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大汉王朝的三张脸谱:黑脸汉武帝
27154700000088

第88章 立储无悬念

“孝武初立,卓然罢黜百家,表章‘六经’。遂略咨海内,举其俊茂,与之立功。举太学,修郊祀,改正朔,定历数,协音律,作诗乐,建封禅,礼百神,绍周后,号令文章,焕焉可述。后嗣得遵洪业,而有三代之风。如武帝之雄才大略,不改文、景之恭俭以济斯民,虽《诗》《书》所称,何有加焉!”——《汉书·武帝纪》

在平定太子的事件中,丞相刘屈氂名声大震,先是惊天地泣鬼神一跑出名,“刘跑跑”之名随即传遍长安走向全国。但好歹在汉武帝的大发雷霆下,“刘跑跑”及时悬崖勒马,在平定太子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抛开对错不谈,总之,“刘跑跑”在“巫蛊门”事件中,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没有苦劳也有疲劳。

事实上,自从那一跑成名后,“刘跑跑”在丞相的位置上就坐不住了,他不但成功地跑下台来,而且还跑上了断头台。

事情是这样的:汉武帝一共生了六个儿子:刘据、刘闳、刘旦、刘胥、刘髆、刘弗陵。其中最有可能得到汉武帝继承权的是太子刘据、昌邑王刘髆、刘弗陵。原因是他们三人的母亲是汉武帝一生早、中、晚三个时期的三个最爱。早年汉武帝宠爱卫子夫,结果爱屋及乌下,卫子夫所生的儿子刘据被立为太子。中年汉武帝宠爱李夫人,昌邑王刘髆当然也是汉武帝最喜欢的儿子之一了。晚年他宠爱钩弋夫人,钩弋夫人所生的刘弗陵是汉武帝最小的儿子,而且因为“类己”,所以最得汉武帝喜爱。汉武帝就在很多场合公开表示了对刘弗陵的喜爱。

太子刘据死后,太子一位空出来了,刘弗陵无疑是太子的最大热门。但汉武帝的其他儿子显然不会让这个原本“叨陪末位”的皇子直接登上太子宝座,于是汉武帝后宫的太子争夺战又拉开了帷幕。

第一个向太子位进军的是昌邑王刘髆。

刘据死后,汉武帝废长立幼之心已是司马昭之心,人尽皆知。昌邑王刘髆感到了危机。怎样谋取太子一位成了他思考的一个难题。昌邑王刘髆在思考,丞相“刘跑跑”和贰师将军李广利也在思考。

刘髆是李广利的外甥,李广利思考也在情理之中,那么跟这个“刘跑跑”又有什么牵连呢?原来“刘跑跑”和李广利是儿女亲家,一损俱损,一荣俱荣。如果刘髆能当上太子,那么李广利和“刘跑跑”无疑都将是最大的受益者。

也正是因为这样,征和三年(公元前90年),汉武帝最后一次对匈奴进行的大规模军事行动中,李广利这个“平庸的天才”依然被汉武帝定为主帅。李广利这趟匈奴“凶险”之旅,他身在战场,心却在朝廷。毕竟临行前,他和“刘跑跑”交头接耳,似有道不完的离别之愁,叙不完的分别之恨。

李广利和“刘跑跑”谈论的只是“太子”的事。

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更何况这个李广利和“刘跑跑”是在率队亲征,是在大庭广众之下进行“密谈”的,尽管他们的声音压得很低很低,尽管他们只是装着拉家常的样子,但他们的“卿卿我我”还是被汉朝的“狗仔队”给拍到了,结果这些好事者充分发挥想象大放舆论,居然把两人的心事猜了个八九不离十。

言者无心,听者有意。汉武帝很快就知道了这样的小道消息。太子的事是汉武帝的家事,李广利和“刘跑跑”私下商议,而且还在这种公开的场合,这不是一个错误的问题这么简单了,而是大逆不道,欺君罔上。

