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破译人性弱点的密码
2698300000020

第20章 依赖借口,扼杀成功 (1)

失败的借口有很多,但成功的原因却只有一个,那就是为达到目标不懈地努力和奋斗。因此,不管在今后的生活和工作中会出现什么样问题,我们切不可总是千方百计寻找一些主观或客观原因,因为依赖借口只会亲自断送了成功。

借口只会使人变得懦弱

对于生活和工作,我们总是抱怨、或者过于乐观以至于肤浅;对于未来,起初我们有着美好的蓝图,但当现实逐渐暴露的时候,幻想渐渐破灭;于是我们妥协、放弃,变得懦弱。

迷茫的我们,请记住:首先,不要找借口,不要用一些冠冕堂皇的理由去允许自己放纵的生活。或许,真的很累了;或许,该是为自己活动一下的时候了。但请记住,放纵之后的你一定不会快乐,那更不会是你想要的生活。其次,败了也不能懦弱。结果并不是说不重要,只是与过程相比起来,他会让你忽略很多重要的东西。不要太在乎结果,不要为了你人生的目标而习惯说不。

生活中的问题就像一座云雾缭绕的高山,山脚下的人们抬头仰望,既不知道前面还有多远的路要走,也不确定漫长的路途上暗藏着哪些危险。不给自己找借口的人,会勇敢地开始跋涉,他们可能遇到危险,但最终会登上胜利的顶峰。给自己找借口的人,因为内心对未来的恐惧,会告诉自己“我看不清前面的路”,“我可能因此丧命”,“我的体能没有这么好”,等等。给自己找借口的人,只能终生驻留在山脚下,直到白发苍苍,依然不停地徘徊。

借口让人们把精力全部集中在未知的危险上,把潜在的危险放在显微镜下研究,最终造成了心理上的过分恐惧。怯懦的人被恐惧“劫持”,他们畏惧未来的一切,“万一错了,我会不会失去工作”,“就算我竭尽全力,也不一定会成功”,“如果我没有成功,大家都会嘲笑我”……这些借口让人失去了对未来的勇气,同时也让自己被惴惴不安的情绪压垮。

把我们吓倒的通常是我们自己。借口助长恐惧的心理,借口让怯懦者更加怯懦。而如果尝试着勇敢起来,哪怕只勇敢地尝试一次,人们就能发现勇敢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困难。

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讲述过对他影响最深的一段经历,这段经历告诉他,只要鼓足勇气,令人胆怯的事物并不像他想象的那么可怕:他5岁的时候去叔叔家玩,叔叔家的院子里养了一对大鹅,大公鹅一看见他,就怪叫着向他扑来。他吓得跑进了屋子,大哭起来。

受了惊吓之后,叔叔给他找了一个旧扫把,然后教他用扫把去打败那只公鹅。艾森豪威尔很害怕,但在叔叔的鼓励下,还是战战兢兢地走到了大公鹅面前,壮起胆子,向大公鹅打去。公鹅挨了打后,再也不敢对着艾森豪威尔怪叫了。

在生活中,令人心生胆怯的事物非常多:因为害怕失败,所以放弃尝试;因为害怕受到他人的批评,所以放弃表达自己的观点;因为害怕失去财产,所以不愿尝试新的生活方式;因为害怕失去爱,所以不愿对爱人坦白自己的缺点……这些借口都让我们最终成为怯懦的人,不敢尝试、不敢创新,只能拘泥在已有的生活中,最终我们逼迫自己走向了贫穷和失败。

为什么人们会用如此多的借口来伪装自己的怯懦呢?因为人是依靠经验对未来进行判断的生物。每个人都有这样的经历,当我们还是孩子的时候,父母一句无心的责备,会让我们伤心很久;上学之后,我们偶尔的一次尴尬经历,都有可能成为同学们嘲笑的话柄;工作后,我们开始在意别人的评论,例如我是否太枯燥乏味、是否显得过于愚蠢等。这些从小到大的经历,都造成我们行动的阻碍,我们害怕再次被他人批评,再次遭遇失败。而当我们成长为具有理性分析能力的个体,不再是依赖父母的孩子,就能发现,这些成长经历中的不愉快,大多不是当事人针对我们故意为之的,绝大部分都是在一种无意的状态下发生的。

