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言我的长孙皇后
27323600000785

第785章 十六个字(1)

“赎罪?”

我不明白的看着萧氏。只听她说道:“宇文化及夺宫,当年虽然情形乱是乱了些,但臣妾终究是有负炀帝所托。这么些年了,每每梦魂萦绕,臣妾便觉得是个罪人,枉炀帝在世时对臣妾那般情深义重、信任有嘉。好在,现在不算太晚。求陛下允了臣妾前往扬州赎罪之心,臣妾只想用余下的生命办好一件事:在佛前求得炀帝和千金公主的一世情缘。求陛下成全。”

眼见着萧氏再度跪下恳求,安义亦是跪下说道:“陛下,臣妾在远嫁突厥之前,最疼臣妾的便是二哥(炀帝)。如今二嫂有意前往扬州,那臣妾便想作陪。一来照顾二嫂,二来可以报二哥疼臣妾之恩。求陛下成全。”

人道人死万事休!

话说到此地步,我不得不成全。“好,朕答应你们。”

闻言,萧氏和安义二人激动难忍,齐齐再度叩头,“谢陛下。”

“起来罢。”

“这样罢,朕派萧瑀护送你们二人去扬州,去碧云庵。”

萧瑀是萧氏的亲弟,有他护送当然最好。闻言,萧氏和安义二人又感激得要下跪之际,我摆手道:“再这般见外,朕可便要反毁了。”

知道我是说笑,萧氏和安义二人急忙抹了泪不再跪拜,倒是萧氏又是哭又是笑的说道:“既然讨挠了陛下这般长的时间,陛下倒不如再送臣妾等人一个人情。”

“说吧,不管什么事,只要朕力所能及,便一定帮你们办到。”

“豫章那孩子在突厥为兰诺伊守孝的时候一直便是臣妾二人照顾,几年下来,感情深及。所以臣妾二人想待豫章归宁之后再启程前往扬州。”

还以为是多大的事?我‘哈哈’一笑,“这是自然。朕不但会留你们到豫章的归宁之日,将来啊,只要唐善识这个小子争气,朕会尽量的将他派往扬州任职,到时候,你们和豫章便又能时常见面了。”

萧氏和安义二人闻言,自是喜不自禁。

我们三人正在说笑间,你和豫章已经挑选好牡丹出了牡丹园,原来你们果然在这里,只是这里牡丹太多挡住了你们二人的身影罢了。

豫章摇摆着手上的牡丹,高兴的问:“父皇,这牡丹漂亮吗?”

“漂亮。但却不如父皇的豫章漂亮。”

豫章虽然有突厥女子的刚,虽然有突厥筑就的魂,但其外却是极静柔的,闻言,她小脸一红,略带羞涩说道:“父皇,母后说儿臣的眼睛是蓝色的,如果戴上这朵蓝色的牡丹,肯定会很漂亮。”

豫章的眼睛一如兰诺伊……只是如今,那拥有一双蓝色眼睛、长年红妆、骑马奔驰在草原上的人早已成黄土了。忆及往日种种,我心起酸涩,伸手摸着豫章的眼睛,“我们豫章漂亮的蓝眸和这蓝色牡丹相映成辉,当然会漂亮之极,定胜过丽质出降时的风采。豫章……”

“嗯。”

“再摘一些蓝色的牡丹,放在你娘亲灵前,告诉她,明天你要嫁人了。”

“是,父皇。”

兰诺伊,唐善识这个少年郎不错,算得上这一辈中的佼佼者了,和冲儿有得一比。所以,你放心罢,豫章会有一个好的生活。

这一年,不是丽质出降便是豫章出降,不是丽质归宁便是豫章归宁。再然后,又为萧氏、安义二人送行。皇宫可谓热闹非凡。

转眼便到了年关。

瑞雪兆丰年。

长安,尽数被白雪覆盖。说长安琼楼玉宇都不为过。

随着四方诸国前来觐见、朝贺。一时间,长安城中车水马龙,热闹非常。

在这些贵客里面,最尊贵的莫过于突厥圣女━━非罗赞。

非罗赞此番亲来长安,是有原因的。

自贞观四年一统突厥以来,这段时日突厥内部又有小部分好逸恶劳的子民起了反心。其实,因了长时期的动荡,突厥大部子民人心思定,在长久的安稳生活后他们自是不赞同那帮叛军。是以那帮叛军还未和我开战便先和自己的人打了起来。

咄吉、颉利等可汗以雷霆之势虽然震押住了二方人马的内战,但他们二人知道长此久往无论如何也震押不住二方人马要内战的心,是以他们二人提议突厥到底是反还是仍旧以和为贵,此事由非罗赞圣裁。于是,反对我的人和拥护我的人齐齐闹到了非罗赞处,求非罗赞圣裁。

非罗赞此番亲自出马,便是要给所有突厥子民一个说法━━以一曲琵琶竞技胜负定夺天下战争的可无。

她胜,那些叛军想做什么便由了他们去,她不会反对。

她败,便说明中原是老天指定的天之国度。从此那些叛军必得依老天旨意行事,不可对天之国度再生叛心,否则他们的主将不会饶恕他们。

“据闻,非罗赞一手琵琶技艺可惊日月,可令风云变色。突厥大地一向流传她的琵琶音为天籁。”

“老房,不要长她人志气灭自己威风。”

“长不长她的志气,灭不灭自己的威风都是其次。重要的是如果我李唐果然无人能及,那等着我们的将又会是一场战争。”

“战争,怕什么……还怕我们打不赢?”

听着房玄龄、我、无忌二人的议论,你很是感兴趣的接话说道:“即来之、则安之。听闻非罗赞有怜悯天下之心,定不会让战争之事再次发生。”

“便算非罗赞有怜悯天下之心,可问题是以非罗赞的圣女身份,她不可能在她们的天神眼皮底下做假,这也是突厥人都信赖她的原因。所以此番她定会全力以赴。而我李唐要找一个琵琶技艺和她相当的人真的很难。所以,这场战争定是在所难免。”

待无忌语毕,你看向房玄龄。房玄龄当然看懂你眼中的意思,他苦笑两声,回道:“这些年,琵琶技艺丢得差不多了。便是上番在‘四方馆’中慷慨激昂的一番弹奏,连微臣自己都觉得愧对自己那曾经的一门绝学。”

“师娘呢?她的琵琶技艺经历过起死回生,定不输那个非罗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