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义匪豪情
2738300000007

第7章 辞别舅父回家乡,家贫只得娶痴妻 (2)

送完首饰之后,就找一个“权威”的算命先生,根据男方(被称为“乾造”)和女方(被称为“坤造”)的出生日期等信息,写出两者是否能够成婚的鉴定。中国自古有婚姻关于属相的说法:例如“青兔黄狗古来有;红马黄羊寿命长;睡鼠黄牛两兴旺;青牛黑猪喜洋洋;龙鸡更久长。”还有“属相相克服”的说法:“白马怕青牛,羊鼠一旦休,蛇虎如刀锉,龙兔泪交流,金鸡怕玉犬,猪猴不到头。”大多数时候,算命先生会出于“宁拆十座庙,不破一桩婚”的想法,尽量赞成两家的婚姻。最后,算命先生再根据“黄道吉日”和喜神方位,结合两家选择的黄道吉日以及实际情况,确定婚礼日期。男女双方的出生年月,鉴定的语言,婚礼的日期,也要写在一个红纸折子上。于订婚就是所谓“龙凤帖”。在传统婚制中,这个“龙凤帖”特别重要,它相当于今天的结婚证书。只有赢得了它,才算完成了合婚手续。

在那个时代,父母嫁女儿,就等于卖女儿。要的财礼也很多,基本上嫁女儿就等于给儿子娶媳妇准备财礼,当时有一首童谣这样唱:“小姑娘,生辰八字算寿命。做一梦,梦见婆婆来下定,真金条,裹金锭,桃红裙子扎金凤,绣花鞋,蝴蝶儿梦。”

但是,由于金定是个傻闺女,没办法,张员外家不但没有要财礼,甚至方家娶亲的钱,也是张家出。

结婚的日子定在四月十六,只给了双方一个月的准备时间,说实话,是给了张家一个月的准备时间。为了赶紧把闺女嫁出去,张家不要彩礼,而且方家娶亲的花费,张家都全出了。

虽然是个傻闺女,但是毕竟也是娘身上掉下来的肉,所以刚刚确定了结婚的日子,张家就开始准备闺女的嫁被了。按照当地的风俗,女方家要准备九床里外全新的棉被,而且被子越厚,就预示着姑娘将来的日子越富裕。不光爹娘,其他的亲戚也要给姑娘添一点嫁妆。不管谁给姑娘添嫁妆,添什么都有讲究。一般来说由姑娘家族中的已婚女性亲戚给姑娘添嫁妆,而且不生养的女性亲戚不能添,大多数时候,姑母姨母给姑娘添被面和毯子,舅妈给姑娘添脸盆和梳妆镜,婶子大娘添梳子、头油、化妆品等。

张员外家是张王村的大户,姑娘出嫁自然十分隆重,张家给姑娘女婿置办了四季衣服,一季九套,还有九十九双大花鞋,装衣物、鞋子、被子的箱笼载满了三辆大车。

张金定出嫁的头天晚上,张员外的夫人坐在闺女面前跟闺女聊天,告诉闺女到了婆家应该怎样做人:首先要孝顺公公,而且不能懒惰,其次要体贴丈夫,而且还要照应小叔子,一定要和善宽厚,不能让人家笑话,虽然张夫人跟金定说这些等于鸡同鸭讲,但是她还是千叮咛万嘱咐,一遍又一遍地说,生怕遗漏了什么。

当天晚上,张夫人给闺女准备“随身饭”,这是淮阳当地的一种特色饭菜,因为这种饭要事先由娘家准备好,在女儿出嫁的当天随着迎亲的花轿带到婆家,所以被称为“随身饭”。随身饭的品种很多,有肉、蔬菜、馒头、烙饼、面条和饺子等,而且称呼各种菜的时候前面都要加上“随身”两个字。这里最讲究的就是“随身饺子”,闺女多大,就包多少个饺子,一个也不能少,但是可以多一个,讨个“吉庆有余”的口彩。煮的时候也要注意,不能煮破,否则不吉利。其他的饭菜可以交给厨娘老妈子来做,但是这“随身饺子”必须由父母亲自包,因为饺子皮象征着亲家的嘴巴,捏住饺子皮就意味着捏住了亲家的嘴巴,以免女儿到了婆家,亲家天天没完没了地唠叨,让女儿受气。

