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最佳原则是上帝选择现实世界的充足理由,那么对于上帝来说,最佳意味着什么呢?Beson Mates在他的《莱布尼茨的哲学:形而上学和语言》中提出,“最佳”被莱布尼茨不同地解释为“包含最高程度的本质”、“以最小量的支出达到最大量的效果”或“最完善,即它的法则最简单而现象最丰富”。他认为,这些条件是不是彼此等同的,决不是清楚的。Mates的这种看法并不正确。诚然,莱布尼茨在不同地方有不同的说法,但他也有集中的阐述,一处是在《论事物的终极起源》中,另一处是在《以理性为基础的自然和神恩的原则》中。在前一篇文章中,他阐述了“最佳”意指“包含最高程度的本质或可能性”的思想,在后一篇文章中则进而把这种“最高程度的本质”与“最大的秩序”等等结合了起来。在《论事物的终极起源》中,莱布尼茨说:“可以很清楚地理解的是,在可能事物的无限组合和系列之中,其中有这样一种组合或系列存在,通过它,最大量的本质或可能性得以存在。”他认为,就事物而言,总有一种根据最大量和最小量来决定的原则,即以最小量的支出产生出最大量的效果。在他看来,这条原则也适用于衡量世界最佳与否。世界的接受性或包容性可以看作是世界尽可能被恰当地建造的支出或根据,而形式的多样性则是与建造的恰当性、与它的房间的数量和雅致相应的。如果在一定的世界包容性之内尽可能多地包容形式的多样性,那就是最佳的。
在那里,莱布尼茨还举了很多事例说明这一点。总的看,他认为上帝所选择的现实世界之所以最佳,是因为它包容了最大量的本质或可能性。在《以理性为基础的自然和神恩的原则》中,莱布尼茨是这样说的:“从上帝的至高无上的完善性可以推出,上帝在产生宇宙的过程中选择了最好的可能的计划,这个计划把最大的多样性与最大的秩序结合在一起;与以最好的方式安排的情境、地点和时间结合在一起;与通过最简单的手段产生最大的效果结合在一起;与宇宙所能允许的被创造事物中最高程度的能力、最高程度的知识、最大的幸福和善性结合在一起。”显然,莱布尼茨这里所理解的“最佳”包含了前一篇文章中所说的“最佳”,也包含了Mates所说的莱布尼茨在《形而上学谈论》§5等处把最佳理解为“法则最简单而现象最丰富”的思想。因此可以说,这里的陈述集中地表达了莱布尼茨对“最佳”的理解。根据这里的理解,我们可以看到,对于上帝来说,现实世界之所以是所有可能世界中最好的世界,首先是因为它比其他可能世界具有更大的多样性,因而使最大量的可能性得以存在;其次是因为它不仅包容了最大的多样性,而且这种多样性尤其是与被创造物的最大程度的完善和幸福、与世界的普遍和谐结合在一起的。这就是上帝选择现实世界的充足理由,归根到底也是现实世界存在的充足理由。
对于莱布尼茨来说,现实世界是最好的或最完善的,它之所以最好,其最终原因在于上帝。然而,在现实世界中存在着不完善,存在着恶与罪。莱布尼茨也不否认这一点。那么,既然上帝是现实世界存在的充足理由、最终原因,那现实世界中存在的恶,其原因是否也应该在于上帝呢?莱布尼茨在这里似乎面临着一个矛盾,即既然上帝是全能、全善的,他为什么会允许恶存在,为什么不使现实世界更好呢?这个问题也可以这样提出来:现实世界既然是最好的、最完善的,那恶是从哪里来的呢?许多人正是以这个问题对莱布尼茨的形而上学提出诘难来的。由我们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出,这个问题对于莱布尼茨形而上学来说并不难解决。因为首先,莱布尼茨说现实世界是所有可能世界中最好的世界,这并不是说它就是十全十美的、绝对完善的世界。它只是相对于所有其他可能世界而言是最好的,就是说其他任何可能世界都没有它好。如果说它还不好,那其他可能世界更不好。其次,对于莱布尼茨来说,上帝的全善只在于在所有可能世界中挑选最好的可能世界,倘若可能世界中没有十全十美的可能世界,他也不能构造出一个来。他的全能也同样不是完全没有限制的,它只能使可能变为现实,而不能使没有可能性的东西变为现实。这样看来,说现实世界存在恶并不与他所理解的上帝的全善全能相矛盾。这里的关键在于,不能像通常人那样把上帝的全能想象为无所不能,把上帝的全善想象为绝对不容许恶的存在。从这个意义上也可以说现实世界的恶的根源在上帝那里,至少可以说,它是上帝创造现实世界时无法改变的事实。因为没有那种没有任何恶的可能世界,或者说这样的全善的可能世界是不可想象的。
