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言重生之摄政女王
27392600000590

第590章 云水之巅的古怪老头

再一次知道颜洛的下落,这群人也顾不得唐羽凰的身体。第二日便启程赶往云水山庄了。

龙易阳也彻底松了一口气,终于把这群瘟神给送走了。

……

话说那日,段恨玉在顾秋水的指点之下带着一封顾秋水的亲笔信和昏迷中的玉无心到了云水之巅。

云水之巅是云水山庄的禁地,所有弟子没有经过允许都不能踏进半步,就连老庄主这样德高望重的长辈,也没有权利进去,也就只有顾秋水这样的老祖宗级别的人物才有机会进去,相传,云水之巅里边住着一位医术出神入化的老者,不知道因为什么,自愿留在云水之巅,终生不复出,有传言说,这都是因为顾秋水,当然,到底是因为什么,谁都不会知道。

“神医,云水山庄弟子段恨玉前来求医,请前辈一见。”因为事先有了顾秋水的指点,段恨玉并没有莽撞的往里边闯,而是在云水之巅的桃花坞外边,将玉无心搂在怀里,跪在地上,恭敬谦虚的用内力扩散了自己的声音。

“不见。”那位传说中的神医并没有露面,而是丢给了段恨玉中气十足的两个字儿。

“前辈,事关生死,还望前辈看在老祖宗的面子上,出手相救,前辈,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啊。”

“老祖宗?臭小子,你这是在拿顾秋水来压老夫?哼哼,老夫就偏不如你所愿,这人,老夫还偏偏不救了。”桃花坞中,一个满头华发的老人在听到老祖宗这三个字的时候,身子明显的颤抖了一下,随后,便咬牙切齿的说道。

“前辈,老祖宗让弟子给您带了一封信,老祖宗说了,多年不见,您不会连故人的一封信也不看吧?”段恨玉似乎早就料到这位老者会这样了,依旧沉稳的应对着老者的刁难,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他能够清晰的感觉到怀里的人儿的温度越来越低,仿佛是生命在流逝,这种恐怖的恐惧心里在段恨玉的心里蔓延开来,一发不可收拾。

那老者纠结了一会儿,还是忍不住跑出来,一把夺过段恨玉手中拿着的那封信,就那样当着段恨玉的面,将信拆开,认真的阅读起来,段恨玉能够明显的的感觉到老者身上的气息无时无刻的在变化,惊喜,悲伤,震怒,到最后归于平淡。

“臭小子,这丫头真的是顾秋水那个死女人的徒弟?既然是那个死女人的徒儿,怎么会把自己搞成这副模样?”老者怀疑的眼神提溜提溜的打量着缩在段恨玉怀中的玉无心,似乎是有些不相信,这也不怪人家,毕竟顾秋水可是武功高手,阵法大家,随便布一个阵法的杀伤力就不可估量,她的徒弟就是学到十分之一,也足以自保了,哪里还会变成这副半死不活的鬼模样?

“前辈,咳咳。我拜师,那是半个月之前的事情,我就是有三头六臂,……也不可能在……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学成出师。”可能是感受到陌生的目光了,昏迷的玉无心竟然醒了过来,只是那虚弱的声音真真是让人听着不舒服。

“哟,这丫头还有心思说话,看着精气神儿也还行,那就一切按规矩来吧,老夫可不会因为你是顾秋水的徒弟就给你走后门。”那老头看玉无心还有精力说话,没好气的瞪了她一眼,气呼呼的说了一句之后就转身离去,不久之后,拿着一张纸跑了出来,毫不客气的扔到段恨玉的面前,有些得意洋洋的说道:“诺,这就是老夫的题,答对了,老夫救人,解不出来,那就只能离开老夫的桃花坞咯。”

“这是什么?”段恨玉脸色阴郁的攥着那张纸,粗略的一浏览。顿时觉得一个头两个大。这都是医药方面的相关知识,一个比一个刁钻,他一个不懂医术的人,怎么可能答得出来?

??但是,这些东西对于玉无心这个妖孽一般的人物来说,却是最基础,最简单的东西啊。

“阿玉,你来念题,我作答。”玉无心能够感觉到自己这次伤的很重,如果在不及时医治,恐怕,性命不保了,这就是医者的悲哀,医者不自医。

“好,五官?”

“五官亦与五脏相关:鼻为肺之窍,目为肝之窍,口为脾之窍,舌为心之窍,耳为肾之窍。”

“何谓望神?何谓得神?其表现如何?”

“所谓望神,即医者接触病人的时候,要求只要经过短暂的观察,就可以通过病人的目光神态,言行举止,询问反应,面色表情等,有了初步的映象,得以了解病人精气的盛衰,分析病情的轻重,推断预后的吉凶。得神……”

“何谓常色、主色、客色?何谓主色善恶?”

“正常人面部皮肤的色泽为常色,常色由于个体和地理气候的差异,有主色和客色之分。人体在患病过程中所表现的面部色泽,是为病色,病色根据光泽的荣枯,有善色、恶色之别。常色的特征是光明润泽,含蓄不露,表示精气充沛,气血旺盛,阴阳调和。一生以某种颜色为主,终身不变,称为主色。因某些外因的影响,而相应变化的,称为客色。客色是人体适应自然的变化而形成。如四季气候变化,则春季稍青,夏季稍赤,长夏稍黄,秋季稍白,冬季稍黑。凡病色明润含蓄者,称为善色。表示患病而脏腑精气未衰,病变尚轻,胃气尚荣于面,其病易治,预后较好。凡病色晦暗枯槁,或异常暴露者,皆称恶色或夭色。表示脏腑精气衰败,胃气已竭,不能荣润,病情较重,预后不佳。……”

……

“太仓指的是什么?”

“胃。”

“罢极之本是指?”

“罢极之本出自《黄帝内经.六节藏象论篇第九》,是用来形容肝藏之象的。”

“病人两年多来半身汗出不止,不分冬夏。且冬见汗多而固定于右半身,曾服过“六味地黄丸”、“牡蛎散”之类,汗出如故。来诊时天气尚冷,右边内衣被汗水湿透,从头到足汗出亦均在右侧半身,饮食二便自调。舌右淡胖起皱左则干瘦,右脉虚,左脉细小。”

“患者自汗盗汗,且右汗左不汗,二便自调,病不在里,舌右淡胖起皱左则干瘦,皆阴阳不调和故,右脉虚,左脉细小气血两虚;病因:气血两虚,阴阳不调,用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加减来医治即可。桂枝15克,炒白芍18克,炙甘草10克,生姜10克,大枣12枚,浮小麦25克,煅龙骨牡蛎各25克水煎服,龙骨牡蛎先煎30分钟,后加它药在煎20分;一日一剂,日三次方中以桂枝汤调和营卫,以浮小麦龙骨牡蛎固瑟止汗,并使胃气向下向里入肾,全方阴阳双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