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包容比批评更重要
2697800000038

第38章 包容别人善待自己 (2)

有这样一个故事,说是在美国一个市场里,有个中国妇人的摊位生意特别好,引起其他摊贩的嫉妒,大家常有意无意的把垃圾扫到她的店门口。这个中国妇人只是宽厚的笑笑,不予计较,反而把垃圾都清扫到自己的角落。旁边卖菜的墨西哥妇人观察了她好几天,忍不住问道:“大家都把垃圾扫到你这里来,你为什么不生气?”中国妇人笑着说:“在我们国家,过年的时候,都会把垃圾往家里扫,垃圾越多就代表会赚很多的钱。现在每天都有人送钱到我这里,我怎么舍得拒绝呢?你看我的生意不是越来越好吗?”从此以后,那些垃圾就不再出现了。

这个中国妇人化诅咒为祝福的智慧确实令人惊叹,然而更令人敬佩的却是她那与人为善的宽容的美德。她用智慧宽恕了别人,也为自己创造了一个融洽的人际环境。俗话说和气生财,自然她的生意越做越好。如果她不采取这种方式,而是针锋相对,又会怎样呢?结果可想而知。

“人生与万有诸法互相为缘,互相生成,包者为大,容者为仁”,只有悟透了这个道理,人才能与佛法结合在一起,对于生死也就不觉得可怕,因为生死本来就像世俗的搬家一样,只不过换了一个躯壳而已。

在罗阅祗城有一个婆罗门,他看见有父子二人正在田中耕地、播种。忽然,一条毒蛇爬到儿子的跟前将他咬死了,然而那父亲不但不管儿子,反而接着干活,连头也不抬。这个婆罗门大觉惊奇,便上前询问原因。

耕种者反问道:“你从何方来,来此为何目的?”

这个婆罗门回答说:“我从罗阅祗城来,听说你们国家多孝养父母、信奉三宝,所以打算来求学修道。”接着,婆罗门又问道:“你儿子被毒蛇咬死,你为什么不但不难过,反倒接着耕地播种?”

耕种者说:“人之生老病死及世间万物皆为自然规律,忧愁啼哭能有什么用呢?如果伤心得饭也不吃,觉也不睡,什么也不干,那不跟死人一样?活着的意义就不大了!你要进城,路过我家时,请替我捎话给我家人,说儿子已死,不必准备他的饭菜了。”

婆罗门进入舍卫城,来到耕种者的家,见到那人的妻子,便说道:“你的儿子已经死了,他的父亲让我捎话说,准备一个人的饭就行了。”

那妇人听后,说:“人生即如住店,随缘而来,随缘而去,我这儿子也是一样啊!生是赤条条来,去是赤条条去,任何人都不能违反这一规律。”

凡人看来,故事中的父母似乎有些不近人情,儿子死了都不在乎。然而,细细品味他们的话语,确实有一番道理。佛法的最终目的,就是用包容之心去看待世间一切。同时也教我们如何去包容人,不生计较。

宽容是一种博大的胸怀,是一种崇高的美德。在处世中不搞唯我独尊,对不同的观点、行为要予以理解和尊重,即使自己有理,也不能咄咄逼人,得理不让,把自己的观点和行为强加给别人,要尊重他人的自由选择。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宽容别人,才会给自己带来广阔的天空。

春秋时期,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

秦穆公的一匹良马被岐下300多个乡下人偷着宰杀吃了。秦国的官吏捕捉到他们,打算严加惩处。秦穆公说:“我不能因为一条牲畜就使300多人受到伤害。听说吃了良马肉,如果不喝酒,对身体会有害。赏他们酒喝,然后全放了吧。”

后来,秦国和晋国在韩原交战。这300多人闻讯后都奔赴战场帮助秦军。正巧穆公的战车陷入重围,形势十分险恶。这些乡下人便高举武器,争先恐后地冲上去与晋军死战,以报答穆公的食马之德。晋军的包围被冲散,穆公终于脱险。

这虽然仅仅是一则小小的故事,真实性无法考证,但是读后却让我们的心为之一颤,可见宽容给人的心灵以怎样巨大的温暖和感动,以至经年不忘!

但凡聪慧的人都是会宽容别人的,因为宽容别人的同时,其实是在帮助自己。人生在世,总是会与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也总难免会产生各种不快与摩擦,怎样处理,怎样对待,不同的人就会有不同的方法了。可能有的人会斤斤计较、睚眦必报,而有的人则以一颗宽容的心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一笑而过罢了。两种态度,自会产生两种不同的结果,那就是别人反过来对待我们的态度。我们宽容别人了,别人就会宽容我们,善待我们;而我们对别人苛刻,别人也会反过来以更加恶劣的态度来回击我们。由此看来,我们宽容别人,其实是在宽容自己。

荀子说:“君子贤而能容罢,知而能容愚,博而能容浅,粹而能容杂,夫是之谓兼术。”表面上看来,明智和恳蠢,博大和浅薄,纯粹和芜杂,这些无疑都是截然相反而又相互对立的东西,但是,对于这些截然相反的东西却不可以用截然相反的心态去对待。若不然,在现实社会中,不管是与人交往还是与人共事,都会陷入一种尴尬而且是负面影响的境地。因此,聪明的人要做到宽容愚笨的人,博学的人要做到宽容浅薄的人,精纯的人要做到宽容杂驳的人。教育家蔡元培就是很好的例子:

蔡元培到北京大学当校长的时候,北大师生列队欢迎,老师们都会向新来的校长鞠躬敬礼,在他们看来是很稀松平常的事,也是对校长的一种尊敬,但是,让人怎么也想不到的是,蔡元培也立即给大家鞠躬敬礼。蔡元培作为校长,对北大所有师生都一视同仁,从无贵贱尊卑之分。

