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大汉王朝的三张脸谱:白脸汉高祖
27154800000013

第13章 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下面先来看一下陈胜的个人简历。

姓名:陈胜。

字:涉。

出生年月:不详。

出生地:颍川郡阳城县闾左(今属河南省登封市)。

家庭状况:世代务农,穷得叮当响。

性格特点:阴冷忧郁,多愁善感,愤世嫉俗。

典型事例:一次,还是翩翩少年的陈胜和一个朋友佣耕(就是去有钱、有地的人家里种地,挣取工钱)。耕了一会儿,陈胜突然走到垄上,呆呆地站在那里,沉思良久,怅恨良久,感叹良久,蹉跎良久,说了这样一句话:“苟富贵,无相忘。”

“你不就是个佣耕吗?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富贵对你来说就是个白日梦啊!”他的伙伴听了哈哈大笑。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胜抬头四十五度角仰望天空,长叹一声,悠悠地说道。

如果不是秦二世元年这次征兵到渔阳守边陲,只怕陈胜将永远守在那个小山窝里日复一日地打工糊口,默默无闻地过一生。但秦二世的一道诏令,改变了他一生的命运。

公元前209年仲夏,夏蝉高唱。阳城县人接到皇帝的征兵诏令后,陷入了骚乱。谁都知道,被征去的人大抵是“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但当时被选中的人去也得去,不去也得去,由不得自己做主。

陈胜也在被征行列。他身强力壮又识文断字,和吴广一道被任命为屯长。于是,在两名将尉的监督下,他们带着九百多人向渔阳(今北京市密云区)进发。如果路上不出什么意外,只怕这是千万批守边疆的义兵中的一批,将成为历史上的匆匆过客。然而,老天却偏降大任于他们。

这支队伍走到大泽乡时,没有征兆的大雨突然倾盆而下。这场雨很有特点,一下连着几天都没有停的迹象。雨一直下,这下可苦了这群去守边关的义兵了。此时淋雨着凉感冒是小事,关键是这大雨一下,误了行程,可是要杀头的。

好不容易雨停了,就当大家准备火急火燎地赶路时,却发现前方的道路都被大雨冲毁了,寸步难行。

下雨耽搁的时间,再加上修路的时间,陈胜掐指一细算,算来算去,之后就算不停不歇地赶路,也无法按期到达目的地了。

“这可如何是好?”陈胜皱着眉头,怅然良久、伤感良久、深思良久。最后,他把屯长“助理”吴广叫进来开了一次碰头会。

“大雨误我们的行程,按照大秦法律,迟到了那是要砍头的。我们两个是屯长,更难辞其咎,只怕有十个脑袋也不够用啊。”陈胜平常和吴广亲如兄弟,此时也不再转弯抹角,而是直接来了个开门见山。

“既然前进一步是死路,不如往后退一步吧。”吴广似乎有备而来。

“你的意思是逃跑?”陈胜说着,摇了摇头,叹息道,“逃也没有用,躲得过初一躲不过十五,到头来还是死路一条。”

“老大,那你说怎么办?”吴广问。

陈胜等的就是吴广这句话,但他仍然做一番痛苦状、深思状,而后才道出了他心里早已想好的法子——革命!

“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陈胜说道,“现在世道不好,与其身陷囹圄时喊苍天喊大地喊无辜冤枉,不如趁现在还是自由身,靠自己靠兄弟靠背水一战,兴许还能置之死地而后生!咱们现在只有三条路可以选择,要么服役,要么逃亡,要么革命。选择服役是死,选择逃亡也是死,唯有革命,或许还有一线生机!”

听完陈胜这番慷慨陈词,吴广的革命意识瞬间飙升,立马同意和陈胜一起搞革命。他俩经过深思熟虑,决定来个三步走。

第一步:造神。

本着革命未行,舆论先行的原则,陈胜和吴广在策划这场旷世“革命”时,想出了两个独特的新鲜玩意儿。

第一个是“鱼腹藏书”。

陈胜负责书法题字。他找来一块帛,在上面龙飞凤舞地写上“陈胜王”三个字。字虽然不多,但却很难写,运用的笔画要夸张,要尽量做到跟鬼符有异曲同工之妙。

吴广负责捞大鱼,然后把帛书塞进大鱼的肚子里,再把大鱼放生到容易被人捕获的水域。

戍卒们的炊事班班长买来鱼,结果在解剖的过程中,发现了帛书。然后他如获至宝地拿着帛书为大家现场展示,“陈胜王”三个字吸引了所有人的眼球。

很快,大家看陈胜的眼光都变得不一样了,那是怎样一种崇拜和仰慕的眼神呢?

