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人生三论:舍得宽容幸福
2698700000016

第16章 舍弃愤恨,得到最豁达的人生 (1)

仇恨在一个人身上燃烧多久,就会把他和恨的人绑在一起多久,那个人的一举一动都成了心中的障碍和束缚。一个怀恨在心的人总是认为自己恨得很有理,恨得公正,认为不可能恨一个他认为好的东西。但渐渐地,这恨就会把他占为己有。别以为宣泄仇恨和不屑的同时可以撇清自己。其实在恶语出口的那一刹那,被玷污的首先是自己。

1、怀恨是一剂毒药,毒害我们的心灵

一个爱发牢骚的人在给朋友的信中写道:“我永远记得,我新婚的嫂嫂和哥哥在我的生日那天一同外出旅行,而没有对我说一句祝贺生日的话。”

“我永远记得”——对啦,毛病就出在这里!

不管我们的理由如何,怀恨总是不值得的。潜留在我们内心里的侮辱,永难平复的创伤,都能损坏我们生活中的许多可爱的事物。我们被锁在自己的苦恼之渊里,甚至无法为别人的幸运而愉快。怨恨就像毒害我们的血液、细胞的毒素一样,影响、侵蚀我们的生命。

在人生不如意的时候,你可以痛苦可以悲哀,但你绝不能怨天尤人,不可以借酒消愁,更不能整天生活在忧伤中。要学会笑着面对困难,不能得到的暂弃之。人生本就苦短,何必再自己酿造苦酒自己喝呢?有人说:“生活是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就会对你笑;你对它哭,它就对你哭。”这就是每个人所共同经历的生活。人世沧桑,每个人对于人生的理解千差万别,所以每个人都拥有截然不同的人生。付出多少,就会得到多少,这是人生经历中所共知的一个因果法则。正是生活中得与失的多少,成为困扰人们心灵的问题,令人们在痛并快乐中生活着。

“思想决定做人态度。”这句话真是道尽了人生百态。一个人的思想,往往会让他形成不同于别人的独特而丰富的人格。每个人都是自己人格的创造者和生命的主宰。所以我们应该克服人生中的困难与挫折,培养自己坚毅高尚的人格品质,让自己的生活中充满阳光。

一个人可以通过工作表现出自己的人生态度、志向及理想,通过工作来获得知识、经验和信心,实现自己的梦想。只有经过不懈的努力勤奋工作,保持勇于争先的精神,随时准备把握机会,以展现自己超乎别人的工作能力,才有可能登上成功的最高一级台阶,才会感到真正的幸福与快乐。

然而我们总是会碰到不如意的环境。那么,在人力所不能改变的时候,不如勇敢地面对现实,随遇面而安。与其怨天尤人,徒增苦恼,不如因势利导,适应环境,在现有的条件基础上,尽自己的力量和智慧去发掘乐趣。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但如果能保持快乐的心境、博大的胸襟、高贵的情操和坚定的自信,把悲愤化为奋斗的力量,就一定会将黑暗化为光明。

生活是奋斗的经历,不懈地努力才是胜利的保证。每个人的天赋不同、性格不同,成功的程度和方向也不会相同。用自己本色和真实的感情来创造前程,这就是每个人共同的成功之路。世界上那些真正伟大的成功者都是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走过,才达到了他们人生事业的最高境界。也只有勤勤恳恳、认认真真地工作,才会有所积累,取得骄人的成绩。

只有让自己多具备一些技能,为自己的将来打下坚实的基础,才会使自己立于不败的境地。如果目前的成绩并不令自己满意,那也并不是你未得到应得的收获,不要随意丢弃自己的梦想,坚持不懈,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你的人生目标就一定会实现。

人的一生不可能事事顺心、天天快乐,我们要时刻准备好去迎接生活中的不快和困难,不要在困难面前退缩,不要一味地抱怨,怨天尤人,牢骚满腹。我们只有平静面对、积极对待、努力改变,才会让自己未来的生活更加美好。

2、加之不怒,猝然不惊

生活中每个人都有被陷害、被冤枉或被误解的时候,当发现有人攻击和诬陷自己的时候,不要惊慌,要冷静地进行解释和辩解,尽快消除一切误会,这样才能保护自己的利益。

战国时候,张仪和陈轸都投靠到秦惠王门下,受到重用。不久,张仪便产生了嫉妒心,因为他发现陈轸很有才干,甚至比自己还要强,他担心日子一长,秦惠王会冷落自己,喜欢陈轸。

