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别让敏感害了你
27336300000019

第19章 人生本很苦,敏感只会让你更加苦(1)

佛教常把人的一生比作“苦海”,我们唯有苦中作乐,才能给自己的生活增添些许色彩。如果执意选择敏感度日,那只会让我们的生命变得更加痛苦,看到别人的富贵,就往自己的心上撒盐;看到别人的幸福,就往自己的身上浇油。这又何必呢?攀比不能改变什么,只能带来更多的负累。对于我们来说,痛苦过是一天,快乐过也是一天,那么何不选择快乐地生活呢?

生活累,一半源于生存,一半源于攀比

在这个忙忙碌碌的社会当中,有多少人觉得自己是“一身轻松”的?没有社会学家对这个问题做过调查,相信原因也很简单,因为能够真心感受到自己一身轻松的人实在是太少了。

大多数人都会感觉生活很累,每天朝九晚五地上班,拼命挣钱,买房买车,养孩子,还有多少时间和精力留给自己去放松呢?

所以,生存上的压力是造成生活负累的一个重要原因。那我们又不得不再问一句,造成生活累的原因只有“生存”二字吗?

当然不是的,假如只是因为生存的压力,那么这个世界上大部分人都可以说自己没有压力了。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温饱问题已经不再是一个难题,所以,生存问题也不再是“压力”的主要来源了。

那么又是什么造成人感觉活得累呢?

答案还是两个字——攀比。自己刚吃饱,别人已经吃上山珍海味了;自己买了辆摩托车,别人已经开上小车了,物质之间的攀比很容易造成心灵的负累。

关于攀比,有这样一个寓言:两棵胡萝卜,一棵枝叶茂盛,地下的萝卜却很小,另一棵正好相反,萝卜硕壮,地上的秧子却特别萎靡。本来它俩相安无事,只因过路人的一句话,“你看这两棵胡萝卜,一个这样,另一个却那样。”

两棵胡萝卜听到路人的话,都觉得路人是在夸奖对方,两根萝卜心底就铆足了劲儿想长得更好一点,结果却双双枯萎。

这个故事道出了一种耐人寻味的现象:大家明明各自有各自的存在方式和理由,有各自的快乐,却因为攀比,快乐却一点一点地消失了。

不过话又说回来,生活中,其实我们也经常犯这样的盲目攀比病,总是不由自主地去羡慕别人所拥有的东西,比如,羡慕别人的工作,羡慕别人买的新房,羡慕别人的车子等等。很多人都忽视了一点,那就是我们自己也是别人所羡慕的对象。

有的人总喜欢攀比,但攀比之后却是异常地失落,结果总觉得事事不如人家。譬如,一个女人觉得自己不如A有钱,人家嫁了个有钱的老公,衣着光鲜,打扮入时,经常飞到香港去购物;不如B的生活那样充满温馨和浪漫,人家结婚虽然已经五年了,和老公仍然像热恋时那样如胶似漆;也不如C运气好,人家买彩票中了大奖,职场顺风又顺水。

但每个人都有闪光点,都有自己的优点。正如卞之琳在《断章》中所言:“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人总是处在相互羡慕当中的,你羡慕着我,我羡慕着你,久而久之,时光和幸福都在盲目的羡慕中一去不复返。

我们之所以会盲目地羡慕别人,完全是因为我们都不满足于现状,脚下的路不好好走,两只眼睛只晓得到处乱瞟,最后只看得到人家的快乐,却看不到人家的痛苦。看自己就不一样了,满眼都是不如意之事,快乐幸福似乎没有丝毫立足之地。

如此矛盾就出来了,我们在羡慕别人的时候,别人恰好在羡慕我们;别人看见我们是快乐的,我们看自己却是痛苦的。其实我们应该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不论生活和人生际遇呈现出什么样的面目,都应该坦然相待,怜取眼前的人和事,因为我们现在所拥有就是最好的。

常言道,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你羡慕我的好,我也羡慕你的好,如此一来,每个人心中都有了负累。

清朝倪元坦曾言:“别人骑马我骑驴,自觉无颜常叹息。君试回头一察看,道旁还有赤脚夫。”如果我们喜欢拿自己和别人作比较,结果往往是“人比人气死人”。或许我们比不上别人,可这个世界上总有不如我们的人存在,无穷无尽地攀比,再怎么努力追赶和效仿,到头来还是“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何苦自寻烦恼呢?认识到这一点之后,请保持一颗平常心,快乐幸福地生活吧,要知道,人生最大的不幸,就是身在福中不知福。

