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成渝经济区会展业发展研究
27029800000009

第9章 成渝经济区会展业发展环境(2)

会展产业成链发展是区域会展经济加速发展的趋势之一。会展产业链的形成与完善,一方面加强了会展业与关联产业间的联系,有助于产业链的协调发展;另一方面有助于充分发挥会展经济辐射效应,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强大动力。2012年8月,成都会展联盟正式成立,首批会员单位涉及会议中心、宾馆酒店、餐饮等20多个行业。作为国内首个跨区域联合、全产业链覆盖的会展业服务机构,成都会展联盟涵盖会展业管理部门、专业服务机构、场馆酒店、旅游服务、会展教育及研究机构等主体,会展产业链整合初见成效。与此同时,重庆重视引导现有会展企业集团化、联盟化发展,发挥产业联动效应,但目前尚未形成相关会展联盟。

(三)交通体系不断优化,区位优势显现

成渝两地位于长江上游地区,加强内陆地区与沿海发达地区间的联系是成渝经济区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必须重视的问题。交通运输体系的完善与优化,是加强区域经济联系的基础条件。

2011年,成渝经济区初步形成了铁路、公路、内河、民航、管道运输相互衔接、安全可靠、高效便捷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其中,铁路、高速公路总里程分别达3936公里和3353公里,民用机场9个,港口货物年吞吐能力达到13000万吨。具体而言,重庆是长江和西南地区最大的水陆空交通枢纽。三峡大坝修建以后,重庆的水运交通优势更加明显;江北机场三期扩建工程竣工,开启了其双航站楼、双跑道运行时代,航空运输能力得到提升;“一小时经济圈”的交通网络基本形成,加强了其“一心、四带、五区”之间的联系;2010年5月,重庆两路寸滩保税港区顺利通过海关总署等国家11部委正式验收,集“水港+空港”于一体的两路寸滩保税港区,将推动保税物流加速发展,成为重庆市开放型经济强劲发展的“引擎”;2011年1月底,渝新欧国际铁路开通,打通了重庆至德国的陆上交通线,被誉为“新丝绸之路”,进一步提升了重庆的对外开放水平。

成都是西南地区的“三中心、两枢纽”,是各类生产要素的汇聚地,城市功能完善,经济实力相对雄厚,具有较强的聚集、辐射能力和广阔的市场空间,在中西部地区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成都的对外交通通达能力较强,拥有通往全国和世界重要城市的航空、铁路、公路交通网络,是我国的“内陆交通港”。领先的区位优势和便捷的交通条件有利于会展业积极参与区域和对外交流与合作,为成都会展业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

随着铁路、公路、航道、港口及机场等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与使用,成渝经济区交通运输体系将进一步完善,不断密切区内和区际联系,为区域会展经济发展提供优越的区位条件。

三、资源环境

(一)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区域吸引力强

成渝经济区拥有众多品位高、吸引力强的自然生态和历史文化旅游资源,旅游景点知名度高。截至2011年年末,重庆共有各类国家A级旅游景区109个,其中3A级及以上景区达81个,占比74.32%。作为“中国最佳旅游城市”之一,成都人文、自然旅游资源富集,A级旅游景区达56个,其中3A级及以上景区为41个,占比73.21%。

具体而言,位于长江和嘉陵江交接处的重庆,峡谷雄伟、湖泊秀丽、泉景多样、地形起伏,自然旅游资源丰富,而红色文化、文人故居、历史古迹等则造就了其人文旅游特色。重庆名气较高的旅游景点有长江三峡和大足石刻,而山水都市、乌江画廊、天生三硚、温泉之都等旅游精品,以及合川钓鱼城、酉阳桃花源、南川金佛山、永川茶山竹海等重点景区正在进一步开发中。

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最佳旅游城市”之一,成都文化底蕴深厚,拥有独特的金沙文化、三国文化、诗歌文化、大熊猫文化、川西民俗文化和川菜美食文化,还拥有青城山—都江堰、西岭雪山、天台山、大熊猫栖息地等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以及25个国家级、省级、市级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和地质公园。此外,成都是中南、西南旅游最重要的中转地。由成都北上可直达都江堰、九寨沟,西行可沿川藏公路直抵拉萨,途经摄影圣地新都桥、海螺沟冰川、林芝等地,也可由芒康南下,去往梅里雪山、香格里拉、丽江等地。

为充分发挥成渝经济区文化旅游资源富集的优势,增强区域吸引力,成渝两地协商勾画了区域旅游业发展方向。成渝两地将利用大足石刻、都江堰—青城山、乐山大佛—峨眉山、大熊猫栖息地等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构建国际精品度假旅游区,并积极打造长江三峡国际黄金旅游带、红色精品旅游带、人文遗迹旅游带、历史文化和地震遗址旅游带以及自然风光旅游带等5条“国家级”旅游带。

成渝两地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展示了区域旅游业的巨大吸引力,有助于会议、节庆、展览等活动落户成渝经济区,同时也为会展、文化及旅游等行业的融合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科研院校相对集中,人力资源富集

成渝经济区拥有各类高等院校135所,职业技术学校789所,在校学生达280万人以上。同时,成渝经济区科研机构众多,科技人员约30万人,专业技术人员超过210万人,科研实力整体较强。

