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拿来就用的实用心理学
27176600000076

第76章 别拿“世故”当“成熟”

生活中,青年人总觉得为人处世难,渴望自己早一些成熟起来,可往往却又无法分清成熟与世故的界限,陷于世故的泥坑。那么,到底怎样区别成熟与世故呢?

成熟者能看到社会或人生的阴暗面,却不被阴暗面所吓倒,表面上沉静而内心却有一腔热血。因为,面对黑暗面,有不平而不悲观,既坚信希望在将来,又执着于今天的努力。世故者也看到社会的阴暗面,但他们分不清主流和支流,本质和现象。他们因为曾在事业、理想、生活、爱情等方面遭受打击或挫折便冷眼观世,觉得人生残酷,社会黑暗。他们自以为看透了社会和人生,以“众人皆醉我独醒”自居。在生活中,成熟与世故的具体区别表现为。

第一,真诚与虚伪

成熟者知道社会是复杂的,因此人的头脑也应当复杂些好。遇事要自己思索、自己做主、不轻信,不盲从;与人交往,考虑复杂些而不失其赤子之心,“和朋友谈心,不必留心”;如果遇见不熟悉的人“切不可一下子就推心置腹”,因为这样既不尊重自己,也不尊重别人,可以多听少谈,真正了解后才可以敞开交流思想。这是鲁迅先生待人的经验之谈。世故者由于过多地看到人生和社会的阴暗面,因而错误地认为人世间没有真诚可言。与人作“披纱型”的交往。犹如信奉******教的妇女披着自己的面纱一样,把自己的内心世界封闭起来。对人外热内冷,处处设防。同友相交,虚与周旋,别人的事自己探听尤详,自己的事隔墙难闻,说给别人听的,尽是些“不着边际”的话。

第二,互助和利用

成熟者在处理人与人的关系上,坚持互惠互利,互帮互进的态度,有福共享,有难共当,患难时见真情,世故者对周围人采取于己有用者交往之,于己无用者疏远之的态度。交往的热情,则同于己有用的程度成正比。即使是对同一个人也不例外。

第三,坚持原则与看风使舵

成熟者遇事头脑冷静,坚持原则,有主见,自己该干什么仍干什么。世故者观风向,看气候、见什么人说什么话,投人所好,八面玲珑,采取“随风倒”的处世方法。就如有人所刻画的那样:当世故者同多愁善感的人交际,便把自己打扮成多愁善感的人,说话时,眼睛里有时还会泪光闪闪,转身同性格多疑的人交往,他又会俨然装得深沉起来,与对方一起分析别人如何有可能损人利己,奉劝对方应采取的态度和对付方法;而同率直爽朗的人谈话时,他又会马上变得嫉恶如仇,真想马上为朋友打抱不平,两肋插刀;然而同喜欢息事宁人、凡事调和的人在一起时,又显示老谋深算、久经风霜的样子,把那些正直的举动,说成“简单”和“幼稚”,仿佛一切发生的麻烦都是因他不在场而造成的。逢人迎合不吃亏,他中有我成“朋友”,是变色龙者的秘方。

第四,直面现实和玩世不恭

成熟者对事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敢作敢当,有“舍我其谁”的大丈夫气概,往往小事糊涂,大事清楚。世故者游戏人生,采取滑头主义和混世主义态度,专搞中庸,惯于骑墙,他们可以谈天说地,但只是摆现象,不下结论,迫不得已时也有些不言而喻,是“大家早已公认”的结论。遇有原则问题需要辩明时,则莫问是非曲直,要不然就是模棱两可,怎说怎有理的话;与人意见不一致时,便以“今天天气……哈哈哈”的态度加以回避。对于社会上存在的种种乖巧行为,虽知其隐秘,却不露声色,做冷眼旁观者,既可明哲保身,又可留条退路。

成熟是人生成功的重要标志,世故者只能把人生引入歧路。世故在人际交往中留下的印象是不可信、不可靠和不可近。一个这样的人,自然很难在人生舞台上有出色的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