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包容比批评更重要
2697800000004

第4章 有一种智慧叫包容 (4)

女儿十分的迷惑,她无从得知母亲究竟是如何未卜先知的:难道母亲去看过她?于是她开口问道:“妈,你怎么会知道?”母亲叹了口气,对她说道:“你的父亲也是独子,由于我和你奶奶之间的关系不好,就导致了我和你父亲之间的感情出现了裂缝,到他去世,我也没有原谅他。一个和自己的亲生母亲也无法沟通的人,我不知道他如何去处理自己、妻子与母亲之间的关系,这也是我当时竭力反对你和他交往的原因。”

“妈,我想和他离婚,好不好?”女儿说。

母亲一言不发,只是从果盘里拣了一个一个橘子,递到她手里。她看着女儿剥下橘皮扔在一边,缓缓说道:“我们总是只想着吃掉那金灿灿的橘瓣,可是却忘了橘皮和橘瓣是连在一起的一个整体。不管你是否乐意,橘瓣离了橘皮就不能成为完整的橘子。就像婚姻,你不单单是与自己喜欢的人结婚,还要与他身后的整个家庭、背景结婚。你不仅要爱你爱的人,还要爱与他关联的所有亲朋好友。因为他不是纯属于你一个人的,他还有父母与朋友。婚姻的良好与否往往不是取决于婚前爱情的浓烈度,而是以你与他的家人相处的情况为标准。”母亲说完,意味深长的拍拍女儿的手,“如果你还爱着他,那就回去,学会好好的与他的家人相处,学会包容与忍耐。”

这位母亲用朴实的话语教会我们,在生活中要拥有一颗包容、忍让的心。假若凡事都能以宽广的心胸来面对,能够以忍让的态度来包容别人的失误,原谅别人的过错,改正自己的错误,生活就会更加轻松,更加完美……

有一个故事是这样的,讲的是一个绅士过桥的故事:

一个绅士在过桥的时候碰到了很多人。第一次,他碰到了一个孕妇,于是就很礼貌的转过身回到桥头,让孕妇先过了桥。孕妇过去之后,绅士又重新上了桥。当他走到桥中央的时候,又遇到一位挑着柴的樵夫,绅士一看情况,二话没说,又转回桥头让樵夫先过了桥。这时候,他已经不敢轻易上桥了,而是等独木桥上的人都过尽了之后,才匆匆的上了桥。眼看马上就要走到对面桥头了,迎面却赶来一位推着独轮车的农夫。绅士不甘心了,于是他脱下帽子向农夫致敬:“亲爱的农夫,您看我已经到了桥头了,能不能退一下,让我先过去呢?”谁知那个农夫不领情,把眼一瞪,说道:“你没看见我推着车,急着去赶集么?”两句话不投机,二人就争执了起来。

这时,河面上飘来了一只船,船上站着一位慈眉善目的老和尚。船刚走到桥下,两人就不约而同的请老和尚给他们评理。和尚双手合十,念了句:“阿弥陀佛。”然后看了看农夫,问道:“你真的很急么?”农夫答道:“我当然很急,晚了就怕赶不上集市了。不然也不会跟他急啊。”老和尚笑了:“你既然急着去赶集,为什么不赶快给他让路呢?你只要退那么几步,绅士就很快的过去了,他一过去,你不是也就可以早点过桥了么?”农夫一言不发。绅士以为老和尚帮着他说话,心中十分的得意,面上不由得笑了开来。

谁知道,老和尚转头又问绅士:“你凭什么让农夫让路给你呢?就是因为你快要到桥头了么?”绅士急着争辩道:“我已经给很多人让过路了,如果再继续给农夫让路的话,我就过不了桥了。”

“那么你现在过去了么?”老和尚反问绅士,“既然你已经给那么多人让过道了,再让农夫一次,为什么就不行呢?你让了他,就算一时过不了桥,最起码也会保持你的绅士风度,又何乐而不为呢?”绅士听了老和尚的话之后满面通红。

是啊,在生活和工作中,我们不能一味的谦让别人,丧失自己既得的利益;但是,更不能一味的争。有时候,在与人相处中退的一小步,不但会帮助别人,同时也是给自己开辟了一条道路,甚至,退一小步就会带来一大步的发展。