方砖也忙活坏了,十五这天,一大早就跑到村子里的轿铺去了。刚一进去就看见轿铺的老板趴在柜台上睡着了,方砖叫了两声,老板没答应,方砖着急啊,就把老板摇晃醒了。

老板搅了美梦,心里不高兴,一看是穷孩子方砖,就更不高兴了,拖着长声问道:“怎么了,啊?”

方砖:“大叔,我明天成亲,想在您这里赁个轿子。”

老板:“行,来个最便宜的,是吧?明天是吧,告诉接亲的时辰。”

方砖交待好了发轿子的时间,就回家帮忙去了。

按着道理说,第二天轿子应该天不亮就到方家门口。可是眼看太阳就出来了,轿子还没来,方守丰着急了,跑到轿子铺。

掌柜的骂着街就出来,一问,好家伙,掌柜的给忘了!

方守丰说:“不成,您答应哥哥我了,到现在您给忘了,那您得给想法子。”

掌柜地说:“今天忙,轿子全赁出去了,过年再娶吧!。方守丰说不成。后来实来没有法子了,掌柜的说这有一个轿没帷子拿去使吧!就扔下三个轿夫,一个没帷子的轿子,甩手走了。

回家之后,方砖气得跳脚:“这么大的事情他竟给忘了,我看他不是忘了,他是欺负人,我烧了他的王八窝!”说完就要脱下身上的新衣裳去烧轿子铺,大家连忙拦住方砖。可是媳妇还要接回来啊,没轿帷子怎么办呢?这事儿如果发生在别人家身上是彻底没戏了,但是因为方修珍和方守丰在走街窜巷的过程中,很得人心,所以大家都乐意帮忙。

为什么走街窜巷还会得人心呢,因为方家父子在做小生意的时候规规矩矩,从来不干小偷小摸的事,见到出来卖针头线脑的大姑娘小媳妇,也是规规矩矩招待,不管人家有多漂亮,也从来不盯着人家死看。

也有些不守规矩的货郎做出一些令人不齿的事来。据说有一个货郎姓白,周围几个村子的人们都称呼他为“花老白”。别的货郎一般都是一天之内走街串巷一个地方往往不会再走第二遍,但是花老白一天到晚上就要在狗子叔门口走八遍。他不是想卖货,他是想多看莲花几眼。这花老白是个麻子,脸上大麻子套着小麻子,小麻子套着小小麻子,小小麻子里有小黑点,黑点上还长着一根小黑毛。三环套月的麻子!这花老白三十多岁就洗过两回澡,第一回是洗三那天,他姥姥给他洗的,第二回是前年,在路上只顾看一个漂亮的小媳妇,结果一不小心,掉进阳沟里去了,算是洗了第二个澡。人没到味儿先到!丑点脏点没关系,关键是花老白手脚不干净。不管是人家地里的玉米棒子、麦穗,还是园子里的瓜果梨桃,更不论是人家晾晒的衣服,只要没看住,就让他拿走了。这花老白不到二十岁就开始挑着货担子满街转悠了。他就喜欢看莲花,莲花娘有病,莲花要帮家里做针线,所以会常常跟花老白打交道。莲花大多时候会买方家父子的针线,除非急等着用线,才会买花老白的针线。

这花老白,平时就喜欢跟漂亮的女人聊天,等到莲花买线的时候废话就更多了:“莲花啊,你吃得什么啊?”一边说话,一边往下拽线,“你这头梳得挺好啊,油光水滑的,谁给你梳的啊?你,十几啦?”又往莲花脚上看:“你这脚裹得挺好啊。”边拽线边说话,而且还唠唠叨叨,没完没了。因为他拽完线,莲花就走了!两分钱的线,别人顶多给五尺,给莲花,半斤多!