于是,汉武帝马上派人对“刘跑跑”展开调查,而李广利已在匈奴的战场上了。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调查的结果让汉武帝又惊又怒,“刘跑跑”不但和李广利交往甚密,行踪诡异,而且还与妻子有巫蛊之事。

巫蛊门之后,朝中上上下下谈到“巫蛊”两字就色变,“刘跑跑”和妻子居然顶风作案,而且诅咒的人就是汉武帝本人。

汉武帝很生气,后果是“刘跑跑”一家全部被凌迟处死。而受到牵连的李广利的妻子和家人都被汉武帝打入了死牢。再接着李广利兵败投降后,李家也遭到了汉武帝的血洗。昌邑王刘髆怎么处理是个难题。

最终,汉武帝这一次格外开恩(也许是受太子刘据之死的影响),没有直接把刘髆拿出去砍了,而是直接赦免了他的罪过。汉武帝这样做,原因有二:一是刘髆是个弱不禁风的病秧子;二来李广利和“刘跑跑”密谋太子的事是他们的私人行为,刘髆并不知晓。

这件事的最终后果是:刘髆已宣告退出太子竞争行列了。

枪打出头鸟,刘髆第一个向太子位置发动进攻,结果天不遂人愿,还没发力就已经败下阵来。也不知是不是受此打击,只过了一年,郁郁寡欢的刘髆就英年早逝了,又给了汉武帝一次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打击。

第二个向太子位置发动进攻的是燕王刘旦。

在汉武帝的六个儿子中,“老大”刘据因为“先发制人”反而“制于人”,结果来了个悲壮的“后手死”(以自杀的方式来解决);“老二”刘闳又是个短命鬼,正值壮年就挥一挥衣袖到阎王那里报到去了。因此,“老三”刘旦时来运转,成了“活着”的众皇子中年龄最大的,按以往“立长”的原则,他是太子的不二人选。也正是因为这样,刘旦开始狂妄自大,打出的口号是:我是太子接班人,我怕谁?

刘旦开始为自己的未来着想,后元元年(公元前88年),刘旦也来了个上疏。他上疏的内容是要求到武帝身边任侍卫。这是以往历代太子应该做的分内事,刘旦这样急急忙忙地做,原因有二:一是可以正大光明、光明磊落地向天下人宣布自己是太子的不二人选。二是可以在宫中处于进可攻退可守的绝对有利位置,从容对付其他皇子,消灭各种不利因素于萌芽状态。

应该说不管结局怎么样,首先从外人的角度来看,刘旦的想法还是“看上去很美”的。但事实上汉武帝那是什么人,他走过的桥比你刘旦走过的路还要多,洞若观火,对刘旦的“小伎俩”早已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况且他早就对刘旦平时骄傲蛮横不满了,于是,借此机会对燕王刘旦进行了毁灭性的打击。

他首先斩了燕王刘旦的上书使者,给了他一个下马威。然后来点实际的,他抓住“燕王匿藏朝廷通缉要犯”的小辫子不放手,以“窝藏罪”削去燕王刘旦所管辖的良乡(今北京市房山区)、安次(今河北省廊坊市安次区)和文安(今河北省文安县)三个县。

削了地比削了你头上的乌纱帽后果更严重。刘旦立储的梦想至此彻底破灭,失败的原因,八个字:井底之蛙,自以为是。

用排除法来看,这下太子之争实际上只剩两个候选人了:刘胥与刘弗陵。

我们首先还是先来看看刘胥的情况。俗话说有其母必有其子,这句话用在刘胥身上来说就是,有其兄必有其弟。他的哥哥燕王刘旦是个骄横跋扈之人,同样,刘胥也好不到哪里去,因此,汉武帝早早就把他兄弟俩排除在“立储”之外。

至此,太子一位的人选只剩下硕果仅存的刘弗陵一人了。就这样,年幼的刘弗陵不费吹灰之力、兵不血刃地就成了汉武帝唯一的接班人。这当真印证了一句老话: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