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专栏医疗产业大棋局(千种豆瓣高分原创作品·学知识)
27473100000025

第25章 价值医疗的演变路径

价值医疗已经深刻的改变了美国医疗体系。但是,价值医疗到底未来如何演进,具体发展的路径是什么样的?

在平价法案所实施的过去两年,美国政府主要通过对医疗机构的再入院率和再次就诊率进行较为严格的监管来推进价值医疗。但这一方法只是结果导向,还没有通过在医保支付上给出明确的具体实践导向。因此,联邦医保Medicare在2015年推出了一个完全根据价值医疗理念来设计的付费代码CPT code 9940,这一代码对每一个病人的月付费在42.6美元,其中有8美元的自付部分。对于这一收费,联邦医保有着较为严格的限定,首先要求只有全科医生才有资格,而病人必须之前在这位医生处看过病,并且,病人必须患有两种及以上的慢性疾病。其他条件还包括,医生必须使用EHR,保证与其他的医生和医疗人员分享护理文件记录的持续性(CCD),并且每月都对其病人提供护理协同服务等。

从Medicare推出的第一个基于价值医疗的收费标准来看,政府已经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对于价值医疗的理念。首先,价值医疗首要的目标是基层,核心是预防和疾病控制,在医疗费用发生前,或在医疗费用发生后试图去控制费用的上升。通过对基础医疗这一医疗守门人的严格把控,减少病人向后端流动的可能,从总体上降低医疗费用的过快上升。

其次,价值医疗强调信息的透明和流动,这不仅能打开原本信息孤岛的闭塞,更重要的是能让医疗资源更有效的分配,从而减少医疗费用。医生和医院对于分享病历一直没有动力,甚至有抵触,这主要是因为在原来按次数付费的前提下,医生有动力将病人留在自己这里,以获取更多的收入。而一旦开放病历之后,病人可能会流失。一旦医疗信息开放并流动,病人将可能获得更好的治疗,从而降低可能产生的巨大医疗费用。

再次,价值医疗强调对病人全方位的服务,未来的医疗服务将更多的以团队形式出现而不是医生个人。由于未来将以病人为中心,医生的服务将只是其中的一环,其他各类护理服务都将参与,这就要求各部门协同合作。因此,如果能有一个医疗机构将这些功能都包括进来,以团队服务的形式出现,将大大提高效率并受到欢迎。Iora Health就提供这类服务,整个团队包括医生、护士和健康顾问,提供医疗管理、行为健康和社会服务。

最后,价值医疗提升了信息系统在医疗中的地位,将带动数字医疗的快速发展。由于价值医疗强调全方位的服务,基于移动端的数字医疗将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原先传统医疗的服务能力。无论是远程问诊还是远程监控,抑或是电子病历和医生社区,都将极大的受益于价值医疗所带来的医疗体系变革。

当然,价值医疗对信息系统的要求较高,这对基础医疗机构带来压力,但也为信息服务提供商带来了巨大的机会。虽然基础医疗机构可能无力购买大型系统,但采取租赁的形式却是深受他们欢迎的,这为云端信息服务提供了很好的机会。

总体来看,价值医疗的演变路径将遵循上述几点,中短期内带动医疗服务产业变革,长期将改变从药品、器械到服务的整个医疗行业。

医疗服务能否去中心化

随着数字医疗在美国的快速发展,医疗服务的去中心化被认为是未来发展的潮流。不过,医疗服务到底能否去中心化?如果能,会是一种什么样的趋势?这种趋势对行业又将带来哪些影响?

所谓医疗服务的去中心化,核心是个人的健康不再是个人与医疗机构之间的线状关系,而是从以医生为中心变为以病人为中心的网状结构。医疗服务通过不同层次的医疗机构和健康服务主体围绕个人的健康需求而展开。在新的网状结构中,任何一方都将通过与其他机构或个人展开合作为第三方提供服务。表面看来医疗服务不再以医院为中心,医院与其他机构一起为病人提供有效的医疗服务。

但事实上,医院在医疗服务中的核心功能始终无法取代,去中心化只是提高了病人获取医疗服务的便捷性和主动性,降低了时间和空间对医疗服务的阻碍,将医疗资源更为平均的分布到用户身上。

当前整体的医疗发展趋势是从治疗转变为预防和疾病控制,这一演变趋势的背景是各国政府强烈的医疗控费的需求。随着二战后各国对社会保障的强调,庞大的社会保障基金建立在庞大的年轻人群的基础上。但随着二战后婴儿潮一代的老去和年轻人口增长趋势的下降,各主要经济体的社保收入和支出平衡正面临巨大的挑战。为了降低政府在这一方面的压力,控制过快增长的医疗费用就成为各主要经济体在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都将运用的政策。

要对医疗进行控费,最有效的办法就是降低疾病发生的几率并控制已经发生的疾病患者的病情。而技术的发展正好满足了市场整体的趋势,抓住了行业发展的潮流,从而推动了数字医疗在美国的大规模发展。

通过技术的手段和商业模式的演变,病人在很多情况下无需再前往医院,而是能通过远程的手段解决日常的一些基础的问题。远程问诊可以解决小病并对一些疑难杂症进行会诊,而一些慢病和大病的康复也可以通过网络较为便捷的获得。但是,随着数字医疗的发展,意图通过线上的手段取代线下的服务越来越难。在医疗这一依旧需要面对面的服务行业,医院与其他相关健康服务的提供方更多的是合作关系,通过彼此的合作为用户提供高效的服务。

在网状的服务结构中,医院依然是最核心的一环。在预防医学的大潮流下,原先医院不能或不愿去做的诊前和诊后的工作都将交给其他服务机构去完成,在这一过程中,各方是互相依赖的关系,共生共荣。而在核心的诊断领域,前端依然是基础医疗占据主要的市场份额,而后端则主要是大医院。大医院在未来仍将以传统医疗手段为主,新技术的辅助性特征比较强。而在基础医疗领域,线上和线下的融合趋势增强,两者相辅相成。

因此,未来市场的发展趋势可能是:在基础疾病和慢病领域,以诊所为代表的基础医疗和各类健康服务提供方围绕病人这一核心,但在急重症和疑难杂症等大病领域,依然是以大医院为核心。而在各类疾病的诊前和诊后领域,所有机构都将互相分工协作,去中心化明显。