以上这种说明,是从莱布尼茨形而上学理论内在的逻辑推论出来的,他自己并未这样来说明恶的根源问题。莱布尼茨对这个问题作了许多阐述,特别是在《神正论》中作了非常细致的研究。他对这个问题的基本看法是,恶是就部分或个体而言的现象,孤立地看它是一种恶,然而把它放在整体中看,它并不一定就是恶,相反也许是达到更大善所必需的。在这个意义上恶可以说是上帝使整个世界完善和和谐的手段,因而是为上帝所允许的。然而,莱布尼茨的具体阐述并不尽一致,下面我们再作详细些的分析。
莱布尼茨说,古代人把恶的原因归属于物质,相信物质不是被创造的,而是独立于上帝的。现在我们从上帝那里引出所有的存在,那么我们要到哪里去寻找恶的源泉呢?他的回答是:“就创造物的观念的本性包含在那存在于上帝的独立于他的意志的理智之中的永恒真理而言,必须到这种本性之中去寻找。”因为我们必须考虑在创造物中有一种原始的不完善性,因为创造物在其本质方面是受限制的,因而它不能知道一切,它会欺骗自己,而且会犯其他错误。他认为,上帝是理智、必然性,事物的本性就其在于永恒的真理而言是他理智的对象,但是这种对象是内在的,并且是遵循上帝的理智的。在那里不仅能发现善的原始形式,而且也能发现恶的起源。这是一个永恒真理领域,它就是善和恶的观念的原因。他说:“诚然有两个本原,但它们都在上帝之中,这就是他的理智和他的意志。这种理智提供了恶的本原,但它并未因此而受玷污,并未变成恶;它表象着本性,因为它们存在于永恒真理之中;理性之中包含着恶赖以得到容许的理由。”他认为,严格说来,恶还有一种动力方面的原因,因为恶就在于贫乏,即动力因没有使它发生。这就是经院哲学家为什么倾向于称恶的原因为贫乏的原因。他说:“恶本身仅仅来自贫乏;这里肯定的东西只是伴随地进入其中的。”在莱布尼茨看来,恶可以分为三种:形而上学的恶、物理的恶和道德的恶。形而上学的恶在于纯粹的不完善,物理的恶在于痛苦,道德的恶在于罪。他认为,形而上学的恶是必然的,而物理的和道德的恶并不是必然的,但它们由于永恒的真理而是可能的。
因为“既然无限的真理领域中包含着各种可能性,因此必然存在着无限众多的可能世界,其中有许多必然包含着恶,甚至其中最好的可能世界也包含有恶,这样就导致了上帝容许恶。”上帝为什么容许恶呢?莱布尼茨认为要说明这一点,就必须解释“容许”是什么意思。而为此又必须先解释意志的本性。他说,从一般意义看,意志就在于与事物所包含的善成比例地倾向于做某事。当这种意志是分离的并且在一种善的包容性中分别地考虑每一种善时,它就被称作先行的。在这种意义上,可以说上帝倾向于所有的善,他诚挚地愿意认可和拯救所有的人,排除其罪,并且阻止罚其入地狱。甚至可以说这种意志本身是有效验的,如果没有更强有力的理由阻止这种意志,这种效果就会得到保证。但是,这种先行的意志并不等于最终的实行,否则它就决不会不产生它的最充分的效果,上帝就会成为所有事物的主人。在他看来,上帝的真正成就只属于后行的意志,这种意志是完全的,它遵循这种规则,即当一个人有足够的能力时,他决不会不做他意欲做的事情。这种最终的决定性的后行意志是由所有先行意志的冲突导致的,就是说,是由所有倾向于善的东西之间的冲突,甚至所有排除恶的东西之间的冲突产生的。由所有这些特殊意志同时出现产生了一个总体的意志,这就像力学中所有复合运动都是由在同一运动物体中同时出现的所有倾向所产生的一样。
