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大汉王朝的三张脸谱:白脸汉高祖
27154800000059

第59章 分兵作战

待众将领集中到修武后,刘邦召集大家商议下一步的行军路线和行动方针。于是,在怎么对付楚军的问题上,汉军内部形成了两派:防守反击派和主攻派。

防守反击派认为,楚军本来就强大,他们才几乎兵不血刃地连克荥阳和成皋,士气正旺,现在主动跟他们交锋,无异于鸡蛋碰石头,自不量力。所以,如今应当避其锋芒,击其惰归。

防守反击派的代表人物是夏侯婴和卢绾。夏侯婴自从彭城逃难以来,就一直陪在刘邦身边,后来又陪刘邦经过了荥阳和成皋两次大逃亡,对逃亡的凶险深有体会,因此,他不主张再和项羽硬碰硬了。而卢绾与刘邦是同年同月同日生的发小。刘邦对这两人都信任有加,对他们提出的防守反击的战术思想自然也很重视。

而主攻派认为,楚军与汉军长期交战,一直都被汉军牵着鼻子走,已是一支疲惫之师,到了强弩之末。荥阳和成皋是汉军的军事重地,现在把它们夺回来,既能鼓舞大家的信心,又可以狠狠地打击项羽。所以,进攻才是眼下最好的防守。

主攻派的代表人物是樊哙和陈平,他们也是重量级的。樊哙是刘邦的连襟,战功显赫,是一员不可多得的猛将。而陈平自从弃暗投明后,在荥阳保卫战中立下汗马功劳。他此时在刘邦心中的地位已可与萧何、张良、韩信并列。

两边都有重量级人物撑腰,这下可苦了刘邦了。他站在一个十字路口,不知道该如何选择。

就在防守反击派和主攻派争得不可开交,刘邦左右为难时,中立派顺势而生了。中立派认为,既然目前攻不能放手去攻,守又不能消极去守,那就攻守结合,边攻边守,边守边攻,既可厉兵秣马,又可以打击敌人,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

中立派的代表人物是郑忠。郑忠一直是个默默无闻的人,按理说他的计谋谁也不会听,但问题是他很巧妙地照顾了防守反击派和主攻派两方代表的颜面,因此,他的理论一出台,刘邦就像抓到了一根救命稻草,马上拍板,做出了三大战略部署。

第一,汉军大部队高筑壁垒,按兵不动,养精蓄锐,以待天时;派少数人迂回到楚军后背去使暗招子,扰乱敌人后方。

第二,派将军刘贾(刘邦的大表哥)、卢绾两人率两万人马,从白马津渡过黄河,深入楚军后方,与在那里玩游击战术的彭越将军联手,重建敌后战场。

第三,派英布前往淮南,联合他岳父衡山王吴芮一起开辟淮南战场,进一步牵制和分散楚军兵力。

在这三大部署中,关键的是刘贾、卢绾与彭越联手,重建敌后战场这一招。彭越本已查到楚军的粮草辎重就在燕郭西(今河南省延津县)一个超级偏僻的大山坳里,正愁手下的兵力不够,不敢贸然下手。卢绾和刘贾的到来无异于雪中送炭。三人聚在一起简单商量了下,便决定马上采取行动。

三人分工明确。彭越熟悉地形,负责放火烧辎重;卢绾和刘贾在外面等着,负责杀人。

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彭越带领手下神不知鬼不觉地摸到了那个超级偏僻的大山坳里。深更半夜,楚军都在营帐里呼呼大睡,几乎没有太多防备。等火都烧屁股了,他们才惊醒过来,赶紧逃命,根本就不管粮食了。

想逃命可没那么容易。彭越放完火,就该卢绾和刘贾上场了。最后,除了极少数腿脚长跑得快的,绝大多数楚军都成了刀下之鬼。

这次偷袭事件对项羽的打击很大——粮道被毁可是要命的!

彭越这时也充分展现出了其悍将作风。他并没有小富即安,而是马上带领强大的“彭家军”再向楚地其他地方进军。很快睢阳(今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陈留(今河南开封市陈留镇)、外黄(今河南省民权县)等十七座城镇就变成了汉军的一亩三分地。

“彭家军”这一闹腾,把楚军的后防闹得鸡犬不宁。更为重要的是,后防的危机直接关系到前方的战局。项羽在成皋坐不住了,他决定亲自带兵去平叛。

然而,问题马上就来了:他去平乱,那谁来守成皋呢?

这时候,项羽最为倚重的几员大将,钟离眛镇守在军事重地荥阳,肯定是不能考虑了;龙且作风硬朗,办事果断,倒是不错的人选,但项羽已把他定为支援齐国的唯一人选了。其他一些猛将,比如季布、周殷等人也都被汉军牵制住了,抽不开身。

思来想去,项羽最终把守成皋的大将选定为大司马曹咎。其实项羽选曹咎担此大任,并非因为曹咎有惊天动地之才能,而是为了感恩。

当年,项羽跟随他叔父项梁隐身于栎阳县(今陕西省西安市)时,项梁被仇家妒恨,因为“莫须有”的罪名锒铛入狱了。项梁和曹咎是老相识,正巧那时曹咎在那监狱当监狱长,他写了一封信给当时相当于司法厅厅长的司马欣,司马欣碍于情面当时就把项梁给放出来了。