根据2011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2010年成都市科学技术竞争力排名全国第六位,居中西部城市第一位。市内高校、科研机构密集,拥有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南交通大学、西南财经大学、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等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雄厚的科技实力为科技类会议及展览活动的举办提供了驱动力。

2011年,重庆市级财政科技经费支出达24.19亿元,同比增长35.1%;攻克产业关键性技术424项,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达到8839件、1865件,同比增长72%和63%;新登记科研成果1017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13项;科研院所承担国家和市级科技项目128项,同比增长10.3%;综合科技进步水平指数达到53.69%,同比提高2.53个百分点,增幅居全国第四位,西部第一位,整体科研实力不断增强。

就会展专业教育而言,2012年,成都有7所院校开设了会展专业,其中本科1所,专科6所,分别是四川大学、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等。重庆则有11所院校开设了会展专业,其中本科院校5所,专科院校6所,分别是重庆文理学院、重庆工商大学、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等。在会展专业本科教育方面,重庆走在前列。各高校开设的会展相关专业主要有会展经济与管理、会展策划与管理。主要专业课程也有所不同,一般包括会展概论、会展策划与管理、展览策划与管理、会展运营管理、会展场馆管理、会展客户关系管理等。同时,教学立足实践,培养能够胜任各类会议、展览会、旅游节庆等活动的策划、组织和会展企业经营管理相关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会展专业教育的开展,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成渝经济区会展业人才供需缺口,培养了具有一定专业素养的会展人才,也有助于成渝经济区会展业持续发展。

会展专业人才由核心性人才、支持性人才和辅助性人才构成,不同类型人才的素质及能力要求自然存在差异。成渝经济区科研院所相对集中,这一方面有助于培养会展专业人才,从而为成渝经济区会展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会展业支持性和辅助性人才的供给,充分展现区域人力资源优势。

四、政策环境

成渝经济区是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最为活跃的地区,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2011年5月,******正式批准《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下称《规划》)。该《规划》将成渝经济区定位为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全国重要的现代产业基地、深化内陆开放的试验区、统筹城乡发展的示范区以及长江上游生态安全的保障区。作为“双核心”的重庆和成都,将重点发展先进制造业、高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为优化“双核心”城市功能,重庆将完善市政基础设施,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品质,促进现代服务业聚集发展,打造金融、商贸、会展之都和国际旅游城市;成都将建设高端产业集中、高端服务业集聚、宜业宜商宜居的国家创新型城市和国际旅游城市。

在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进程中,成渝地区被确立为重点经济区,致力于发展成为全国统筹城乡发展示范区,全国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科技教育、商贸物流、金融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西南地区科技创新基地。

作为西部地区唯一的直辖市,重庆在政策方面优势明显。2007年,胡****总书记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为重庆导航定向,明确了三大定位——努力把重庆加快建设成为西部地区的重要增长极、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中心、城乡统筹发展的直辖市。提出了一大目标——在西部地区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交办了四大任务——加大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力度,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快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革步伐;着力解决好民生问题,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加强城市建设,提高城市管理水平。这三大定位、一大目标和四大任务,构成一个有机整体,是重庆新阶段发展的总体部署。2008年,重庆成为国家确定的唯一省级“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和商务部确定的唯一“城乡商贸统筹综合试点区”,尤其是2009年1月,《******关于推进重庆市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3号)正式下发,明确提出“努力把重庆建设成为西部地区的重要增长极,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中心和城乡统筹发展的直辖市”,强调将重庆建设成为长江上游地区的“会展之都”,为重庆会展业的发展带来极为难得的机遇。

为抓住上述发展机遇,成渝两地分别成立了会展办公室和博览局,统筹两地会展业发展。此外,重庆市还设立了会展行业协会,为重庆市会展经济发展发挥一定的指导和规范作用。此后,重庆市会展办公室和成都市博览局分别制定和出台了相关政策,鼓励、支持和引导区域会展业快速发展,以期实现既定的发展目标。以成都为例,为进一步发展壮大会展业,成都编制了《成都市会展业发展规划(2008—2015)》。基于会展业发展基础和发展环境,成都合理布局了展览功能区、会议功能区与节庆功能区,引导区域会展业专业化、集约化、国际化发展,致力于打造中国高端会议之都、中西部消费品展览名城以及西部休闲节庆之城,并通过实施专业分工与协作,建立会展专业化运作体系,整合和优化会展资源,培育品牌会展项目,优化产业发展环境,提升会展国际化水平,提高会展业整体发展水平。2011年,成都下发了《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会展业发展的意见》,提出到2015年,把成都初步建设成为会展品牌集聚区、国际国内重要会议目的地城市、中国西部休闲节庆之都,成为中西部第一、全国一流的中国会展名城。为建设会展核心功能区和特色会展功能区,成都从组织领导、财政投入、安全防范及发展环境等方面具体制定了相关保障措施。2012年,成都出台了《成都市会展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在回顾过去五年所取得成就的基础上,提出采用品牌化、专业化及国际化战略实现把成都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会展之都”的目标。

多层次的区域经济发展政策,既显示了各级政府对以会展业为核心的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高度重视,也为成渝经济区特别是成渝两地会展业加速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