莲花隔壁的五十多岁的刘媒婆,看见花老白给的多,就招呼:“花老白啊,给婶子来五分钱的线。”

花老白就歪着脖子走过去,“啪”一声!五分钱的线,还没猪尾巴长!花老白就是赚别人的钱,补莲花的亏空!

正是因为方家父子的好品德,四邻八家的婶子大娘拿来了花布,把轿子围了起来,好歹凑合了一个轿子。没有轿子盖,盖上了一个鸡笼子,没有轿顶子,又盖上了一个窝头,再看看轿杆,只有一根半!没办法,又续上半根扁担,最要命的是原来说好要来四个轿夫,现在只来了三个,只好前面两个,后面一个抬轿子。

虽然轿子不好看,但是好歹还是有个轿子了,方砖骑着借来的大黑骡子,跟在轿子后边前往张家接亲。

媒婆领着轿夫来到张家门外,门口等着一堆叫花子,轿子刚停下,轿顶,就是那个窝头,就被叫花子抢走吃了。媒婆赶紧打圆场,说:“好兆头啊,好兆头,这是金轿顶飞上天,日子越过越欢实。”

按照当地的风俗,迎亲是当时的婚礼当中最热闹的一步,正如当时的一首童谣中唱的:“大姑娘大,二姑娘二,小姑娘出门子给我个信儿。搭大棚,算自己的寿命。贴喜字儿。牛角灯,二十对儿,娶亲太太两把头,送亲太太大拉翅儿。八团褂子大开楔儿,四轮马车双马对儿。”但是,这样热闹的婚礼只能出现在富裕的家庭,对于方家这种贫寒家庭来说只能凑合了。

到了女方的家里之后,先由娶亲太太到堂屋上香祈祷。方砖——不,现在的方砖应该称之为方守卿了——按照媒婆的吩咐上前磕了三个头。

按照当地风俗,新娘上轿之前要跟娘家妈抱头痛哭,上来花轿后最好能从娘家一直哭到婆家,但是到了婆家就不能再哭了,否则会给婆家带来晦气。虽然金定脑子不太清楚,但是她也明白,从今天起就要离开家离开爹娘了,别的新娘哭起来也就是意思意思,金定是咧着大嘴使劲哭,要不是员外夫人拦着,肯定会满地打滚了。一群人七手八脚地把金定塞进花轿,金定就这样哇哇地哭了一路。

说实话,抬轿子的活儿是专门的技术,除了有力气之外,四个人个头还要差不多,走路速度也要差不多,而且抬轿子的时候肩膀还不能晃悠。但是,今天轿子铺的老板给方家的是顶破轿子,破轿子能配好轿夫吗?按道理说,结婚接新娘子的轿夫应该是干干净净漂漂亮亮的,但这三个轿夫,高的高,矮的矮,破衣啰嗦,指甲老长,左耳朵跳蚤,右耳朵臭虫,两条鼻涕都过了河,一嘴黄板牙,流里流气,走路晃肩膀,看见他们就不烦别人了!

别的新娘子在轿子里稳稳当当,金定在轿子里可受了罪了,晃来晃去,成了摇元宵的了!而且天又热,轿子又严实。连憋带晃,把金定难受得哭了一道,差点晕过去。

好容易快要到方家的时候,乡亲们自发组织的吹鼓手很热闹喜庆地吹打了一通。吹鼓手一吹打,把轿子里的金定吓坏了,直接就在轿子里闹了起来。方家“咣当”一声,关紧了大门,这是唯恐新娘子把煞神带来,所以要把煞神挡在门外,然后放一挂鞭炮,为了的是用鞭炮的声响把煞神吓跑。

吓跑没吓跑煞神不知道,反正把金定吓得半死。

金定刚刚下轿子,方守卿手里拿着一支弓三支箭,对着金定射了三箭,这是当地的风俗,因为婆家生怕新娘子是妖精变化的,金定已经吓得半死了,所以这一关也顺顺利利地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