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言我的长孙皇后
27323600000875

第875章 大结局之长相思(4)

“原来父皇知道了。”说话间,承乾又问:“那您可还记得贞观五年,儿子以‘养病’为由在外游历数月的事?”

“那是因为你要去接任黄金堂主之职。”

“那一次,父皇放心不下儿子,偏让侯爷一路跟随保护。”

承乾自出生起,除却我时刻保护外,我能够假手的人就只有侯爷了。可以说,侯爷和承乾在一处的时间比他和猴儿在一起的时间还要多,他们二人的亲热劲不下父子。

我思绪间,承乾又道:“也是在那个时候,我们在定军山中的一切没有瞒过侯爷的眼睛。他清楚的知道乾儿是黄金堂的堂主,他也清楚的知道猴儿是黄金堂的地魁星。当他知道黄金堂主绝不能成为人间帝王的时候,他当时便发誓:只要太子殿下愿意,臣愿以项上人头助太子隐退成功。”

立嫡立长,礼之正也。

罢黜太子,国家大乱。

更何况,承乾是我的一切啊。

侯爷一生为我生、为我死,为我立下了赫赫军功。是最懂我的人。他知道承乾的罢黜之路将是多么的艰辛,也清楚的知道不见血的我不会撒鹰。

“儿子故意狂放不羁的恁人说我有男宠,儿子更故意邀叠罗施入宫,故意尊叠罗施为主而我为臣……儿子以为这般胡闹下父皇定能罢了我这个太子。但万不想,儿子越是胡闹,父皇越是不放手,甚至煞费苦心地将魏征任命为太子太师。目的就是告诉所有人,父皇你是绝不会废掉我这个太子的。”

语及此,承乾轻叹一声看向猴儿,“该你说了。”

这个猴儿的性格一如他爹侯君集,脸上几乎见不着什么感情,连语句也都透着冰凉。“眼见着陛下仍旧执意不罢太子,父亲大人急了。他的一生虽然誓死效忠陛下,但他的一生还有一个人放不下,那就是他打小便护佑着的太子殿下。所以,父亲大人提议……”

听着猴儿的讲述,我明白了。原来剑走偏峰、提出谋逆之计的人是侯爷。侯爷在被斩之前唯一的要求便是放过他的儿子。只因为这个儿子仍旧可以好好的追随着承乾,维护着承乾的同时也维护李唐的安稳。

成大事者不拘小节,没有侯爷的人头落地,便没有废太子的成功。

语及此,猴儿又道:“猴儿了解父亲大人,在您和太子殿下之间他没办法取舍。于是,他将猴儿留予了太子殿下,而将他自己永远的留在了陛下您的身边。至死,他都不愿和我们走……”

原来侯爷有走的机会,他拒绝了,因为他只想留在我的身边,便是埋尸,也要埋在看得到我的地方,哪怕是乱葬岗!

道了声‘侯爷’后,我只手撑着石桌,贞观十七年承乾意欲谋逆逼宫的一幕幕出现在我的脑海中。

其实,这场‘谋逆’并没有大动干戈……全是李佑谋臣说出的话、放出的音。当时我便觉得这所谓的‘谋逆’是疑点重重。

━━没有兵力。

━━没有辎重。

━━没有计划。

一切的一切,只是众说一词、检举揭发。

但无论如何,谋逆是大罪,历朝历代是大刀阔斧、横刀立马,该抓的抓、该杀的杀。更何况在这之前我方方斩了李佑。

于是,侯爷成了首个被斩的人。

也正是因了侯爷的被斩,我放弃了继续追查下去的心。

那个时候,我除却为承乾的胡闹心痛之极外,也心痛着侯爷的背信弃义。

万不想如今,不过是成全,皆是成全……

知道我的心此时必十分的难受。承乾扶着我坐下,说道:“母后有一封信留予儿子。说,当儿子和父皇相见、相认的那一天,给父皇看。儿子偷偷看过,怎么看不懂啊,是天书吗?”

一迳听着承乾摸不着脑袋的话,我一迳从难受中回过神,急问:“信呢?”

承乾从怀中抓出一张雪纸,我急抓了过来展开,熟悉的簪花小楷映入眸中。

难怪承乾看不懂,因为你写的是《女则》中所谓的‘简体字’,因我对照看得多了,自是看得明白。

只见其上写着:二郎,一切的一切不是偶然而是历史的必然。我所做的一切,除了不打乱历史的脚步外,便是在这中间偷得一缕生机。当你知道一切后,不要妄想着去更改已被史官记下的历史。因为很大一部分程度上━━事情的真假已无必要,只要存活在这个时代的人,痛过、爱过、哭过、笑过、无怨、无悔、无憾便成。功过又岂是后人能够评说?

随着我的翻阅,一如《女则》上的一幕再度发生,而这一次是承乾、猴儿、杜荷三人一起和我看着你写的字逐列逐列的消失于月色中。

“怎么回事?”承乾、猴儿、杜荷三人齐呼,便是雷打不动的猴儿,也震惊得张着嘴看着消散在月色中的字。

看着字烟消云散,半晌,我‘哈哈’笑道,“不过前尘往事而已,前尘往事恍若云烟,果然,果然。”

闻言,承乾、猴儿、杜荷三人怔忡的看着我。我一笑,又道:“蚕儿,你不是说你的天魁星又怀了你的一个儿子么?”

不知道我为何转变得这般快,承乾愣愣的点头。

我拍了拍他的脑袋,“傻小子,你们一众人的到来医好了父皇心中的症结,比任何太医开的灵丹妙药还管用。这样罢,父皇便赐你这个未出生的小子名唤‘李医’罢。”

“父皇赐名‘李医’,那儿子便还父皇一个‘李明’。”

听了承乾的讲述我才知道,原来你早就知道李明之事,只是看在杨曼青为了保住元吉的孩子不惜废了武功而装疯卖傻的份上,你以一个母亲的心体谅着杨曼青的心,于是不忍他们母子分别而佯装不知。但李明自出生的时候受了苦,确实也落下了先天性的疾病,你一如当年杨曼青施银针在你身上般在李明的身上施了银针。

所不同的是,杨曼青当年在你身上施银针是为了毁你的容。而你在李明身上施银针是为了保住李明的命。只至如今,承乾终于凑齐了救治李明的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