这些被嘲笑、被拒绝的经历让我们变成缩手缩脚的人,但是理性的力量完全能够帮助我们战胜这些心理阴影。当我们要发表言论,却害怕被人批评时,应该回想一下上次发生这样的事情是在怎样的环境下,而现在自己要讨论的问题和环境是否与上次相同。最重要的是,明确上次被大家否决的观点存在哪些问题,然后告诉自己,只要在这次讨论中避免这些问题,情况就会好转。这些分析将帮助我们勇敢地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而不是在心里对自己说“我说出去会被别人嘲笑”。

克服了心理上的恐惧,我们还要树立强大的信念:就算眼前是一座望不到顶的山,依然坚信自己能走到顶峰。成功的信念会驱散一切怯懦。拿破仑的名言是:“我成功,因为我志在成功。”如果没有必胜的信念,我们就会被“我害怕失败”的借口征服。

不要给自己任何借口,就能摆脱怯懦,战胜那些曾经困扰我们的经历。做一个勇敢的人,向着人生目标不断前进,并最终成功。

借口有时会酿成大遗憾

有这样一个实验:把一只活蹦乱跳的青蛙扔到水沸腾的锅,它会迅速跳出锅逃生;而如果把它放在冷水锅中,再对冷水缓慢地加热,青蛙就会继续怡然自得地待在锅里,直到水温升高到足以致命,它再想逃生,却为时已晚,只能坐以待毙了。小借口就是这锅冷水,它纵容人的惰性,让人忽视周围潜在的危险,抱着得过且过的心态,等发现危机将临的时候,再想要逃生已经来不及,只能惨遭淘汰。

夏某在一家公司做销售已经十几年了,业绩一直都不错。有一天,他负责的一笔订单突然被别的公司抢走了,上司来询问情况,夏某推诿说,他腿上的旧伤复发了,比竞争对手晚到了一个小时。上司看他以往的业绩都不错,且腿伤也是几年前出差时弄伤的,就没有对他加以更多的责备。其实,夏某那天只是因为自己起晚了,耽误了工作,他的腿伤完全不会影响到他的行动,也不会给工作带来不便。自此,夏某发现了让自己清闲起来的秘籍,只要一有比较艰巨的任务,他就以腿伤为借口,告诉上司自己不能胜任。此后的半年,夏某发现,不但腿伤是个借口,孩子生病,家里装修,等等,都可以成为迟到早退、不按时完成任务的借口。就在夏某暗自为自己“英明”的举动高兴时,公司的“裁员大潮”开始了。领导把他叫到了办公室,对他说:“我知道你为公司负过伤,以前也干得不错,可是近一年来,你的业绩几乎为零,所以,你被解雇了,不要对我做任何解释,这一年来,我已经听得够多了。”

这就是夏某为每一天所使用的小借口付出的代价,那些看似不起眼的小借口,让人觉得危害不大,因为并没给他人制造更多的麻烦,但如果长此以往,小借口也会酿成大遗憾:它们会彻底改变上司、同事对他的看法,认为他是一个不能担当责任、做事效率低下的人。这样的印象不但会让他错过更多的发展机会,一旦出现危机,还会让他首先遭到淘汰。

借口可以帮助人们暂时缓解对自己的责备,降低自我要求,从而获得短暂的自我满足。然而,清醒的人都明白,这样的借口只不过是自我麻痹的毒药,如同医生给病人治病,麻醉剂虽然能暂时缓解病人的疼痛,但并不能彻底根治疾病,如果长期使用,甚至会让病人命丧黄泉。人的一生中,借口就好比麻醉剂,如果一个人习惯了依赖借口生活,为了获取眼下相对舒适的生活,却要付出永远与成功无缘的代价。有时候,正是那些习惯性的小借口,会给人生造成无法弥补的遗憾。

据美国心理学会的调查结果,在美国的心理诊所,平均每个月每位医生至少会遇到一位这样的病人:他们已经人到中年,肩负着家庭的重担,却还在公司的底层挣扎。这些病人最常说的话就是:“为什么我辛辛苦苦做了一辈子,依然没有得到提升。那些比我小十几岁的人,都已经成了我的主管。”这些病人不断向医生抱怨,他们在一个岗位上如何辛苦耕耘了几十年,公司却总是对他们的贡献视而不见。难道这些心力交瘁的中年人真的就是命运不济,才得不到公司的重视?让我们来看看美国《读者文摘》上登载的一位美国医生的记录,便能找到这些病人的人生悲剧的根源:

“今天我又遇到一位中年危机患者,他不停地抱怨公司不给他机会,我于是问他:‘先生,您能把自己受到的不公待遇说清楚些吗?’