我们都应该明白一个道理:忍让、退避并不是懦弱的表现,给别人让路就是给自己让路。假如在遇到争执的时候,双方都坚持己见,没有丝毫的退让,结果就只能僵持下去,最终不仅耽误了双方之间的时间,还有可能耽误他人的时间,更有许多时候,会使双方的感情受到伤害,从此分道扬镳。就比如说,在职场上,如果同事之间明争暗斗耍手段的话,最终就一定会落得个两败俱伤;而假如两个人或者两个小团体同心协力,工作就会完成的极为出色,老板的嘉奖自然不会再是空谈。

有些人可能会觉得,自己对别人好,别人却丝毫不领情。其实对别人的仁慈永远不是徒劳无功的,即使当时接受者无动于衷,至少施予者也可以受益。假如我们能够勇敢地去爱,坚强的去包容,容忍的去相处,大度的为别人的快乐而高兴,明智的理解身边的微小幸福和温暖,我们就一定能取得别人所不能取得的成就。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可能遇到一些突如其来的状况,它可能是来自某人的莫名其妙的指责,也可能是一种他人平白无故的批评;它可能来自亲朋好友的误会,也可能是来自某些有心人的阴谋和唆使。而在这种情况下,假如我们不能正确的处理的话,就会把一切搞得一团乱,甚至会“好事变坏事”。而“忍让”这样一种包容的智慧,则有助于我们解决在现实中遇到的各种类似问题与困难。我们总是有机会与各种人打交道,因此,只有能够正确的包容各种人,各种看法和行为,时时保持一种容忍的态度,就能够得到一个很好的交际关系圈。

不管是在生活中还是工作中,一个人只有善于容忍各种各样的状况,才能得到许多良好的帮助,吸收各种信息。有时候你会发现,容忍别人给你带来的好处,往往会出乎你的意料。俗话说,忍,就是心字头上一把刀。忍,其实就是包容、忍让的意思,就是对人对事在行为上、语言上的忍让。在常人的眼里,或许忍让是个贬义词,常常与受委屈、老实、吃亏、窝囊联系在一起。而事实上,品味出“忍让”二字真谛的人往往是具有良好修养的成功者,容忍别人,能够使这些人不管在什么场合,或是强大于自己的人面前表现出一种过人的风度。

有句至理名言就是:“忍不是弱者,让不是输家。”自古以来,忍让就很容易让人们联想到弱者和输家。在错综复杂的竞争环境中,弱必定胜不了强,以大欺小也是常见的现象,而失败的一方只好让步认输。因此,人们习惯上往往会认为忍的一方就是弱者,就是输家,其实不然。有很多人在竞争或纠纷中,看似成功战胜了对方,其实他在人格上,在未来的发展上已经输给了别人。

在交通业界比较出名的公交总经理潘德昌先生,在其几十年的风雨打拼中,悟出了一个道理:凡是一个较为成功的领导者,都要具备能容人、能忍人的气度和谦让的精神,具备坦然豁达的心理素质。用“小不忍则乱大谋”这样一句话来形容那些能忍能让、有志向、有气魄、有远见的人是再形象不过了。

古往今,凡能成大事者皆须经得起忍、让的考验。忍,不是示弱的表现,而是在失败中吸取教训,在失落中休养生息,在逆境中积蓄力量以图东山再起;让,就是退一步而进两步,不轻易认输,最终失而复得,发展壮大,达到目的。

忍让,是人在逆境中,为了达到成功,而采取的一种以退为进、以守为攻的逆向思维策略。它可能会使一个人暂时的处在劣势之中,虽然会有委曲求全的时候,但却并不是卑躬屈膝,而是忍辱负重,以寻求东山再起的时机。忍让充分体现了一个人在处事中所表现出来的具有远见卓识的智慧才华和深谋远虑,以及一种灵活的坚忍不拔的奋斗精神。忍让不是懦弱,不是无能,而恰恰是一种自信、大智若愚的表现。自古“两虎相争,必有一伤”,以蔺相如后来“位在廉颇之右”的官职,不见得就斗不过廉颇,但是他以大仁大义的品德对廉颇处处忍让,才最终造就了“将相和”局面,为赵国的天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完全可以把包容理解成忍让,容忍别人的过失,在争执不休的时候让步。