其实,聪明的人应该把自己当做竞争对象,拿往昔和当下做比较,看看自己是否越来越年轻了,是否离自己期望的目标越来越接近了。不要总去盲目羡慕别人的长处,多关注一下自己的优势才是关键。或许我们没有别人的财富,没有别人成功的事业,没有别人显赫的权势,但我们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和睦幸福的家庭、贴心懂事的孩子……

欲变世界,先变其身

如果说人事是负累,相信很多成年人都对此深有体会。

而之所以把圈子限定在成年人,是因为当我们还是一个稚嫩的孩童时,我们所说的每一句话,即便再怎么欠考虑,再怎么刺痛人心,最后都会被当做“童言无忌”,从而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又或是从一开始根本一点事儿都没有。

但是人长大之后,就必须要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其中最令人头疼的便是“人际交往”了。长大之后,长辈告诉我们,要好好工作,努力挣钱,多做事,别惹事。在别人面前,什么话可以说,什么话不可以说。

压力接踵而至,因此,烦恼自然就出现了。

同一个人,在两个年龄阶段,却有两种不同的待遇,这如何不叫人唏嘘不已呢?清代小说家曹雪芹曾在《红楼梦》里颇有感慨地说道:“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由此可见,自古以来,为人处世的复杂就一直给人带来不少的痛苦和困惑,如何在这个纷繁复杂的社会上与人和谐相处,共享快乐,对于每一个人来说,归根结底都是一门不得不做足功课的大学问。

说到这,或许有人会借用哲学家萨特的名言“他人即地狱”来为自己的不通人情世故开脱,可偏偏不巧的是,有一个人用自己的真实经历驳斥了这一观点,此人就是长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的董事长李嘉诚先生。

关于李嘉诚,香港有一家报纸曾这样评价他:“李嘉诚发迹的经过,其实是一个典型青年奋斗成功的励志式故事,一个年轻小伙子,赤手空拳,凭着一股干劲儿勤俭好学,刻苦而劳,创立出自己的事业王国。”对于很多企业家来说,这样高的评价应该是穷尽毕生心力都难以追求到的,可李嘉诚却一点儿也不将其放在心上,他别出心裁地将自己的事业成功归功于“懂得做人的道理”。

每当有人向他讨教成功的秘诀,他总是不厌其烦地重复一句话:“要想在商业上取得成功,首先要懂得做人的道理,因为世情才是大学问。世界上每个人都精明,要令人家信服并喜欢和你交往,那才是最重要的。”

好一个“世情才是大学问”!其实,沉下心来仔细想想,李嘉诚的这句话确实一针见血。毕竟没有人是一座孤岛,不管是生活,还是工作,我们都免不了和人打交道,也免不了有求于人,同时更免不了获得他人的认可,赢得他人的尊重。若想成为一名成功的商人,光有一股勤俭好学、刻苦努力的劲儿,和一个精明清晰的头脑还远远不够,我们必须在为人处事各方面有着过人之处。

李嘉诚正是吃透了这一点,才在自己的身上狠下工夫,努力剔除性格里的“毒瘤”,日臻完善自己,最后成为一个集勤俭、诚实、勇敢、谦虚、自信、乐观、友善等品质于一身的人。试问,如此优秀的人,又怎么会俘获不了人心,又怎么会干不出一番骄人的事业呢?

既然李嘉诚是因为懂得为人处世的道理而名利双收的,那我们也可以就此得出一个结论,深谙世情远比我们想象的要重要多了。如果我们能更加深刻地认识自己,遇到问题多拿自己“开刀”,就能让自己成为一个更好的人。当我们成为一个更好的人后,我们在任何一段人际关系中都将做到游刃有余,处变不惊,最后获得对方的喜爱和认可,从而达成我们的目的。

圣雄甘地有这样一句名言:“欲变世界,先变其身。”在和他人打交道的过程中,我们手中仅有的筹码往往就是我们自己,因此,若想和对方建立一段良好的人际关系,我们除了先改变自己,实在找不到更好的捷径。

改变自己是一个艰难的蜕化过程,需要我们做很多的功夫。

首先,认清自己。

一个人只有认清了自己才能够改变自己。这就如同做一道作文题,如果连题目都读不懂,又怎么能够下笔如有神呢?作为一个敏感的人,我们可以通过多方面的渠道来认识自己,在与别人交往的过程中,我们对自己的每一个行为和想法都可以反躬自省,这件事我是不是做得太过分了?别人不高兴了肯定是因为我在某些方面没有做到位!这些想法需要我们大胆地去引导出来。

其次,多为别人考虑。

为自己考虑很简单,因为人的天性都是“自保”,但为别人考虑却不那么容易了。一个懂得为别人考虑的人需要做出一些牺牲,而这牺牲也并非是竹篮打水式的付出,我们要时刻铭记,我们今天做出的牺牲,在将来的某一天都会构成别人尊敬和喜欢我们的理由。

人事究竟是不是一场负累,我们还是别急着下定论。不过可以肯定的是,感觉人事是负累的人,一般都如李嘉诚先生所言:“心中装满着自己的看法与想法的人,永远听不见别人的心声。”如果我们太过于自爱和敏感,那自然会把身边的人全部看成是地狱,天天生活在地狱里,生命哪还有快乐可言?

