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人生三论:舍得宽容幸福
2698700000007

第7章 舍弃名利,让心灵得以宁静 (1)

舍弃名利是一种淡泊宁静。淡泊可以将高雅气度、高尚情操、高风亮节交融互补,并相映生辉;淡泊与贪婪凶残、阴暗卑鄙、阿谀奉承高度绝缘;淡泊者,包容万象,谦谦与怀,遇喜怒哀乐,皆泰然处之,尝酸甜苦辣,均受之如饴。相反,不懂得淡泊,成天为自己的得、失、名、利计较的人,只会被各种各样没完没了的焦躁和烦恼所困扰,内心岂能宁静安详!

1、需求有限,欲望无限

悟得快乐真谛的人知道,快乐是人生最重要的价值,也是一种生活的态度。而那些经常抱怨生活,或者活在痛苦边缘的人,他们羡慕别人的快乐,也希望自己活得快乐,但他们总是跨不进那扇快乐之门。

《永不妥协》的作者南希在博客里记录了关于一度是当红歌手的刀郎的经历。说一次在买菜回来的路上,出租车司机在听刀郎的歌,是《狼爱上羊》那个专辑。想起刀郎过了最火的时候,就没信儿了。后来了解到,刀郎是去做制作人了。

当年刀郎走红,《三联生活周刊》的主笔王小峰是幕后推手。感觉也没怎么太费劲,就是在博客上论坛上没完没了地说,王小峰有一次的帖子题目就是“我非把你们说恶心了不可”。

中国人这么多,走红也不算是件难事。演出市场大,谋生也不难。很多人让你觉得这人红吗,靠什么活着呢?其实只要不挑肥拣瘦,商演总还是有的,积少成多,挣的也不是小数目,收入比白领可观多了,所以这么多人前赴后继地往这个圈子里挤。

追求梦想也罢,喜欢出风头也好,哪怕是为了钱,基本上都能各得其所。比如刀郎,携当年的余威,写写歌,跑跑商演,你觉得好像没怎么见着他了,其实人家未必比一些当红的过得差。所以真是没什么可比性,条条大路通罗马,个人有个人的办法,个人有个人的活路。

就好像你认为在职场上怎样才是成功,知道自己追求的目标是什么,也实现了就算是成功;想要在大公司出人头地,做到高职,为此付出时间体力,辛苦工作,最后如愿升职了,就是成功;追求金钱上的满足,无论是做一个成功的职业经理人还是劳碌的私营企业高管,

拿到期待的酬劳,也是成功;喜欢随心所欲,不为条条框框束缚,可以如愿做自己喜欢的工作,由此负担自己的生活,同样是成功;心甘情愿与世无争,工作只是谋生的手段,宁愿用省下来的时间去做自己更喜欢的事,或者照顾家庭,做到了,也是成功;哪怕你上班只图离家近,工作轻省,找到了这样的工作,你就是成功的。

所谓成功,每个人的标准不同,你自己的那个才是衡量你是否成,功的标准。其他人所说的,不过是随口一说,或者过于主观,你把别人那个当成你的标准,就累了。

虽然谁都会有些需求与欲望,但这要与本人的能力及社会条件相符合。每个人的生活有欢乐也有缺失,我们不能搞攀比。最好的办法就是做到知足常乐。“知足”便不会有非分之想,“常乐”也就能保持心理平衡了。

人的需求其实是很低的,但人的欲望却是无限膨胀的。人应该学会尽量满足自己的需求,尽可能地抑制那些无限膨胀的欲望。顺从自然的本心,快乐地去生活。“知足常乐”不应该只是说说而已。

有一户从农村来城里打工的人家,男人做的是城里人都不愿做的清洁工,每天拖着垃圾车往垃圾站转运垃圾;女的刚来时怀有身孕,生了孩子后,就出去给人擦皮鞋。他们租住的房子是一户人家在围墙边搭盖的简易厨房,房子很小,里面只能放下一张双人床。他们的家

具都是别人丢弃的,根本就放不进房间里面,只能放在屋外。他们连吃饭的饭桌都没有,即使有了也没地方放,所以他们只能在屋外吃饭,有时将菜碗放在板凳上,有时干脆将炒菜的锅当菜碗用。

他们属于城市贫民,是城市里的边缘人,可是他们看上去没有一点儿愁苦的感觉。他们住的地方是宿舍大院的大门口,经常人来人往,男的每天哼着小曲儿,忙进忙出,跟来来往往的人们打着招呼、聊着天,而且有求必应,特别热心,也特别快乐,一脸的满足。他们觉得自己的需求已经得到了满足,所以他们很知足。

这对夫妻和那些腰缠万贯的人比起来简直就是一贫如洗,可他们的快乐却比腰缠万贯、依然愁容满面的人多了许多。这是为什么?

