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大汉王朝的三张脸谱:红脸光武帝
27154600000044

第44章 攻心为上

寇恂不负使命,大显身手,把后防工作做得有条不紊,为“急先锋”冯异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他一刻也没有闲着,还和驻扎在洛阳的“双子星座”朱鲔和李轶展开了激烈的攻防战。

朱鲔和李轶两人一文一武,虽然还没有达到文可以安邦,武可以定国的境界,但两人联手也可谓珠联璧合,鲜逢对手。

因此,如果硬碰硬,即便拿下洛阳,势必也要付出很惨重的代价。如何以最小的代价拿下洛阳,冯异这样的智者想到的是智取。他把突破口放在了李轶身上。

李轶是最早参加革命的元老级人物,刘秀兄弟都是在他和李通的说服下,才举事的。计划赶不上变化,只是因为后来发生了一些事,识时务的他选择了“择良木而栖”,离开了刘氏兄弟的怀抱,投入了刘玄的怀抱。但是,他和刘秀毕竟还是有旧交情的,于是,冯异想,如果能把李轶成功说服,那无疑给朱鲔断了一臂,搞定了李轶,洛阳也就等于搞定了一大半。

冯异没有选择直接去说服李轶,而是写了一封信。信写得很有水平,没有直接说明他的本意,叫他归降之类的,而是以讲故事的形式开头的。他直接教会了李轶“微子去殷而入周,项伯叛楚则归汉”这样的典故。娓娓动人的故事,让李轶正目眩神摇时,冯异这才亮出他的杀招,开始点题了。刘玄是扶不起的阿斗,跟着他干没有前途;我们刘秀现在龙骧虎步,龙腾瑞气,龙马精神,龙飞凤舞,是天上最亮的一颗星星,跟着他干,前途无量啊!李将军何去何从,要三思啊!

继续跟着刘玄那是穷途末路、星光暗淡,跟着刘秀干,那是功垂千秋、名垂千古。

原来是一道选择题啊!李轶不是傻子,自然知道如何选择,于是他马上回了一封信。信里没有一个字,但里面有一幅漫画,画中一只孤独的兔子,正掉转头吃着绿油油的青草,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兔子身后却是光秃秃的荒山,满目凄凉……

他的意思很简单明了:他愿再当一回兔子,愿再吃一回回头草。

为了表示自己的决心。他立马收兵,不再和冯异有正面冲突,以至冯异连连告捷,拿下了不少城池。蒙在鼓里的朱鲔还在苦苦地支撑。

但是,李轶很快就吃了自己多跳槽种下的苦果,毕竟纸包不住火,朱鲔还是知道了他反叛的事。

而透露风声的人,不是别人,正是刘秀。这出乎人的意料。

原来,冯异想出大胆的“挖人”策略后,又恐刘秀不会轻饶李轶杀兄之仇,因此,所有的活动都是隐而不发,秘密进行的。但是,瞒得过一时瞒不过一世,随着他的节节胜利,面对刘秀的啧啧称赞,他还是忍不住道出了实情,这一切都是李轶“吃回头草”所带来的结果。

刘秀听后大喜,脸上露出灿烂的光芒,感叹李轶这人还是蛮厚道的。刘秀的话让冯异正有点暗自得意时,刘秀第二句话又出炉了:“把李轶的书信拿出来展览,给各级官员看看,展示一下文采。”

展示的结果自然让地球人都知道了李轶“吃回头草”的事了。结果是李轶大红大紫。

李轶火了,冯异惊了,朱鲔怒了。李轶身为洛阳防御体系的主要负责人,却胳膊肘朝外拐,是可忍孰不可忍,他决定以快刀斩乱麻的方式解决李轶。

但是要想除掉李轶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毕竟李轶和他是一个级别的,拥有兵权。就算李轶要反叛,和他硬对硬,朱鲔也占不了上风。既然不能明来,那就暗来。他选择的“暗”方式更加直接,那就不是写信,玩文字功底的事了,那玩意儿,他玩不起。他派出的是刺客,想把李轶神不知鬼不觉地干掉。

