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言皇后在上,请受为夫一拜
27378100001036

第1036章 怕已是收复河山

“好,再说最后一点,跟着本王从夏国到秦国的七个兄弟。”秦曜阳说,“在某些人看来,这也是可以抨击本王的一件事情,毕竟,本王七个兄弟,在夏国也并非无名小卒。”

“只是,本王需要提醒一点,本王那七个兄弟,在半个月前,已上了秦国的户籍,如今,他们是秦国人。至于夏国那边,他们都是已经死了许久的人。”

“也就是说,他们抛弃了他们在夏国的身份,跟着本王到了秦国。本王希望,在往后很多年,朝堂都没有人拿他们的出生说事。否则……他们能为了本王抛弃的,本王同样可以为了他们抛弃!这句话,本王希望朝中某些别有用心的人能记住!”

“最后的最后……”秦曜阳猛的转身,朝秦皇单膝跪下,“求父皇允儿臣带兵,奔赴边关!”

……

秦曜阳的请求,让太多人措手不及。

开始还在拼命解释自己的立场,忽的就要请求带兵打仗了!

让秦曜阳去边关,原就是太子一脉今日早朝的目的之一。

秦曜阳一没带过兵打过仗,二没有熟悉的将领,三,这次从头到尾都是一个局,夏皇和太子联手,秦曜阳一旦去了边关,不是简单的腹背受敌,而是瓮中捉鳖。

秦曜阳是鳖。

如今,这只鳖主动要进瓮,他们忽然就不知道怎么办了,支持鳖去,还是反对鳖去。

这只鳖提出这个请求,究竟是什么原因,有什么持成?

他们很想请示一下太子,只可惜,此刻的太子,还在孤零零一个人祭天呢!

“裕王,你没打过仗吧?”秦皇缓缓开口。

太子一脉立即听明白了,秦皇这是不想秦曜阳走。

可不走怎么行?

不走的话,太子的计划就无法实施。

很多人很想出列替秦曜阳回答这个问题,可,秦皇点名问话,他们还没这个胆量替谁回答呢!

“回父皇,儿臣是没打过仗,只是当年为了追求王妃,去过夏国的漠北一趟。虽不曾行军,但见识过凤家军和匈奴铁骑的厉害。”秦曜阳答,“若父皇给儿臣一个机会,儿臣保证会快速成长起来。”

“成长……”秦皇缓缓咀嚼这个词语。

夏国屯兵边境一事,秦曜阳不会不知,他隐而不发。直到今天,他忽的请旨领兵。他是真有对敌之策,还是想乘机夺兵权?

秦皇在想,到底要不要秦曜阳去。

他发现他忽然有点舍不得这个儿子,万一……万一秦曜阳死在那里怎么办,贵妃怎么办?

“是的,是成长。”秦曜阳道,“从古至今,没有任何一个将领生下来就会打仗,儿臣同样如此。身为秦国人,无论是父皇的儿子,还是普通百姓家的儿子,从小灌输的一个认知便是保家卫国!夏国来犯,儿臣希望能率领我秦国的儿郎们,将夏国.军队赶出我们的地盘!”

秦曜阳这话说得几分义气,朝中稍年轻一点的大臣,不觉有了一点热血沸腾,可年长的一点的,特别是兵部的,却在想,裕王的请求是率兵,也就是将军。

那么,他有足够的战场经验和兵法吗?

于是,有人立即就反对了,直言还是要有经验的大将军领兵。

太子一脉生怕秦曜阳上不了战场,一个劲儿支持。

其一,正如裕王所说,没有人天生会打仗,但是,裕王若亲自去战场,必定会鼓舞士气,说不定一鼓作气,将夏狗赶出秦国;

其二,裕王武功高强,对战事百利而无一害;

其三,裕王机敏,又是个明察秋毫的主,一旦两军交战,必定能在最短时间识别出对方战略战术,抢得先机……

裕王一脉不知秦曜阳真实想法,有人分析,秦曜阳想趁机夺兵权,也有人分析,秦曜阳回国时间不长,虽破了不少案子,但毕竟没有镇得住场子的大功,他这趟,怕是为了军功。

于是,裕王一脉也支持他去,只是,他们没有太子一脉说得那样夸张。

他们建议裕王做个监军就可以了,随裕王前去前线的兵马,从全国各处调,其中又以阮家军为主。

他们这是在防,怕战场上出意外,若有阮家军在,至少会拼死护秦曜阳周全。

讨论足足进行了一个时辰,太子一脉加裕王一脉,基本占了整个朝堂五分之四,这五分之四的人全部支持秦曜阳去,加上秦曜阳自己也请命去。

秦皇终叹了口气,允了秦曜阳的请求。

兵部从京城,以及周围城邦先调派5万驻军,再临时征兵5万,三日内完成,三日后随裕王奔赴前线。

从阮家军和宁家军内各自抽调5万兵马,择址与裕王汇合。

户部在三日内筹集20万大军一个月的粮草,之后的,务必保证前线。

众人纷纷领命。

这时,太子一脉有人提出,鉴于裕王妃和裕王那七个兄弟皆夏国肱骨之臣之后,建议裕王出征期间,他们就留在京城。

秦曜阳略一点头:“也好,本王也怕战场上有人用他们至亲之命威胁他们。”

事情就这么愉快的定了。

从某个角度来说,基本上算是皆大欢喜。

太子一脉看见猎物乖乖进了圈套,猎物秦曜阳则为了破这个局,如愿深入虎穴。

……

这日早朝后,秦皇将秦曜阳、兵部尚书和户部尚书留下,一同去了御书房。

内容很简单,兵部需全力保证给秦曜阳这批兵马的质量,户部则必须保证后勤,若出了问题,拿他们是问。

一番敲打后,秦皇放两位尚书离开,这才问秦曜阳:“你可有万全之策?”

秦曜阳苦笑:“回父皇,行军打仗哪有什么万全之策?战场瞬息万变,儿臣能做的不过见招拆招。”

“边关距京城不远万里,从边关到京城,即便是快马加鞭,日夜兼程,也要至少5日,也就说,我们接到的是五日前的消息。宇文将军说,边关怕是要失守,儿臣若猜测不错,此刻,夏国.队已在我们秦国境内。”

“儿臣要做的,怕已是收复河山。”秦曜阳说,“敌军在哪里,我们在哪里,因地制宜,还要结合我军实际情况,然后再制定战略。”

秦曜阳这番话,秦皇总算安定一点。

……

三日后,秦皇亲自到城门口点兵,送别这一行十万兵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