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大生意人给年轻人最有价值的218条经商哲学
27440600000022

第22章 管事先管人,管人要管心(11)

122将心比心,棘手问题不再棘手

有人说,管理的最终目的是安定人心、提高企业的效益。在提高企业效益的过程中,公司难免会碰到一些人际方面的棘手问题,这时候“将心比心”是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所谓将心比心,指的是拿自己的心去衡量别人的心,形容做事应该替别人着想。

美国总统里根有一次患病了去医院输液,一位年轻的小护士给他扎针,可是连扎两针都没有把针扎进血管。里根看到针眼处起了包,疼得想抱怨几句,但当看到那位小护士额头满是汗珠时,突然想到了自己的女儿,于是忍住了抱怨,转而用安慰的口气说:“不要紧,再来一次。”

第三针成功地扎进去了,小护士长舒了一口气,对里根说:“先生,真是对不起,我是一名实习生,这是我第一次给病人扎针,谢谢你让我扎了3次。刚才我太紧张了,要不是你鼓励我,我真的不敢再给你扎针了。”

里根对小护士说:“我的小女儿立志要上医科大学,有一天,她也会有第一位患者,我希望那位患者也能宽容和鼓励她。”在这里,里根在想抱怨小护士的时候,想到了自己的小女儿,通过将心比心,他把抱怨变成了鼓励,从而促使小护士能够完成任务。

俗话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下属在工作中出现失误,未能按期完成任务,这样的情况是难免的,这个时候管理者最好去体谅下属,因为很多管理者曾经也做过下属,也犯过错误。试着将心比心,换位思考,问题就能很好地得到解决。否则,一味抱怨、指责下属,只会令下属倍感压力,甚至对管理者产生怨言。

123忠诚,不是让员工做一个听话的木偶

有一项针对世界著名企业家的调查,其中有一道题:你认为员工最应该具备哪一种品质?结果,所有企业家无一例外地选择了“忠诚”。为什么企业家们都希望员工忠诚呢?如果你认为,企业家希望员工忠诚就是希望员工听话,对管理者唯命是从,那么你就大错特错了。因为一个没有主见、没有思想,整天只知道对管理者唯命是从的员工,并不能给企业的发展带来帮助。

那么,真正的忠诚是什么?其实,通俗一点来讲,忠诚就是跟老板一条心,维护企业的利益,对工作认真负责、尽心尽力。但是忠诚不等于盲从,不等于唯命是从,否则,员工的聪明才智就无从发挥,员工的智慧无法被充分利用,仅靠几个管理者的智慧,企业谈何发展呢?

老赵是一家食品包装设计公司的老板,小张是他公司的设计部经理,非常受他的器重。当年小张刚进公司时,老赵给了他充分的信任和机会,使小张的才能得到发挥,并一步步提拔他为公司的设计部经理。

后来公司经营不当,面临很大的危机。在这种情况下,员工纷纷离公司而去,但小张却坚持留了下来。这是非常难得的。因为小张的能力在行业内颇为有名,有多家企业出高薪想把小张挖走,但小张都拒绝了,他说要报答老赵的知遇之恩。这让老赵非常感动。

就在这个时候,公司谈了一个大项目,这个项目足以挽救公司的命运。老赵非常重视,每天都去设计部看设计进展。这天,老赵看到小张设计的产品包装后,觉得不满意,要把包装的颜色改成黄色。但小张坚决不同意,并与老赵据理力争,这让老赵很不高兴。后来,小张的设计得到了客户的赞赏,老赵这才心服口服。

每个老板都希望员工对自己忠诚,但忠诚不是愚忠。在这一点上,小张做得很好,当他的设计观点与老板产生分歧时,没有放弃自己的观点。员工的这种敢于坚持的勇气,值得每一位管理者尊敬。

小张对公司的忠诚不是表现在对老板唯命是从,而是表现在对陷入困境的公司不离不弃上。在企业中,如果你遇到了像小张这样的员工,一定要珍惜和重用他,给他更多的信任和支持。这样,他对公司更忠诚,团队才更稳定。

124让部下产生“自己人”意识

在心理学上,有个著名的自己人效应,也称同体效应。它是指人们对“自己人”所说的话更信赖、更容易接受。在企业管理中,管理者如果想让自己的言行更具影响力,可以想办法让下属产生自己人意识。因为当下属把你当成自己人,把你与他归为同一类人时,会对你产生更强烈的信任感。

怎样才能让下属产生“自己人”意识呢?最好的办法是对下属进行感情投资,与下属建立充分的信任感、亲密感,消除下属的顾虑和担忧,让下属感受到你的重视与关爱,进而愿意尽自己所能,踏实工作,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

陶华碧——一个没有上过学、仅会写自己名字的农村妇女,居然在短短6年时间内,创办了一家资产高达13亿元的私营企业——“老干妈”公司。她是怎样做到这点的呢?她又是怎样管理1300多名员工的呢?