其实人的需求是很低的,远远低于人的欲望。你的房子再多再大,你也只能在一间屋子里的一张床上睡觉;把世界上所有的山珍海味都摆在你的饭桌上,你也只能吃下你的胃能容得下的东西;你的衣柜里挂满了各式各样的高档名牌时装,你也只能穿一套在身上;你有无数双鞋子,你也只能穿一双在脚上;你有无数辆汽车,你也只能开着一辆车在街上跑………

人们追求物质享受时无穷尽的欲望,有时却使人们的财富变成一种累赘。买了大房子还想买更大的房子、屋子装修了一遍又一遍、小汽车换了一辆又一辆、家具换了一套又一套。不是因为别的,只是因为有钱,只是希望那些东西看上去更气派、更豪华、更先进。

2、荣誉让给别人,困难留给自己

科学家不是依赖于个人的思想,而是综合了几千人的智慧而取得成就的,有道德的学者不会掠人之美,把别人的成就窃为已有;品德高尚的人则善于成人之美,主动把荣誉让给别人。

1931年,因为卢瑟福在科学界的地位而被英国政府授予勋爵称号。他本人从来不把这些荣誉当作包袱,他声明说:“我并不看重这个勋爵形式,因为它对我这样的科学家有明显的不利。”

卢瑟福从不掠人之美,他总是怀着无限感激的心情来记述那些曾经帮助过他的朋友和团体。例如1932年,他在《麦克吉尔新闻报》上发表的一篇文章中强调说:“关于原子转变的第一个确切证明的荣誉是属于麦克吉尔大学的。”他还进一步指出,1902年到1904年两年间所积累的实验证据是索迪和他本人一起取得,并且明确指出,“这个近年来激动人心的发现,它的第一步是在蒙特利尔完成的。”他从来都不把一切荣誉和成就都记到自己的功劳簿上,他认为:“科学家不是依赖于个人的思想,而是综合了几千人的智慧,所有的人想一个问题,并且每人做它的部分工作,添加到正在建立起来的伟大的知识大厦之中。”卢瑟福就是靠着集体的智慧而在科学研究中取得一个又一个的成就。

卢瑟福在皇家文学学会(该会后来授予他艾伯特奖章)的一次演讲中,详细论述了玻尔的原子结构学说,并且指出,在他看来,25年来,精确地说,从19世纪末叶算起,总共只有三个基本的发现,那就是:1895年的X射线、1896年的放射性和1896年的放射性和1897年为汤姆生所证实的电子。按照卢的研究工作,实际上都是来源于这三大发现竟然没有一个是属于他本人的——从这表现出他的谦虚、纯朴的思想作风。

苏丽来自滨州市惠民县的一个农村家庭,爸爸、妈妈、姐姐和她的四口之家虽不富裕倒也温馨。自从2005年父亲被电击烧伤之后,这个家庭一夜之间便垮了。巨额的医疗费已经让这个家庭无法承受,苏丽的姐姐现在南方上大学,姐妹俩高昂的学费让这个贫困的家庭雪上加霜,所以当得知这次助学金评选后,抱着给父母和家庭减轻一点负担的想法的她也参与了此次评选。他们班的名额是五个,而申请的确有六个同学,最后经过大家的商议和选举,苏丽同学成为了获选同学之一,但这也就意味着有一位同学最终被排除在这个范围之外了。这时苏丽同学做了一个让我和同学都感到震惊的决定。她决定放弃这个名额,把它让给那位落选的同学。她的那种勇气和真诚让我永远的记住了她。后来在我跟她谈话时,她向我吐露了她当时的想法:“当我看到那位落选同学的材料时,我茫然了.她的家庭真得很困难,同样是来自农村,父母亲身体都不好,还要供他上大学,其实这种艰辛我们都曾体会过。但是想到自己父母操劳的身影时我又何尝不想为他们减轻负担和压力呢。但我还是决定放弃,把名额留给那些更需要关心、照顾和帮助的同学,我不后悔。”

作为班级的副班长,苏丽同学时刻明白自己的责任。她工作认真负责,学习勤奋刻苦,生活中乐于帮助同学,在同学中威信很高。同时家境贫寒的她非常坚强和乐观,她积极参加学校内外的各种活动,同时利用课余时间,在校外做兼职,以次来赚取自己的生活费用,为父母减轻负担。她身上所体现的那种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态度深深的感动了现场所有的人。

如果我们每个人都像他们那样拥有爱心和奉献精神,我们的周围才会更加的团结,生活才会更加的美丽,社会才会更加的和谐!

“一念之欲不能制,而祸流于滔天”,这是源于《圣经》的箴言。世界其实很简单,钱本无好坏。钱能买到房子,但买不到家;钱能买到药品,但买不到健康;钱能买到床,但不能买到良好的睡眠,总之一句话:钱不是万能的!

3、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蔡康永与徐熙娣(小S)主持的《康熙来了》,让“文化人”蔡康永和原本只是报娱乐新闻的小S红遍华人地区,不仅声名鹊起身价倍增,更助他们夺得台湾电视界的最高肯定——金钟奖!为什么他们能擦出这么强烈的火花?节目播出多年,小S都生了两个孩子,已经有无数节目在模仿《康熙来了》的主持风格,小S依然还是男人们心目中的性感女神,其搞笑轻松的主持风格更是让她拥有无数拥趸。然而,她却只是个等待收工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