于是,他便找机会在秦惠王面前说陈轸的坏话,进谗言。一天,张仪对秦惠王说:“大王经常让陈轸往来于秦国和楚国之间,可现在楚国对泰国并不比以前友好,但对陈轸却特别好。可见陈轸的所作所为全是为了他自己,并不是诚心诚意为我们泰国做事。听说陈轸还常常把秦国的机密泄漏给楚国。作为您的臣子,怎么能这样做呢?我不愿再同这样的人在一起做事。最近我又听说他打算离开秦国到楚国去。要是这样,大王还不如杀掉他。”

听了张仪的这番话,秦惠王自然很生气,马上传令召见陈轸。一见面,秦惠王就对陈轸说:“听说你想离开我这儿,准备上哪儿去呢?告诉我吧,我好为你准备车马呀!”陈轸一听,莫名其妙,两眼直盯着秦惠王。但他很快明白了,这里面话中有话,于是他镇定地回答:“我准备到楚国去。”

果然如此!秦惠王对张仪的话更加相信了。于是慢条斯理地说:“那张仪的话是真的。”原来是张仪在捣鬼!陈轸心里完全清楚了。他没有马上回答秦惠王的话,而是定了定神,然后不慌不忙地解释说:“这事不单是张仪知道,连过路的人都知道。我如果不忠于大王您,楚王又怎么会要我做他的臣子呢?我一片忠心,却被怀疑,我不去楚国又到哪里去呢?”秦惠王听了,觉得有理,点头称是,但又想起张仪讲的泄密的事,便又问:“既然这样,那你为什么将我秦国的机密泄漏给楚国呢?”

陈轸坦然一笑,对秦惠王说:“大王,我这样做,正是为了顺从张仪的计谋,用来证明我是不是楚国的同党呀!”

秦惠王一听,却糊涂了,望着陈轸发愣。陈轸还是不紧不慢地说:“据说楚国有个人有两个妻。有人勾引那个年纪大一些的妾,却被那个妾大骂了一顿。他又去勾引那个年纪轻一点的妾,年轻的对他很友好。后来,那个楚人死了。有人就问那个勾引两个妾的人:“如果你要娶她们做妻子的话,是娶那个年纪大的呢,还是娶那个年纪轻的呢?”’他回答说:“娶那个年纪大些的。”这个人又问他:“年纪大的骂你,年纪轻的喜欢你,你为什么要娶那个年纪大的呢?”他说:“处在她那时的地位,我当然希望她答应我。她骂我,说明她对丈夫很忠诚。现在要做我的妻子了,我当然也希望她对我忠贞不贰,而对那些勾引她的人破口大骂。”大王您想想看,我身为楚国的臣子,如果我常把秦国的机密泄露给楚国,楚国会信任我、重用我吗?楚国会收留我吗?我是不是楚国的同党,大王您该明白了吧?”秦惠王听陈轸这么一说,不仅消除了疑虑,而且更加信任陈轸,给了他更优厚的待遇。陈轸巧妙的一席话,既击破了谗言,又保全了自己。

冷静应对一切突如其来的危机,是一种处变不惊的风度。只有冷静,才能在气势上给对方造成震慑的力量,也为自己赢得应急的机会。有些人一旦碰到不利于自己的形势,就惊慌失措,乱了阵脚,一开始就增添了别人的疑云,这是不明智的。所以,在平时我们应该着力培养笑对风云变幻的心态,以便在风雨突然来临时能泰然处之。

3、爱产生爱,恨产生恨

在一个家庭中,由于个性、想法、目的及心灵成熟度的差异,因此,冲突在所难免。而“爱”是解决这些矛盾的最好“武器”。教皇保罗二世在1997年世界和平文告中明确提出了这一点:最真实、最崇高的宽恕,是一种出自于自愿的爱的行动。然而在一些家庭中,家庭成员相互之间却很难做到这一点,他们往往把对方一些无心的过错牢记在心,并且怀着深深的仇恨,时刻想着怎样去发泄。有这样想法的人,是危险的,因为他在心里播下了仇恨的种子,当这些种子生根发芽时,他的仇恨就会暴发出来。这样,一个本来祥和与平静的家庭就会陷入无休止的“战争”中,而这样的战争不会有真正的胜利者,“交战”的双方最终会两败俱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