记者通过采访发现,陶华碧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在于他实行亲情化管理,自始至终对员工进行感情投资,使员工感受到在公司就像在家一样,从而把自己当成企业的“自己人”。

陶华碧十分重视员工的利益,在员工的福利待遇上,她充分考虑了公司地处偏远、交通不便、员工吃饭难等因素,制定了包吃、包住的规定。即便公司如今员工多达1300人,这个规定仍然没有废除,要知道,这么庞大的企业,对全体员工实行包吃、包住,哪家企业做得到?然而,陶华碧不管花多大的“血本”也始终坚持这么去做。

除此之外,陶华碧还擅长在人们想不到的地方关心人、体谅人。比如,当员工出差时,她总是像老妈妈送儿女远行一样,亲手为员工煮上几个鸡蛋,然后把员工送到厂门口,直到看到员工坐上了公交车才离去。这些做法深深赢得了员工的心,使员工产生了自己人的意识。因此,大家在工作中能够保持积极性。

在员工的心目中,陶华碧就像母亲一样和蔼可亲、可爱可敬。因此,在公司里,没有人叫她董事长,大家都喜欢叫她“老干妈”。

身为企业的老板,谁能像陶华碧一样对待员工呢?有多少人能像他那样从细微处关心每个员工呢?尽管陶华碧没有文化知识,但她懂得一个道理:关心一个人,感动一群人;关心一群人,感动整个集体。这种亲情化的感情投资,使“老干妈”公司的凝聚力只增不减。这就是让员工产生“自己人”意识,对企业发展所产生的积极作用。

125只需下达目标,不必布置细节

有这样一类管理者:每次分派工作、下达目标时,都会事无巨细地布置。比如,让员工布置会议室时,他们会告诉员工放多少把椅子,买多少茶叶、水果,会议室里的会标写多大的字体、找谁写、用什么纸张等,一一都要安排。也许一开始下属尚能接受,但是时间一长,大家就会产生反感,感觉领导管得太细太严了,自己一点自由发挥的余地都没有,这样他们的积极性就会受到打击。

事实上,有很多事情,管理者只要向下属下达目标就可以了,不必去布置过多的细节。举个例子,管理者让员工去推销一批商品,只需要告诉员工销售的价格就行了,而没必要告诉员工去哪里推销、用什么办法推销,怎么进门,怎么介绍产品,怎么道别等等。再比如,管理者让下属购买一些办公用品,只需告诉下属买什么、什么时候买,而不需要告诉下属去哪里买、怎么砍价。

管理要讲究适可而止,因为过度的管理反而会弄巧成拙。会妨碍员工积极性、聪明才智的发挥。原本解决问题的办法有5种,你交代给下属一种办法,这种办法不一定是最好的,也许员工有更好的办法,但是由于你交代了这种办法,员工很可能就不敢用自己的办法,害怕万一用自己的办法办砸了,于是只好按照你交代的办。这样就会使员工失去发挥潜能的机会,久而久之,员工的积极性就会受挫,还会变得不爱动脑筋思考,习惯于依赖领导的安排。

布置细节太多对培养员工的实际工作能力也不利,这一点很好理解。因为员工按照领导的交代去办,执行过程变得轻车熟路。在这个过程中,员工不用担心会出现意外,甚至即使出现了意外,领导者也为他布置好了应付的对策。因此,员工的实际能力就得不到锻炼。所以,在下达目标时,不必布置细节。

126和谐管理绝不是讨好员工

什么叫“和谐管理”?所谓和谐管理,其实是指管理者运用和谐的心态进行管理。当管理者处于紧张的竞争氛围中和不良的环境里时,首先应该学会自我超越,用平常心和愉快的心情去管理企业。

和谐管理还指管理者与下属之间的关系保持和谐,即看人、识人、选人、用人、育人、管人、容人、留人等方面,能够做到从容有序、随机应变、得心应手,取得一个又一个的成功。和谐管理更是指管理者对人做到人尽其才,对物做到物尽其用。

在《庄子》中,子舆是一个有很多缺陷的人,他不但驼背、隆肩,更是脖颈朝天。换做很多人如果有这样的缺陷,或许会很自卑。但是当朋友问子舆是否讨厌自己的样子时,子舆却回答说:“不,我为什么要讨厌自己的样子呢?”

