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言我的长孙皇后
27323600000252

第252章 独占(2)

“一个是她早就倾慕的贤名有传的国公世子,一个是救她命的侠义英雄,这些气宇轩昂的好男儿皆出自李府,如果不嫁进李府还嫁谁家呢?啧啧啧……大哥和大嫂的姻缘真有意思。万不想我救的居然是自家人。”

自家人,好一个自家人。

21世纪,因了那著名的‘彭宇案’,将所有人的道德天平来了个彻底颠覆。对于许多需要帮助的人,路人的眼充满着漠然、无视……当国人真正意识到有很多东西正在不经意间流失的时候,从此,‘正能量’之词提上日程。

在大隋,在这个兵荒马乱的年代,他本就是个好打抱不平的主,见了劫匪打劫一个姑娘,出手相助是本能。他完全没有考虑到他这‘滥好人’会引来许多的‘烂桃花’。

可我,能公然贬驳他的这副侠义心肠是‘不对’的吗?

“那大哥……他知不知道你冒他之名救过大嫂?”

“知道啊,大哥就这事对我感激不尽,说我救了他的一段好姻缘呢。还有啊,大哥他们的洞房之中,我还就这一功劳讨了不少好处。元吉因这件事一直很是懊恼,说在春花秋月酒楼之中他只顾美酒美食,没有事先见到大嫂,搞得洞房之夜被我这个二哥抢尽了风头……”接着,他凑近我耳边,将他在李建成和郑盈盈洞房花烛夜中的恶搞说了个彻底。

我震惊的看着他,喃喃说道:“你是说……大嫂知道你冒充……她见你这般侠义,想来家教同源,想着大哥定不是传闻中的徒有虚名。所以亲上太原打听,所以亲自大媒求亲?”

“是啊。大嫂是这么说的……唉,可惜的是,也许那一夜我真的闹得有些过火,从此之后,大嫂那么一个敢说敢做的人见我都要绕道走,一旦遇上我,定然不自在。为了这件事,大哥不知警告过我多少次,要我尊敬大嫂呢。”

难怪他是那般的笃定,郑盈盈那一笑是对李建成。

难怪他是那般的笃定,郑盈盈对李建成的倾慕早在‘救命之恩’以前。

原来这些话是郑盈盈自己传出来的。

他的眼睛是这般的干净纯粹,言词是这般的心无城府。

而我居然就这般利用着他对我的疼、我的宠,就这般用心的打听着他的过往。一时间只觉得自己有些罪恶,我讪讪的笑道:“好啊,又一段英雄救美,巧在救的是自家人。”

闻言,他以一副很感兴趣的神情看着我。半晌才笑道:“不过,我最喜欢的一次英雄救美是在扬州……朱雀门!”

他故意将‘朱雀门’三字拖得极长,令我不自觉回忆起当初再相逢的一幕幕,不由叹道:“是啊,救了你表妹呢,大隋第一美人。”又一朵烂桃花。

明显感觉到我腰间的力道加深,他有些拔高声音的问道:“谁救她来着。我要救的是你,只因你好像……”

话未尽,他又闷闷的笑了起来,“什么好像,你根本就是。”

“你真没打算救你表妹?”

“为什么要救她?再说她那个时候的装扮……一如那个‘丘爷’所言,有些……有些秦淮河的感觉。”

我不禁挑高眉毛,“你去过秦淮河?”

对我突然的质问,他吃了一惊。接着看我的神情明显有怒意,他‘咭咭’笑了两声,搂着我说道:“我去没去过秦淮河……你难道不知道?”

这神情,简直就是赤果裸的宣告我曾经误会过他的‘得意楼’。若说原来提及此事他尚会脸红一二,可随着提及的次数越来越多,他不但不脸红,而且是越来越痞了。倒是我,总教他看得心虚、不好意思。

“昨天晚上,大哥为了图快活,示意那几个小兔崽子来闹我,闹得我一宿都没有抱着我的观音婢睡。来来来,我们睡个回笼觉。”

这人,就是不知道消停。我怒瞪了他一眼,拿了本兵书丢到他怀中,“这是红拂昨天悄悄递给我的,说是卫公新录的,要你好好看看,对你以后有用。”

他心不在焉的抓过我手中的书,‘嗯’了一声扔在一边,“现在不谈书。”

眼见他越凑越近,知道他心中在打着什么花花肠子,我推开他的脑袋说道:“你就这般糟蹋卫公的心血,他会心痛的。”

“以后看,现在……我只看你。”

再度推开他的脑袋,挣扎着摆脱他的搂抱,我鄙视说道:“果然,打了胜仗的人心气就高了,对这样的兵书再也不屑一顾了。”

“谁不屑一顾了。看书是看书,看你是看你,是两码事,不能混谈。”

“那这样,你规规矩矩在这里看书,我替你将这双靴子最后的一点线纳好。然后我再来考考你,看你看懂了没有?”

扮了个无趣的神情,他捡起桌上的书,歪身在了太师椅中佯装看书。

知道他佯装一会子后必会静下心来,我则重新取过针线,又替他做着靴子。

若说往日缝衣纳鞋最能静心,但此时,我的心再也静不下来,不时的回神想着他方才说的事。

这是不是就是所谓的时也、命也、运也!

郑盈盈和李世民,两个都是初生牛犊不怕虎的人,两个都是时代的宠儿。

她在家族、商场之中游刃有余;他在家族、朝庭之上见风转舵。

她待他,是惺惺相惜、风花雪月,是以不顾一切、大胆的求亲诏告天下。

而他待她,不过生命中的匆匆过客,未留丝丝香魂,唯一的联系是她居然成了他的大嫂。

太原城传遍李建成和郑盈盈‘清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的天定姻缘,又有谁知道这是一份错缘呢?

老天有时候就会给人开这天大的玩笑,让这尘世间的真真假假忒难理清。

此‘李建成’不是彼李建成。

知道这缘错了的也许只有一个郑盈盈。但她那诏告天下的求亲之举惹得天下瞩目,依她的那份清高,既然木已成舟,她只能将错就错。

这个时代,成亲的夫妻未见面是常有的事,大不了当做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亲事即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