,这样的批评对于别人来说也是无法承受的。实际上,人与人之间有着不同意见是很自然的,我们每个人都是有可能犯错误的。我们每个人也都需要别人的批评,以使一切都能够正常地进行。所以,我们要摆脱对于批评的不合理的认知,努力做好我们应该去做的事。

在工作中,我们可以把批评看作这样的一个过程:它包含了一种对对方的关心,或者是像尊重自己一样对对方有种起码的尊重。也就是把对方看作一个与自己平等的人,这是我们在批评别人的时候应有的态度。

实际上,我们如果能有一种平等的态度提出批评,也不会感觉批评是一件如此困难的事情。

最高贵的复仇方式是宽容

宽容的对待别人是一种美德,对自己则是一种升华。我们在赋予生命的同时,也被赋予了一颗宽恕包容之心。

一只脚踩扁了紫罗兰,它却把余香留在那只脚跟上,这就是宽容。宽容是一种心态。“大肚能容,容天下可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正因为有了如此心态,弥勒才能笑口常开。冤家宜解不宜结,冤冤相报何时了。常以宽容之心待人处事,必能得到别人的爱戴;眦睚必报,损人不利己,必会步入死胡同,难以斡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