后来,项梁和项羽革命后,曹咎闻风而动,举家支持项氏,结果很得重用。项羽在封王大会上,拜他为大司马,并且封为海春侯。要知道,在项羽军中,除了范增被封为侯外,连钟离眛、龙且等名将都没有获得这样的殊荣,由此可见项羽对曹咎的器重和信任。

考虑到成皋地理位置的重要,项羽在走之前,还做了两大安排。

一是本着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篱笆三个桩的原则,任命原汉中三王中的塞王司马欣和翟王董翳为副将,协助曹咎一起守成皋。

二是本着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原则,给曹咎进行了战术部署。项羽给了曹咎最为稳妥,甚至可以说是稳操胜券的办法,坚守不出,并跟他约定半月为期。只要坚持半个月,曹咎的任务就完成了。

曹咎拍拍胸脯说:“请霸王放心,不就是坚守半个月吗?我一定奉行您的命令,坚持到底!”

眼看曹咎签下了军令状,项羽提着的心终于放下了,随后带领楚军浩浩荡荡地往后方杀去。事实证明,项羽就是项羽,他的剑光指到哪里,哪里就会抖三抖。

彭越连夺十七城,他还来不及高兴呢,就惊愕地发现项羽大军已经攻到自己所在的外黄城下了。都说一物降一物,别看彭越平日里勇猛异常,威不可挡,但在项羽面前他就像一只病老虎,哪里还有半点生机。彭越默默地躲在外黄城里,打死也不敢出城跟项羽比个高低。

项羽可不吃这一套。他大手一挥,楚军开始攻城。城破了脑袋就得搬家。彭越虽然不敢出城迎战,但防守却一点儿也不马虎。在第一天的攻防战中,双方伤亡都很大。

项羽眼看彭越还有点斤两,便亲自来指挥攻城。

这下,彭越终于体会到项羽的强大了,因为外黄城已有好几处快被撞破了。幸好在这个关键时候,老天帮了彭越一把——天黑了。项羽也没有察觉到外黄城已危如累卵,只要再强攻一阵就大功告成了。他很懂体恤士兵,不打算让士兵们饿着肚子,在这黑灯瞎火中继续工作,当即鸣金收兵。

项羽一收兵,彭越才有了逃生的机会。他带领手下的士兵,在夜深人静时进行了突围。夜晚楚军的防守力量毕竟有限,很快就被彭越的人马冲出了包围圈。等睡梦中的项羽惊醒过来,带领大部队去追时,彭越早已跑得没有踪影了。

项羽追不到彭越,便把怒气撒到了外黄城的百姓身上。坑杀的首要条件就是要把人都集中起来。于是,项羽命人在外黄城里四处张榜,通知城中百姓,凡是男的十五岁以上者一律到城东集合,违令者斩。

外黄城百姓面临着一场前所未有的浩劫。

看了榜单后,城中百姓人心惶惶。项羽的残暴大家都有所耳闻,他们早料到项羽下一步要干什么了。在这危急关头,混乱的人群中出现了一名十二三岁的白衣少年。这个孩子的出现不经意间改变了大家的命运。

这个白衣少年并没有像其他少年侠士一样,手里提剑去找项羽,而是赤手空拳直接去了。他风度翩翩地来到楚军营前,面不改色心不跳地说,他要见项王一面。楚军守门士兵见这少年气派不凡,心中都暗暗称奇,便问他想见项王干什么,少年说他要为项王出主意。

自从范增死后,项羽身边几乎没有人能再为他出主意了,什么事都得靠他自己决定。现在,虽然只是一个乳臭未干的小孩说要献主意,但饥不择食的楚军士兵还是破例把他带到了项羽帐前。

项羽一听有个小孩来求见自己,亦是大感好奇,马上接见了他。

“小朋友,你胆子不小啊,你可知道我是谁吗?我可是杀人狂魔西楚霸王啊!”一见面,项羽便给了少年一个下马威。

“我连死都不怕,难道还怕大王吗?再说,大王原本就是个好人……”白衣少年显得很镇定,一脸平静地说。

“哦!”项羽听了大感好奇。

“因为天下人都说大王您体恤民情,爱护百姓。”白衣少年微笑着说。接下来,他使出浑身解数,好好地拍了拍项羽的马屁,说他如何如何英勇,城中百姓如何如何仰慕他,总之,城中百姓无时无刻不在等待他的到来,等等。

项羽一听飘飘然起来,但嘴上还是忍不住问:“既然城中百姓仰慕我,为何我来攻城时他们还要帮助汉军防守呢?”

“彭越入城后,城中百姓慑于他的淫威不得不屈服于他。但是,百姓只是做做表面功夫,彭越知道守不住才连夜逃走的。这是百姓在暗中相助大王啊!如果连支持大王的百姓也被坑杀了,那天下的百姓会如何看待大王啊?这天下又有谁敢归顺大王呢?得民心者得天下,大王难道不想得天下了?”

少年的话彻底征服了项羽。这次,他不仅听从了这个毛头小子的建议,还赏给了他不少银两。

项羽也有从善如流的时候,真是太阳打西边出来了啊!然而,他收复失地的喜悦并没有维持多久,噩耗就传来了——成皋失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