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大汉王朝的三张脸谱:红脸光武帝
27154600000069

第69章 尘埃落定

岑彭死了,还有后来人。刘秀一边表达对岑彭的哀悼之情,一边把吴汉从幕后推到台前当主将。

吴汉接任后,以“哀兵”的方式马上向公孙述发起了总攻。吴汉很快在鱼涪津打败了公孙述的两员大将魏党和公孙永,在武阳还斩杀了公孙述的女婿史兴,然后以不可挡之势攻取广都,随后在绵竹逼降了王元,又在涪城斩杀了公孙述的弟弟公孙恢。面对汉朝的步步逼近,公孙述手下的将帅在恐惧之下,选择了“日夜离叛”,结果“述虽诛灭其家,犹不能禁”。

这时,刘秀来猛料了,劝降公孙述,劝降信归纳起来有三层意思。

第一层:冤家宜解不宜结。你不要因为暗杀我的手下的大将来歙和岑彭而担心,你应该放下顾虑,主动投降才是唯一出路。

第二层:相逢一笑泯恩仇。只你肯主动投降,所有的恩怨一笔勾销;只要你肯归降,不但可以免你一死,而且还可以赦免你的宗族。

第三层:君子一言,驷马难追。我保证我所说的是实话,天地为证,日月可鉴,决不食言。

对此,公孙述的回信只有一句话:“宁可玉碎,不可瓦全。”

一个是开门纳降,一个是终无降意。谈判不成,那只有手底下见真章了,决战不期降临了。此时的汉军拔江州,获田戎。吴汉挟胜利之余威,自带步骑二万进逼成都,并且在离城十几里扎营,做浮桥,派副将武威将军刘尚带万余人屯于江南,为营相距二十余里,以为掎角之势。

吴汉显然被胜利冲昏了头脑,此时犯了孤军深入的兵家大忌。果然,是夜,公孙述派大司徒谢丰、执金吾袁吉率十多万嫡系部队,向吴汉发动了全面的反攻,另外在刘尚回救的必经之路设上伏兵。果然,吴汉与蜀军大战一日,兵败被围。

眼见战士的情绪低落,吴汉就把将士召集在一起,大声说:“我们现在到了生死存亡的时刻了,如果我们同心协力,共同抗敌,不但可以突围出去,而且还能立下大功;如果大家都怕死,就必败无疑了。是成功还是失败,在此一举了。”诸将都说愿意拼了。于是,在吴汉的安排下,他们接下来依靠有利地形,接连三天不和公孙述的兵交战。这三天他们在干什么呢,除了一些哨兵在山上多树幡旗,使烟火不绝外,大家都在睡觉,养精蓄锐。

一连三天汉军都没有动静,谢丰和袁吉也放松了警惕。第四天夜里,吴汉带领自己的残兵败将悄悄撤出了敌人的包围圈,敌人竟然没有发现。他们很快就与被隔绝在外的刘尚部队联合在一起了。有了兵马,他们又有了底气。而此时的谢丰认为吴汉已成了自己的瓮中之鳖,不足为虑,他派袁吉守在这里,他亲自带一队人马去袭击江南。他认为只要江南拿下了,汉军便全完了。

按理说他的设想是好的,然而,他不会料到自己此去江南不是去立功,而是去送死。因为他到达江南,发现这里竟然是一座空城,这才知道自己上当了,然而已经来不及了。当吴汉和刘尚率大军切断他们的退路时,他们顽强的抵抗也是无能为力了。结果谢丰在乱战中战死。而与此同时,袁吉还在纳闷汉军的军营怎么会一直没有动静。等了大半天后,他派人一打探,才知道他们围着一座空山,山上竟无一人。于是,袁吉率军来支援谢丰。汉军此时早已设有伏兵。结果袁吉没有救出谢丰,倒是把自己的性命也搭进去了。

这一战置之死地而后生,吴汉一路势如破竹,直捣公孙述所在的成都。汉兵跑到自己的眼皮底下来了,公孙述困兽犹斗,他派出了自己的“杀人组”。为了让他们尽死效命,他不惜散尽了国库和自己私人的所有金帛,募敢死士五千余人。

在一个漆黑的夜里,这群敢死队悄悄地从城里后门溜出来了,然后对睡着的汉军进行了偷袭。汉军接连取胜,此时又把成都围了个里三层外三层,他们自然料想不到城里的敌人还敢来偷袭他们,结果猝不及防,汉军大乱。

敢死队虽然只有五千士兵,但个个经过特殊的训练,技艺不凡,而且被公孙述的金帛所买,视死如归。他们犹如困兽一般,突然挣脱了铁笼,自然精神百倍,以一当十,以一敌百。乱军中,汉军也不知道敌人的虚实,于是,乱成一团,死伤无数。

吴汉这个时候也无能为力,只能选择三十六计,逃为上计。但在逃的过程中,慌乱中的他居然掉进了水里,幸亏在溺水后抓住了马尾,才逃得性命。

此战不说损兵折将,而且更为糟糕的是汉军此时只有七天的粮食了。也就是说这七天如果拿不下成都,那就只能“望都兴叹”,悻悻地打道回府了。

时穷节乃见。关键时刻,吴汉没有退缩,他决定坚持到底。

如果公孙述再在成都城里坚守一个星期,等汉军没有了粮草再发动全面反攻,那么吴汉就算是长了翅膀也难逃彻底溃败的命运。然而,就是这七天却成了公孙述的魔咒。他一刻也等不及,要把城外这些在他眼里耀武扬威的士兵全部消灭。

支撑着他立即发动反击的不是人,而是上天。这天公孙述在一本“天书”中看到了这样四个字:“虏死城下”。他联想到刚刚的大胜,心里大喜,吴汉等人应该是这样的结局啊。既然他们注定要死在城下,如果我此时不出兵,等他们七天一到撤兵了怎么办,这不是违背了天意吗?

于是,公孙述就亲自带领城中的全部精兵来攻打吴汉。这场世纪大战,从清早一直打到中午还没有分出胜负。正是晌午时分,火毒的太阳像针一样扎着大地,人在战场自然是苦不堪言。双方又累又饿,公孙述就上前商量是不是行个方便,先填饱肚子再继续打。吴汉可不管这一套,他大手一挥,一支精锐的骑兵便以雷霆之势冲向敌人军中。我的人马还没上,你就说休战,天下不可能有这么好的事啊!

公孙述的士兵本来就已经到了体力的极限,此时敌人突然杀出的铁骑把他们那点残留的意志给彻底摧毁了。于是,接下来战场就呈现出一边倒的局面了。公孙述眼看大势已去,逃命要紧,但他哪里会料到自己早已是吴汉等人的眼中钉、肉中刺。还没逃多远,他就被一名汉军用剑刺穿了胸膛。在剑穿心的那一刻,他是否已然明白:虏死城下不是指别人,而是指自己呢?结果公孙述虽然被手下救入城中,但因为伤势过重,这天夜里便一命呜呼了。公孙述在临死前,将自己的兵权交给了最为倚重的大将延岑,希望他能替自己继续战斗。结果,延岑没有做愚忠的臣子,选择了举城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