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责任比能力更重要
2699100000028

第28章 责任提升绩效 (3)

在工作中,勤于工作、切实负责、积极主动都可以增加锻炼自己、实现自己价值的机会。在实际的工作实践中,企业给了每位员工同样的竞技平台,怎样出场,如何体现最高价值,秀出最亮丽的自我就需要自己去刻苦努力,认真创造!

多做一些工作之外的事

不管做什么工作,如果你愿意在完成本职工作之外,主动地去做自己职责以外的事情的话,将来一定会获得应有的回报,比如赢得老板的信任,获得更高的薪水。

某超级市场刚刚聘用了保罗,他只不过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包装工而已,看不出有任何前途。要是裁员的话,保罗可能就是首先被考虑的对象。

刚开始工作时,保罗告诉载货部门的负责人:“我没事时会来这儿帮忙,多了解一下你们部门的工作情形。”此后,他常常会花一些时间到那儿帮忙做一些分外的工作。后来,保罗对畜产部门主管说:“我希望空闲时能来这儿向您学习,了解你们包肉以及保存的过程。”过了一段时间,他又分别去了安全、管理、烘焙、信用甚至清洁部门帮忙。

转眼间3个月过去了,保罗差不多在公司每个部门都帮过忙了,哪个部门只要有人请假,就会想到让他去代替。

又过了几个月,公司遇到经济萧条,不得不辞退一些员工。有些人觉得工龄很短的保罗一定属于被裁之列,但保罗却出人意料地没有被辞退。一年之后,公司生意逐渐好转,恰好一个主管的职位出现空缺,经理又自然而然地想到了保罗。

有时,我们可能会接受一项自己并不喜欢的工作或者顶替他人的位置时,这时请不要在心里产生抱怨,而应该积极去做,多做一些,就能多学一些,并且可以多了解一些企业整体运作的情况。如此一来,你或许也会像保罗那样成为企业最有价值的员工。

当其他同事将一些原本不该你做的工作交给你,或老板在你已非常忙的情况下,又让你去做一份额外的工作时,你该怎么办呢?接受还是不接受?此时,你不妨接受并尽量将它做好,你可以这样想:首先,反正自己在上班时间总是要做事的,不管是谁的工作都是公司的事情,只要不影响自己的工作,就不该区分彼此。其次,不妨将这次工作看成是一次锻炼与学习的机会,多学一种工作技能,多熟悉一种业务,对自己总会有益。最后,这也是展现个人才能与促进同事关系的最佳机会,要是你能尽心尽力做好,肯定会赢得同事或者老板的好感。

在完成自己本职工作的同时,做一些职责以外的工作,让你所做的事比你得到的回报更多,那么你不只表现了愿意接受工作磨炼的品质,也因此培养了一种非同一般的技巧和活力,它会让你尽快地从工作中成长起来,得到担负重大项目的机会。

相反,如果你在工作中,只是做自己工作范围内的事情,那么你就不可能获得大家对你更高的评价,也就不会被别人关注,还会失去许多有利于自己的发展机会。当你去做超过你所得回报的工作时,渐渐地,你的这些行为就会受到他人的注意,它将会促使与你工作相关的每一个人对你做出良好的评价,你将因此赢得良好的声誉,为日后的成功打下人际基础。

卡洛-道尼斯刚开始在杜兰特先生的公司工作时,职位非常低,如今却已经变成杜兰特先生的左右手,担任他旗下一家企业的总经理。道尼斯能得到这样快速的晋升,秘诀就在于他每天都多做一些职责以外、超越老板期待的更多的工作。杜兰特发现,道尼斯总是在完成自己职责内的工作以后,为别人提供服务或者帮助,无论那个人是他的同事还是老板。只要别人向道尼斯请求帮助,他总是将其视为自己的工作去完成,尽心尽力、不求回报。慢慢地,杜兰特开始习惯于找道尼斯帮忙或让他分担一些重要的工作。

其实,原因非常简单,因为道尼斯是整个公司中唯一能够在工作之余随时等候他人召唤的人,只要对方愿意,他总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帮助他们。虽然道尼斯一直在做自己职责以外的事情,但他并没有得到额外的报酬。他所做的事情远远超过他的实际报酬。其实,他得到的远比那点报酬多,因为他获得了更多的机会,让自己获得老板的注意,最终得到了更大的施展能力的空间。

多做一些工作之外的事,会让你赢得良好的声誉,对你而言这是一笔巨大的无形财富,会在你的职业生涯中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因为当你的老板将你与其他不具备这种习惯、不提供这种服务的人相对比时,你们之间的差别将十分明显。

如果你想成功,就要使自己勇于进取、敢于承担,在工作中学会锻炼自己。在完成自己本职工作的同时,多揽事物,多做一些工作之外的事,只有这样你才能够从所有员工中脱颖而出。

工作没有分内和分外

关于分内工作与分外工作,一种形象的分法,即认为上班干活是分内工作,下班以后的事情是分外工作,上班时的分内工作应该干好,下班后的分外工作可干可不干,如果要干,便是可以干好,也可以马马虎虎敷衍过去。