第二个是“篝火狐鸣”。

夜渐黑时,吴广趁大家不备开了个小差,背着一个喇叭,挑上一担柴火潜入军屯附近的一座废弃破庙。夜已黑时,吴广点燃柴火,然后开始蒙头大睡。

到了夜墨黑时,吴广醒来了,熄灭了柴火,拿出喇叭,开始学狐狸叫:“大楚——兴,陈胜——王……”

他这一叫,把所有人都吵醒了。大家的耳畔不仅回荡着狐狸的叫声,还闻到一股股湿浓的烟味。在凄冷的夜里,这番场景显得恐怖而诡异,令人毛骨悚然。这样一折腾,所有人都失眠了。

第二天一大早,流言开始满天飞:陈胜是上天派来的王,专门来解救我们的!

经过这两次舆论宣传,大家对陈胜的看法发生了质的改变。在大家的眼里,他已经由人变成了神。

对陈胜来说,他之所以这么做,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他家世代务农,要革命,谁会听他这个乡巴佬的话呢?所以他才会弄出这些神乎其神的玩意儿来,目的无疑是想包装自己,弥补先天的不足,为领导革命铺好路。

造神成功后,陈胜和吴广马上开始第二步走:亮剑。

这天,在陈胜的指使下,“枪手”吴广出场了。他把大家召集到一处,上演了“攻心”战术。

“这种烂天气,这种烂路,咱们不可能按期到达边关了。我劝大家还是直面现实,做一个明白人,千万别做痴心人、幻想人、糊涂人。”吴广义愤填膺地说道,“此时不逃,更待何时啊?想留不能留,才最寂寞;没说尽温柔,只剩离歌……”

正当吴广边说边唱,把大家的情绪都调动到一触即发时,负责统率这支队伍的最高行政长官——两个将尉出现了。

“你口无遮拦,狂妄放肆,传播邪论,罪不可恕!”两个将尉操起鞭子就往吴广身上抽。

“啪,啪,啪!”鞭子落在吴广身上,却痛在大家心里——是啊,当官的只想着保住自己的乌纱帽,哪管我们这些百姓的死活!

“这就是妄图逃跑的下场,你们若不想成为第二个他,就给我老实点!”两个将尉一边抽打吴广,一边得意地笑起来。

然而,没过多久,他们的笑容就变得僵硬起来。他们怎么也没想到,被抽打的吴广在地上翻滚着,突然翻到一个将尉身边,一招“猴子揽月”夺下他的佩剑,对着那心窝就是一刺。

这名将尉没料到吴广敢以下犯上,更没料到他身手竟如此敏捷,他用不可思议的眼神望着吴广,然后轰然倒地。另一名将尉见状,被吓得呆若木鸡。等他醒悟过来,准备有所作为时,已被陈胜和其他人送上了西天。

干净漂亮地干掉了两个将尉后,陈胜和吴广开始第三步走:祭旗。

眼看时机已到,陈胜终于从幕后走到了台前,开始发表“革命宣言”,提出了三大主张。

第一个主张:壮士不死则已,死即举大名耳。

“此番大雨误了行程,咱们怎么也不可能按时到达渔阳了,到时候暴虐的朝廷肯定要砍了大家伙的人头。退一万步来说,就算侥幸留下来,戍卫边疆,那也十有八九是要死的啊!咱们堂堂男子汉大丈夫,怎么能这么窝窝囊囊地死呢?要死也要轰轰烈烈,名扬天下。”陈胜这一席话,一针见血地解释了“为什么要革命”。

第二个主张: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不论是王侯还是将相,他们都跟我们一样,是生活在世上的普通人。他们能有如今的地位和富贵,咱们也能有!”通过这番话,陈胜旗帜鲜明地道出了“革命为什么”。

第三个主张:有福同享,有难同当。

“咱们今天就开始革命,大家尽管奋勇杀敌,斩将夺城。大家放心,我会计功授封,保证让大家日后个个都能封妻荫子,过上荣华富贵的生活。”通过这番描述,陈胜教会了大家“我能为革命干什么”。

陈胜的话像利锥一样刺痛了众人心底那根最脆弱、最敏感的神经,让人听了很受用。反是死,不反也是死。反还有一线生机,不反只有死路一条。

陈胜话音未毕,热血澎湃的士卒们便异口同声地高呼着“大楚兴!陈胜王!”。

接下来,革命变得顺理成章。陈胜立刻领导大家做了以下几件事:第一,修筑高台,祭祀天地;第二,袒露右肩,歃血盟誓;第三,拥立王者,公推陈胜为将军,吴广为都尉;第四,建立政权,确立国号为大楚;第五,加强舆论,提出了“公子扶苏和项燕不死灵魂转世附体”这样的包装口号。

至此,中国历史上第一支革命军就这样成立了。

斩木而起,揭竿而起。九百壮士,挑起了天地乾坤的波涛;一帮平民,开启了生机勃勃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