忍让,是一种崇高的人生修养。一个人假如拥有忍让的智慧,就能够在面对荣辱的时候宠辱不惊,心静如水。忍让是一种豁达的人生气度,就像一泓清泉能够浇熄那哀怨、嫉妒的火光。忍让,具有一种神奇的力量,它能够化干戈为玉帛,化冲突为祥和。忍让也是一种高尚的品德,假如别人不小心冲撞了你,内心必然会感到不安,这时候如果能够以忍待人,自然会得到他人的感激与拥戴,而不分青红皂白的计较,则会让俩人间的嫌隙越来越深。

忍让,是一种大智大勇的谋略,拥有忍让智慧的人往往不计较一时的高低和眼前的小利益,而是放眼全局,胸怀未来;忍让,是一种无私宽容的美德,拥有忍让美德的人,就拥有宽广的胸怀和无私的心灵,这样的人懂得去容纳人,感化人,团结人。

拥有忍让智慧的人一定是具有深厚涵养的人。忍让是一种善待别人、善待自己、善待生活的境界,它能够陶冶人的情操,带给人心灵的宁静升华与恬淡享受。拥有忍让的智慧,就拥有了一块敲开良好人际关系大门的试金石,不但能够改善自己与社会的关系,还能使自己的内心得到慰藉。我们没有必要总是和别人斤斤计较,争强斗狠,只要给别人一条路,我们自己的路也自然顺畅许多。

宽容是一种崇高的境界

一个在生活中能够真正迎接和承受各种人生际遇的人,绝对不会是什么平庸之辈,他可能会有忧郁的时候,但灵魂绝对不会被恼人的黑云永远覆盖;他也许会为了成功而兴奋,但绝对不会在得意中迷失了自我。这种人通常都拥有大度的气量,不但能包容敌人的过错,原谅朋友的失误,还能承受住自己得到的任何打击。

青蛙坐井观天,结果封闭了自己的视线,如果我们也像它一样,必然会固步自封,没有任何发展。而一旦我们拥有并且放大了承受的胸怀,就一定会发现眼前是一个全新而又闪亮的世界。能够勇敢地去包容、去承受的人,其人生路上的步伐往往会显得非常沉稳,他们的世界也往往是宽广、阔大、迷人的。

作为人类,我们本质上的沉重感主要来自内心的责任感、期望值和各种压力。而放大能够承受、包容的胸怀,是我们在生活中所必须要学会和拥有的一种方式和需要。生活给予了我们许多东西,或美好的,或不幸的,或快乐的,或悲惨的……因此生活在社会中的我们就必须要有所包容,包容那些需要我们来承受的东西,不管是好的,还是不好的。

面对这千姿百态的生活,我们需要有一种承受的气度和包容的境界。承受是一种始终清醒的看待生命的理念,是一种对生活的坦然接纳;包容则是一种关乎前途发展的自我蓄积,是一种为实现自我而收敛的一种藏拙。

印度有一个师傅收了个徒弟,然而由于那个徒弟慧根尚浅,总是抱怨这、抱怨那,师傅感到很厌烦。于是一天早上他就派徒弟去食品店里取一些食盐回来。徒弟很不情愿,虽然纳闷,但他还是去了。当这位徒弟把盐取回来之后,师傅就让他把盐倒进水杯里喝下去,并问他喝了之后感觉如何。

徒弟喝下去不到一秒钟,就全吐了出来,嚷道:“咸死了,咸死了。”

师傅笑了,让徒弟带着一些盐去湖边,徒弟很迷惑的跟着去了。

他们一路上什么也没有说,默默地走到了湖边。

到湖边之后,师傅让徒弟把盐撒进湖水里,然后让他喝点湖水,徒弟照着师傅说的做了,师傅问道:“现在你喝到的水是什么味道的?”

徒弟很高兴的说:“很清凉、甘甜,很好喝呢。”

师傅又问道:“那你尝到咸味了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