“‘当然,前些日子,公司竟然要派我去海外营业部工作,您可以想象吗?像我这样的年纪,到遥远的日本去?’病人情绪非常激动地说。

“‘可是,先生,去日本虽然很远,也许还会水土不服,但您不认为这正是公司给您的一次机会吗?’

“机会?我这样一把年纪,还要我这么奔波,这些都应该是二十几岁的小伙子做的事情,我可不认为这是机会,这简直是对我的折磨。’

“‘那么您又是如何处理的呢?’

“‘我告诉我的上司,我有严重的心脏病,不适合到这么远的地方去工作。’

“‘那么,先生,我觉得如果您的身体状况并不乐观,或许您应该降低一下对自我的要求,做一些闲差也不错,您知道,做公司的管理人员压力很大,这或许对您的身体并不好。’

“‘医生,我的病并不严重,这只是我的一个借口,这样他们就不会派我去日本了。’

“原来这位病人和我所见过的所有一事无成、牢骚满腹的病人一样,并没有什么真正的疾病,只不过他们总是为自己寻找借口,从青年开始找借口,一直找到中年,直至老年,他们并不知道,这些借口才是他们人生郁郁不得志的根源。”

显而易见,一个个看似不起眼的小借口,累积起来就会造成人生的大遗憾。当我们抱怨得不到公司的提拔、上司的赏识时,最先要反省的,就是在工作中,我们为自己找了多少借口。

消极的人每天都会为自己找借口,有些借口看似微不足道,例如缺席一次会议,推卸掉一次出差的任务,把工作的难题推诿给同事,等等。但把这些小借口积累起来,人生就会变成医生所描述的那位病人的样子:人过中年,依旧碌碌无为,小借口虽然换来了几日的舒适,不用出差、不用面对需要冥思苦想的难题,但最后的人生结局却是一事无成。

由此可见,借口不会使人走向成功,它只会在无形中慢慢地麻痹人的斗志,让人一次次地错失良机,最终酿成莫大的遗憾。因此,我们要杜绝一切借口,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告别遗憾,走向成功。

找借口有时就等于妥协

任何一个成功的人士,他们绝不会向失败和困难投降,更不会给自己的失败找任何的借口;没有打击和困难的人生是不存在的,任何人面对困难和逆境,都可以伤心、悔恨,但唯独不能用“我不行”作为借口,丧失继续前进的勇气和决心。相反,成功者往往在遇到困难时定会抛弃借口,总结教训,奋力前行。

为自己找借口,就是向困难屈服。在日常生活中,当我们遇到困难,如果先想到退缩,先对伟大的目标望而生畏,自我否定,那等待我们的只有失败。“不可能”、“我不行”这些最常用的借口,恰恰是人生的枷锁,它们禁锢我们的勇气、信心和智慧,左右我们的情绪,最终让可能的光荣永远与我们无缘。在生活中,永远没有绝对的不可能,只有相对的不可能:那就是我们给自己找到的各种各样的借口,借口让我们变成怯弱和懒惰的奴隶。

2002年,一位留学英国的年轻人看到《卫报》上的一则广告,招募两名年轻人进行环球旅行,报社支付3000美元的费用。没有多少人认为这是一项可以完成的任务,“用3000美元环游世界,这简直不可能!”

而这位年轻人就是不服这种“不可能”的说法,通过周密的安排,不但用3000美元完成了环球之旅,还有40%的夜晚是在星级酒店里度过的。这个年轻人就是现在的畅销书《3000美元环游世界》的作者朱兆瑞。他在面对好奇的读者时,曾这样解答他是如何完成这个看似不可能的任务的:用勇气去开拓,用头脑去行走,用智慧去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