子舆的态度是:如果上天让他的左臂变成一只鸡,他就用它在凌晨来报晓;如果上天让他的右臂变成弹弓,他就用它去打斑鸠烤了吃;如果上天让他的尾椎骨变成车轮,精神变成了马,他便乘着它遨游世界。

子舆说:“上天赋予我的一切,都可以充分使用,为什么要讨厌它呢?得,是时机;失,是顺应。安于时机而顺应变化,所以哀怨不会入侵到我心中。”

作为管理者,如果你能让你的下属像子舆一样坦然地接受你的命令,服从你的安排,充满喜悦地去对待工作,让他们顺应条件发挥自己的独特才能,那么下属的劣势也能转化为优势,这就是和谐管理。和谐管理既指人与外界环境的和谐相处,也指上下级之间的和谐相处。

某企业一名员工的父亲遭遇了车祸,重伤住院。他的家庭很贫困,而他刚工作没多久,没有什么储蓄,无法支付几万元的医疗费。就在这名员工犯难时,公司果断地拿出5万元钱借给他,并由于他在工作中的良好表现,特批给他半个月的假。这名员工十分感动,回家处理好一切事务后,立即赶回来上班。他说:“公司就像家庭一样温暖,我一定努力学习操作技术,为公司创造更多的价值,这样才对得起‘家人’。”

对员工实施亲情化管理,营造和谐的气氛,并非刻意讨好员工,事实上也是为了企业着想。试想一下,如果员工家里出事了,管理者却不通人性,不准假、不帮忙,员工是不是会觉得寒心呢?就算你把他强留在工作岗位上,他也无法静下心来工作,又怎样为公司创造价值呢?而当企业帮助了员工,赢得了员工的感激,员工再以数十倍的激情对待工作,回报企业的恩情,这样是不是更好呢?所以说,关心帮助员工,让员工与企业关系更加和谐,这种做法对企业和员工双方皆为有利。

127领导要为下属的过错承担责任

有人曾说过:“世界上只有两种人不会犯错误,一是没有出生的,二是已经去世的。”下属也会犯错,有些错误是不经意间犯下的,而有些错误则是因管理者决策失误导致的。无论何种类型的错误,身为管理者,都有必要站出来为下属的过错承担责任。做一个有担当的管理者,才能得到下属的敬佩,才能赢得下属的信任和追随。

著名管理培训大师余世维曾在多家企业担任领导,他所任职的每个公司,都深得员工的尊敬和佩服。很多人之所以心甘情愿地跟随他,就是因为他勇于为下属的过错承担责任,而不是把过错归咎于下属,推卸自身的责任。

有一次,公司与客户签订了一项协议,要生产一批轿车并销往大陆市场。余世维和对方谈妥条件之后,把最后剩余的细节交给下属去办理,临行之前特别交代下属车门插销的生产方法。

等到快要交货的时候,下属慌忙地跑来报告,说大事不好了,原来,他把余世维交代的插销的事情忘了。当时余世维也惊出一身冷汗,因为50辆豪华轿车少了插销,怎么卖出去呢?

几秒钟后,余世维镇定下来了,他向董事长汇报了情况,董事长非常气愤,说:“是谁犯的错,把他给我找来。”余世维并没有“出卖”下属,而是说:“是我的错,我一时疏忽才这样的,我愿意承担全部责任。”然后他在董事长面前下军令状:如果不能把50辆车卖出去,任凭公司处置。

凭着一股不服输的勇气,余世维在五日内带领员工给所有轿车配上插销,然后挨家挨户推销,最后把这批车全部卖出去了。属下非常感动,除了努力工作,用优异的业绩回报他,他还能做什么呢?

优秀的领导者是不会轻易逃避责任的,他们明白:下属有了过错,就是自己的过错。因为下属之所以犯错,与自己没有尽到责任有关。如果要受处罚,领导者首当其冲,不找借口,不为自己辩解,而是勇敢地承担责任。这样才能让下属放下心中的包袱,减轻心理压力,轻松地面对接下来的工作。

华人富商李嘉诚经常说:“员工犯错误,领导者要承担大部分的责任,甚至是全部的责任,员工的错误就是公司的错,也就是领导者犯下的错误。”这样才能消除错误对员工造成的心理阴影,才能赢得员工的信任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