结果大批大批的“便衣”刺客马上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全方位全过程地“照顾”李轶。李轶哪里想到自己会受到这么高的待遇啊,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他的脑袋就搬家了。

他可以说是死得稀里糊涂,死得不明不白,死得极为凄凉。但是,他如果明白自己终究难逃一死,也许就会释然了。毕竟,他犯有杀刘秀大哥的滔天大罪,刘秀无论如何是不会放过他的。

整个过程中,冯异使出的是“反间计”,而刘秀将计就计,使出的是“借刀杀人”之计,结果先是中了计后又中了刀的李轶自然逃不过这夺命双招,还没有明白是怎么回事,就到阴曹地府去报到了。

而整个过程中,李轶的队友朱鲔却充当了“帮凶”的角色,当看到刘秀的大军呼啦啦地向洛阳围绕过来时,他才体会到了一个成语:唇亡齿寒。

面对刘秀铁桶的阵势,朱鲔并没有慌,他选择了死守。结果刘秀把洛阳围了好几个月也没有成功拿下,再这样耗下去,伤不起。

眼看硬攻不行,冯异就对刘秀说:“攻城不如攻心,招降朱鲔,事半功倍。”

刘秀头摇得像拨浪鼓,拒绝的理由很简洁明了:“杀兄之仇不共戴天。”

的确,平心而论,刘秀对朱鲔比对李轶还要恨。要知道,当年他大哥的死,当年他的落魄,几乎全拜朱鲔所赐,怎么能轻易饶过此人呢?

为此,早已胸有成竹的冯异马上说了四句话。

第一句话:得饶人处且饶人。狗逼急了都会跳墙,人逼急了是会疯狂的。

第二句话:相逢一笑泯恩仇。当我们都经历了劫难后,兄弟之间的情谊还在,相逢的时候相视一笑就把过去的恩仇全部忘记了吧。

第三句话:一寸山河一寸血。枪杆子下出政权,虽然江山是打出来的,但我们的兄弟战士流的血和泪太多了,能少流就少流,能不流就不再流了。

第四句话:一寸光阴一寸金。如果把时间都耗在攻洛阳上,那会对整个战局起到什么作用呢?那是坐失良机,自毁前程啊!

字字敲心,句句震脑,刘秀闻言半晌不语,良久,长叹一声,终于点了点头。

考虑到朱鲔是一块硬骨头,他是那种宁死不屈的人,要劝降他并非一件容易的事。因此,说客是关键。

早已成竹在胸的冯异马上说出了说客——彭岑。要知道,彭岑不但跟刘秀干过,还跟朱鲔干过,因此,派他出马可以说最合适。

彭岑也没有辜负刘秀的期望,他一出马就搞定了朱鲔。

朱鲔做出这样的选择也是很痛苦的。尽管彭岑凭着三寸不烂之舌说服了他,但投降那天,他低着脑袋,一直不想目视面前的刘秀。

伟人之所以伟大,那是因为你是跪着的,这话一点不假。那一刻,朱鲔才体会到自己原来是如此渺小,渺小得像一粒沙。然而,此时的刘秀显示出王者风范,他扶起跪地的朱鲔,对他许下一个承诺:“共抛恩怨情仇,共建美好未来,共享荣华富贵。”

《后汉书》对此的记载是:“鲔见其诚,即许降。”

朱鲔本来对刘秀是防着一招的,他这次投降是他一个人出来,城里的兵马都没有动,他出城前,下达了这样的命令,如果他有什么不测,一定要死守城门,和敌人共存亡。此时刘秀的承诺无疑把朱鲔最后的疑虑打消了,他终于感动得热泪盈眶,跪倒在地……就是这一跪,洛阳城门幽然打开,守兵纷纷扔下手中的兵器,对刘秀打出了横幅——洛阳,欢迎您。

洛阳和平解放。

建武元年(公元25年)十月十八日,刘秀正式宣布定都洛阳。东汉从这里拉开了新的序幕。

值得一提的是,刘秀果然没有食言,先后封朱鲔为平狄将军、扶沟侯,后升任为少府。朱鲔百年归寂后,他的子孙延续和继承了他的爵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