莱布尼茨认为,从这里可以推出,上帝先行地意欲善,后行地意欲最善。至于恶,上帝完全不意欲道德的恶,而且不绝对地意欲物理的恶或痛苦。就物理的恶而言,人们可以说,上帝经常作为对罪的处罚,也经常作为达到一种目的的手段欲求它,以阻止更大的恶或获得更大的善。处罚能起到校正和榜样的作用。恶常起到使我们更多地品尝到善的作用,有时它能对遭受它的人的更大完善作出贡献。就道德的恶而言,尽管经常有这样的情况,即它也可以发挥获得善或阻止另一种恶的作用,但是这并不能使它成为上帝的意志的充分对象或被创造物的意志的充分对象。就它被看作是一种不可推卸的责任的某种结果而言,它只得被允许。他的结论是:“上帝自身先行地意欲所有的善,他后行地意欲作为一个目的的最善,他意欲有时作为手段的中性东西和物理的恶,但是他只允许作为sinequo non[必要的],或作为使之与最善联系起来的假设的必然性的道德的恶。所以,以罪作为其对象的上帝的后行意志只是容许的。”由此看来,莱布尼茨认为上帝之所以要容许恶,是他的后行意志为了获得最大的善使然。就是说,在所有可能的善不能同时实现时,上帝选择了最大的善。尽管其中包含了某些恶,但如果从总体上看这些恶有利于实现更大的善,那这种恶也是善,也是美德。他说:“上帝有一个强有力得多的理由,一个远值得使他容许恶的理由。他不仅从它们中派生更大的善,而且它们是与那些是可能的最大的善联系的,以致于不容许它是一个缺点。”“既然上帝倾向于产生尽可能多的善,而且具有这样做的所有知识和所有能力,那么在他之中就不可能有缺陷,有罪或有罪恶;当他容许罪时,它就是智慧,它就是美德。”
有人可能会提出:也许会有一个没有罪恶、没有痛苦的世界。莱布尼茨否认有这样的世界,认为现实世界不可能绝对地好。因为在任何一个可能世界中的每一事物都是联系着的,宇宙无论是怎样的,它总是像海洋那样浑然一体的东西,最小的运动会扩展其影响至遥远的东西,尽管这种影响随着扩展的距离延伸而逐渐成为不可感觉的。这样,上帝就得预先把事物一次性地排列好,并且预见到一切。每一事物在存在之前作为观念都服从根据所有事物的存在作出的决定,以致于宇宙中除了它的本质外没有什么东西能被改变。“因此,如果在那里没有最小的恶,像在这个世界里所遇到的那样,那么它也就不再是其中一切都经过计算和审核的世界,因而也不是被选中它的造物主看作是最好的。”诚然,我们可以想象没有罪,没有不幸的可能世界,例如可以设想像乌托邦那样的世界,但是这样的世界在善性方面还是比我们的世界低级得多。这一点从上帝已经选择的就是现在这个样子的世界,就可以后天地推论出来。此外,大家都知道,善往往是由恶引起的,没有恶,就不能获得善。两种恶加在一起往往产生出大善,两种毒药加在一起往往被证明具有医疗的功效。在他看来,这样的恶本身对善是有裨益的;恶之所以是恶,仅仅是就一个被限制的局部而言的,而不是就事物的广泛联系而言的。在局部表现为混乱无序的东西,在整体中却是井然有序的。“上帝意欲秩序和善;但有时会发生这种情况:部 分是无序的东西在整体中是秩序。
……容许恶来自一种道德的必然性;上帝被他的智慧和善性限定在这一点上。”还有人提出,如果上帝总是产生最好的,那么他就会产生其他的上帝,要不然他创造的每一实体就不是最好的或高度完善的。对此莱布尼茨批评说:“他是错误的,因为他没有考虑事物的秩序和联系。如果每一个别的实体都是全善的,所有的实体就会是相似的;那既不恰当也不可能。如果它们都是上帝,产生它们就不会是可能的。所以事物的最好系统不包含上帝;它总是一个形体(即根据时间、地点安排好的事物)与那表象和知道形体的灵魂构成的系统,形体在很大程度上由灵魂指导。”莱布尼茨还指出,现实世界决不像某些人所说的那样具有那么多的罪恶。如果我们对罪恶特别注意,罪恶便会增多。我们之所以觉得善少,是由于我们对它不大注意。如果我们经常生病,很少处于健康状态,我们就会发现我们健康时不会发现的大善。培尔曾经在《历史批判辞典》中说:“到处都是监狱和医院,到处都是绞架和乞丐。”莱布尼茨批评说,培尔在世界上只看到医院和监狱,可是住宅比监狱多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