行动固然是痛苦的,可总好过在原地打转,与其在观念的地狱里唉声叹气,还不如多花点心思钻研世情这门大学问。等哪一天,我们自己变得足够好了,我们即便身在地狱,地狱也会开出芬芳四溢的花朵。

别敏感于别人的富贵,活得富贵不等于活得幸福

孩子看着自己的好,庄稼看着别人地里的旺,这是一些攀比之人的通病。

如果仔细留意的话,我们经常能听到周围的人这样抱怨:“我真羡慕你,工作那么清闲,没有压力,挣钱不多但生活也没有忧虑,每天下班都有充足的时间去享受天伦之乐。”而对方就说:“我有什么好的?上班无所事事地在那儿等着到点下班,回家就是柴米油盐酱醋茶。工资低,想买什么都得算计,哪儿有你好,生活得既充实,又丰富。”

这种羡慕是人之常情,但有的人却因为敏感而让羡慕也变了味。

陈玲玲和张玉玉是大学的同班同学,两人在一个寝室里住了四年,是无话不说的好闺蜜。毕业之后二人又去了同一个城市打拼,感情仍然非常好。在毕业的头两年,她们每隔一两个星期都会出来吃顿饭、一起逛街。

这种状态一直维持到张玉玉的一些改变。

在毕业后的第三年,张玉玉经人介绍认识了自己的男朋友,这个男人比她大五岁,是一位本地人。两人在认识不到三个月之后就步入了婚姻殿堂。

起初,陈玲玲在听说这件事的时候也是非常高兴,在她看来,好朋友能够找到人生的归宿实在是太棒了。后来,陈玲玲知道了一些张玉玉男朋友的事情,心里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了。

原来,张玉玉的男朋友非常能干,不到30岁就已经有了自己的公司,而且经营得非常不错。他在本地除了自家的房子之外,还买了一套房子,可以算是比较富足的。而张玉玉在结婚之后,生活状态明显也发生了改变,在她怀孕之后,老公就不再让她上班,而是让她在家中休养,每个月还给她一万多块零花钱。

张玉玉一个人在家无聊时,也经常会约陈玲玲出来逛街、购物,但陈玲玲却发现自己的这位朋友出手不再像以前那样了。陈玲玲之前的工作性质和张玉玉的类似,工资也都一样。但现在,陈玲玲仍然拿着这笔工资,而张玉玉坐在家里什么都不干拿的钱都比陈玲玲的多,二人购物时,以前两人都嫌贵的东西张玉玉能买了,但陈玲玲仍然是望而却步。

这些事情逐渐地多了起来,陈玲玲心中也开始出现了明显的变化,她觉得朋友很走运,嫁了个好老公,现在日子比自己过得好多了。她的心态由祝福到羡慕最后演变成了嫉妒。

两人之间的关系也开始出现了裂痕。

但实际上,张玉玉就真如陈玲玲眼中看到的那般幸福吗?其实并不是。尽管张玉玉怀孕之后不用去工作了,但是她一天到晚闲在家里十分无聊。而她的丈夫也并非如别人眼中的那般好,他每天的工作都很忙,很难抽出什么时间来陪自己的妻子。而且,随着两人认识的时间久了,张玉玉也发现自己的老公其实是一个非常花心的男人,在她怀孕的这段时间内,她的丈夫经常在外花天酒地,还有风言风语说他在外面养了女人。

这一切,张玉玉都压在了心里,并没有对任何人说过。因为她也是好面子的女人,她不想让别人在她背后戳脊梁骨,于是,经常装出一副十分幸福的样子。

而这些,陈玲玲一概不知。

很多人都问过这样的问题,“富贵就一定能够带来幸福吗”?要解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必须要弄清楚,富贵与幸福有无关系?

物质上的充盈能够给一个人带来更多的享受,也能够让一个人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寻求快乐上。但如果有人问,“富贵就一定能够带来幸福吗”?答案却是否定的,因为富贵与幸福这两者之间其实并无必然的关系,也就是说,一个富贵的人不一定就是一个能够时刻幸福的人。同样的道理,一个贫穷的人也不一定就非得是一个活得不幸福的人。

既然如此,人为什么要敏感于他人的幸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