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大汉王朝的三张脸谱:红脸光武帝
27154600000056

第56章 最后一哆嗦

民间有一句老话,叫“三拜九叩都过了,就差最后一哆嗦”。左拜右拜,前拜后拜,拜完几个时辰,祭拜者心情在吹鼓手渲染下,悲痛到了极点,因此哆哆嗦嗦奔向灵前哭诉。最后一哆嗦,乃整个祭拜的重头戏。

这一回,轮到彭宠“最后一哆嗦”了。

建武四年(公元28年)五月,刘秀在关中、中原战事日趋稳定之际,率军讨伐彭宠,以除后患。就在行军之际,大司徒伏湛却来了个奋而拦车。

刘秀虽然又惊又怒,但还是强忍怒火,听完了伏湛的高谈阔论。

“杀鸡焉用宰牛刀?彭宠不过是一个不成气候的小蟊贼,根本不用劳驾陛下亲征。渔阳郡不过一个边远小郡,现在中原还没有平定,却掉转马头去收拾边境之地,得不偿失啊!渔阳的事,随便派一员猛将过去就搞定了啊!”

刘秀怔住了,回过神来仔细想想,不无道理,于是派出了耿弇、王常、朱祐、祭遵四大猛将前去平乱。

祭遵率先立功。他率军攻打涿郡,很快就生擒了反贼张丰。张丰是理想主义者,直到被擒的那一刻,他还认为这是一场梦。临死之前,还认为这不是事实,他还兀自叫喊着自己是真龙天子,有石中玉玺为证。

祭遵本着人道主义,当场切石以验真伪。事实胜于雄辩,张丰最终体会到了被骗的滋味,不由凄厉地仰天长叹:“当死无所恨。”

剪掉了彭宠的羽翼张丰后,祭遵继续挥师前进,接着又攻破了潞县,打败了彭宠的援军。

与此同时,耿弇等人也没有闲着,一鼓作气,拿下了望都、故安一带的十多个乡镇。耿弇的父亲耿况和弟弟耿舒在今北京昌平一带成功消灭了匈奴军队,斩杀了两个大王。

羽翼被剪,外援被灭,彭宠无奈之下,只好撤出蓟县,回到了老窝——渔阳。

恭喜彭宠,他被包围了。彭宠在渔阳经营多年,丰衣足食,坚守城池,一年半载是绰绰有余的。应该说彭宠的想法是对的,守一片天空,过自己的日子也未尝不是一种享受。然而,他的美好愿望很快就落空了。原因得从他妻子的一个噩梦说起。

经历了战火的洗礼,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彭宠妻子在精神高度紧张下,做了一个噩梦。这不足为奇,但偏偏这个梦惊醒了彭宠,彭宠一看妻子紧张成这样了,就找来算命先生,测一下吉凶。

就是这个算命先生把他推上了绝路。算命先生又是掐指头,又是摇头晃脑,总之在一阵故弄玄虚后,得出这样的结论:这是内乱的征兆。

算命先生没有说发起内乱之人的名字,这可难住了彭宠。彭宠从此就天天琢磨这个内乱的嫌疑人。最后思来想去,彭宠把目光停留在了自己的堂弟身上。

堂弟本来在京为官,在说服自己时,反被自己说服了。虽说自己成功把他拉下了贼船,但难保他心里还想回头是岸。而且他现在掌握着重要的兵权,一旦有变,那可不是闹着玩的。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想到这里,彭宠惊出了一身冷汗,可是现在无凭无据,不能直接把堂弟抓起来。深思熟虑后,彭宠决定静观其变,不管他有没有反叛之心,先提防要紧。

彭宠的防就是把堂弟调离自己的身边。他以护城为理由,让堂弟带着军队到外城去驻扎。事实证明,这一招果然很不错,他把堂弟防得严严实实,很到位。堂弟想反叛,连门儿都没有。

然而,计划赶不上变化,彭宠不会知道,他这一招防到了家贼,却给了外贼机会。彭宠身边有一个叫子密的家奴,鞍前马后,替彭宠出了不少力,做了不少事,被彭宠视为心腹。彭宠封他为府中的管家,其权力和地位都是明摆着的。

在别人的眼里,子密应该很满足了,毕竟这样的荣华富贵不是每个人都有的。然而,子密并不满足,他想封官封侯,想权倾朝野,想妻妾成群,想名垂青史。然而,此时彭宠兵败如山倒地退缩在渔阳,整座城被刘秀的部队包得里三层外三层,看样子,彭宠要想翻身是不可能了。跟着彭宠走上的就是一条不归路,且不说荣华富贵,只怕脑袋也要随时搬家。

思来想去,子密决定给自己找一条生路,那就是把彭宠的人头献给刘秀。

于是,他找来两个帮手,一起密谋这件事。他们一致认为彭宠的堂弟不在身边,彭宠的防卫也没有那么严密,可行。事不宜迟,马上动手。于是三人便选择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里行动了。睡熟了的彭宠还不知道是怎么回事,脑袋就搬家了。然后,子密他们提着彭宠的脑袋去向刘秀领赏。

一切来得太突然,一切来得太匆匆,一场声势浩大的叛乱就这样戛然而止了。

树倒猢狲散。彭宠死后,部将的离散已成必然之势。尽管有的手下拥立彭宠的儿子彭午为燕王,想继续完成彭宠未完成的事业,然而,仅仅过了几天,彭午就被发动叛乱的国师韩利等人杀死。韩利率部投降刘秀,至此,彭宠之乱彻底平息。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斩杀彭宠的子密立了大功,但刘秀对他这种害主求荣、两面三刀的人是极为蔑视和不满的。他权衡良久,最终决定学先祖刘邦,给子密封了一个极具侮辱性的侯爵称号——不义侯。

无情无义,当这样的侯爵真让人没脸见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