其实,作为一名卓越员工,只要与工作相关,只要事关公司利益,无论是分内的还是分外的工作,都要努力做好。

任何一个有进取心的人,都不会介意在做好自己分内工作的同时,尽自己所能每天多做一些分外的事情。多做一些有利于他人以及工作的事情,你会得到比他人更多的成功机会。

对员工而言,工作好像有分内分外之别,但在老板看来,工作从来没这种差别。出色的员工在高效地完成自己分内的工作以后,总是能主动地帮助词事与老板做好属于集体以及企业的工作。他们总是能与老板或同事形成同一个思想,抱定同一个目标,坚守同一个信念。所以他们认为,一切工作都是自己的或者和自己相关的。正是这种意识和行动,成就了他们努力拼搏的进取心与积极高涨的工作热情。

如果你每天都能够坚持这么做,那么你就会在自己的努力中积累经验、补充知识,同时还会增强自己的工作能力。

在一家企业担任秘书的舒拉,每天的工作就是整理、撰写和打印一些材料,许多人都觉得她的工作枯燥无味。可舒拉并不这么想,她觉得自己的工作非常好。她说:“检验工作的标准并非你做得是否好,而在于你是不是能发现他人未发现的工作中的缺憾。”

舒拉每天都认真仔细地做着自己的工作,时间长了,细心的她发现企业的文件里有许多问题,甚至企业的一些经营运作也有问题。

因此,除了完成每日必须要做的工作以外,舒拉还很细心地搜集一些资料,甚至是过期的资料,她还查阅了许多关于经营方面的书,将这些资料整理分类,然后进行分析,并写出自己的建议。最后,舒拉将打印好的分析结果以及相关资料一齐交给了公司总裁。

公司总裁读了舒拉的这份建议后,感到很吃惊,一位年轻的秘书竟然有如此缜密的心思,而且分析得井井有条、细致入微。总裁非常欣慰,他认为这种员工是企业中难得的人才,也是企业的骄傲。之后,公司采纳了许多舒拉的建议。

舒拉很快赢得了总裁的器重,获得了提升。舒拉认为自己只是比正常的工作多做了一点点而已,可总裁却认为她为企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如今,许多员工都将老板放在了和个人相对立的位置上,将工作和酬劳算计得一清二楚、明明白白,不愿多付出一丝努力,不愿多做一丁点事情,或者说做了就得计较能得到多少报酬。他们不觉得多做些工作会为自己带来什么,反而会觉得那是吃亏。身为职场中的员工不应当抱有“我必须为老板做什么”的想法,而应当多考虑“我还能为老板做些什么”。

做好分内的事,是一种责任;主动做好分外的事,也是一种责任,而且是一种更为可贵的责任。特别地,当分内工作与分外工作没有实质性区别的时候,无条件地、不计任何回报地把工作做好,则是一种至为难得的责任。分内的事,大多是公司、社会的一些“硬指标”,以及我们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强迫”我们去做好的;分外的事,却主要是我们对公司或社会的一种义务感,或者纯粹是我们内心深处的良知要求我们去做好的,它不是“强迫”的结果,而只是一种软性约束,我们如果不愿意去做,或者没有尽力做好,一般也不会受到法律制裁,顶多受到道义上的谴责。

但是,一个对自己、对社会高度负责的人,一个品德高尚、无私无畏的人,是不会满足于只是机械而被动地做好分内事情的,他必定要向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因而必定会在人生的关键时刻作出最辉煌、最有价值的选择,没有丝毫迟疑,永远不会后悔。

责任能够保证工作绩效

责任从本质上来讲,是一种与生俱来的使命。只有能够承担责任的人,敢于承担责任的人,才能被赋予更多的使命,才有资格获得更大的荣誉。一个缺乏责任感的人,或者一个不负责任的人,就会失去社会对自己的基本认可,失去别人对自己的信任和尊重。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并勇敢地去担当,只有人人都强化了自我责任,才能实现工作绩效的最大化,才能把工作做得更好。

有一个常被用来说明企业管理混乱、责任互相推委的例子:在一家企业的季度会议上,营销经理A说:最近销售做的不好,但主要是因为竞争对手纷纷推出新产品;研发经理B反驳说:最近推出的新产品是少,是我们的预算少的可怜;财务经理C说:削减了你的预算,是因为公司的原料成本在上升;采购经理D跳起来:采购成本是因为俄罗斯一个生产铬的矿山爆炸了,导致不锈钢价格上升。人力资源经理F面对此情此景,只有无可奈何的苦笑:“这样说来,我只好去考核俄罗斯的矿山了!”。

显然,这四个部门的经理职责都是清晰的,但每个部门经理“岗位职责清晰”的结果,却并没有带来企业所期待的目标绩效,反而是造成了相互间的责任推委——因为部门与部门之间,并没有构成“责任流程”——他们都是只对自己独立的部门负责,而不对企业利润来源的客户负责。现代企业组织的管理,所遵循的是这样一个基本的管理逻辑:企业组织拥有一个既定的目标,管理工作就是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实现企业组织既定目标,所依赖的是企业强大的绩效能力;而企业组织的绩效实现能力,即不是来自于传统的命令与控制能力、也不是来自于单纯的岗位职责清晰,而是来自于企业构筑一个组织的责任的能力。

著名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曾说:“责任保证绩效。”这句话揭示了企业提高绩效的关键所在。要想真正提高员工的工作绩效,首先就要保证员工的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