当然,蔡元培真正对北大做的贡献就是他提倡“兼容并包”的为人和治学思想,这一思想源于蔡元培为人处世的包容性,他对北大当时的教师们,没有太大的要求,不管是不是像辜鸿铭那样扎着辫子的老学究,还是西装革履留洋回来的有各种新思想、新认识的胡适,都一概聘用,对于当时来讲是不容易的。

宽容是一种高尚的人格修养,一种“宰相胸襟”,一种大将风度。正是因为蔡元培自身的包容性,才创建了北大新的学术思想,才赢得了博大精深的北大精神。

包容是一门艺术,它不是你随随便便可以得到,可以舍弃的东西。它是一种精神的凝结,是人品中善良的升华,是人性至美的沉淀。它还是人修身养性的“真经”。它有形又无形,可视又不可视。

包容是一种境界。人要达到这种境界,就必须拥有博爱的心、博大的胸襟,还要有一份坦荡、一种气概,它不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更不是“你不仁,我更不义”。它是香兰被人踩倒却留香脚底的气质。

韩信被封为齐王之后,回到自己的家乡,找到了曾经让他受胯下之辱的那个人。那人得知韩信已被封为齐王,吓得跪在地上,但是没过多久,韩信却把他封为自己手下的都尉,对大家说:“这是一个壮士,当初他侮辱我,我杀不了他吗?可是杀了他又有什么用呢?我忍下来才有了今天,所以也不会杀他的。”

按照常理来讲,韩信有权杀了那个人,而且韩信也并不是个不知耻辱的人,但他没有,反而招为己用,可见韩信有一颗宽容的心,在那样的时代是很不容易做到的。

可见,包容天下事,就是要看得开、放得下,凡事都随缘,不生计较。你包容别人,别人包容你;你帮助别人,别人帮助你,这是永远不变的真理。

有位哲人说过:“如果我们能承认品质各有差异的客观存在,便会对彼此的差异感到快乐。你有你的思考方式,我有我的思考方式,若是我们都能互相学习,彼此包容,便能一团和气。”不管是从个人修养来说也好,还是与人交往共事,都能够彼此包容,彼此体谅,那么当然天下是一团和气,但是要做到包容,就必须有一颗善于宽容的心。

宽容,是对别人的释怀、是对人对事的理解和包容。它是一种修养、一种品质,更是一种美德,是衡量一个人气质涵养、道德水准的尺度。宽容对于个人来说,是一种境界,没有宽容的思想和精神就难以造就伟大的人格;对于社会来说,是一种文明和进步。一个健康、文明、进步的社会,必是宽容的。

现实生活中,无论是对于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组织、还是我们每一个人而言,宽容都是解决一切矛盾的前提。有了宽容、谦让,就有了和谐、平安的环境,人类才可以享受没有战争的和平世界。

学会在宽容中理解他人,善待他人,关心他人,才可以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宽容。

有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个坏脾气的男孩,他父亲给了他一袋钉子。并且告诉他,每当他发脾气的时候就钉一个钉子在后院的围栏上。第一天,这个男孩钉下了37根钉子。慢慢的,每天钉下的数量减少了,他发现控制自己的脾气要比钉下那些钉子容易。终于有一天,这个男孩再也不会失去耐性,乱发脾气。他把这件事情告诉了父亲,父亲又告诉他说,现在开始每当他能控制自己脾气的时候,就拔出一根钉子。一天天过去了,最后男孩告诉他的父亲,他终于把所有钉子都拔出来了。

父亲握着他的手,来到后院说:“孩子,你做得很好,但是看看那些围栏上的洞,这些围栏将永远不能恢复到从前的样子。你生气的时候说的话就像这些钉子一样留下疤痕。如果你拿刀子捅别人一刀,不管你说了多少次对不起,那个伤口将永远存在。”

人与人之间常常因为一些无法释怀的坚持,而造成永远的伤害。如果我们都能从自己做起,开始宽容地看待他人,相信你一定能收到许多意想不到的结果。

宽容也不是不讲原则、不要纪律,它是一种生存的智慧、生活的艺术。善待别人也就是善待自己,为别人开启一扇窗,也就是让自己看到更完整的天空,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也是这个道理。要想让自己生活的更开心,就学会宽容吧。大海因为宽容,而变得浩瀚无边;天空因为宽容,云彩绵绵而美丽动人;山峰因为宽容,汇聚细土尘沙而巍峨耸立;人,学会了宽容,相信一定能给你的人格增添一分绚丽的色彩,使你事业顺畅,生活更加快乐。

把一切恶意诋毁都抛诸脑后

对他人的无端诽谤,切莫慌乱。因为我们自己最清楚自己到底干了些什么。我们无须过多的去辩解,这是对我们的一次考验,我们自己清楚我们是清白的。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莫被黎明前的黑暗所湮没。坚持,就会进步。前进一步,柳暗花明;前进一步,海阔天空;前进一步,春暖花开。痛苦的,终将过去;而那过去的,将成为我们最美好的回忆。

在生活中,与人相处遭遇一些恶意诋毁也是常有的事情。流言蜚语并不可怕,关键看我们用一种什么样的心态去对待。

明朝的屠隆在《婆罗馆清言》中说:“一个人要实现自己的理想,要找到真理,纵然历经千难万险,也不要后退。奋斗的过程中,要用坚强的意志来支撑自己,忍受一切可能遇到的屈辱,只要坚持下去,就能取得成功。艰难羞辱不但损害不了你人格的完整,还会使人们真正了解你人格的伟大。重要的是,在遭遇苦难侮辱时,把这一切都抛诸脑后,得一份清爽的心情。”

屠隆的话告诫我们,当面临无耻之徒的恶意诋毁时,你态度应该是置之不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